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通过招标业务和人员整合,成立鞍钢集团招标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鞍钢招标有限公司是鞍钢集团招标采购业务归口实施平台、招标采购代理服务平台、招标采购业务规范运作平台、新兴产业对外创效平台。
鞍钢集团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是鞍钢集团招标采购的集中统一平台,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冶金行业原燃料、资材料、设备备件、建设工程、维修工程、服务6大类,75中类、607小类、3931专业的商品、项目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方式分为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非招标(询比采购、谈判采购、竞价采购、直接采购)。招标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网上运行,具有体系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高效化的特征,为鞍钢集团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采购效率及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自2015年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项目数量达到18.5万项、交易金额达到3000亿元,在采购预期基础上累计降本93.68亿元。
二、鞍钢集团非招标采购曾经出现的问题
为建立“阳光可靠、降本保质、安全高效”的一体化采购管理体系,规范招标采购的同时,非招标采购需要规范、接受监督要求。鞍钢集团采购具有项目多、资金量大、影响面广、集中规模采购、周期性重复采购、价格市场波动大、有连续稳定保供要求、供求关系转换迅速等特点,其中非招标采购项目及金额占比较大,管理曾经存在很多问题:
(1)非招标采购资源整合能力及发挥整体效力不强,计划整合不够,集中采购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主要表现是非招标采购项目多、金额占比非常大,以某年一季度的数据为例,非招标采购的项目数为5997项;非招标金额占比46%(其中询比占比16.2%,谈判占比11.8%,竞价占比0.6%,直接采购占比17.4%)。
(3)主体多,各自为政,监督乏力。鞍钢集团采购组织多,需求多,如多家成交,招标失败转非招标采购方式、谈判规则等需要规范。
(4)资源共享能力弱,不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研判价格趋势,指导采购工作。
三、规范和示范文本的应用
针对非招标采购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鞍钢集团以制度体系、标准建设作为基础,将监督责任体系作为各级采购管理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行为准则,建立健全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严格考核的管控体制机制,提升采购管理执行力和控制力,增强采购管理实效。在加强需求计划性管理、采购技术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供应商管理、完善验收标准及手段建设、落实各级采购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分析功能信息化建设、加大监督力度的同时,对非招标采购交易环节进行规范,积极参与中招协组织的《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和《非招标方式采购文件示范文本》的编制,通过交流学习,将原来实际工作中符合企业个性化需求的做法在《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中体现,并积极应用。
一是按照《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进行规范。如非招标方式的选择、非招标采购的名称、谈判的规则。对于竞价采购,不仅仅是竞价格,也存在价格锁定、只竞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柔性处理,这也正是《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有效满足国有企业依法自主、柔性精准的个性交易需求,并适应市场供应结构状况的体现。
二是按照《非招标方式采购文件示范文本》进行规范,并固化到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模板中。将数据结构化,对通用部分进行固化,变动部分根据项目的特性进行变化。
2018年,鞍钢招标有限公司对原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期间恰逢《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发布实施,平台中非招标采购的流程、名称均按照《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进行开发。随着《非招标方式采购文件示范文本》的发布,鞍钢招标有限公司将其作为模板,固化在电子招标采购交易平台中,提高了效率。2019年,鞍钢集团非招标采购在交易平台从受理委托到交易结束平均用时9.18天,其中最快的仅需要几个小时。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和《非招标方式采购文件示范文本》的应用,保证了鞍钢集团非招标采购的资源性能与质量,做到物有所需、物有所值,同时保证交易的竞争性、公平性、安全性,满足接受监督的要求,实现了“阳光、降本、安全、高效”的采购目标。
四、鞍钢电子化招标采购建设情况
各平台各司其职、相互衔接、有力支撑、高效运行,通过招采项目统计、竞争性分析、规范性分析、投标分析、成交率分析、资源分析、降采率分析、流标分析,最终为市场走势分析、供需状况分析、采购成本估算、资金准备预测等建立基础,这是鞍钢集团采购的成本保证、效率保证、质量保证、供应保证,可以依此进行风险控制,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