学硕除了农学和军事学没涨,其他全涨了!涨幅普遍在10-15分;
专硕除了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军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没涨,其他全涨了!涨幅普遍也在10-15分。
学硕:
哲学:+15
经济学:+12
法学:+14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14
文学:+12
历史学:+15
理学:+10
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10
农学:+0
医学(不含中医类照顾专业):+10
军事学:+0
管理学:+12
艺术学:+15
体育学:+15
工学照顾专业:+7
中医类照顾专业:+7
享受少数民族政策的考生:+2
专硕: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12
审计:+15
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社会工作、警务:+14
教育、汉语国际教育:+14
应用心理:+14
体育:+15
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12
文物与博物馆:+15
建筑学、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10
农业、兽医、风景园林、林业:0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10
中医:+7
军事:0
工商管理、旅游管理:0
公共管理:+4
会计:+14
图书情报:+15
工程管理:+15
艺术:+15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2
学长把近6年的国家线整理成了表格,方便大家查看。
大家对比看下尽6年的分数线,从未如此疯狂过…
2023考研的小伙伴,赶紧准备起来!!!
今年的国家线是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幅度大面积的上涨,第一次!去年457万报名人数真的不是盖的。
现在是3月份,正是开始了解考研常识、开始择校的关键阶段,行动起来吧,冰冷的国家线骗不了人的。
一、考研要知道的13个常识
1.考研是什么?
2考研和高考的区别
3.初试考什么?
(1)绝大多数专业,考四门:2门公共课、数学+1门专业课或者2门专业课(不考数学),满分500分
a)不考数学的专业: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医学、艺术学、法学、军事学等专业;
b)要考数学的专业:理工类专业、农学、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等;
(2)MBA、MPA、MPACC、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和图书情报这7个专业只考两门:1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门英语,满分300分,其中管理类综合200分,英语100分
对考研流程还不清楚的小伙伴,建议有考虑要考研的小伙伴去看看知乎官方推出的免费考研规划课程【小白偷跑计划】,非常适合刚开始准备考研的旁友~院校信息资料包+政治英语数学干货资料全搞定。
点击下方卡片,即可领课听课领资料~
4.复试考什么?
复试的内容主要有专业课笔试、专业面试、英语面试,有些学校还会组织单独的英语笔试。
说明:预报名具有正式报名的同等效力
4)初试:2021年12月25日(周六)-12月26日(周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12月25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5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6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6日下午,业务课二
5)初试成绩发布:2021年2月26日起,由各省和学校公布
6)国家线公布:2021年3月12日
7)调剂系统开通:2021年3月22日-4月30日
8)复试:2021年3月中旬起陆续开始复试
6.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
英语一的难度大于英语二(英一平均分48分,英语二平均分55分)
7.数学一二三的区别
一般来说,理工类考数一或数二,经济和管理类考数三。具体的占比如下:
8.考研四条线
9.34所自划线院校
自划线院校说白了,就是具有自主划线权利的学校,不需要参考国家线。
这些学校,一般比国家线出的更早,复试也更早启动。
自划线院校一共有34所,也就是说985学校中除了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外,其余均为自划线院校。
10.一区和二区
直白点来说,一区指的是教育、经济资源相对强的省份,集中在东部地区;二区指的是教育、经济资源相对弱的省份,集中在西部地区。
国家线会区分A类(对应一区)和B类(对应二区)。一般来说,同专业B类的国家线总分要比A类低10分。
11.学硕和专硕怎么选?
