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二学
段(3~4年级)"习作"部分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
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
动的内容写清楚。"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
绘生活、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
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教学主要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了
解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对不同角色的神
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通过这些
描写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由《麻雀》和《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组成。
本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作,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我们会发现,这两篇课文的部分练习设计、习作例文和语文园地中的
“交流平台”以及习作均紧扣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麻雀》主要是按照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通
过神态和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以及猎狗的进攻
与退缩。《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通过"我”的表现,抓住"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
敢爬到有勇气爬上顶峰的过程写清楚。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
紧扣语言文字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学习写法的同时进行情感的熏陶,指
导学生按照学习的方法进行范文的赏析,进而运用所学进行创作。
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如下: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
顺序。
2.通过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会正确认读"嗅""攀"
等12个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巢…鲫”等23个生字,正确理解"无
可奈何""发颤"等31个词语的意思。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内容;知道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4.能积累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语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模仿课文的
写作手法,尝试写作。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麻雀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1.插图1.围绕着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用
和结果的发展顺序2.课后题示意图的方式梳理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看到的,还可以写听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写
到的、想到的
爬天1.按照爬山前、爬山中和1.课文中人1.通过抓关键词来梳理课文的内容,
都峰爬山后的顺序梳理内物对话集体交流课文写事情的顺序
容,引导学生明白叙述2.插图2.抓住重点词语感受爬山前的害怕、
一件事要按照一定顺序3.课后题遇见老爷爷相互鼓励以及爬山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怎么想、中的表现,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爬山过
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程写清楚的
叙述清楚的方法
文要的内容写清楚2.课后题清楚的方法,理解所有的表达方法都
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
内容写
1.麻雀
学习单
不理解的词
课文通过什么
把内容写清楚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的
关键词一块石头挥拳慢慢地走近嗅了嗅
尖叫浑身发抖锋利的牙齿愣住了
嘶哑庞大没料到慢慢地向后退
写作方法通过作者看到的、通过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以
听到的和想到的及猎狗的神态、动作描写写
以及老麻雀的神出了它的进攻与退缩。
态、动作描写写出
了它的奋不顾身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打猎""猛烈"等13个词语的词义。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写作顺序。
二、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
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所
以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
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
(二)通过小组合作,集中识字等方法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自由读以下生字新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嗅觉无奈w拯救嘶哑康大
打猎野物猛烈拍打嘴角分明
出生绝望尖叫身躯掩护幼儿
搏斗怪物安然强大力量料到
无可奈何
2.活动(游戏)检测自学效果。
小组开火车带读词语,读的同学做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跟读的同
学做到注意力集中,跟读迅速!
3.出示词语,读一读,注意加点字写法。
嗅觉呆住无奈雀臬牙诙身躯
掩护仙儿搏斗摩大力量愣住
4.活动(游戏)检测自学效果。
同桌两人一组,检测易错字的写法。
5.指导书写:"躯""搏""幼"躯"左边的"身"最后一笔撇不出头,"搏"
右边的上半部分不带勾,"幼"不要写成绞丝旁。
6.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三)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1.小组内(同桌)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四)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
掉在地上的小麻雀。(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
护小麻雀。(事情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事情的结局)
(五)布置作业
第2课时
1.引导学习通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把课文内容描写清楚的
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
故事,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
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回忆导入
1.课文的题目是麻雀,还记得文中围绕着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示意图呈现:猎狗进攻小麻雀____>老麻雀舍身救小麻雀______>猎狗
退缩。
内容写清楚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课文,继续研究探讨。
(二)了解写法,体会母爱
(1)小麻雀的无助。
(2)老麻雀的无畏。
(3)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2.小组合作交流作者是如何把以下部分写清楚的。
提示:可以从麻雀和猎狗的动作、听到的声音、展开的想象等角度去汇报。
3.集体交流。
(1)小麻雀的无助。
预设:
A.通过"呆呆地""无可奈何"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
B."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是作者所见,让人心生怜爱。
(2)老麻雀的无畏。
A.所见:重点交流"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挥拳起全身的羽毛"
"浑身发抖"。
B.所听:"绝望地尖叫着""嘶哑的声音"。
C.所想:在它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总结:作者通过看见老麻雀的动作和神态,听到它嘶哑的声音以及联想到
