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国务院部门文件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教基〔202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在深入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互联网”、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工程,加强系统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保障体系,提高基础教育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积极推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变革,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满足人民群众新时代教育需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中心,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创建更加适宜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学习环境。

——坚持统筹规划。注重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完善政策条件保障机制,统筹建设平台,系统开发各类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建设效益和运行保障水平。

——坚持集成创新。汇聚推广疫情期间线上教育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健全资源质量标准,完善资源开发遴选、更新提高、开放共享机制,确保资源源于课堂,适应不同用户需求。

——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分类指导,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学校、教师和学生应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推动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防止以线上教学简单替代线下教学。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涵盖建设运维、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推进实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体系。学校终端配备和网络条件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师生信息化素养和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完善,信息化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重点举措

(一)加强平台体系建设

1.完善国家级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各自优势,促进资源共享、渠道互补、覆盖全体学生。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会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好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教育部统筹建设专题教育资源,并依托国家统编教材和用量较大的主要版本教材系统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2.加强省级平台。教育部指导有关省份重点开发其他教材版本的课程教学资源,并通过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实现省域间共享共用。各省级教育部门会同当地电信主管部门、广电部门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完善省级网络平台和电视教学专区,并上线本地主要使用的教材版本课程教学资源和其他富有本地特色的专题教育资源。

3.规范市县和学校平台。市县和学校要充分用好国家和省级平台资源,避免重复开发、造成浪费。鼓励市县和学校建设或选用具有教学设计、教学交互和教学管理功能的平台,并依据本地本校教情学情,着力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其他特色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本地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以直播方式为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提供“专递课堂”“同步课堂”服务,注重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并兼顾双边或多边课堂学生学情,提高互动交流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高质量开发资源

1.健全资源体系。坚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理念贯穿到资源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推进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丰富专题教育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等。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统筹利用好现有资源成果,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遵循线上学习规律,系统化体系化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按照有关要求和中小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开发遴选其他学习活动资源。鼓励探索建设微课程、微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

2.严格质量标准。资源建设要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遵循线上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规律,符合网络及电视播放技术标准。专题教育资源要确保权威性、专业性、时效性,体现正确育人导向,注重运用多种呈现方式;课程教学资源要做到整体谋划、前后衔接,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注重运用先进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资源以资源包方式呈现,资源包包括微课视频、在线学习任务单与课后练习等;微课视频以拍摄为主,小学一般在15—20分钟,中学一般在20—25分钟。授课教师应衣着得体、教态自然、语言简练、书写规范;教学设计要注重创设交互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三)充分用好平台资源

1.服务教师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课程案例,有机组合或创造加工各类优质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跨学科综合教学;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教学时空,促进教学组织方式重构和教学方法创新;赋能教师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收集,精准分析学情,促进差异化、交互性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特别是关心帮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3.服务农村提高质量。加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对平台资源的使用力度,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农村薄弱学校特别是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要针对师资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农村学校教师要积极利用平台资源组织好“双师课堂”,既要主动学习观摩,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和学生辅导,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提高师生应用能力

1.加强教师培养培训。高等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把提高信息素养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培训力度,作为“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各地各校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线上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规律、管理机制的研究与交流,充分发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线上教育教学方法,支持创建线上教学名师工作室,为教师线上教学提供专业指导,全面提升教师线上教学能力。

(五)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三、组织实施

(三)注重典型引领。教育部遴选一批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积极探索新模式新途径,定期遴选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举办展示交流活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科研、电教、教育电视台等单位,加强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指导工作,及时总结和凝练典型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1月20日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中国教育在线“作为中国教育的联结者和赋能者,中国教育在线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力量。多年来,中国教育在线专注教育领域,坚持满足各类教育需求,对接国内外2000余所高校、3000余所高中,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发布各类权威的招考、就业、辅导等权威的教育信息,专注于为国内外https://m-ebook.eol.cn/
2.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以考研为主题的官方网站,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主要提供研究生网上报名及调剂、专业目录查询、在线咨询、院校信息、报考指南和考试辅导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信息指导。https://yz.chsi.com.cn/
3.《中国教育史》完整课件.ppt免费在线阅读《中国教育史》完整课件.ppt,中国教育史 绪论 教育史——重构教育 未来的珍贵资源与智慧 一、历史作为动态和永恒的范畴 二、历史的未必是落后的 三、不能遗忘的镜子——我们的历史价值观 四、我们对“历史”的态度——具体·宽容·现实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中国“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220/6013240102002011.shtm
4.中国教育在线的微博【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赵云山: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探索实践,人工智能助力新医科专业人才培养】近日,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赵云山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新医科人才培养等话题分享了观点。#教育前沿##新医科##人才培养# 展开全文c https://www.weibo.com/n/%E4%B8%AD%E5%9B%BD%E6%95%99%E8%82%B2%E5%9C%A8%E7%BA%BF?from=feed&loc=at
5.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协作平台近十年来,教育部组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讨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全面部署慕课建、用、学、管,推动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蓬勃健康发展。2013年,教育部组织召开多次会议,深入研讨我国慕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路径,支持我国高水平大学率先开展慕课建设。2015年,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https://xt.tcc.edu.cn/h/pxyj/jyzx/2023-02-17/4947.html
6.《中国在线教育投诉数据报告》:86家“上榜”退款投诉比重超六成在此背景下,2022年3月9日,依据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315.100EC.CN)2021年全年受理的全国86家在线教育平台海量纠纷案例大数据,我国“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消费投诉数据与典型案例报告》。报告涉及在线教育领域各细分行业,包括K12教育、素质http://guba.sina.cn/view_33125_378.html
7.中国教育信息化国际与比较教育 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 胡奇;2024年11期 v.30;No.542 55-64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1154K] 如何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法国《2023—2027年教育数字化战略》报告解读 王帅杰;杨启光;2024年11期 v.30;No.542 65-75页[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1142K] https://jyxx.cbpt.cnki.net/
8.中国农业教育在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2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事)司(局),军队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为http://ccapedu.com/
9.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亲爱的校长和老师们,向美好教育致敬的方式,是亲手把它创造出来。 在此我们倡议,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多关注目标,少纠结条件,以终为始,创造未来。以教育人今天的认知与行动更新,告诉校园里必将走过的每一个孩子:任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是对自己成长和学习的邀请。 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 滑动查看流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