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特点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群众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年来,文化部门主办、社会各阶层合办联办的群众文化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积极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发挥了有利的作用。这些活动依据地方特色,结合了群众的爱好与意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形象地展示文化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提高以后,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潜在的文化需求在一定条件下会迸发出来。人民群众渴望文化生活的欲望更加迫切,群众性的、群体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新的文化动态。如乡土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都各自发挥着本能的特有作用。这些文化都有着品位高尚、活动自如、积极向上的特色,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成为群体文化。

群众文化迅速地向前发展,广大群众参与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体现出了社会的广泛性。从发展趋势看,专业辅导与群众活动的距离在不断地拉近。群众自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队伍不断地扩大,给文化辅导工作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摆在文化主管部门面前的任务是抓住机遇,掌握脉搏,高度重视,积极指导,热心服务。文化艺术辅导部门要选派思想性强,业务水平高,热心于辅导的文化干部深入群众中去认真地做好辅导工作,提高活动群体的整体水平,使其在活动上不断升华。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使群体队伍不断扩大,巩固活动成果。在活动内容上做到经常不断地充实,形式上要不断翻新,水平上通过辅导使之不断地提高,达到从质到量有一定的高度。辅导干部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辅导上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尊重群众的特长,又要发挥本身的水平,还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使群体活动持之以恒,保证群体活动的巩固和发展。

群众文化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广泛性的特征,群体活动蓬勃发展标志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说明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等重要关系。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新内涵

群众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群众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再是传统的社区文化和单一的活动,而是想着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新特点

(一)代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方向。文化,是一个具有历史范畴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必将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新的发展时期,要求文化建设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中心,全面提高人们群众的文化素质。因此,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势必要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方向为基本方向,并且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反映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思想方向,例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当前正在提倡的反腐倡廉等等鲜明的思想,通过群众文化的开展,使这样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能够反映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今,全球一体化趋势在不断增强,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进入了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群文化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全球化的竞争;第三,要符合最基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形成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群众文化。

(二)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提倡的是把多样化和具有各种特色的文化汇聚到一起,使群众能够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特点。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更需要具备开放性的特点,广泛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文化特色,学习其中精辟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要进行积极的交流,建立能够体现地方特色,且能够跟上时展脚步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新时期的群众文化,是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把中国的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文化的发展更加频繁,只有具备开放性的特征,才能够实现文化的广纳博收,吐故纳新。

二、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全面开展,群众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面对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新形势,群众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面对广大群众的期待,在群众文化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突破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使群众文化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作为最终目标。

(二)全面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而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确保群众文化健康有序的进行。第一,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奉献精神,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第二,应当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熟记我国精神文明发展的各种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等等,并且能够领会其中的实质,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作指导,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发展;第三,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具有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以其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群众,成为新时期具备综合素质的群众文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三)增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群众文化的建设,不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全社会群众共同参与和服务的对象,作为群众文化建设单位,有责任对工作人员和参与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优秀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全力配合,更新设备,改善群众活动的条件,使群众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实现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作用。

(四)群众的参与是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充分发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使群众对文化的创造力被充分开发,使文化的发展具有广泛并且坚实的群众基础。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开展具有创造性,并且群众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使群众广泛地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享受到文化建设为群众带来的美好的生活体验,通过各种服务,为群众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

(五)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群众文化发展的道路。群众文化的建设,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作出与时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建设策略。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文化的宗旨,开展各种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总之,社会的发展为群众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以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才能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李素琳.新时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

学术版,2009(22)

[2]童萍.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9(27)

[3]汪丽娟.浅谈新时期的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大众文艺:

学术版,2009(13)

[4]王简.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策略新探[J].工会博览:下

旬,2009(02)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主要包括广场文化活动、团体文化活动和馆类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策划组织好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直接关系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广大群众的根本文化权益,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础工作。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灵活性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通常具有小型文化活动为主,大型文化活动为辅的特征。小型文化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性活动,也是维系基层群众正常文化生活的基本要素。大型文化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活动。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在丰富基层文化信息、开阔广大群众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锻炼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培养全局观和纪律观念、提高群众自主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大型文化活动示范,小型文化活动铺面,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之一。根据小型活动便于操作和灵活性较强的特点,满足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充分利用大型活动的示范、引导功能,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得到质的提高。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寓教于乐性

