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让教育提质惠民

——民主党派成员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就是对新时代新形势下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及时呼应,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持续响应,不仅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也是教育自身提升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丁华锋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

别必亮民进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萧红民革武汉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完利梅民进江苏省委会常委民进常州市委会主委常州市教育局局长

左明章民盟湖北省委会常委、教育专委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

章晓东民进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无锡市泰伯实验中学校长

教育公平是纾解教育焦虑的现实之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关于教育公平,您认为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萧红:目前乡村基础教育力量相对薄弱,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尽快解决。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而发展乡村教育,培养教师队伍是关键。教育部一直注重对乡村基层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各高校对口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教师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在一些乡村仍存在条件艰苦、基层教师人数少任务重的问题,帮扶提升乡村师资水平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左明章:教育公平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加强,要直面区域、城乡、校际的教育差距,加强资源配置和工作统筹,持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切实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二是教师队伍建设需持续加强,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优秀校长与优秀教师总体上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发展存在困境等问题,对普遍提高育人质量形成较大制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有质量的公平”的前提。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性、带动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要完善教联体、集团校、学区制等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为基础,强力实施“以优带弱”举措,促进区域内外学校的共同成长和整体提升。

完利梅:教育公平是纾解教育焦虑的现实之需,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镇挤、乡村弱”的教育矛盾仍然存在,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凸显,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的保障措施仍需不断加强。同时,教育质量提升不充分,规模式、粗放型、同质化的学校教育发展方式仍然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多样、丰富的发展需求。

章晓东:教育公平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教育存在差距,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较大。这种差距在教育上的表现是城市的名校众多,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短缺、课程资源匮乏、设施老旧等问题。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加强对城市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输出,打造教育公平的平台,注重优秀师资力量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您认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哪里?

丁华锋: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体系至少涉及教育评价的价值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等基本要素。

教育评价体系的运行,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多层级甚至是不同层级评价主体之间的协同问题。因此,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上下贯通、纵横交错、内外结合的教育评价协同机制。这也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同时,如何选择和使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也是教育评价运行体系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仅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而且还要落实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综合使用保障教育评价运行体系的有效运转,提高教育评价效率和评价效果。

萧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难点是在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僵硬片面的评价方法后,如何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在有“破”有“立”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复杂状况,需要深入实地调研,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具体办法,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左明章: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在于建立符合新时代社会要求、体现新时代发展精神的评价制度,要从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助力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同时,科学使用教育评价结果,避免教育评价结果使用的功利化、效率化和工具主义化,真正实现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功能。

改革的难点在于:第一,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多样性,在不同区域、城乡、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教育评价存在同质化或趋同化问题。第二,我国本土的教育评价研究与技术创新不足。第三,考试招生制度是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持续推进。

完利梅: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是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围绕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担当与现实功能错位之间的矛盾,聚焦“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依什么评”“怎么评”以及“评价结果如何运用”等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难点在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影响,社会上“唯分数”“唯文凭”“唯升学”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公众缺乏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教育评价改革难以全面有力推进。

记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如何理解?

丁华锋:中国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和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但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的制度优势。

各级党委、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评价主体,一方面需尽快扭转不科学的评价价值思维,另一方面需科学履行职责,率先垂范,为在整个社会形成科学的评价导向做好服务工作。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主要以政府主导的一元评价为主,虽然现在社会组织参与评价,但独立性不足,难以做到客观评价。另外,一些民间评价组织商业气息浓厚,评价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因此,必须大力推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党委、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受教育者、市场主体等多元评价主体协同参与的评价结构体系。

左明章:“多元主体参与”是指政府、学校、社会以及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参与教育评价,不同评价主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序参与、有效合作,基于多元评价主体的视域融合形成多元共治的教育评价制度。“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充分回应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引,彰显中国智慧,凸显文化自信,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完利梅:“多元主体参与”强调了评价主体的丰富性。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全面和系统的工作,要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等群体纳入评价主体中来。“符合中国实际”强调了评价标准的价值性。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中国实际育人才,要始终坚守教育评价改革的人民立场,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价值系统,坚持立德和树人的有机统一,形成教育评价改革的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水平”强调了评价体系的开放性。要立足时代,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瞄准世界教育评价的通行标准,建设同世界互通、互联、互认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教育评价改革故事。

