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腾讯会议(ID:141100845,密码:221104)
主讲人:谭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本次讲座主要讨论的是“叙事”挂念的中西差异,以及由中西差异所引发的对于“叙事”认识的古今差异。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标志的经典术语的对译,要充分考虑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否则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叙事”与“narrative”的对译,是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小说创作和小说研究最为重要的理论观念之一。限定了小说的“故事”特性,故有无“故事”成了判定一部小说的基本标准。以“故事”来研究和评判中国古代小说,其实是不全面的,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情况也有所偏离。
敦煌与敦煌学
地点:腾讯会议(ID:345327882)
主讲人: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
本次讲座拟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敦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宝藏,概括介绍敦煌的历史文化资料;第二部分是敦煌学的“前生今世”,这是本次讲座的重点,系统介绍过去100年敦煌学的学术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第三部分是敦煌学与“文明互鉴”研究,简要介绍作为新世纪敦煌学研究重点之一的“敦煌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专题,并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杜甫《北征》诗中的“桃源”想象
地点:腾讯会议(ID:330376185,密码:221104)
主讲人:张沛(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暨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
讲座重点分析杜甫《北征》诗中的一处“闲笔”(黄生语),即全诗第33至44句从“菊垂今秋花”到“益叹身世拙”一段。这段“闲笔”处在本诗“去国”和“归家”两段叙事之间,构成诗人从“在朝”到“在野”两种心情或主体抒情位置之间的中区过渡,标志了杜甫生命情感结构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在此之前,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愿景已成明日黄花;而在“人烟眇萧瑟”、“幽事亦可悦”的“寒山”道上,这一幻灭的乌托邦理想更沿着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分化变形。
老大帝国的有序衰退:大家看清楚,我只教一次
主讲人:高林(作家、书评人)
如何打开一颗心?——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段进化史
嘉宾:李清晨(外科医生)、柯敏(纪录片导演)、刘旸(译者)
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教育与性别:主体与实践
地点:腾讯会议(ID:795845790)
嘉宾:冯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袁先欣(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慧瑜(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等
本次学术工作坊由“社会教育的主体与空间”、“社会教育中的劳动、性别与身体”、“当下社会教育中的家庭与性别”等四个单元组成,与会学者们将分别作主题发言,并由其他学者进行评议。
思想史与可译性
嘉宾:陈引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初金一(美国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冯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等
本次学术工作坊,与会学者将分别做题为《十九世纪俄国“人民性”的概念史考察》、《翻译与边界:以酒井直树对美国区域研究的批判为中心》、《郭沫若、廖平与古今诗学问题》、《告别意义:重提阿赫玛托娃与费德林关于翻译的对话》等报告,并由评议人进行点评。
第四届“社会哲学与社会理论”论坛
嘉宾:张庆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范丽珠(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时世平(《天津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黄玮杰(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嘉宾:袁筱一(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语文学教授、翻译家)、包慧怡(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陈嫣婧(书评人)
在米兰·昆德拉的几部代表作《生活在别处》《无知》《玩笑》中,他反复发出质问:面对亲情、爱情和梦想,面对回不去的故乡,陷入迷惘的现代人应该如何继续自己的人生?周日,上海译文出版社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法语语言文学博士、法语文学教授、翻译家袁筱一老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包慧怡老师,青年学者、书评人陈嫣婧老师一起,聊聊米兰·昆德拉,聊聊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宝贵价值。
“知遇·作者”阅读品鉴——《敢为人先:上海体育》
主讲人:周力(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
天气渐凉,又是运动好时节。运动强健身体,阅读滋养心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期“知遇·作者”阅读品鉴,特邀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周力携作品《敢为人先:上海体育》做客虹图地方文献阅览室,溯源中国近代体育之发端,回眸沪上体育百年发展历程,论道上海体育的软实力与硬功夫。
美洲的发现与欧洲人世界观的延展及其影响
地点:腾讯会议(ID:777827970)
主讲人:王晓德(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从域外打开中国古典文学——东亚汉籍与汉文学研究纵横谈
地点:腾讯会议(ID:500419791)
主讲人:卞东波(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卞东波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域外汉籍研究,曾任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早稻田大学高等研究所访问学者,著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域外汉籍与宋代文学研究》等。作为“文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学术前沿讲座系列第二讲,卞东波将为我们主讲东亚汉籍与汉文学研究。