通过传播科学文化和艺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及审美水平,是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文化娱乐手段培养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基层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城乡辐射性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城乡辐射的功能,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度和普及度,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更新度和特色度,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辐射度。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理念

(一)多种渠道,共同参与

在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困难,如经费不足、人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等等,统称“老三难”。对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争取社会单位和上级领导对活动的支持。在通常的情况下,社会单位和上级领导会对下列几种情况给予积极地支持:对全社会或本地区产生较大积极影响的活动;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和鼓励的热点课题;通过自身的努力,其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及上级单位的广泛认同,拥有良好的美誉度。

(二)家园文化活动理念

将开展小型文化活动作为基层社会成员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并通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增强区域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包括“走出去看,走出去学,走出去交流”的办法;“将人才请进来,将经验请进来,将活动请进来”的方法;掌握活动中的教育和娱乐的转换技巧,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三)自愿为主,引导为辅

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主要目的,在开展各类群众文化中要正确处理文化活动的引导职能和群众参与的自愿性两者之间的关系。自愿是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如何引导启发群众的兴趣也就成为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群众兴趣的多样性带来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从娱乐中来寻找需求兴趣点、从娱乐中寻找审美层次提高点、从娱乐中寻找宣传教育入手点、从娱乐中寻找社会和谐日结合点,群众文化活动的愉悦功能贯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全过程。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一)项目提出,确定项目主要责任人与主要策划人

(二)提出创意,形成草案

(三)上报审批,确立项目

在策划方案草案完成后,承办方应立即将此方案上报上级审批机关审批。自审批机关下达批复之日起,活动项目得到正式确立。项目负责人根据主办方的意图,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活动的操作程序进入活动的实施阶段。

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实施意义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文化氛围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群众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社会现象之一,它对于有效促进公民道德的不断提升,为广大的社会群众提供更多、更为丰富、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群众是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的主体,如何做好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关键在于重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多元化的需求中加以正确引导,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文化活动品位,打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互动性、公益性品牌活动。同时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联系群众文化发展实际,讴歌社会主旋律,为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主要手段,是基层文化的主体内容,是发挥基层文化阵地功能的载体,也是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渠道。一个好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少不了好的组织和策划,因此,这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开展和组织好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以充分发挥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新形势;群众文化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一)群众性与普及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群众性,这也是其本体属性,表现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校园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工厂,都有群众文化的影子。而且参与文化活动的人不分男妇老幼,也不分民族、宗教特点,可以说是与群众相依相伴的,涵盖了所有行业、所有类型人群。

(二)多元性与多变性

(三)广泛性及潜能性

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与潜能性相辅相依。活动的广泛性表现为组织人员、参与对象、地域、活动形式等涵盖内容的广泛性,而在这些活动中,又可能孕育着许许多多高、精、尖人才。

二、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一)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地方文化品牌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与机遇。由于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群众为主体,其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地方导向性,即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根据当地活动特色,突出群众的喜好,同时广泛挖掘与培育具有当地民俗型特色文化品牌,扶持、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并被地方所能接受的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地方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

另外,群众文化活动根植于当地文化特色,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情形,但其发展不能拘泥于任何一种环境或形势,必然要在具有地方特色、传统的活动的基础上,打破沿袭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的文化主体与形式,开拓发展思路,融入新的思想与活动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传统的地方活动中加入目前流行的文化元素,让传统与现代紧密融合,使传统“不传统”,在发展老一辈优秀的文化活动中,让年轻人也接受到其中,这样才能使文化活动发扬下去。

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品牌,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寻找其发展潜能,在突出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加强精品文化品牌的建设。在“精”上,凝聚高素质文化工作者队伍,创作有影响力的作品,使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扩大地方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二)建立高素质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提高文化活动品位

群众文化活动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及各层次人员的学习工作,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已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发展需要解决的最为迫切的问题。另外,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吸引高素质、高水平人员的进入,为文化活动的发展纳入新鲜血液;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可提高文化活动的品味,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文化追求,同时对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整体面貌,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政策扶持,鼓励多元化文化活动的兴起

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积极发挥群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支持与鼓励,使群众自己开民、创造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搭建活动舞台,给更多的文化爱好者以展示的机会,并将文化活动由点及面更为广泛地普及。

