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减重人士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减重时,掉秤速度可观,到了后期,即使坚持清淡饮食和运动,体重却不怎么变了,即进入了减重平台期。
减肥,是要一直坚持的事情,只要方法用对,体重总会下降!
但是,的确有很多人,减着减着,体重就不降了!
“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一顿操作猛如虎,上称还是二百五。
实在让人怀疑人生。
也许,您开始遭遇“减重的平台期”了。
什么是减重平台期?
有过减重经历的朋友不难发现,假如某种办法对你的减重比较奏效,比如调整饮食或增加运动,在减重的初期时,往往效果会比较明显,能肉眼可视地看到自己的体型变瘦,体重减轻,这时会让人信心大增;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到了平台期
如果体重没有变化,但这些指标都有下降趋势,那说明机体还是在减重的路上,只不过由于锻炼增加了肌肉比例,使得体重没有明显下滑;相反,如果体重、身体围度都停止变化了,则多半是进入了平台期。
不少人会将
一些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的“欺骗餐”
加入到减重饮食计划中,
认为它可以稳定瘦素水平,帮助代谢。
那么,“欺骗餐”真的有助于减重吗?
如何调整饮食才能健康度过平台期呢?
平台期的元凶——“代谢适应”
其实我们的身体很懒,不喜欢变化,比如让一个缺乏锻炼的人去运动,可能没几下就喘不上气;让一个饭量很大的人大幅节食,可能不一会就会饿。身体有维持自身平衡的机制,这就是身体惯性。
体现在减重上,这个惯性就是维持能量平衡(摄入的能量=消耗的能量)的机制,也称作「代谢适应」,即在体重明显下降时,身体随之做出的代谢改变。
降低机体的基础代谢,减少非运动的能量消耗,减少能量支出;
加强对食物的吸收,增加能量收入,减少脂肪分解利用,加快脂肪储备;
降低食物消化吸收所需的能耗,对机体能量做最有效的利用,提高效率等等。
尽管摄入的热量减少了,但由于明显的代谢下降,每天消耗的热量也少了很多,当摄入不再小于消耗时,体重就会进入「平台期」。
让人哭笑不得是,机体的「代谢适应」还会有“前瞻性”:
当体重由于人为干预而急剧下降时,机体代谢下降的速度会更快,幅度会更大,以应对“继续这么下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来为身体的变化提供“缓冲垫”;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放弃了之前减重的做法,摄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消耗仍然处于低水平,体重就会迎来“报复性”反弹,甚至比减重前还高,体型更加臃肿,一直到机体重新适应新的平衡,这种代偿的机制才会减弱或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减重”那么困难,因为身体走出了“舒适区”,其实不光减重困难,对于体重偏低的人群或一些需要增重的运动员,增重同样困难,也是因为“代谢适应”的原因。
如何打破平台期
01
调整饮食结构
减肥出现了平台期,不要盲目地开始减少饮食量。
这个阶段的饮食,应该更侧向于营养均衡,碳水、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应该摄入充足。
最简单的方法:热量摄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天吃12种以上食材,每周吃25种以上食材。小幅度减少主食的比例,增加高蛋白食物和高纤维食物的比例。
蛋白质能够加速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并且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加热量消耗,而高纤维食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多余的代谢垃圾,同样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而且,高蛋白食物和高纤维食物,本身的消化难度比较大,身体消化这类食物,也会需要更多的能量(食物的热效应),也能增加热量消耗。
02
喝足够量的水
喝水,能够促进营养的均衡吸收,并且加速新陈代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喝水1500-1700毫升(7-8杯),我们建议减肥者,每天喝足2000-3000毫升。
喝水的时候,以小口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引起水中毒(每小时不超过800毫升)。
03
少食多餐
身体在饥饿的状态下,会降低能量消耗。
推荐大家尝试少食多餐,在饮食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两餐间隔,一直维持不饱不饿的状态,进而稳定新陈代谢水平,保证能量的稳定消耗。
具体做法:把原本三餐的食物,分为4-5餐,如原本一天吃1200大卡,可以安排为早餐300大卡、午餐400大卡、晚餐300大卡,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加餐100大卡。
04
调整运动方式
如果,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运动,身体产生适应后,运动的消耗就会降低。
这时候,可以尝试做出以下3种调整:
a.如果,以前一直跑步,就换成跳绳、打羽毛球,或者多种运动方式交替进行,给肌肉不一样的刺激,让身体一直处于不适的状态,就会消耗更多热量;
b.在改变运动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增加热量消耗;
c.安排一些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含量,进而提高基础代谢,让身体每天消耗更多热量。
面对平台期,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减肥计划,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要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平台期终归会过去的,但如果心态不好,就很容易自暴自弃,或者尝试一些极端的减肥方式,最终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