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共享单车后,共享汽车也开始出现在济南街头,按照当前各共享汽车平台的计划,预计年底前济南市运营的共享汽车数字将猛增。
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因管理不善引发的事故、纠纷也不少——违章停车、无证驾驶、醉酒驾驶,还有因为车身质量、客服联系不上等各种问题频发。而且,不同于满大街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一旦管理不善,后果会很严重。
济南——首例无证醉驾共享汽车伤人
23日,济南历下交警通报了济南首例共享汽车撞伤行人的交通事故。让人意外的是,驾车司机是冒用自己妻子的驾照注册了账号,而且还是醉酒驾驶。
司机:酒后开共享汽车撞了人
4月9日下午3点35分左右,历下交警接到报警称,棋盘小区3区北侧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一辆GoFun共享汽车将一名行人撞伤了。共享汽车上原本坐着三个人,历下交警大队千佛山中队民警赶到时,两人已经不知去向,只有一名脸色通红的小伙子留在现场。被撞的行人胳膊和腿部擦伤流血,据其指认,这名小伙就是肇事司机。
原来,撞人的小伙姓焦,事发之前,他跟妻子和朋友在附近的一处扎啤摊吃饭,期间大约喝了6杯啤酒。吃完饭后,他们步行路过银座商城西门广场,注意到了广场上的好几辆共享汽车。焦某说,共享汽车刚到济南时,他就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了租车软件,还注册了账号。
虽说很早就注册了账号,但焦某一直没用过共享汽车。当天出于好奇,又借着酒劲,焦某便向朋友显摆起来,打开手机软件租了一辆共享汽车。之后,焦某载着妻子和朋友沿路行驶,没成想,走了300多米就出了事故。“被撞的行人是外地的,当时正站在路边看手机地图,没意识到什么情况,突然就被撞倒在地。”
交警:曾因酒驾被吊销驾照
民警透露,事发路段比较窄,会车都有点困难,焦某喝了酒意识不够清醒,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焦某在描述事件经过时仍然满嘴酒气,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显示,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234mg/100ml,涉嫌醉驾。据悉,焦某并不是第一次喝酒开车,原本他是有驾驶证的,就是因为酒驾被吊销的。
既然没有驾驶证,焦某又是怎样通过共享汽车手机软件的身份认证注册的据交代,虽然焦某用的是自己的手机,软件里注册的驾驶人信息却是自己妻子的,也就是说,他是用妻子驾照“冒名”注册。
近日,焦某拿到了最终血检结果和事故责任认定书,其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了220mg/100ml,已经被确定为醉驾,在事故当中要负全部责任。据了解,焦某下一步面对的,将是刑事处罚。
客服:发生事故需个人担责任
这意味着,不仅焦某需要接受交警处罚,他的妻子也可能面临平台追责。
厦门——共享汽车乱停堵路找不到人挪车
漫长的等待后,他的“救命稻草”出现,一个年轻人租车,开走了这辆共享汽车。
3月18日晚10点,厦门的张先生走到集美某镇路边,发现自己的车被别的车堵住了。
马路上,整排私家车整齐停放,这辆共享汽车显得“霸气”十足,它几乎将两辆私家车完全封死在了路边。
夜深人静,解决问题,首先靠自己。
张先生硬着头皮,爬进自己的车,提起精神尝试着冲出重围,却发现出路被共享汽车锁死,“只要偏出十厘米的空间,我就能出去,结果偏偏堵在了死角上”。
需要等多久?客服人员支支吾吾说不准,张先生快崩溃了,“实在不行,我下个APP,注册会员后,把车挪到合法停车位上停靠吧”。
就在他研究怎么操作时,一个年轻人拿着手机过来,租下这辆共享汽车开走了。“有种绝处逢生的感觉,我觉得共享汽车虽然是给人便利,但是遇上不文明的人随便乱停车也是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张先生说。
近日,一位上海市民在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上叫了一辆快车,很快就有司机接了单。接单车辆到达后,竟然发现是一辆共享汽车。
随后,记者致电上海新能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进一步了解情况,客服人员表示,用户用所租的共享汽车进行非法运营的投诉还是第一次接到,这种情况是决不允许的,但目前在监管上还有些力不从心,很难做到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厦门——莫名没电“趴窝”
“明明显示可以开50多公里,结果才跑了不到30公里,莫明其妙就‘趴窝’在路上没电了。”厦门小伙小庄,曾遭遇过如此窘境。
共享汽车大多为新能源车,租赁时显示的续航里程,或许并非真正能使用到的里程数。“共享汽车每天都要被不同的人使用,有的粗暴驾驶,有的开去跑烂路,很容易给车辆暗中埋下毛病。而且,电动车的电池也存在自然损耗。”一位有着10多年修车经验的师傅说。
没电了还好,路上突发故障更可怕。
前几天,厦门市民杨先生驾驶共享汽车和朋友出去游玩。哪知道,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意外,车辆突然向右跑偏,甩出了一条弧线。所幸他及时减速并将车停了下来,没有造成交通事故。“事发路段路况良好,路面上没有影响驾驶的杂物。”杨先生说。
有垃圾、有烟味,车内卫生谁来维护?