文化活动是多元的,有效地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是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关键。这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在人力方面,鼓励多种人才进入文化活动中,发挥人的能动性,鼓励其参与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在资源上,通过建设广场,中小学操场开放,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形式,向普通市场开放活动场地,实现设施资源的共享,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广场文化已成为群众主要精神活动场所,在广场上,通过广场舞、排舞、交谊舞、太极拳、秧歌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在广场文化活动的人数众多,阶层面广泛,老中青年文化爱好者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了自我安慰。

(四)改革文化体制,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时,鼓励社会文化组织兴起,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这对于丰富文化活动形式,提高文化活动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为全民提供公益文化产品与服务,其应由政府为主导;经营性文化活动则以市场为导向,其产品与市场、与群众喜好紧密相联,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公益性文化活动与经营性文化活动的紧密结合,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可繁荣文化市场,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

总之,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要加深精神文明的进步,加强文化改革,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新形势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对展现群众的精神面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菊仙.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之我见[J].文艺生活,2012(2):216-217.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策划

一、群众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定位

1.群众文化的定义: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列功能。

3.基本定位:社会经济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形态转变,必然引起回到东方文化形态的变化。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中消失,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一些地方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适应人们的文化观念的转变,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竞简单的向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看齐,群众文化也就逐渐丧失社会地位和功能,群众文化也因此陷入一种尴尬境地。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有着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替代。

二、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大众积极参与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群众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的特点。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往往是主办方意图的显示,是由活动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形式主要由举办者的动机和目的决定,新的活动形式的产生是策划者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才能要摆正位置,搞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利用文艺特有的形式去启迪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增强人们脱贫致富的信心,进而达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1.深入基层,摸清群众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多样化。我们要及时同群众文化沟通,摸清群众的真实想法,哪些是他们所思、所想、所需要的。才能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做到有的放失.例如:利用新春佳节开展文化活动,春节是我国的一个重大节日,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就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农闲时节,组织龙灯队、狮子队、龙舟竹队、腰鼓队等进行表演或比赛,或者在城区或村(社区)开展大型春节文艺表演或团拜活动,极积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活跃当地的节日气氛;还可以利用暑假组织留守儿举行读书比赛、象棋比赛、演讲比赛等;也可以利用天雨农闲时节组织农民群众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健身知识讲座等等。

2.以集中活动为主要载体,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及文化工作者应履行职责,适时组织其规格和质量都较高的集体活动,为日常的分散活动提供一个综合交流、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内容和形式都较新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在初创而又尚未普及流行的前提下,率先举办推广性的集中活动来予以宣传和扩大影响,并在逐级普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活动效果。

3.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积极参与。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基层文化活动的两大关键因素,没有党的行政领导和政策支持,基层文化活动就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可靠的物质保障,活动开展起来就举步维艰。同样,如果行政领导和政策支持都得到满足,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缺少活动主题,活动也无法开展,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4.强化辅导,优化服务,努力培养文化队伍。当前,群众文化的需要与以往有所不同,个性凸显代替成为活动主题。我们要改变以往那些工作模式,改变思路,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和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其次,加强典型示范,发挥模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向导,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水平。另外,培养骨干,充分利用骨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来组建、培育新的、有较高表演水平的文化队伍。

5.依托文化阵地,强化辐射、示范效应。文化阵地是群众文化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群众文化组织机构要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活动者,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质量、档次,增强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同时,应将培训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档次较高,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较大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活动形式不断提高的新形势,将阵地活动办得更有示范性、导向性、先进性,要将最新设施、最新内容、最新形势、最新节目、最新动态及时传输给群众,起到文化组织机构的领导作用。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文化氛围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有效促进公民道德的不断提升,为广大社会群众提供更多、更为丰富、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宣传和管教

因为群众文化具有群众基础性,使群众文化成了非常重要的资源传播的载体。群众文化传播的特点是具有方便交流、资源丰富、传播效率快、宣传范围广的特点,所以,以前都是用来进行传播的工具。以《荷马史诗》为例。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流传着非常多的歌谣关于在整个战争中存在的英雄的歌谣。在其传播过程中,又把英雄传说和神话故事连接在一起,被人们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群众文化的管教作用存在于潜移默化的过程,属于隐性政治思想教育。

(二)凝聚和团结

(三)审美和娱乐

当前,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是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共融和谐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共融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充分团结一切人民,收集其积极的作用,使之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传承和普及知识

