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该中心的建设构想,香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孙芳介绍,此前,社区考虑到辖区新建小区较多,物业服务能力有限,居民时常碰到缝补难、维修难等问题。多次通过小区“星空夜话”,组织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共商共谋,征集大家对于平台建设、服务需求及服务机制的意见、建议。
聚商家解民忧
“我家买的饮水机没买多久就漏水,正愁没地方修,生活服务中心正好解决我的燃眉之急。”前来咨询维修服务的王先生说。
香城社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号召带动辖区的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商共谋共议,通过推荐或自荐选出辖区的爱心商家入选,最后社区综合评估邀请“手艺巧、口碑好”的老师傅入驻。
刘小建便是其中一位,他从事维修服务多年,结识许多水电维修方面的手艺人,在他的带动下,陈志、刘茂炯等志愿者纷纷加入香城社区生活服务中心。
“以前衣服拉链坏了、水壶破了,没处可修,只能换新,现在可以修修补补再用,省了不少钱,真好。”居民李女士兴奋地说。
通过“固定+流动”的形式常态化开展服务,该中心一方面向周边居民提供裁剪、修锅补鞋、小家电维修等站内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提供大家电、水电疏通等预约上门服务。运营4个月来,该中心已引进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等12家服务主体,组织“爱心商户”和“手艺人”走进凯悦学府、凯阳天骄等4个小区开展便民服务,服务人群610人次,累计为居民节省费用1万余元。
低成本共幸福
据悉,该中心采取“零租金”入驻模式减轻商户经营成本,同样,进驻商家、“手艺人”也须向居民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以此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社区接到居民的需求及时与商家派单,我们针对一般群体是低于市场价收费,针对困难群体提供服务时只收取维修成本费,对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服务。”浮山街道香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孙芳介绍。
为规范管理,中心制定印发了《爱心商家考核评估制度》,商家师傅上门服务均需佩戴服务驿站工作牌,服务结束后,居民可扫描工作牌上的二维码,对师傅的服务态度、质量、价格、时限实时评价。根据平台登记信息,中心将安排专人于三天内进行回访,逐一核实、梳理分类,将居民的意见记录在册。同时,中心也开通了投诉专线,居民在服务过程中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直接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反馈投诉。
现场正在等待缝补棉被、服务的张女士说,这里裁缝王阿姨手艺好、而且价格便宜,“在外面缝补这2件可能需要花费20余元,在生活服务中心仅需6元。”
“虽然收入没以前高,但能帮助到周边居民,我很高兴。”62岁的王阿姨笑道,入驻已来,累计缝补近70余件衣物。
“摊位由社区免费提供,在这里不用受风吹日晒,在从事老本行的同时还能服务他人,很有成就感。”陈师傅坦言,在补贴家用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下一步,香城社区继续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不断拓展和充实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的功能,持续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便捷、优惠的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