愿从经师向人师
地点:腾讯会议(ID:375739169)
主讲人:樊新强(语文特级教师、上海中学党委副书记)
“中文学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系列讲座第一讲,邀请到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樊新强来谈谈他的心得。
从文人到战士:早期鲁迅及其精神蜕变(1898-1903)
地点:腾讯会议(ID:413603142)
主讲人:邵宁宁(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如果说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作家“鲁迅”的正式登场的话;那么,其此前的创作,均可称之为早期创作。对这一时期,目前研究多注重其留学日本阶段,而对1902年4月鲁迅东渡之前的一切缺少足够的重视。探讨这一切,不但可以加深对鲁迅精神思想丰富性的认识,而且也可为了解中国文学的古今之变中知识分子人生理想、美学趣味的转变,提供一个比较切实可靠的入口。
批判算法研究——我们为什么会对手机上瘾
地点:腾讯会议
主讲人:沈虹(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人机交互所研究助理教授)
算法(algorithms),无处不在。它们决定了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帖子,决定了我们在潜在雇主面前的形象,决定了哪些街区会受到更多的治安管理,以及哪些社会群体会优先获得新冠疫苗。本次讲座以真实世界的个案为基础,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日渐统治我们日常生活的算法系统进行批判性解读,以求在人文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交界处引发新的跨学科合作和思考。
附:线下活动预告
北京|汉文与东亚世界——《汉文与东亚世界》新书首发式
地点:海淀区成府路28号PAGEONE书店2F
嘉宾:马场公彦(岩波书店前总编辑、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副教授)、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光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念申(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日语为何混杂汉字?韩剧中为何出现汉文书简?汉文是超越时空的书写,正因如此,才能够成为东亚的共通语言。在《汉文与东亚世界》一书中,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11月4日晚,岩波书店前总编辑马场公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吴光兴、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宋念申,一起围绕《汉文与东亚世界》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以汉文训读为线索,透过汉字,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东亚世界。
北京|未来的路——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
地点:门头沟潭柘寺镇檀谷TANKO·慢闪公园
嘉宾:班宇(作家)、双雪涛(作家)、余秀华(诗人)、路内(作家)等
第八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在这个秋天如约而至,以“未来的路”为题,邀一众好友在山里见面,尽情地交谈,期望再次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力量,锚定自我,直面困境,确认信念的价值,参与对未来的定义。
地点:东城区和平里西街51号雍和宫壹中心B座一层雍和书庭
嘉宾:李长瑜(诗人)、林莽(诗人)、商震(诗人)等
《在众生中被辨识》是诗人李长瑜的新诗作品集,共收入近年创作的短诗170余首。长期生活、工作于西北的李长瑜仿佛孤身潜行在远离凡尘的甬道里,而诗歌是他随身携带的一盏油灯,映照着他,也温暖着他。11月5日,我们邀请作者李长瑜以及嘉宾林莽、商震、霍俊明、蓝野、西娃等,一起聊聊关于诗歌创作那些事儿,以及李长瑜最新诗集《在众生中被辨识》的创作心路。
北京|贾府父亲角色的当代解读
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音乐厅
主讲人:段江丽(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
《红楼梦》中的贾敬、贾赦、贾政,既是贾府中的“老爷”,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父亲”。作者通过这几个人物形象,表达对“父亲”这一重要家庭角色的观察和思考,其批判性“审父”意识是对传统父权文化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侧面,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本次讲座为“认识曹雪芹、读懂《红楼梦》”系列讲座第一讲。
北京|三国:拨开真实和虚构之间的迷雾
嘉宾:宋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粱彦(中华书局编辑、评书演员)
北京|歌剧与烤鸭,故事与写作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6号SKP-S购物中心2楼SKPRENDEZ-VOUS
嘉宾:田浩江(歌唱家)、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陶庆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歌剧艺术家田浩江的新书《角斗场的〈图兰朵〉》,用生动而富于画面感的笔触,讲述了他职业生涯中有关歌剧的怕与爱。11月6日下午,我们邀请到了歌唱家田浩江,文学博士杨早,文学博士陶庆梅,做客SKP-S,一起聊聊“一个唱歌剧的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融书房3楼
嘉宾:郑朝晖(语文特级教师)、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倪文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上海|中国文化的南与北
地点:虹口区四川北路856号1925书局
主讲人: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
因为幅员辽阔,不仅仅是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我国南北方在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也塑造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对此,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有过描述。那么,什么是南方,何处又是北方呢?为什么南北差异如此明显?这种差异又是如何产生的?在本次讲座中,这些问题都会由许老师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地一一道来。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嘉宾:朱静雯(英日译者)、薛亮(上海图书馆副研究员)、暗礁(乐迷)
