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这是以高质量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让人文与科技接轨,让科技闪耀人文之光。
理念协同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观
目标协同
培养文理兼修、德才兼备、业精德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目标协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上有所差别: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知识、人文价值、人文精神教育来塑造人格、培养德性和提升精神境界,是成“人”的教育;科技教育通过科技知识、科学精神教育和技术能力培养来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是成“才”的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建设科技和人才强国必须依靠科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杰出科学家等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新时代科技教育的重要使命。
两者的总体目标又是殊途同归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完整的人,使受教育者成人又成才,成为真正的“人才”。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显著增强,科技伦理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强调科技教育的总体氛围下,决不能忽视人文教育的价值和目标。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但无道德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危险品”,偏离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目标协同,就是要培养文理兼修、德才兼备、业精德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也是能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