它的想法,表现出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英勇无畏。
(3)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A.所见:通过猎狗的动作与神态写出了进攻与退缩。
B所想: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三)总结并运用
1.要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需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2.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
猎狗相遇时的情形。我们在写事情时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3.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也和我们这节课总结的写法一样,请同学
们读一读。
4.尝试运用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这种写法把"初试身手"
中的第一幅图片说清楚。
三、拓展阅读
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
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
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
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
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
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
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
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耗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
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
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
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
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
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
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
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
的草坡上站立着一支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
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
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
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
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
"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
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
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
地后仍是跪卧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
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
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胜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
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
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疏当一声
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
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
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向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
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
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平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7.爬天都峰
1.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会写"级""哩"等10个字,会写"假
日""抬头"等14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怎样把抓住了"我"爬山前恐惧,受到鼓舞后怎么说的
"我"爬山的以及之后爬山怎么做的写清楚
过程写清楚的
(-)启发谈话
介绍天都峰,导入课文。
(二)通过小组合作,集中识字等方法学习字词
1.出示词语,自由读以下生字新词,注意标红字的读音。
假日抬头云彩石级发颤年纪奋力照相
猴子鲫鱼纪念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3.出示词语,读一读,注意加红字的写法。
铁链抬头云彩石级发颤年纪攀登
5.指导书写:"攀"字中间的部件撇和捺舒展开;"辫"字中间是绞丝旁,
跟毛发有关。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1.小组内(同桌)交流不理解词语。
1.默读全文才爪住与主要人物有关的关键语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时教师相机板书: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山后,理清作者的写作
1.知道可以按照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
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读好人物对话,理解两个人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师生交流,创设问题情境
一起回忆一下?(板书:爬山前一爬山中一爬山后)
2.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爬上了天都峰,最后却和一位老爷爷相互
道谢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二)抓住中心问题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因为在老爷爷的鼓励之下,"我"才有爬上天都峰的勇气;
而老爷爷也是因为看"我"小小年纪想爬天都峰,才有勇气爬上去的。
(三)探究课文怎么把"我"爬山过程写清楚的
1.爬山前的畏惧。
(1)为什么他们爬山之前没有勇气爬到顶上来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
出?
(2)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交流汇报描写天都峰险的语句。(板书:险)
(3)出示天都峰鲫鱼背的照片和资料: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
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之背,故名鲫鱼背。
(4)面对这样高的山顶,笔陡的石级,悬空的铁链,此刻"我"的心情
如何?怎么想?(板书:害怕、畏惧)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山峰之险以及"我"
害怕的心情吗?
2.受到老爷爷鼓舞下定决心爬山。
(1)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胆战心惊,那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我"爬上天
都峰的呢?请你们默读3~5自然段,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汇报。
(2)从老爷爷的相貌以及句子中的几个"也"字,你读出了什么?(对
老爷爷的佩服以及我们互相鼓舞打算爬山)
(3)听了老爷爷的话,受到老爷爷的鼓舞,此刻"我"信心倍增(板书:
语言有信心),你能读好人物对话吗?"我"是怎么说的?快跟你的同桌
一起试一试。
(4)分角色朗读,一人读老爷爷的语句,一人读"我"的语句。
3.爬山过程的艰辛。
(1)他们都受到了对方的鼓舞,但是面临的却是险峻的高山,光有鼓舞
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来看一看他们之后的表现,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爬山的。
读一读6~7自然段,概括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爬山的?(板书:奋力)
(2)学生抓重点词语交流汇报。
(3)"奋力"就是努力地爬,你们汇报得特别精彩,那能不能用动作展示
一下你们是怎样爬山的呢?
(4)(学生表演,教师解说)爬得如此艰辛,我们来读出这种感觉吧!