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自身的娱乐性特点使人们感到轻松愉悦,对人们的精神进行补偿,保证每个人都有旺盛的精力深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进而使人们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效措施

(一)分运用理论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升华

当前,众多的传统群众文化是世界独有,各自成一个体系,是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以及政治思想的源泉。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以及民主性,要想全面发展和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一定要对这种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不管是继承还是进行科学创新,一定要大力坚持的重要指导,不支持指导思想的多层次化。

(二)要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开展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是建立公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主要手段,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展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我国要想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一定要建立一支具有强业务、政治作风过硬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科学合理的群众文化要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基础。所以,要建立健全鼓励机制,注意培养群众文化人才。

(三)充分运用艺术的特性,把群众文化和政治思想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充分利用艺术的特性,把群众文化以及政治思想教育进行高效的结合。当前文化成为整个民族凝聚力以及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人们的热切需求。积极向上的、特色独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群众文化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四)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用以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度

当前,群众文化的魅力所在是人们群众的积极参与,我国人民群众汗水和智慧的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地群众文化。想要积极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魅力,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政治思想的教育功能,要积极树立品牌意识,用品牌拉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结束语

关键词: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重要体现,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问题,密切联系群众,使群众文化工作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局面。

一、持续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我国基层职能部门以群众文化的形式开展群众工作,群众文化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历来受到各届高层领导的重视。

2.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拓展群众文化队伍的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能够从文化氛围中发掘、聚拢一批群众文化骨干人员,为群众工作进行人才储备,这样使得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日趋稳定,不断发展壮大,为群众文化工作蓄积力量。

3.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树立良好形象的紧迫要求。紧密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执政之基。大力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是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它能够使政府职能部门人员真正转变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树立良好的形象。

4.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时代特征的真实反映。群众文化是一种自我参与、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人民群众是文化工作开展的主体,传承精神文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群众文化是新时代下人民群众文明状态的真实写照,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能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任务。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较窄,广度不够。群众文化涵盖范围较广,各行各业群众优秀文化典型都应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诸如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领域。纵观我国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其涵盖的内容较为单一,涉及面窄,拘泥于某一文化环境和模式,制约群众文化工作的综合成效。

2.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不足。民族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在群众文化工作中,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稍显不足,影响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成效。

三、新形势下推动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新形势下,面对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时代特点,着力优化群众文化工作环境,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群众文化的空前繁荣创造良好条件。对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拓展群众文化空间,挖掘群众文化发展潜力。文化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才能使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群众文化也是如此。因此,面对群众文化发展情况,群众文化工作应该着力拓展文化的发展空间,充分挖掘群众文化的发展潜力,营造群众文化和谐、包容的氛围,这是实现群众文化繁荣的重要前提。在新形势下,时代流行的企业文化、街头文化、校园文化、甚至商业文化都可以取其优点,吸收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使群众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核心载体,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群众文化工作中应加强力量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经典传承的宝贵遗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内涵。因此,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政府各职能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号召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掀起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潮,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消除各种文化融合障碍,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为群众文化增添新鲜血液,使群众文化增光添彩,彰显强大活力。

3.群众文化工作应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具备创新精神,确立群众文化工作既是事业,也是产业的全新理念,将群众文化作为服务性产品进行包装,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效应,使群众文化工作在多渠道中加速发展。

4.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应创新工作机制,使群众文化突破发展瓶颈。在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性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应理清思路,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专业群众文化团队,着力提升文化团队水平,激发文化团队生命力,保持团队活力,始终呈现活动多样、创新新颖、团队活跃的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5.在坚持群众文化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可尝试群众文化在市场机制下的一些改革,即:立足文化体系建设,紧抓市场热点,将群众文化这种服务性产品拓展开来,培育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文化培训、文明礼仪服务等文化产业项目,使市场为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良好补充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含义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就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主要表现为:一,活动的地点,可以是在群众自己私人场所中,也可以在公共聚集场所;二,活动的参与人数,可以是分散的个人活动形式,也可以是群众集体参与活动的形式;三,活动的项目,可以是分散的按照自身爱好进行选择项目,也可以是集相同爱好的人共同参与活动项目。

二、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模式

(一)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模式

对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掘,以政府为主导,群众可以自主参与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使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使整体的气氛十分良好,但群众自身的素质仍需持续提升,还要进一步的提高群众的文化内涵。

