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师可以怎么做?教学教研新学期

从过去的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概念的变迁,尤其是从“评”到“议”,研究的意味更浓了,重在讨论教学改进的可能性,强调参与议课者的平等对话关系。

作者|本报记者褚清源

陈大伟

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观课议课”首倡者,出版有《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等著作。

观课议课是伴随新课程改革产生的一项行动研究性成果,深刻影响着一线教师的教学改进。

202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20年,《中国教师报》推出的“课改20年特刊”梳理影响教学改进的概念时,“观课议课”与“三维目标”“研究性学习”等16个关键词上榜。

观课议课的倡导者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20多年来与一线教师一起投身行动研究,使观课议课这一方式不断迭代升级,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从过去的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概念的变迁,尤其是从“评”到“议”,研究的意味更浓了,重在讨论教学改进的可能性,强调参与议课者的平等对话关系。观课议课不能把学生当成教研工具。

陈大伟指出,议课有“三忌”:一是忌把自己当专家,二是忌给别人挑毛病,三是忌不给对方留反驳的机会。

听过陈大伟议课的教师,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性用语“假如我来教……”议课者敢于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

在陈大伟看来,“假如我来教……”体现了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性,意味着“我”有新的设想和实践方案,要求教师要从实践的可能性出发思考与表达自己的建议。

观课议课坚守两个立场“教师立场和实践立场”,把“教学是教师的专业自决和自为”作为其第一原理,旨在用“幸福是一种能力”促进教师参与,用“让我们一起变老”“同在共行”促进互助,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促进宽容,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促进成全,用“倾听是一种关怀”促进倾听,用“教育需要想象力”创造幸福生活。

01

走出书斋,走到实践中去

陈大伟:1999年到2002年,我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校长,这期间有两件事触动了我。

二是当我问一位中学校长“你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这几年有什么进步”时,校长只是说“运用了多媒体”,这促使我思考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001年开启的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由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教研活动中也体现这样的理念……

可以说,是工作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引发了我的反思,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则提供了变革实践的方向。

就像建造一栋房子要先搭建好“四梁八柱”一样,观课议课从一开始就搭建了“尊重、平等、协商、有效”等文化追求的“四梁八柱”,20多年一直在“添砖加瓦”,不断丰富:

提出了课堂变革目标——建设理想课堂;提炼了“以学论教”“重视教学关系和情境”“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建立平等关系”等观课议课策略;形成了“更高质量的实践反思”“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三条基本路径和方法;明确了教师发展取向,在问题导向、研究导向、输出导向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实践;研究了观课议课记录表的设计与使用、观课议课比赛方法和评分量表;等等。

观课议课的体系性不断增强,某些地方通过精雕细刻有了更好的品质,也更有利于实践推广和运用。

在实践中,观课议课还倡导使用询问、价值澄清等柔性方法,从评课的“提供思想”转向促进反思、展开教育想象的“促进思想”。

这些年我一直在追求并践行这样的改变:从批评走向建设,从旁观者走向助教,从统一标准走向权变意识,从要素观察走向情境观察。

中国教师报:作为高校研究者,您为什么如此青睐实践,愿意走出书斋走到课堂现场,与一线教师一起致力于教学改进?

陈大伟:我想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一是自身有实践经历。1982年中师毕业在中学工作了15年,我一直在实践。一位朋友曾说:“陈大伟的武功在课堂上,离开课堂等于废掉他的武功。”2006年我辞去成都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职务,就是希望在课堂实践中继续修炼自己的“武功”。

二是意识到了教育发展需要这样的实践研究者。2003年,时任教育部师范司培训处处长唐京伟说,教师教育需要像你这样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专家”。于是,我有了成为“桥梁专家”的发展定位。

三是体会到了“走到实践中去”的成长和价值。我曾经上过《扫一室与扫天下》一课,课后有教师直言批评。起初我也很难受,后来我提醒自己:“平时你不就是这样去评别人课的吗?”这让我体会到直面批评的困难,意识到“上课的教师水深火热,批评的教师隔岸观火”。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再与实践者接触,我改变了以往的状态和方式,与实践者走得更近了。

02

如何走出“萝卜炖萝卜”的议课困境

陈大伟:说到“萝卜炖萝卜”,这里可以用“坐井观天”的寓言来分析。我以为要让“青蛙”跳出“井口”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提醒“天比井大”的“小鸟”;二是对于“天比井大”的“小鸟”意见,“青蛙”不能用“我天天坐在井里,我是不会错的”来固执地封闭自己。

从需要“小鸟”的角度,议课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始终说着课堂上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现象,也不能只是数据呈现。

议课不仅要追问原因,找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要提出变革意见,讨论这样的变革可能带给学生的影响。

从珍视“小鸟”意见的角度,参与者不仅要有“跳出原有深井”的准备,而且不能固守在“我们一直都这样教,这样教并没错”的“深井”中,要进行开放的、探究的、建设性的对话。

我想,只要愿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总能找到通往迷人的理想教学王国的路径。

陈大伟: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没有对课例研究做过专门的深入研究,我这里的表达可能存在偏差。

在我看来,课例研究针对的主要是课,是研究这一教学内容如何上更好,具有磨课的特点,磨课具有多人、多轮“多中求一”打造精品的特点。

观课议课的重点是教师发展,是以课程为对象、课堂为平台追求教师专业发展。

就课的变革与人的发展,我有这样的假设:理想的课堂教学在一线教师的脑中和手里,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展起来了,创造性教学热情和积极性上来了,他们应该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境创造出自己的理想课堂。