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能否结合实际,谈谈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及您对教材建设的观点。

别必亮:近年屡屡曝光问题教材事件,给教材编审工作敲响了警钟,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呼唤高品质教材的高度关切。建议教材建设着力于以下三方面:一是顶层做好教材规划,系统规划立足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契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大中小学教材体系。二是守护好教科书编审阵地,多方协作求精品。精心遴选由教育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组成教科书编写团队,确保所编写的教科书既体现学科本质,又贯通课程思政要求,同时切合教科书使用者实际。三是严把教辅资料的编选关。教辅资料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容易出问题。建议强化对教辅资料编写与选用的监管工作,明确责任,编写者和出版方担编写第一责任人,学校和任课教师则在教辅资料选用上负首要责任。同时,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要组织专家不定期、全覆盖地抽查教辅资料的编写质量,并在教材审定委员会网站设置专门通道,鼓励民间力量介入教材质量监管工作。

章晓东: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在教材建设方面,重点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材建设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导向。注重思想品质的培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鼓励学生批判思考、独立思考和创新思考。二是教材建设需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进行更新和改进。教材应当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三是教材建设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要符合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加强实践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为青少年提供正确、全面、实用、多元的学习资源。

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在您看来,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推进教育数字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萧红: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极大可能。教育数字化可以集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突破时空限制,消除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当然,教育数字化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诸如海量的教育资源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碎片如何整合,纷繁的网络信息如何监管等,都是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体系化建设以及监管。教师要积极参与数字教育资源的创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字资源。大家共同努力,让数字教育惠及所有学习者。

完利梅: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有效推进措施,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变革教与学模式、精准教学评价等方面正发挥着革命性作用。常州自2012年起,就以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数字化应用,2020年获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2023年入选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为未来而学”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数字化教育走深走实,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教育的整体性变革,还要不断提升品质和内涵。一要公平包容,促进数字教育朝着更为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生态。二要优质赋能,坚持“育人为本、数字为用”的原则,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三要实用便捷,健全数字教育设施设备建设标准和应用标准,稳步推进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改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素养。

章晓东:教育数字化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和监测手段。此外,数字教育还可以有效解决区域教育、资源分配和师资短缺等问题,实现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希望数字教育发展能够不断推进,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不断改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教育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THE END
1.全国最新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深度解析养生博物馆摘要:全国最新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涵盖了当前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指出,教育改革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等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改革将继续深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https://www.huangshixc.com/post/8536.html
2.最新教育改革(通用6篇)篇1:最新教育改革 最新教育理念 【教育】 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hpyxfo.html
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做到“六个转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决定》擘画的改革蓝图中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9/t20240910_2111243371_wap.html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15篇)5.紧跟全国课改的新形势,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在以导学稿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做改革的先锋者。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理论,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https://www.jy135.com/jiaoxuexinde/905327.html
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通用24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心得 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把教育拉回以人为本https://www.yjbys.com/xuexi/xinde/3424123.html
6.什么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特征的概括,而非改革内容的描述;是指改革方式的综合性、系统性,而非改革内容的面面俱到。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性质是由高等教育形势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数量供给为主步入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新阶段,是由“以量谋大”战略到“https://onsgep.moe.edu.cn/edoas2/website7/level3.jsp?infoid=1335254571420199&id=1410222268322174
7.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精选20篇)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心得体会1 “今天的教育和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读到《行走在课改路上》里的这句话,心灵感到震撼,学生是民族之希望,祖国之未来,身为他们的老师,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任重而道远,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进行课改,把适应变革作为常态,从而满足新时代对教育的需求与发展。https://www.ruiwen.com/word/xinshidaijiaoyugaigefazhanxd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