(5)学生朗读。
4.爬上峰顶相互道谢。
(1)经历千辛万苦,他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此刻爸爸说了一句话,(学
生齐读:"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结合
课文内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是啊,从两个人的话语中听出了对对方的感谢。
下感受吧。
(四)回顾板书,梳理爬山过程
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同学们说得真清楚,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并掌握这种写法,运用到自
(五)拓展运用
1.本单元"交流平台”中梳理了本单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
2.借助提示,运用所学把"初试身手”中的第二幅图说清楚。
3.本文重点写了人物的对话,请你们结合课后题读一读"习作例文",
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把重要的事情写清楚的。
预设一: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把“分杏"写清楚,引导学生指导写
作手法就是一种手段,为目的服务,不用都用上。
4.的确,看来大家都掌握了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现在大家就按照一
定顺序,把重要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来写一件事。请完成书上72页的表格,
同桌交流一下你打算怎么写。
5.全班交流,课下完成习作。
三、拓展阅读:
雨中登恒山
和虎儿妹一起的时候,就商量好了一起去登恒山,可因为种种原因始
终未能达心意。来自高原的我对于山水有种天生的痴情,尤其是对家乡的
山水,心底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爱恋,随着夏季大自然的景色越来越浓,被
年复一年禁锢了的心一日日膨胀起来,苦了又苦的思绪,又难以表达,萧
瑟的心不免又生出些惋惜和叹息来。
女儿高考完毕,姐姐她们如期相约来探亲。一日,将待休闲,一起驱
车去恒山去。出发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幸好临行前带了雨具,
以备不时之需。
车颠簸在雨中,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竟然忘记了下雨,也无暇顾及
绿夏繁枝叶茂的郁郁葱葱。到了恒山脚下,赏心悦目处:苍松翠柏,郁郁葱
葱,山峦叠嶂,氤氯自在,桑干绿波,自然奔流,两岸的花草在小雨的洗
涤下更显得眩目多彩,闪烁着晶莹的亮点。那些不知名的小花,红的,蓝
的,黄的,都一样的醉人,雾气升起来了,还有那数不清的树木,都笼罩
在茫茫烟雨当中,渴望已久的心终于卸下往日生活的苦闷和累赘,我们轻
装往景区进发。
到了停车场,已到了恒山的脚下。我们上恒山之前,听同行的司机介
绍,我才知道恒山原来有近2200米!下了车,不知不觉中,雨开始点点
滴滴地往下落,随后便开始下了大雨,雨打在伞上,传来一阵阵"砰砰"
声,我们只得打着雨伞前行。
随石阶而上,游人越来越多,我们先到了真武庙,这里没有壮观的奇
景,也没有浩瀚的云海,镭金的庙宇在迷雾笼罩下如同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进入庙堂,我看到有年迈的老人,也有手拿香油纸钱的虔诚信徒,夹杂着
疲倦的神情在庙内奉香祈祷,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登山目的,有的是为了
信仰,有的是为了释放,有的是为了逃避现实的郁闷。出了真武庙,再顺
着弯弯曲曲的石阶西拐,一座耸天峭岩出现在游人的眼前。峭壁上面雕刻
着"恒宗"两个大字。导游说这两个字总高20多米,字体雄浑,雄壮有
力,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巨大无比的牌匾,悬挂在巧夺天公的石壁之上,
大气磅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姐姐拉着我随即按下了快门,迎面过
来一个当地的游客,告诉我:"恒山的好景在主峰,你们走上去了,就有
意想不到的收获。"跟随导游不知不觉来到了果老岭,位于悬根松北的登
山途中,石径上面留下了大小不一的小圆坑,形似驴蹄印,听导游讲,八
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仙休息途中,突然一只猛虎冲出来,毛驴受惊吓,
所以就留下这些斑驳的蹄印。恒山十八景,每一处美景就有一个美丽的传
说,这样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位于夕阳岭中段极陡峭的一段山崖,叫断崖啼鸟、姑嫂崖,又称舍身
崖。听导游说是因姑嫂投崖而得名,姑嫂投崖后,小姑化作百灵鸟,嫂子
化作找姑鸟,在舍身崖上绵绵双飞。姑嫂投涯的故事在导游的解说中越发
变得神秘而悲惨。由于当天在下雨,加上山崖陡峭,这个景区已经封闭了,
游人无法抵达,只好原路返回。