佐藤学教授是我最敬重的课堂教学研究专家之一,也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榜样。

我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引用最多的是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中的观点。

03

推进观课议课,学校要注意什么

中国教师报:要让观课议课真正落地,成为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层面需要注意什么?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课堂观察策略和工具。我把课堂观察分为四类:一是了解现状的调查性观察,二是进行比赛的评比性观察,三是打磨精品的磨课性观察,四是基于研究改善的发展性观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观课议课主要用于研究和改善。

最后,由易到难、分步推进。可以从坐在学生身边做学情观察开始,到讲述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到针对故事做案例研究,再到行动研究,最后用观课议课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可以典型引路,榜样带领,也可以组织观课议课比赛。

中国教师报:您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谈到,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要体现师生关怀,致力于引导教师在一所学校树立“一起慢慢变老”的生活理念,建立“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团队文化?

陈大伟:首先建议大家多观察自己的课,通过“看教学录像—整理实录—反思和讨论—重新设计未来的路径”实现专业成长。

同事之间形成“一起慢慢变老”的生活理念和“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有多种途径,比如,推进“从批评者到建设者”“从旁观者到助教”的转变。

观课议课提倡“以学心观,以仁心说,以益心辨”。

“以学心观”即参与者保持谦逊的学习者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参与者要主动学习了解对方,持之以恒地探索学习,不断专业成长。

“以益心辨”意味着参与目的不是争辩,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合理,而是通过对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客观思考与辨析,增益参与者彼此的专业成长,增益学生的有效发展,增益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的改进。

中国教师报:伴随着教育变革的流变,经验同样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您认为观课议课在发展中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当下的观课议课需要强调什么?

陈大伟:目前,观课议课的案例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成果,而行动研究的案例显得不足,这需要推动行动研究,并使观课议课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另外,学校层面的案例有了一定的基础,区域推进的案例依然欠缺,需要更多区域参与进来。

有朋友提出了“建立观课议课学,列为师范生必修课程”的建议,这提供了一个方向。

就建立观课议课学而言,需要更多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

就师范生的课程开设而言,我们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在我们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选修课程中,我开设了《小学教育课程观察与分析》,主要讨论观课议课。

如何让观课议课进入职前培训?如何培养师范生课堂观察的本领、提升专业发展的能力?这是我未来可能要着力的一个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观课议课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新的课程改革为观课议课提供了观察和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学习和跨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新目标和任务,观课议课需要找准方向、锁定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观课议课实践又要体现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习特征,要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导向、成果导向,在实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实现自身的丰富和完善。

THE END
1.评课议课正确比较、分析“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差异, 就是要树立这样的教研观:“观课议课”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就行动讨论行动, 而是以外显的行动为抓手, 透过现象探究教学的本质;不是为了评价课堂, 而是为了改进课堂;不是为了评价执教教师, 而是为了促进所有参与者的自助与他助、助他的统一。只有正确认识了观课议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3oyliq.html
2.评课议课的范文11篇(全文)评课议课的范文(精选11篇) 评课议课的范文 第1篇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陈大伟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根据动机和目的,我对进教室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有这样的分类: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lkod1ft.html
3.怎样评课议课,怎样评课议课范文为了让您在写《怎样评课议课》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怎样评课议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怎样评课议课》吧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会对教学现场和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反思、评价,或同仁一道,或个人独立进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听课、评课,我想,用听课、评课来说事,稍显不足,而改用观课、议课更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composition?id=aececdfecdcae1720120819169929759&fr=search
4.评课议课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真诚坦率很重要》评课议课表二完小周灵芳四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高年级,他们正处于心理及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会沟通交流”正是从“正确对待不同看法”、“真诚坦率很重要”、“与人沟通讲方法”三个方面入手。国培“小组学员亮相课”,我有幸听了廖红艳老师的《真诚坦率很重要》。《真诚坦率很重要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6308839.html
5.有关评课稿范文(精选23篇)有关评课稿范文 篇3 听了《云》这堂示范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wenbaodao/16304159.html
6.关于初中数学教师有效评课议课的调研与探究一节优质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反复打磨,不断从实践中发现缺点.在新课改要求下,作为一名教师,评课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课后评课,才能正确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便于查缺补漏,优化改进.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的许多教师的评课议课现状为只听课不评课,不讲实际效果的无效评课.那么课后有效评课应该如何进行?从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FT202411048.htm
7.校教学督导组深入化学与材料学院听课议课评课为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2023年10月18日-24日,校教学督导组张镇、张晓红老师联合化学与材料学院督导组成员深入化学与材料学院开展听课议课评课活动。督导组一行听取了学院侯玲杰老师的《高分子科学导论》、原敏老师的《有机化学》、李建会老师的《化工基础》、任晶老师的《绿色化学》、罗铖https://hxx.tynu.edu.cn/info/1030/2551.htm
8.注重学生关怀,让“听课评课”变为“观课议课”(分享版)——读第六章《观课议课如何体现和实现学生关怀》 一、明确本章的重要性 1.在观课议课中“体现和实现学生关怀”是促成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这一变革发生的切入点。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研文化的变革,我们要逐渐由过去的“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而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课堂观察的重https://www.jianshu.com/p/cd5a00330d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