厦门姑娘小静,几天前约好周末和姐妹一起吃饭。昨天傍晚,走出小区,小静打开手机,显示有一辆共享汽车距离她只有300多米远,“不开自己车了,席间喝点红酒,省得回来叫代驾”。
预订好车辆,小静很快走到车边,打开车门的瞬间,她有种窒息的感觉。“车内烟味扑鼻,太呛人了!”小静以最快的速度关上车门,并取消了用车,“之前还有看到有的车内留有饮料瓶和用过的纸巾。”
对此,记者也分别跑了两个地面停车场。透过车窗,记者看到一辆共享汽车内驾驶座旁有遗留的矿泉水瓶,后排座位上有纸张遗留。而在另外一辆共享汽车内,同样也发现了驾驶座旁有遗留的易拉罐。
新手用来练手有些“马路杀手”太吓人
记者在厦门一家停车场见到一辆共享汽车上坐着两个年轻人,摆弄着车内设备,车门还没来得及关。“拿到驾照还没开过车上路呢,想想就有点紧张。”坐在驾驶位上的女生捂嘴一笑。而旁边随行的男生已经发动了车子,指挥女生开车,“慢点、慢点,往左一点,再来一点”。
记者在此处观察近一个小时发现,前来使用共享汽车的就有三个人是新手。“一般是新手用车比较多,新手中又以女生居多。”一位多次用过共享汽车的男子说,不过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两个人,有押车的人。
很多新手借此练手,不少老司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以后开车离这种车远点,感觉多了一批马路杀手。”
四问“共享汽车”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带给人们的便利显而易见。然而,当人们享受着“共享便利”的时候,安全隐患也搭上了“共享”快车。当无证者可以轻易租下共享汽车,那么酒驾等也随时可能出现,相当于“定时炸弹”“马路杀手”活动于道路上。“共享汽车”带来的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1、利用他人信息认证如何避免
“冒名”认证和使用共享汽车的情况,平台方有没有一些预防措施呢像济南的焦某使用的这款“Gofun出行”,虽然认证时需要上传驾驶证、身份证、使用者手持身份证照片等认证方式,看似严密,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漏洞。而且记者发现,有的“共享汽车”平台在注册时,使用者是可以使用他人个人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在完成认证后,未成年人甚至可以使用注册账号开车上路。
2、交通事故责任该如何认定
但是,“共享汽车”在面临交通事故时,需要区分是双方驾驶员责任还是汽车本身瑕疵带来的产品责任。前者只需依照现有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规范进行归责即可,而后者所产生的产品责任则可以诉诸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等,平台自身的“免责条款”不能免除此类法定责任。
3、谁来保证共享汽车车况安全
不少“共享汽车”APP在其免责条款中都有一条规定:概不就汽车做出任何保证,无论是明示或默示的,包括任何关于汽车适用性或良好性的默示保证。如果会员在驾驶过程中确定汽车可能带来不安全,应立即停止使用汽车并联系客服。
这一免责规定,也是目前“共享汽车”的“槽点”所在。毕竟,对于经营者来说,提供安全的服务是最基本的要求。
4、平台提供代扣分业务是否违法
记者发现,不少“共享汽车”平台都有一项规定,即平台有权在违章(平台条款中“违章”应为“违法”——记者注)用户账户内扣除违章罚款等同金额及每次违法行为的代办费用(违章扣分按200元每分扣除)。对于吊销驾照或单次违章扣分6分及以上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接受委托处理。
“共享汽车”平台的代扣分行为,被不少使用者吐槽,因为代扣分是违法的,交通违法应该责任自负,目前此类平台代扣代缴违法分数和罚款并没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