(二)群众自娱的文化活动模式

把文体场所的带动和示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各种广场文化活动和健身娱乐活动使群众自主的参与其中。群众自娱的文化活动模式把群众性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也是最主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但仍需一定的引导,尚处于初期阶段。

(三)商业效应的文化活动模式

(四)文体协会组织的文化活动模式

以文体协会组织为主导,开展不同的邀请赛,积极鼓励群众参与。较高的组织性和参与性必须体现在比赛之中,可以吸引有特长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之中。这种文化活动模式具有较强的组织带动影响,通常与特定人群的需求相符,但由于投入少且社会力量较弱,使该模式的影响力受到了局限性。

三、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一)集中开展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得以提升

在普遍开展群众分散活动的同时,作为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应尽职尽责定期的组织多种集中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质量必须要高,提供给分散活动集中交流和展示的机会。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在还创建初期和没有流行以前,可以组织集中文化活动对其进行宣传与推广,使新内容和新形式的文化活动逐步得到普及,充分的发挥出活动本身具有的作用。

(二)获取领导的支持和调动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在阵地活动的基础上,加强示范辐射

群众文化管理部门的主要阵地就是阵地活动,其也是示范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的示范辐射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组织机构中的活动者应持续增添,把阵地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尽量提升,使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和辐射性的作用增强。与此同时,阵地活动场地内的设备应随着项目的不断更新而持续的更新,传输给群众最新的设施、内容、动态等,充分的展现出文化组织机构的领导性。

(四)加强建设文化队伍

首先,对信息收集的工作应加强,多进行调查研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应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总结,对发展的动态实时把握,科学的指导分散活动,使分散活动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其次,发挥示范、典型作用,为分散活动做导向,使其开展的水平更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群众精神的寄托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是符合群众实际生活的需求,更是适应时展规律和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任务。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涵养。因此,对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海龙.浅议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6).

[2]华北英.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J].《四川戏剧》.2011(1).

1.深刻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历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觉响应时代和人民召唤,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工作热情,通过不同形式,广泛深入歌颂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伟大实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了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基层群众文化创作更加积极,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更加意气风发,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2.清醒把握基层群众文化面临的新形势。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广大群众迫切希望业余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生活环境更加洁净,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光,不再是在社区里“扯闲话”,而是在社区综合文化站里读书、上网,或者是早晚在广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一些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活动。然而,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活力,真正让公共文化生活“活”起来,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成为广大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由“有什么送什么”向群众“要什么送什么”转变,真正将文化惠民这件好事办实办好,做出实效。

二、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带来的新机遇

当今社会,以网络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日益深入社会各领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阵地。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的部署要求,这也给新媒体环境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们应科学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着力点,对于提升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重要意义。

1.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基本现状。

所谓基层群众文化信息网络平台,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多媒体、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传送、传播,实现基层群众文化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整体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近年来,国家推出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该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崭新文化传播渠道,能够及时、准确地让基层文化信息传播到每个角落,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发展台阶。2002年国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正式启动以来,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艺术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影剧院等大批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初显成效,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

2.新媒体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呈现出新特点。

3.新媒体对基层群众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路经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环境下,基层群众文化应在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强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2.加大基础保障,完善机制,健全体制。

3.积极探索研究,丰富形式,增强实效。

尽管多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等层面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基地得以建立,很多文化产品得以推广和传播,然而很多文化项目却始终未能更有效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得到认可,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一块短板。新环境下,一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很大程度上没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进行结合,致使新媒体的优势发挥不好,进而使得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传播和推广力度不够。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结合新媒体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增强基层群众文化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举措,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同时,应加快研究开放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利用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的优势和平台,实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交流、交融和信息共享机制。

四、结语

群众文化是建立在以群众为基础的,以社会为内容的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它包括文化行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诸因素。所说的普遍性,就是说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文化内涵的延伸。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强烈。

人们生活与居住的环境是群众文化的的基础。于是就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农村文化、城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不论是哪种文化,都是为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产生的,其目的是相同的。但因区域的不同,人们的文化水准不一样,各区域的文化生活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群众文化群众参与,这是天经地义的。目前群众的参与意识已达到非常火爆的程度。人人为能得到展现自己文化才能的机会感到自豪。

