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尊重一线工人的劳动价值,科技教育如何融合发展?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从技工队伍、科技创新、分级诊疗、社区养老、信用体系、到文化发展,代表们在审议发言中都说了点啥?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电气液压气动公司总工艺师、液压泵厂工段长李斌——
尊重一线工人的劳动价值
我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段长,也是上海市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
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一要尊重一线工人的劳动价值。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制造业水平又关乎国家的整体实力。现在,传统的机械加工大大减少,智能化设备大量进入生产领域,技能工人的技术含量在提高。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越来越体现技能工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他们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国家应当在政策上、待遇上、制度上提高一线工人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工人阶级、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也呼吁工人们要争当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
消除“孤岛现象”助力科创中心
去年,习主席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上海: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对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快捷渠道,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融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短板,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有不足。
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需要战略规划。自主创新能力更取决于软件的建设。建议在一些大中型国企设立首席技术官(CTO)岗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研发团队建设与管理,研发平台建设,研发管理制度和流程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与高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等。这不是技术岗位,而是管理岗位,其职责是战略性的。这个岗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GE和AT&T这样的大公司率先设置的。
上海市有高校67所,共有专任教师4.16万人,充分发挥这支庞大而又活跃的科技力量,无疑会有力推进上海有全球影响的科创中心建设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分级诊疗”从慢病抓起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我最切身的感受,是分级就诊还远没有实现。
事实上,现阶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存在困难。目前,我们不妨以慢病防治为突破口,建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在三甲医院门诊中,半数以上病人是慢性病患者,其中又有一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只需开药维持常规治疗。以慢病防治为突破口,转变就医观念,建立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解决城市大医院“战时状态”和“看病难”的这对矛盾。这当中,要着力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的问题,制定慢性病的分级诊疗规范,包括各类医疗机构的诊治范围、程序、标准,细化慢性病目录及临床路径、转诊程序等,明确慢性病在基层首诊,并开通双向转诊的快捷通道。
同时,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做好社区医院和大医院慢性病医保用药目录的对接,调整医疗服务分级收费价格,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患者数量等预付方式取代按项目的后付方式;将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革结合,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医保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报销比例,尤其是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医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病人的合理就诊。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
教科领域也要推进“供给侧改革”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觉得,教科领域也要推进供给侧改革,解决有效供给不足。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深感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许多家庭为孩子上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而倾尽全力,凸显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这里有一组比较数据,我国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40%,而美国约为90%,欧盟国家约66%。我国高校中受优质教育(211大学)人数的比例约为11.92%,而美国(前150所大学)为26.52%。
如何着力提高科技、教育的有效供给,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习总书记早就指出: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
从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看,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人才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科教融合,能够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进展和挑战,启发学生个人的科学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队意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人生志向。
上海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创新型大学,建校之初就确立了科教融合、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和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契机,通过科教融合形成学校的核心科研和学科特色。推进科教融合,涉及高等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还需要不断实践、形成制度;需要调整部门利益、改革科技创新评价导向。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
信用平台助力烟花爆竹“零燃放”
1999年,上海率先进行个人信用征信,后来拓展到企业信用。2012年以来结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的需要,我们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落实国家信用建设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检验,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和方法,形成“全过程信用管理制度”,2014年12月,这项制度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28项经验之一推广到全国。
前几年,我们重点归集信息,把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掌握的信息记录到平台上,供查询使用,现在提供信息的单位超过了100家,信息事项超过了3000项。现在,在继续扩大数据的覆盖面,注重增强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提升数据的质量。
今年,上海烟花管控做得好,主要是严格执法、严管源头、市民共治,但是其中有一条,如果违反规定,会按照法定程序归集到统一的公共信用平台,也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有时候,罚几个钱不一定肉痛,但“信用污点”却是人们不想看到的。实际上,在小区违章建筑整治、交通违章、食品药品安全等城市运行和综合治理领域,我们都要尝试借力信用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
满足居家养老“核心需求”
居家养老的核心需求,是解决老人的饮食起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截至去年底,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建成630多家助餐点,由中央厨房集中配送,每天为73000多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建成220多家社区助老服务社,每天为30多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成440多家日间照料中心,为15000多名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建成5400多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同时,全市还在100个街镇试点建设老年宜居社区,目标是把小区建成“没有围墙的开放养老院”。
所有这些,都服务于满足居家养老的核心需求。而要最大限度满足居家养老需求,还应完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管理机制。社会化养老需要全社会参与,但政府必须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立体多元发展,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
青年文艺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青年文艺工作者当中,尤其需要培养文化自觉。
目前,演艺行业的市场化,已是不争事实。我的一位搭档,是一位很年轻的演员,他说从中戏毕业后,全班同学100%都通过跟演艺公司签约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以为,青年演员是否可以最终成为表演艺术家,不是单单靠经纪人、但靠演艺公司就能实现这样的成长;而是需要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不断砥砺自己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才有可能实现“德艺双馨”。
众多老一辈艺术家都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今天,在资本运作、票房价值之外,我们应该更多重视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途径,让文艺工作者担当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而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和花边新闻的制造者。(记者姚丽萍邵宁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