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通过BOSS直聘求职,被骗入传销组织一事,使得这家BOSS招聘网站成为舆论的焦点。BOSS直聘表示,最近内部正在调整和加强审核标准。
猎聘网:推荐指数未知,猎聘顾名思义是等待猎头,不主动投递,更新简历,虚假职位较多;
智联招聘:推荐指数中高,传统平台,行业规模覆盖面大,整体数据量巨大,可以寻找到各种人才。较适宜北方城市、二三线城市使用。数据多仍然导致虚假数据。
前程无忧:推荐指数中高,总体和智联相似,收到的简历平均质量较智联更高,匹配也更为精准。APP界面温馨,收费项目“简历置顶”功能进行创新,较适宜南方城市使用。总体效率仍然不高,人才数量和丰富程度不及智联。
BOSS直聘:移动端用户量极大,提高了招聘企业和求职者的沟通效率,能够免费的沟通,并且次数无上限;不过精确地搜索简历需要付费。刚开始用的时候质量比较高,但是后来发现上面的简历都过于简单而且爱在上面闲聊的人很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网上诈骗事件中,网络兼职诈骗占40.8%,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占34.5%。
易观智库认为,招聘信息不对称、虚假招聘信息的存在、招聘信息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在线招聘市场健康发展。
甚至一些老牌招聘网站也与BOSS直聘一样,只需简单注册即可发布招聘信息。智联招聘则在网站注明免责条款:智联招聘仅是提供职位发布等信息的平台,不对应聘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网络找工作要谨防网络招聘陷阱。由于网络招聘省时省力,现已成为广大求职者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些骗子却便利用其发布虚假信息,这种让求职者上当受骗的案件屡见不鲜:
骗术一:电子商务代理。
如今电子商务风靡,开个网店,轻松又能赚钱,这也成了骗子们的幌子。比如:“马来西亚国际电子商务公司急聘兼职,月薪5000,业务项目:代理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四千多种产品,采用网上销售,量贩式经营,市场大,机会好。”
特点:信息中含有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等关键词,声称以代理产品、开发市场、处理顾客订单为主。后面的手法则比较类似,求职者填写资料后会收到索要报名费或考试费之类的电子邮件,而一旦将钱汇出,便上当了。
骗术二:月入数千“在家赚钱”。
典型的招聘信息如:“急招兼职,学生、白领、下岗工人均可,无需投资,日结80元/时,轻松在家赚钱”。
骗术三:名为招聘,实为传销。
如“一家控股制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现因市场需求要扩大生产规模,特面向社会诚聘以下员工:总经理,具备管理知识,工作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年龄25-40岁,月薪万元以上;办公室文员,高中以上文化,工作认真细致,男女不限,月薪+奖金;销售员,初中以上文化,有奖金提成分红。”
特点:待遇好,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一次招人过百,岗位全。真的前往求职,才发现是传销组织。
骗术四:利用木马链接“蒙”求职者
利用木马链接“蒙”求职者也很常见。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兼职消息,或是假借招募手机聊天打字员之名,趁机向应聘者发送木马病毒链接,骗取钱财。
2016年2月,陈福强在网上发布招聘网络兼职的信息,声称工作内容是为某购物网站的卖家“刷单”增加销量,刷单结束后可以退还本金,并每单返还5%至10%的回报。对上钩的应聘者,陈福强向其发送虚假网店链接,这些链接实为木马病毒。
骗术五:大学生背上“求职贷”
来自中原工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及南昌大学等省内外院校的十几名大学生,通过网站找工作,还没挣到钱,就因参加求职公司的培训背上了贷款债务。“求职贷”这种曾被银监会点名批评的借贷形式,近日再成舆论焦点。
“底薪四五千,没有经验参加完培训也能安排工作。”8月14日,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看到条件这么优厚,他很快就和一家公司签订了内训合同。随后,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下载了百度钱包,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将一笔钱很快打到了公司账户,然而,参加完培训后他并没有得到事先承诺的工作岗位。更可怕的是,还没挣到钱,他通过百度钱包贷的19800元加上利息已经变成了两万多元。
骗术六:超期试用“坑”人,免费劳动力
1、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的单一联系方式;
2、收取“服装费、伙食费、体检费、报名费、办卡费、押金、培训费”等各种费用;
3、告知无需任何条件可直接面试、上岗;
4、通知面试职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相同;
5、薪资明显高于同职位同工种薪资水平;
6、扣押、或以保管为名索要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
7、公司地址含糊不清,面试场所不正规,类似临时租借来的宾馆等地;
应聘者自身务必要提高警惕,若发现应聘过程中有以上类似的不正常现象,请多留一个心眼。
辨别真假网络招聘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查用人单位是否合法。通过当地工商部门或者红盾网查该单位注册信息。如果查不到信息,或查到对不上,或查到有违规受罚记录,可以认定为公司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