专硕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除了在将来读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性“歧视”外,在将来求职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学长自己就是专硕,在去年秋招拿到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各大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offer,丝毫没有感受到对专硕的歧视。
简单来说,如果说你不打算读博深造,读完研后直接工作,那完全可以选择专硕,一般说来有着更低的难度,更低的毕业要求;如果你有深造的意向,或者对科研感兴趣,那还是选择学硕,将来壁垒比较少。
下面学长列一张表格对比下学硕专硕在考研和读研期间的差异。
12.考研常见名词解释
报录比直观体现了目标院校所报考专业的竞争程度。报录比5:1以下的难度一般,报录比10:1以下的难度尚可,报录比超过20:1的神仙打架。
13.全年各阶段复习重点
(1)2022年2月,确定目标院校&制定考研计划
1)确定目标院校:目标院校选择的具体方法已经在上文详细写过了,按照方法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
2)制定考研计划:国有五年计划,考研也应当有复习计划。阅读经验帖,总结学长学姐的计划和方法,制定出属于自己的复习计划。
3)提前联系和认识学长学姐:考研中存在不少信息差,比如说专业课的重难点、复试考察的内容和重点,这些内容在网上是查不到的,只有找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了解,才能了解到。如果能知晓一二,能少走不少弯路。
(2)2022年3月-6月,基础复习阶段
大三下学期开学,在考研教室或者图书馆找一个位置,买好复习资料。站在考研跑道的起点,发令枪就此打响。
教材/复习资料+网课+习题=搞定基础
过教材或复习资料,接着结合网课加深知识点理解,再结合习题巩固和查漏补缺。
(3)2022年7月-8月,暑假黄金复习阶段
数学:网课为辅,按照专题大量刷题为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英语:重点攻克阅读理解,刷完2010年以前的阅读理解。
政治:考数学的小伙伴可不启动;不考数学的小伙伴开始刷网课,直接从强化班开始刷起,刷完一节做一节1000题。
专业课:从头到尾完整的过一遍教材,并做好笔记,整理出知识框架。
(4)2022年9月-10月,强化复习阶段
强化阶段就是两件事:一是拔高,二是查漏补缺。
比如数学,之前都是分模块的复习和刷题,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如果要考高分,需要在这个阶段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先串成线,在拼成面。
查漏补缺同样重要。通过暑假的刷题和复习,你会知道哪些地方存在薄弱,需要针对性加强。
(5)2022年11月-12月,冲刺复习阶段
进入11月,考研进入白刃战。专业课和政治进入背诵阶段,英语和数学需要按照进行完整的模拟。
准备好这些,就可以踏上初试考场了。
(6)2023年1月-3月,复试准备阶段
考完初试,啥也不要去想,给自己放一周假,这一年的初试准备辛苦了。
休息完,继续复试准备的征程,要知道你现在还在半山腰。
如果初试考的不错,安心准备复试。如果初试考的不好,那么有必要复试+调剂两手抓了。提前了解调剂政策和调剂信息。调剂真的就是手慢无呀~
二、分数线解读
国家线、院校线、专业线、录取线,这4条线影响考研上岸的分数线,我不允许你不知道!
一次性讲透这4条线到底是什么,对你择校和录取又意味着什么,到底该怎么查。
一、国家线
国家线的官方定义: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年度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报考统考、MBA及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标准,其中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实行统一的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翻译翻译就是,要想有学上,你就得满足单科以及总分大于等于B类分数线,这是进入复试或者接收调剂的最底线要求。
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③工学照顾专业: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④中医类照顾专业: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二、院校线
院校线有两种,一种是自划线院校(共34所),不受国家线影响,根据实际报录情况划定总分线和单科线。
三、专业线
院校线划定了学科门类的最低复试要求,各个专业在院校线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实际的招生和报名人数来划定专业线。
2021年,东南大学工学的学术型硕士院校线是310分,但实际上大部分工学专业的分数线都超过了310。比如,机械工程347分,再比如一直被称为四大天坑专业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更是达到了390分。
四、录取线
录取线指的是该专业当年录取的同学中的最低分,一般会高于专业线,因为是差额复试,会有一些同学虽然进入了复试,但在复试中被刷掉。
复试线是很多考研小伙伴容易被忽视的,不像国家线和院校线等等,录取线官方是不会公布的,需要你自己去对比拟录取名单和复试名单查看。
比如说2021年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院校线是310分,专业线是330分,录取线是339分。
另外多说一句,339、344、348、349这几个分数,虽然最后都被录取了,但还是比较悬的,初试至少350以上,才能说相对比较稳。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报考东大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至少得按照初试350分来评估自己的实力,而不是按照初试330分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