《诸神的黄昏:经典摇滚的尽头之旅》带领读者回顾了自《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而始的经典摇滚音乐。这是专业乐迷海登的个人回望,更是对一个辉煌时代的纪念。11月5日,译者朱静雯与深度乐迷、唱片收集者薛亮、暗礁将在上海图书馆,聊聊《诸神的黄昏》与他们生命轨迹中的摇滚。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倪文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吴越(《收获》文学杂志编辑)、陈苏(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上海|在心里酿蜜:陈丹燕地理阅读三十年——《告别》新书对谈会
地点:黄浦区长乐路398号朵云书院·戏剧店
嘉宾:周洪波(导演)、胡桑(诗人、译者)
作家陈丹燕是资深的阅读者和旅行者,《告别》记录了她30年“地理阅读”的旅行历程。11月5日下午,我们邀请到导演周洪波、诗人胡桑来到朵云书院·戏剧店,就陈丹燕的新书《告别》展开圆桌,带读者在她的文字中游历他方。
上海|趣谈民国文人——管继平《纸墨留香:民国文人书法性情》新书签售会
地点:黄浦区淮海中路624号上海香港三联书店
嘉宾:管继平(作家)、陈子善(现代文学文献研究家)、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管继平《纸墨留香:民国文人书法性情》一书,日前由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以繁体字首印出版。九十位学者大师,三百多幅书法手迹,透过这些隔世的笔墨,与民国文人们相遇纸上,见字如面……11月5日下午,上海香港三联书店将举办《纸墨留香》首发签售活动,管老师为每位购书者准备了由他手书的限量版藏书票。沪上两位著名文史大咖陈子善老师、虞云国老师也将坐镇现场,与作者一起聊聊那个时代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
上海|爱的千奇百态——从经典文学到音乐剧改编里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乐享厅(红厅)
嘉宾:翟松(演员)、刘晨(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室俄语编辑)、李新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俄语系副教授)
上海|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鬼、爱欲与死亡
主讲人:符梦醒(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11月6日下午,在朵云书院·戏剧店,我们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符梦醒带来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鬼、爱欲与死亡”为题的演讲。孔子以“不语怪力乱神”的训诫与鬼神划清界限,但鬼的形象却遍布于中国儒家文人创作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美丽多情的女鬼尤为历代传奇志怪作家所钟爱。鬼是怎么来的?为何中国古典文学中多女鬼而不是男鬼?本次讲座从中国民间信仰和儒家传统中的鬼神谈起,介绍女鬼形象在文学史的流变,尤其是令多情女鬼形象固定为文学经典的清代志怪作品《聊斋志异》,以及它背后明末的情教思想。
上海|边疆与罗马帝国的命运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演讲厅(黄厅)
主讲人:夏洞奇(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横亘万里的边疆在表面上是罗马世界的“边缘”,在实质上乃是决定帝国命运的“中心”。征服和控制边疆的需求直接解释了罗马国家的政体演进,元首制与君主制的形成皆是如此。晚期罗马帝国一度实现了中兴,但边疆问题又构成了难以解决的结构性挑战。多瑙河边疆的惨败给帝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但最终是莱茵河边疆的崩溃决定了西罗马帝国的命运。正可谓帝国之兴亡,取决于高卢之边防。这次讲座将聚焦于边疆问题,为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提供一种解释。
上海|“六诗”皆舞与中国的“文艺复兴”
地点: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孟刘馆二楼大师报告厅
主讲人:李清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首先以《周礼》载记的“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为中心,运用语言学、文学、人类学诸学科的研究方法,考证其作为祭礼舞蹈的本义,藉此以探寻中国文艺的发端与本源。然后,以“‘六诗’皆舞”这一观点为基础,讨论中国近世以降,尤其是20世纪初文艺界出现的“文艺复兴”现象。
地点:南山区桃园路1号西海明珠大厦一层商业街109号陈静口腔诊所二楼静客厅
主讲人:钟二毛(作家、编剧、电影导演)
深圳|从草木山水说起——深港自然地理对谈
地点:福田区福中一路2014号中心书城北区台阶
嘉宾:南兆旭(深圳自然与历史研究者)、严莹(科普作家)、薛凤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
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正式开启,首场文化对谈,三位嘉宾将从自然地理角度谈谈深圳和香港这两座城市。
杭州|晓·客厅邂逅陈桂花——曼冬老师《我是陈桂花》新书沙龙
地点: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内明远书院
嘉宾:陈曼冬(作家)、孙昌建(作家)、周华诚(稻田工作者、作家、出版人)
地点:锦江区中纱帽街8号成都远洋太古里M68-70号方所
嘉宾:骆平(作家)、欧阳奋强(导演、演员)、张勇(编剧、作家)、林国栋(主持人、编辑)
这是一场跨越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实力派作家骆平带来最新小说《野芙蓉》,采用男性、女性双视角叙事,通过不同角度还原了一段迟到了多年的真相。11月5日晚,著名导演、演员欧阳奋强,著名编剧、作家张勇,著名主持人、编辑林国栋,以及《野芙蓉》作者骆平,将做客方所成都店,带您回到过去,阅读一部女性的心灵成长史,探究世界与内心疆域的隐秘凝视。
成都|谈谈中国建筑的优劣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918号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寻麓书馆
主讲人:张宇(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系列读书会第二期,我们一起来谈谈中国建筑的优劣。中国建筑被忽视的价值,在于它诚实的结构,而这诚实的结构在《清式营造则例》一书中可尽情窥探。《清式营造则例》不但可作为古建爱好者的入门必备手册,而且读者兼能从书中知识点的编排上体会智力体操的乐趣。阅读这本书,就是帮助了解中国建筑美丽外表下真正的长处,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注意到中国建筑,并从这当中迸发出新的创造力。
成都|满街尧舜:走上街头的明代士人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918号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六楼寻麓书馆
主讲人:周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祛魅的世界,我们如何重寻文化的价值?新时代下,我们如何唤醒士人精神的回归?11月6日起,“中国士人精神的知识考古”麓客通识小班系列课程第三阶段开启,首讲周鼎老师将为我们谈谈明代的士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