一是群众文化的艺术门类逐年增多。人们已不满足唱唱歌、跳跳舞,或者说书讲故事。而是探索性地向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方向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的水平有所提高。由于群众文化的普及,群众文化已成为专业艺术团体的摇篮和后盾,没有群众文化就没有专业艺术团体的存在和发展。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频率加快。近几年,群众文化呈滚雪球式发展,其队伍不断壮大。由农村推向城镇,又由城镇打入省、市及至国家。如农村乡镇典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元宵之声音乐会”、“五四青年书画展”、“润河草艺术节”等;城镇典型的有“五一演唱会”、“八一军民联欢会”等,克山县为综合各地的文化活动,举办了每两年一届的“克山艺术节”、“少儿艺术节”几百人的大合唱,上百人的少儿乐团,上千人的表演令人振奋,气势恢宏,十分壮观。

群众文化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很大。一部好的作品或是一首好的歌曲,可以教育一代人,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在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利用战斗间隙和行军路上,用大竹板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人好事,用以鼓舞战士的斗志,提高了战斗力;在和平建设时期,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也都有凝聚力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THE END
1.网络平台有哪些类型?浅谈互联网平台的分类及特点网络平台有哪些类型?浅谈互联网平台的分类及特点 1、综合性平台:综合性平台包括类似于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ebay之类的平台。 2、区域性平台:地区性平台包括某个省份/城市平台、特定国家平台、以及地区平台等。 3、行业性平台:行业性平台包括各类产业互联网平台、特定品类的平台等。https://www.chuhai-club.com/article/124332.html
2.什么是平台网站股票频道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平台网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简而言之,平台网站是一种为用户提供交互和交易的在线服务环境。它通过技术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不同的用户可以在一个共同的虚拟空间内进行信息共享、商品交易、服务提供等活动。 https://stock.hexun.com/2024-03-03/212052904.html
3.2016年上海市电子商务师考试模拟真题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 1、互联网最基本的特征是( )、( )与廉价。 2、电子商务是3层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中间是( )平台,第三层是各种各样的( )。 3、电子商务的技术标准包含了四方面的内容:( )、识别卡标准、( )、其他相关标准。 4、EDIhttps://www.oh100.com/peixun/dianzishangwu/114907.html
4.软件开发:塑造数字世界的基石响应式设计:随着移动设备和穿戴设备的普及,互联网应用软件将更加注重跨平台的兼容性和响应式设计。这意味着未来的应用程序将能够自适应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 五、结论 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是推动数字化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了解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的定义、流程、关键要素及未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25776378499072
5.网络支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随着互联网务的发展,网络支付作为一种有效的、快捷的支付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使得网络支付是一种合同履行方式。那么,网络支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今天,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的法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与传统支付结算时普遍采用的“三票一卡”相比较,网上支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https://m.66law.cn/laws/397460.aspx
6.互联网平台型业务的基本特征及商业价值分析一个(好的)互联网平台型一个(好的)互联网平台型业务的基本特征: 1、基于长期、稳定和广泛的需求基础而存在。譬如腾讯基于聊天,百度基于搜索,360基于安全,facebook基于社交,等等。这个特征保证了大用户基数和较高的人机接触频率。 2、存在较强的独占性,替代成本比较高。这里的独占性可能是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的,也可能是基于品牌认知度的,还有https://xueqiu.com/7947659357/21481870
7.中国电信核心网络技术支撑(业务平台)岗位技能认证标准.pdf5.职业能力特征 具备通信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网络架构以及核心网、业务 平台相关运维知识。 6.基本文化程度 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或具备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中,专科以上学历。 7.培训要求 7.1培训期限 五级不少于30标准学时,四级在已具备五级能力的基础上不少于24标准学 时,三级在已具备四级能力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9936104.html
8.农业信息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应用按遥感平台划分简述农业遥感的基本方法。 前面有 简述图像“形状特征、颜色特征、纹理特征”特征提取的基本含义。 这里是引用 简述农民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 电视 电话 网络 人际沟通 人才市场 2012 简述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信息化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https://blog.csdn.net/qq_43372150/article/details/121218364
9.2024年双十一网络促销活动方案(精选3篇)(1)博客营销。借助博客,可以发表网络日志,同时也可以借阅别人网络日志。博客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博客是通过网络平台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正是基于网络工具的平台下,开展博客营销,并通过较强的博客平台帮助景区以零成本获得搜索引擎的较前排位,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cuxiaofangan/14809160.html
