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保持稳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7%。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下一步就业如何稳?怎样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1日举行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青年仍面临较大求职压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上半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今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整体呈下降趋势,6月份回落至5.2%,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59万人,超过3000万人的年度目标。陈勇嘉表示,随着经济进一步企稳向好,对就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加上稳就业政策效力逐步释放,就业形势将持续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一些经营主体困难较多,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还面临较大的求职就业压力。”陈勇嘉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完成就业目标任务,努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强化岗位挖掘,加力落实好优化调整的稳就业政策,持续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加力释放政策红利;加快制定高质量充分就业意见,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

——强化创业创新,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强化场地支持、创业培训、资源对接、跟踪指导等服务。

——强化供需匹配,推出全国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全流程进系统、全业务实名制、全服务用数据;合理布局零工市场,推进即时招聘服务,完善促进灵活就业的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

——强化青年支持,加速推进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311”实名服务,加快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岗位招录;强化对困难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的结对帮扶,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帮助他们尽早就业;同时,提前谋划部署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强化兜底帮扶,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务工规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优化调整稳就业措施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长陈峰介绍,今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总结评估稳就业阶段性政策实施成效,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一系列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举措持续显效。全国共向92万户企业发放扩岗资金47亿元,覆盖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332万人,在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密集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优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1至6月为4.7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04万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截至7月上旬,93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48万个就业岗位。

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进一步做好就业帮扶,拓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代赈项目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全力稳定脱贫人口就业。截至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9万人。

陈峰表示,下一步,人社部门将继续挖掘岗位增长潜力,研究制定对带动就业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激励政策,抓好稳就业政策落实,加速释放政策红利。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季,还有一些青年没有落实工作。陈勇嘉表示,为此,人社部门于7月至12月启动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采取多项服务举措,千方百计促进他们就业创业。

公布一批指南。统筹各地人社部门,运用各种渠道,集中发布线上线下各类求助途径、各类招聘平台、服务机构名录和政策服务清单。目前,人社部已全面开放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有就业需求的毕业生都可以来登记求职。

开展两类帮扶。人社部门建立完善实名帮扶台账,一方面针对登记失业青年和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实名服务,将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另一方面针对未就业困难毕业生及长期失业青年,组织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优化提供各类就业服务。

提供三项服务。运用数据比对精准识别政策服务对象,分类推送、集中兑现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各类补贴;高频次举办面向毕业生等青年的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做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大力开展新职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训,鼓励企业对新招用的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开展学徒制培训,助推尽快实现就业。

做好三重保障。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供招聘求职、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辅导等在线服务;整治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同步加强劳动就业政策法规宣传,规范企业的招聘行为;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激发青年就业创新热情,尽早实现就业创业。

陈勇嘉表示,人社部门将竭尽全力,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深挖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支持毕业生等青年到各行各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THE END
1.甘肃“如意就业”网投用精准施策hin暖“薪”凤凰网甘肃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调整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按规定承担就业和人才工作领域相关试点示范、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分级分类建立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名单,实行常态化联系和动态管理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https://gs.ifeng.com/c/8fAJANKKkQy
2.大型金秋网络招聘服务火热进行中,“粤就业”职等您来!自11月27日“粤就业”大型金秋网络招聘服务月正式启动以来,广东各级人社部门积极推动、精心组织,充分发挥省就业一体化平台“主阵地”“资源池”作用,以“粤就业”小程序为“主渠道”,用心用情搭建人力资源供需桥梁,全力帮助求职人员“好就业、就好业”,服务用人单位“好招工、招好工”。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d16fadb650/8e7f4827ed.shtml
3.特色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职引未来——2024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专项行动近期推出一大批特色活动,包括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通信/半导体/芯片、医疗健康、IT互联网、文教传媒、江浙沪、华北地区、退役军人等34场不同行业、区域、人群的线上专场招聘会,全国名企、财会金http://e21.edu.cn/yw_66/gn/202412/t20241213_241525.shtml
4.就业服务12-02福田区人力资源局举办2024年消防宣传月应急疏散演 11-21福田区人力资源局顺利开展2024年消防安全暨网络安 11-11区人力资源局组织企业参加“2024年全市人力资源服 10-28关于2024年度福田区创业孵化基地名单公示的通知 10-28区人力资源局对培训学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检查自主http://www.szft.gov.cn/msfw/jyefw/
5.图灵课堂Java就业培训教程视频课程大纲《Java职业培训指南》视频课程大纲,图灵的Java在线就业课程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没有就业机会转变。刚进入职场的技术小白,有基础想转行的IT在职人员学习,分阶段学习,保证学习效果从零基础直达就业。 Java就业培训教程主要介绍互联网公司的主流技术框架(例如Dubbo、Zookeeper、Lucene,Solr,ElasticSearch,MyCat,微信支付,Jenkinshttps://www.tulingxueyuan.cn/tlzx/tljc/796.html
6.全球在线就业前技能评估工具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在新兴经济体和技术密集型国家的带动下,在线就业前技能评估工具行业整体呈现出广阔的市场潜力。预计未来五年,随着产业供需结构的逐步优化,在线就业前技能评估工具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以稳定增长幅度攀升。同时,政策支持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全球在线就业前技能评估工具产业链整合,使得跨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主动权。 https://www.zhiluncy.com/zlhot/ttrends/181851.html
7.民生在线投资37.8亿元西海岸新区顶格推进17件民生实事今年,西海岸新区提出,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就是要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年”,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让全区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今年年初,新区广泛收集民意、充分论证,提交人代会票决确定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等17件民生实事,年度投资37.8亿元,目前正在顶格推进、扎实实施。https://news.qingdaonews.com/wap/2023-05/18/content_23444690.htm
8.2020年上海市民100条优秀建议出炉!哪些“金点子”最让你有共鸣?16.优化就业登记备案流程 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17.加强电动自行车上牌信息公开 让市民“最多跑一次” 18.完善“上海人社APP”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19.为小微企业账户松绑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20.在公共服务窗口推广使用“云翻译”助聋服务 21.积极引入公众参与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093580
9.济宁市兖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学校制订了《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任课教师考核办法》、《学分制实施方案》、《教学工作http://www.jngyjsxy.cn/nd.jsp?i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