位于果老岭东侧,是一段插入云天的万仞绝壁,面西峭立,非常壮观,
时不时云雾升起来,被密集的雨帘撕成大大小小的几结儿,镶嵌在峭壁之
上,像是挂在天上的白绫和哈达,时不时有一波又一波的游人不怕雨淋,
身披雨衣,迈着矫健的步伐,消失在雨帘和雾气当中,别有一番“身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因水落而石出,因雾起
而朦胧之感,配上恒山的高低起伏,都极尽了大自然的魅力,就像画家手
里的手笔,把那棱角勾画得天衣无缝,神气得活现在了游人面前。这让我
想起了元好问的一首诗词:"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
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
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古人认为,山以人美,人以山秀。是那种
身在云气中,虚无飘渺的美。人在画中游,其乐融融,其情切切。
在一阵思绪中不知不觉来到了恒宗殿一百零三台阶,这里是恒山最多
的台阶,从下往上看,好陡的石阶,我的腿也微微打颤,导游高声喊到:
"谁能跟着我一口气登上去?"有几个随行的客人无力地摇摇头,喘着粗
气道:"不行了,歇歇吧」还是大姐胆大,一口气登了上去,我也尝试着
往上走,走了一半往回看,有点眩晕,恰好有二姐拉着我的手,就我而言,
能够登上去,已经是不得了。这使我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自
然之大,无所不容,可我在它面前却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就我而言,细
细品味,自我陶醉,求得能登上一百零三台阶,已是不易,据说这一百零
三台阶,包含着道教的玄机。道教认为,天地奇数偶数相加刚好一百,再
加上道教的三清,刚好一零三阶。故建一百零三台阶。在大自然面前的那
种不自量力的感觉已渐渐隐藏于心。
在曲曲折折的攀登中,我们随着导游穿过一处处香烟浓浓的寺庙。掩
映在苍松翠柏当中的寺庙,显得那么幽静和神秘,由于是在雨天,云海滚
滚,看不到前方的山路,也平添了几分登山的神秘。虽然是在雨天,我和
姐姐几个早就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额头流下来的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
汗水,我们一边攀登,一边相互鼓励着,今天一定要一鼓作气登上顶峰,
下一次还不知道啥时候再来呢,不能枉费此行。
以前读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别有一番情趣,好像身临其境了
一般。雨中登恒山,人在画中游,身边云雾飘飘,如置身仙境,是登游恒
山可遇不可求的好景致。我们打着雨伞,小心翼翼地前行着,有点险象环
生的感觉,经过一段有惊无险的攀登,终于达成心愿。"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杜甫的诗句用在这里是最好不过的了。此时,上升起来云雾
浓浓的,将恒山顶峰淹没了,我们也如坠入云里雾里。我们兴奋不已,扔
掉了手中的雨伞,在大雨的抛洒下欢呼,留影。由于浓浓的云雾,我们看
不到山下和周围的情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恍如仙境,超尘出
世之感油然而生。想那深邈幽邃的山谷,却是云海升起的地方,片片云雾
在那里蒸腾着,翻卷着,飞升至半空,又轻轻被风吹散,漫天飘浮着又白
又亮的白色锦缎,像极了又轻又柔的白纱衣,又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像
婀娜多姿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下得山来,已过正午,衣服早就淋湿了,经过五个小时的攀登,早已
是肌肠辘辘,恰好停车场东侧有一农家餐厅,里面的饭食也是五花八门,
服务蛮周到的。吃过午饭,我们驱车向恒山南侧的金龙峡悬空寺进发。进
入管理区,悬空寺就展现在眼前了,步入山门,百灵九折。走上吊桥,吊
桥下面的河水泛滥着黑色混沌的泥浆。这些大煞风景的泥浆无疑给神秘的
悬空寺留下了瑕疵,可我们无心暇顾,抬眼望去,有一个在半山腰上的龙
头,那就是悬空寺的进口。到了悬空寺的下面,我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
我爬上第一层,往下面望去,非常壮观、美丽,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
构奇巧。阁楼共有殿阁四十间,悬空寺是国内存在唯独的佛、道、儒"三
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就连诗仙李白看了都流连忘返,留下了“壮观"两
个大字,据说还不尽兴,又在"壮"字上多加了一点,给游人留下了好多
遐想的空间。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巨观",当年的徐霞客也是
心慕李白而来,有碑亭作为纪念,游客们纷纷都驻足留影。
站在陡峭的寺庙画廊中,深深地为先人的建筑艺术,还有奇特的建筑
风格所折服。悬空寺的世界奇观绝对不是徒有虚名的,来来往往的游客不
计其数,无不为之赞叹,无不为之拍案叫绝。
自然的造化随时而变,自然和万物在某些方面也有惊人的相近,心情
