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已超1.5亿,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也正占据老年人的手机。短视频应用根据老年群体用户画像会不断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导致许多老年人沉迷手机,不可自拔。相较年轻人,上网经验不足的老年人较难识别数字领域里的消费陷阱,因此不断被“精准收割”。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人民康养梳理4个常见数字消费陷阱,为老年人转发,守护健康晚年生活!
微短剧坑老:有老人追剧每月豪掷6000元
微短剧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不等,故事叙述与情节设置突出快节奏、高密度、强情节、多反转等特点,精准地击中了部分观众在快节奏社会中的观看喜好和观赏期待,成为不少人业余生活中的“电子榨菜”。行业发展火热的狂欢背后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微短剧造富神话”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已初露端倪。
老年消费者还常常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许多短剧制作方被投诉后就“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使得维权难度进一步提升。
“文化产业在细分领域不断拓展,非常需要微短剧这个新赛道健康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主管部门一方面是严格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也鼓励微短剧形成良性市场循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表示,“与其他网络视听节目一样,微短剧不是法外之地,不等于无底线、无节操的低劣之作,作为新生的、受群众喜爱的形式,始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更要以社会广泛达成共识的公序良俗作为创作基础。”
直播带货坑老:疯狂的“珠宝古玩”收割中老年人
最近几个月,赵晟迷上了古董直播间,和其他中老年人花点钱随便买买玩不同,赵晟已经花费50多万元在“鑫古御品”等直播间购买了上百件古董字画和钱币邮票。之所以下血本去购买这些“古玩”只因为主播承诺他日后会以高价回收这些宝贝,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深深打动了他。赵晟的女儿赵盼告诉媒体,事后他们一家发现,这是一个“连环套”骗局。
“直播间一波人各种暗示他们的古董价值不菲,有收藏价值;买下后就有另一波人打着古董回收的名号联系你,称东西值几百万,要上门回收,但要每天看他们直播、打赏才会上门,接着就开始兜售‘信物’,买了‘信物’就能加快回收排队速度,买完‘信物’又要求买‘交易卡’。”赵盼告诉记者。
根据赵盼出示的截图,其父亲在某短视频平台一名ID叫“小李子”的回收人手中买了至少4单“信物”、10单“交易卡”、3单“定米卡”,仅一个“信物”就要花费888元。“所谓‘信物’就是一根塑料吊坠项链,他光在这个人身上就已经花了好几万了。”
在不断“提纯”受骗群体后,留在直播间的受害者,只剩下对此种骗术缺乏辨识能力的老人。在“你们就是明日之星,你们就是未来的有钱人”“什么都不敢去尝试的人,注定是要穷一辈子”等口号的不断刺激下,最终掏钱买单。
目前,此类直播间有的仍坚持开播,有的已转移到新店继续收割,不少直播间已清空店铺,等待钱款到账、资金转移后完全注销账号,如“幽灵”般伺机再度重生。留给购买者的,只有遥遥无期的回收承诺。
直播打赏坑老:老人打赏女主播10万却遭拉黑
有专家提醒,婚恋关系的确立基于平等的双方的交往,不能认定为以金钱做对价的消费行为,李先生打赏出于自身表达真诚爱意的目的,属于赠与行为。
与此类似的是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假靳东”和“秀才”,不少主播开始打老年人的“情感牌”。
电商平台坑老:“安宫牛磺丸”含蜂蜜糖尿病老人苦不堪言
程先生今年63岁,患有多种慢性病,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安宫牛黄丸,一直吃的是正品。去年10月,他在网上搜索发现,拼多多的主页面在推荐99元6粒的乐显扬“百年安宫牛磺丸”。图便宜,程先生买了两盒,吃了一阵子,病情严重到住进了医院。事后才发现,他吃的这个所谓的“安宫牛磺丸”,产品类别是蜂产品制品,原料表里的蜂蜜添加量大于等于60%,还有牛磺酸、人工种植的人参、黑枣、猴头菇等。程先生吃完以后,血糖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