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不管是资格类考试还是选拔类考试,都会涉及到教育理念的内容,而总的来说,教育理念一般都是固定的三部分内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通常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一)教育观

(1)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一般全是选择题备考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主观题备考(强调学生的不同特点)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客观及主观备考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①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主观题备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客观题备考

(二)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

一般重点考查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体现为信任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般重点考查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体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一般重点考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体现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观

(1)角色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观题备考,一般教师做法正确,学生进步都体现了这一点。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客观题备考,强调反思

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客观题备考

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客观题备考,极少出现

(2)行为转变(注意行为的对象是什么)——结合角色考查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记忆口诀

(1)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学习过人)

(3)学生观(两独一发)

(4)教师观角色转变(学生反建社)

(5)教师观行为转变(你我他它)

教育理念之学生观如何拿

一、考情介绍

教育理念主要包含的内容有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3部分的内容,在整个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中所占分值比较大,其中客观题—单选,所占分值为8分;主观题—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为14分,共计22分。客观题一般会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对题干中教师的做法进行判断,主观题则从会从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任一角度出发,要求考生能紧扣该观点的内容,对材料中的教师的做法给予评价,所以在讲解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观的具体含义。学生观作为一个必涉及的知识点,带着广大考生一起学习如何在学生观拿到可观的分数。

二、主要内容

1.概念: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2.内涵:以人为本。

3.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内容:(口诀: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时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内容: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内容: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时责权的主体。

三、试题解析

四(1)班王红的语文、英语两科成绩都很好,惟独数学差,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爸妈小时候数学都不好,遗传!”

刚接到这个班数学课的张老师很惋惜,她想:怎样让王红爱学教学,会学数学呢在了解王红的学习现状以后,张老师决定从习得学习方法,消除数学畏惧入手帮助王红。

张老师先是和王红一起总结语文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相同的地方,知道王红尝试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上,课堂上,张老师提问王红时,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适当进行启发,并给王红提供机会说出解题思路,遂渐了王红的听课效果。

在操作性学习活动中,王红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些问題,张老师一方面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要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给她具体的操作方法,指导她逐步体验,渐入佳境。当作业复杂度较大时,张老师便给王红搭一个“脚手架”,涉及较吝易的题目让她先完成,然后找到题目之间的联系,最终完成作业。对于王宏的作业,张老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及时反馈,以便王红适时改进。

经过张老师和王红的共同努力,王红数学成绩大幅度,王红再也不说自己“学不好数学”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材料中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观要求教育要做到教育公正,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张老师并没有因为王红的数学成绩差就放弃她,而是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方面逐步王红的数学成绩,增强王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材料中,一方面王红的英语和语文成绩,张老师根据王红的优点引导她根据英语、语文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数学,克服了学习数学的畏惧感;另一方面,张老师结合王红操作性学习活动基础薄弱的特点,搭建“脚手架”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地完成作业。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中,张老师通过方法的引导和自信心的确立,激发起王红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地了王红的数学成绩。

因此,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偏科的情况下,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THE END
1.“大语文”成为教育领域又一风口?—新京报各大培训机构纷纷布局语文学科教育,“大语文”成为高频词汇。图/视觉中国 目前市场上的大语文产品基本趋同,二三线城市很多家长尚不了解“大语文”概念。图/视觉中国 7月6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推出“大语文3.0课程体系”,这是其自今年2月收购语文学科辅导机构“中文未来”51%股权后的第一个动作。https://www.bjnews.com.cn/edu/2018/07/23/496285.html
2.语文教师心得体会15篇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具体体现也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养,也就是三维目标上所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的人文教育。 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它的关键所在是“统一”两个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210135027_6415608.html
3.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41篇)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向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潜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教师要用心利用教育资源,开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带给的空间。体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813885.html
4.语文课心得体会15篇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还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717359.html
5.树立“大语文”观,助力核心素养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前两章解决的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从第三章开始解决的是“是什么”“怎么去”的问题。其中第三章、第四章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的解读。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在课程标准中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文的作用,相当于整个语文课程的大概念。只有理解了课程性质与https://www.jianshu.com/p/4bcbb3f14935
6.小学语文阅读如何课内外衔接一、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堂,放眼于社会生活,从客观的角度建构语文教学观,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我们通过课内阅读打基础,学方法,再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赏文学之美,激生活之趣,品生活之味,作生活之文,感悟生命的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467143.html
7.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通用27篇)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44045.html
8.高中语文老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黄先生重点阐述了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3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但本色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702649.html
9.学界回眸语文教育70年“文化语文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对于语文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认识。刘真福编审认为“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与文化教育、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密不可分,语文教育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语文被认定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语文观”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拓展了语文教育的视域,提高了语文https://m.gmw.cn/2021-02/28/content_1302138252.htm
10.何为“大语文教育”观念?小学名师指导五年级“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刘国正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人们在理论上是完全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但要把这种理论观点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并设计出种种模式和方案来,却是需要睿智、需要魄http://m.hujiang.com/lx/p304426/
11.语文培训总结(通用26篇)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时,注意问题的设置,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多层次、多角度设置,知识间的梯度适当,环环相扣,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以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求知。 四、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自身师德修养。 “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没有不适合教育的学生”。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应以爱为出发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519512.html
12.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七、精心组织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一有八百多人、高二有四百多人参加,有望获得大面积丰收。 八、积极筹备《金色年华》第五期稿件,本期执行主编由谭清才老师担任,五月一号之前出书。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3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工作,以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277132.html
13.习作教学反思14篇1.要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认识到学生学习作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写作而写作,更多的是为学生增加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多积累,积淀语言基础,最终能够用自己的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fansi/100220.html
14.小学新课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把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https://www.gdyjs.com/lizhi/xinde/417499.html
15.七年级语文5《朝花夕拾》:儿童教育观.pdf七年级语文5《朝花夕拾》:儿童教育观.pdf 5页内容提供方:138***6517 大小:407.96 KB 字数:约4.3千字 发布时间:2022-09-05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22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七年级语文5《朝花夕拾》:儿童教育观.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04/7056141143004161.shtm
16.关于推进赣榆区中小学阅读工程的通知8.《陶行知教育读本》(陶行知) 9.《叶圣陶教育读本》(叶圣陶) 10.《语文:表现与存在》(潘新和) 11.《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12.《我的小学语文观》(张庆) 13.《教海漫记》(于永正) 14.《回到语文教育的原点》(窦桂梅) 15.《大教育家孔子》 16.《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17.《苏霍姆http://www.ganyu.gov.cn/gyqjyj/zfwj/content/ganyd_2873db73734e46baa63ecfb4cf322f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