的挥洒和自如也符合了自然规律,我的心情在此时也随着笔端而流淌,万
物便由此而生动。登恒山一览大千世界,能求得登上恒山主峰已是不易,
能一日之游可尽一日之兴,能赏一时之景可得一时之乐,也算是一种幸福
了。或许是先圣们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吧,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文人墨
客对恒山有那么多的诗词遗留至今呢?我只是一个游山玩水者,对古人那
种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无法体会和领悟,只想寻求一种压抑的解脱
和灵感。
游恒山归来,我的心情也开始明朗了起来,恒山的一石一木,一草一
花,它们都光明磊落得尽显棱角,都是那样的返璞归真,就连青苔小草都
率真朴实,留给游人的总是那种由外到内的美丽,为游人所爱所喜。
如果你想得到自然的美,就用自然的心态对待自然,用全部的心身去
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呢?
一、交流平台
1.结合单元主题回顾本单元学习重点。
2.本单元课文中哪些部分让你印象深刻?
3.个人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4.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清楚,有理有据地表达了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以及作者
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麻雀》和《爬天都峰》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
写的呢?
5.教师出示书上的“交流平台",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描写清楚。
6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六要素、按照顺序、看到的、听到的、想
到的。
二、初试身手
(-)出示图片
1.刚才大家总结交流的方法很全面具体,下面就请大家看一看这两幅图,
仔细观察,用上刚才的方法,说说你怎么写才能把图片的内容写得具体呢。
(二)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在交流中,大家已经能够将我们学习的内容进行实际
运用了。请你们再次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其他做家务的过程,用一
段话将这个过程说清楚,说具体。
(三)写一写
1.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2.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提议,如果你们能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将会让你们的
表述更加完整。
3.尝试把过程写下来。
(四)议一议
同学的反馈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学会评改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板书设计:
如何表达清楚:神态、心理、语言、动作
六要素
按照顺序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习作例文
1.通过习作例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把事件写清楚的方法。
2.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二、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家的杏熟了》
1.回忆上节课"交流平台"学习的把事件写清楚的方法。
2.导入新课,学习《我家的杏熟了》。
3.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全班交流汇报。
(4)默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4.出示问题,交流讨论。
(1)从哪些句子你感到了杏好、杏多?这样写什么好处?
(2)小淘淘摘杏摔下后,奶奶怎么做的?读一读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句
子,哪句话写得最好?
(3)文中出现两次"香甜",你觉得意义一样吗?
5.交流讨论"我"前后思想转变的原因。
(二)学习《小木船》
L你最喜欢的一件物品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会怎么想?心情如何呢?
2.看一看文中作者围绕小木船讲了什么故事。
4.指名交流,全班讨论汇报。
5.出示问题,自学交流。
(1)开头交代了"我"和陈明是好朋友,"我"和陈明的友谊是怎么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