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痴呆给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由于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导致认知障碍、精神行为问题和社会及生活功能丧失。而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介于认知正常和AD痴呆的中间阶段,具有向AD痴呆转归的高可能性。调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中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其中AD约983万人,MCI约3877万人[1]。但早在出现典型症状的前20多年,AD患者的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MCI,即AD源性MCI,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也成为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重要的窗口期。
为满足临床实践需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疗工作者对AD源性MCI的认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专家经多次研讨,制定了本《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AD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精准治疗提供共识和指导方案。
AD源性M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共识》指出,MCI临床诊断标准包括以下4点:
(1)患者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发现认知损害;
(2)存在1个或多个认知领域损害的客观证据(神经心理测试),其中情景记忆损害最为常见;
(3)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的损害,但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
(4)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此外,MCI的诊断遵循以下流程:
1
依据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根据MCI诊断标准做出是否罹患MCI的诊断。
2
如果是MCI,结合认知评估结果,根据损害的认知领域对患者进行初步分类;如果尚不满足MCI诊断,建议随访,6个月后或认知功能出现明显改变时再行认知功能检查。
3
结合MCI的起病和发展情况、认知损害特征、有无神经系统原发病(或应激事件)或系统性疾病的病史和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出MCI的病因学诊断。
对于首诊MCI的患者建议需至少随访1年,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AD源性MCI的预防及治疗
对于AD源性MCI的预防而言,《共识》指出:
1.合理饮食、规律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良好睡眠、控制血压、防治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房颤动等对AD源性MCI预防有一定的帮助(I级推荐,B级证据)。
2.目前AD源性MCI尚无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IIa级推荐,B级证据)。
AD源性MCI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干预:推荐对AD源性MCI患者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训练、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饮食(如地中海饮食)(IIa级推荐,B级证据)。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情景记忆和语言功能(IIb级推荐,B级证据)。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以作为AD源性MCI干预的有益补充充(I级推荐,A级证据)。以饮食、运动、认知训练等多种手段组成的多模式干预,可改善或维持人群中AD高危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助于延缓MCI向AD转化(IIa级推荐,A级证据)。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用于AD源性MCI治疗的药物获批。临床尝试使用AD治疗药物及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抗体为主的免疫治疗、分泌酶抑制剂等方法干预AD源性MCI。《共识》中归纳的常用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针对Aβ的单克隆抗体、重塑肠道菌群平衡药物(如甘露特钠)、杏叶提取物等。其中,甘露特钠可通过靶向脑肠轴来减轻脑内神经炎症并逆转认知功能损伤[2];中国III期研究证实,甘露特钠可显著并持续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3]。
AD源性MCI的预后与转归
《共识》强调AD源性MCI患者转化为AD的风险明显升高,应重视其早期诊断(I级推荐,A级证据)。认知功能恢复正常的遗忘型MCI(amnesticMCI,aMCI)患者仍具有转化为AD的风险,需定期随访和评估(建议每3~6个月随访评估1次)(I级推荐,B级证据)。应用生物学标志物(包括体液、影像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AD源性MCI患者转化为AD的风险(专家共识)。此外,MCI是预测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
总之,临床实践中,AD源性MCI患者病情常较为复杂和隐匿,诊治需权衡患者的认知损害、非认知性神经精神症状等综合进行,在本共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个体化诊治。
参考文献
1.JiaL,DuY,ChuL,etal.Prevalence,riskfactors,andmanagementofdementiaandmildcognitiveimpairmentinadultsaged60yearsorolderinChina:across-sectionalstudy[J].LancetPublicHealth,2020,5(12):e661-e671.DOI:10.1016/s2468-2667(20)30185-7.
2.WangXY,SunGQ,FengT,etal.Sodiumoligomannatetherapeuticallyremodelsgutmicrobiotaandsuppressesgutbacterialaminoacids-shapedneuroinflammationtoinhibitAlzheimer'sdiseaseprogression.CellRes.2019Oct;29(10):787-803.
3.XiaoSF,ChanP,WangT,etal.A36-week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arallel-group,phase3clinicaltrialofsodiumoligomannateformild-to-moderateAlzheimer'sdementia.AlzheimersResTher.2021Mar17;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