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线上读书会|当中年扑面而来
9月3日(周五)19:00-21:00
地点:
腾讯会议(ID:906927557)
主讲人:
魏兴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余英时纪念论坛:敬思想史的传薪者
9月4-5日
ZOOM会议(ID:89495533037)
嘉宾:
周质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中文部主任)、钱永祥(台湾“中研院”研究员)、王汎森(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等
为纪念刚刚逝去的余英时,联经出版社邀请多位学者,共同举办“余英时纪念论坛”,线上追思余英时先生的学术思想。
你的心目中,到底有着一个怎样的“日本”?
9月4日(周六)14:00-15:30
笑宇读者群
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张笑宇(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技术给我聪明药
9月4日(周六)15:00-17:00
哔哩哔哩·博古睿研究院
刘永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腾讯会议(ID:426497114)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仰韶文化时当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黄河中游及附近地区,是中国发现最早、范围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考古学文化,自发现伊始就被视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早在距今8000多年前,仰韶文化的前身裴李岗文化等当中已经出现较为先进的宇宙观、宗教观、伦理观、历史观,以及较为先进的天文、数学、符号、音乐知识等,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阶段。距今6000年以后的仰韶文化庙底沟期,早先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开始了普遍复杂化的过程,仰韶文化率先迈入前早期国家状态,进入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距今5000多年仰韶文化后期已经正式进入文明社会,成为早期中华文明的核心。仰韶文化后期的社会有着稳定内敛、生死有度、重贵轻富、井然有礼、朴实执中等特质,可称之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
晚明全球化与晚明大变局
9月4日(周六)19:00-20:30
腾讯会议
贾雪飞(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副总经理)
晚明时期,大航海推动的全球贸易迅速崛起,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也随之而来。随着“西儒”利玛窦成功进入中国,他带来的西方新知对明代士大夫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大批商船、欧洲旅行家及传教士又将中国的文化推介到欧洲,对西方的近代文化形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传统中国社会在世界大变局——全球化浪潮的激荡下,在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上海人徐光启为代表的明代士大夫对西方天文、地理、算学及制作自鸣钟等“高新”科技等新知新见持开放态度,不遗余力倡导和推进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是第一批努力接轨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本次共读活动,以樊树志先生“重写晚明史系列”之《晚明大变局》为读本,与读者朋友们在线讨论晚明的中国和世界。
新浪微博@JustPod
印权斌(财新世界说副主编)
辛庄企业家精神大课堂
9月5日(周日)14:00-17:00
辛庄课堂学习群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讲座教授)、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怒波(北大创业训练营理事长)
9月5日(周日)15:00-17:00
腾讯会议(ID:426732154)
张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9月5日(周日)19:30-21:30
ZOOM会议(ID:83632508489,密码:002138)、哔哩哔哩·人民食物主权
孙晓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后来成为名作家的郁达夫、郭沫若、丁玲、周立波……他们都曾有过类似“沪漂”“北漂”的经历。而其中的一些人,从“进城”到“下乡”,逐渐寻找到另一条解放自己、也解放他人的道路。本次讲座,将带领我们回到1940年代解放区的历史场景,让我们跟随古元、丁玲、周立波的步伐,探寻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人民之路”。讲座聚焦于解放区作家独特的“房东叙事”,从周立波的房东叙事中看出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遇的时刻,从古元的家畜叙事中看出新的生产关系,从丁玲房东叙事的前后对比后可见新的写作作风和人民叙事正在形成。
附:线下活动预告
北京|古典学与西方早期艺术理论
9月3日(周五)13:30-16:30
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中国艺术研究院(北区)706会议室
陈明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程茜雯(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娄林(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谢俊(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讲师)
