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4年第1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成功举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吴珊、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金秀敏副主任等政府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和智联招聘集团、58同城、淘天集团研究中心、滴滴发展研究院等公司专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苏中兴、副教授耿林、黄伟等专家学者20余人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易定红主持会议。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2024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智联招聘集团副总裁李强基于智联招聘数据对第一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一季度,智联招聘平台中的企业业务表现、活跃招聘企业数均有小幅增长。行业上,服务消费行业的招聘需求涨势良好。职业上,蓝领招聘尤其是锐蓝的规模和薪酬双上涨。
滴滴发展研究院研究总监唐艳红梳理了滴滴平台2023年的全年数据及权益保障情况。她指出,2023年平台活跃司机平均年龄约为38至39岁,以男性为主,女性司机的比例持续上升。此外,平台为司机提供了一系列权益保障,如乘客车费垫付,结合线上APP与线下恳谈会及时了解并解决司机的意见建议,向司机提供线上职业培训及心理支持等。
苏中兴表示,本次报告中增加了对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招聘需求和人才求职行为分析,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未来可以在此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推出新质生产力CIER指数,以反映我国新质生产力行业的职位供求状况。他同时建议开展更多的结构性分析,如招聘需求或职位供给总量中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和不同岗位所占比重的纵向变化,以此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
会议最后,曾湘泉所长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依据短期的政府数据,调查失业率、新增就业人口、新增就业人数和GDP总体上保持稳定。青年失业问题从供给角度来看,是人口变化的影响;而从需求角度分析,则是宏观经济的影响,目前AI技术已经开始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但受投资成本及预算约束的限制,还未产生大规模的替代。大学生就业方面已往的政策效益递减,现阶段需要分期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政策,从而全方面分析解决。长期来看,可能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