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注意的种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以例子型的单选题和多选题为考查方式,需要考生正确区分各个注意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本篇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大家加深理解记忆。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例如,在安静的教室里,突然有人把门打开进来,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
2.优缺点
优点: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
3.产生条件:
客观条件: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当周围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异的刺激物,人就自然地把注意指向这种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刺激物的强度对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大作用。强烈的刺激物,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主观条件: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同样的一些客观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的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而引不起另一个人的注意。这首先是由人们的需要、兴趣和对那个事物的态度决定的。一切事物,如果它们跟满足需要有关,如果它们跟人的兴趣相符合,如果人对它们抱有积极的特别是富有感情的态度,那么,它们就很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人的心境对无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劳或精神健旺的状态也对无意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旺的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注意也能持久。
二、有意注意
1.概念: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课所表现出的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缺点:人在有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很容易因疲劳导致注意分散。
人的这种有意地集中和保持注意的能力,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假若人没有这种能力,要实现持久的、有组织的劳动活动是根本不可能的。有意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第二信号系统是有意注意的支柱。因为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人们就能很轻松地以“词”为中介并按照一定的任务来确定自己的活动。这时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作用,即使在当前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词”而实现。
三、有意后注意
1.概念: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个体认为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例如,一开始学习写字就是有意注意,但随着慢慢熟练了之后再写字时就变成了有意后注意。
2.优缺点:
3.产生条件:它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要对活动有浓厚的直接兴趣;二是活动的熟练和自动化。
四、关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是紧密联系的。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例如,开始时,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只是由于它本身有趣;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便自觉地、有目的地去从事该活动,并克服一定的困难,使活动坚持下去,这时无意注意就转化为有意注意。
【考题再现】
1.【单选题】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
A.有意注意B.注意转移C.无意注意D.注意分配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注意的分类中注意产生的条件,无意注意的产生条件分为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故本题选A。
2.【单选题】一个学习外语的人在初学阶段去阅读外文报纸,需要意志努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当他消除了许多单词和语法障碍,能够毫不费力地阅读外文报纸,此时的注意状态达到了()。
A.有意注意B.无意转移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注意的分类概念的理解。有意后注意的概念是有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