10.网络经济发展特征12篇(全文)也有学者认为, 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集群性、共享性、多元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这些说法从各自侧面探索网络文化特征。但是作为基本的和本质的特征, 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也就是网络文化所特别具有的, 或者说在网络文化中反映最集中或最突出的, 最能体现网络文化核心的特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zgza4am.html
11.网络营销策划方案15篇网络营销策划方案3 简单的制作,粗糙的画面,由《一个视频看哭了1万个站长》引出视频《一个it吊丝的自白》爆红站长网络营销圈。这个营销策划方案也很成功。“本身也充满了“吊丝”的.意味,可就是这样一则视频,发布短短三天,首发平台优酷观看次数高达30万,让skycc组合营销软件赚足了人气。视频借一个it吊丝站长的自白https://www.ruiwen.com/gongwen/fangan/1296556.html
12.岳子涵电商平台责任基础与边界——基于“私权力”属性视角下的考量大数据经济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内在属性和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其在推动互联网交易环境稳步发展的同时,因自身信息或技术优势取得了能单方面影响和改变网络交易过程中其他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能力,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权力形态——私权力。私权力本质上是属于私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权力样态,对应于霍菲尔德权利形式理论下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26438
13.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体系三大核心四大特性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必须能完全实现这四个功能,即涵盖边缘层、IaaS层、工业PaaS层、工业SaaS层以及贯穿上述各层级的安全防护。 其中,边缘层、平台层、应用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三大核心层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四大特征 2017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中,将泛在连接、云化服务、知识http://www.hignton.com/Article/545.html
14.网络营销策划方案15篇所说的平台,是指由人、设备、程序和活动规则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能够完成的一定功能的系统。完整的网络营销活动需要五种基本的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交易平台、物流平台和服务平台。 (六)网络营销组合策略 这是网络营销策划中的主题部分他,它包括4p策略——网上产品策略的设计;网上价格策略的设计;网上价格渠道的设计https://www.pinda.com/zhichang/cehuashu/207898.html
15.程恩富等:应对数字平台经济的垄断,传统反垄断手段捉襟见肘竞争初期,资本意识到平台经济领域有利可图,在逐利本性的驱动下大量投入平台经济领域,市场上涌现了数量众多处于自由竞争状态的平台型企业。平台经济具有网络效应、成本次可加性和双边(或多边)市场效应等基本特征,平台拥有的活跃用户规模成为平台型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存活下来的关键,为了获取持续增加并达到生存的最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22-11-08/78489.html
16.互联网基本特征是什么(解读互联网时代的七大特征)进入4G时代,WIFI已经普及,绝大多数手机客户如果愿意的话都可以永远在线,移动互联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断时间的主旋律。所以消费者得到各种信息(好消息与坏消息)的速度加快,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尤其是年轻一代,互联网成为获取各种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种攻略,点评,分析随时可以查到。而不同观点的分析和碰撞为整个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67960-1.html
17.网站运营的计划书范文(精选10篇)技术部工作构成,基本工作内容如下: A、技术 完成网上平台建设/维护; 负责网上平台新产品和功能开发; 负责网上平台运行管理; 负责网站的稳定运行; B、运营部 负责网络平台市场推广; 负责平台网上推广实施; 网站日常活动的策划及执行 微博的维护及利用。 C、市场部 https://www.unjs.com/fanwenku/198760.html
18.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人人通空间培智学校的生活数学教材一方面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另一方面更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标准为依据,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全面体现和落实本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各项目标。要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要求的程度。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要准确把握其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9.WEB1.0WEB2.0WEB3.0之我见:概念内涵和应用开发ProhibidoAmor1.0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网络的时代,虽然各个网站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第一代有诸多共同的特征,表现在: 1. web1.0基本采用技术创新的主导模式 信息技术的变革和使用 对于 网站的新生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的最初就是以技术平台起家,以搜索技术起家,以即时通讯技术起家,以网络游戏起家,在这些网站的创http://blog.chinaunix.net/uid-22830296-id-1768286.html
20.平台资本主义LTD知识百科增长黑武器平台资本主义(Platform Capitalism)平台资本主义是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占有和使用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集中显现,是资本在平台上运作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平台资本主义通过对各种资源的聚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可https://ltd.com/article/537211346887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