“当代艺术学与美学论坛”第二十四期,特邀陈明珠、程茜雯两位学者分别主讲:亚里士多德《诗术》的“戏剧性”论述、路吉阿诺斯《论哑剧舞蹈》中的视觉修辞,并与娄林、谢俊两位就演讲主题进行对谈。
9月3日(周五)19:30-21:30
猫角工作室(摇摆文化工作室)
北京|探寻地球生命史——聚焦《化石记——热河生物群与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发现与研究》
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购物中心4楼SKPRENDEZ-VOUS
周忠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向东(考古和古生物学研究者)
通州区新华东街289号院1号楼M层字里行间
瑠歌(诗人、小说家)、崔曼莉(作家)、李洱(作家)
9月4日下午,青年作家瑠歌将携新书《灵魂住着老头儿的少女》做客字里行间,与著有长篇小说《最爱》《浮沉》《琉璃时代》、中短篇小说集《卡卡的信仰》等的“70后”作家崔曼莉,出版《应物兄》《花腔》等多篇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一起聊聊瑠歌的新小说,与文学在当今环境下的方向。
9月5日(周日)19:00-21:00
朝阳区朝阳北路101号朝阳大悦城9层上海三联书店READWAY阅读区
戴小蛮(前媒体人)、安意如(作家)、张知依(文化记者)
为了吃,中国人都付出了哪些努力?无论是对“不时不食”这一传统的坚持,还是在食材选择、烹饪技法上的钻研,在中国人对吃的勤奋与执着,罕有对手。而这背后是我们对山川河湖、四季物候、悠长历史及世道人情朴素又真挚的热爱。从御膳房的宫廷菜,到我们今天的餐桌,从声色嘈杂的菜市场到今天各类买菜APP,9月5日晚,《中国人超会吃》作者戴小蛮,与作家安意如、《北京青年报》文化记者张知依,一起聊聊中国菜里的山川湖海与物候人情。
9月4日(周六)14:00-16:00
黄浦区重庆南路308号大隐精舍
李佳蓬(投资人)、胡桑(诗人、译者)、三三(知识产权律师、小说家)
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王恺(作家)、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小白(作家、编剧)
在《中国人超会吃》中,王恺提到“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这句话是否真的如此?9月4日下午,王恺与毛尖、小白两位老师一起聊一聊“吃,中国人有对手吗?”
9月4日(周六)14:00
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蔡金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艺术总监、演员)、刘安古(演员、导演)、余岚(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钱程(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演员)
《蔡金萍和她的儿童剧世界》详细介绍了儿童戏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的艺术实践、戏剧理论、艺术教育思想等,是一本儿童戏剧普及类书籍。9月4日下午,蔡金萍、国家一级演员刘安古、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余岚、独脚戏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钱程等,将在朵云书院·戏剧店,与读者们一同点燃童心,走进儿童剧的奇妙世界。
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负一层MU35号方所
朱磊(生态学博士、中国动物学会会员)
在这个候鸟迁徙的季节,9月3日,《鸟鸣时节》的译者朱磊博士将做客广州方所,带你翻开这本书,从资深观鸟者和鸟类研究者的视角,讲述迷人的鸟儿带给观鸟者的惊喜,鸟类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的种种联系,以及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我们能为它们做些什么。
9月5日(周日)15:30-17:30
越秀区建设大马路18号保利时光里M层扶光书店
刘颗颗(自由撰稿人)、钟晓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教授)、裴谕新(中山大学副教授)
9月4日(周六)19:00
西湖区北山街32号保俶塔前山路8号纯真年代书吧
肥内(影评人)
为纪念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诞辰150周年,9月4日晚上,著名影评人肥内将再到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和大家聊聊“普鲁斯特与电影”,关于普鲁斯特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电影改编,关于文学改编电影的分析。
西安|历史的最好打开方式
9月4日(周六)15:00-16:30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西安SKP购物中心9楼活动区SKPRENDEZ-VOUS
杜君立(历史写作者)、杨林柯(教育工作者)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如何进入历史,无疑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情。杜君立的五卷本《历史的细节》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历史的最好打开方式。他从现代人最擅长也最习惯的视角出发,也就是从技术文化角度来讲述历史的发展与形成。9月4日下午,在SKPRENDEZ-VOUS,和杜君立及杨林柯老师一起聊聊“历史的细节”,请他们为我们讲述关于历史的最好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