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开发一个变体画单元课程,并写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
操作目标:了解并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和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
情感目标: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式样的构成规律。
教学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三、教学准备
花卉图片资料或实物花卉,花卉图案资料,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1.花卉的自然形态
牡丹的华丽,百合的高雅,水仙的圣洁……自然中的花卉千变万化,绚丽多彩,充满生机。花卉的形态丰富多样,从结构上看:有单瓣花卉,复瓣花卉;从形状上分:有球状、喇叭状,碗碟状等多样的基本形态。另外,花卉还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异彩分呈的内部结构。
2.花卉的装饰变化
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概括为:夸张变化、丰富变化和构成变化等基本的方法。
(1)夸张变化
通过夸张与变形的方式来强调花卉的某些特征,增加视觉的兴趣。夸张变化的基本手法是突出自然花卉的某些部分,减弱或去掉其他的部分。具体方法有夸张和减法,前者是“强调”与“突出”;后者是“弱化”或“去除”。
(2)丰富变化
是通过添加或重组的方式对图案形态进行丰富性的视觉表现,使它更具有装饰趣味,更符合审美的表现。具体方法为添加和组合,可以是花中添花、花中添叶,也可以是添加组合点、线、面或其他的纹样。
(3)构成变化
通过形态、空间的构成变化,对花卉进行一种特殊的变化构造。具体方法为重复与分解,“重复”就是运用构成的方式去重复变化,如形态的重复构成,色彩的渐变重复等;“分解”是用另一个形分割变化,如形与形的相互分割,形与点、线、面的分割等。
3.设计式样
设计式样是为了加强图案的装饰适应性而采取的组织手段,由一定的组织式样变化构成的图案称为“纹样”,纹样是图案的基本形式。常见的设计式样有:
(1)单独纹样
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图案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这种纹样需要注意外轮廓美观,整体统一。
(2)适合纹样
适合于一定空间形状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边框既限制图案纹样的外形,也作为图案的一部分与图案的其他形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统一和谐的画面。适合纹样需要采用“适形造形”的手法。
(3)二方连续纹样
是将图案的基本纹样单元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重复,连续构成的带状图案。二方连续纹样要注重基本纹样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续性和连续后的整体效果。
(4)四方连续纹样
是将图案的基本纹样单元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连续,并可以不断扩展的图案构成式样。四方连续纹样最常见于染织图案之中,如花布图案、丝绸图案等。
(5)图案纹样的骨式
是指图案纹样的基本构图框架,是将图案的各部分形态构成整体的基本骨架。骨式不同,图案构成的整体式样也必然不同。自由纹样、适合纹样的骨式可分为:对称式和均衡式;连续纹样的骨式一般可分为:散点式、折线式和波浪式。
(6)图案的造型途径
图案造形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模式,但是根据图案的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可以归纳为依物造形与依情造形两种基本的形式。依物造形的主要方法是写生变化;依情造形是根据人的感情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力和创造力所进行的装饰变化。
五、教学过程
1.赏花
花卉是自然生命力的一个象征,花卉点缀着自然之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很多花卉香气袭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赏花、吟花、画花是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说说各自喜欢的花和喜欢的理由,它有哪些基本特点?如花头有何特征,枝、叶有何特征?
2.找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尝试用花卉图案来点缀生活中的各种器物,祈求丰收和吉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创造出了无数经典的花卉图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组图片,请寻找花是怎么变的?(彩陶中的花卉纹样、画像砖中的花卉纹样,敦煌壁画中的花卉图案,等等。)
师生讨论各自的发现与想法。
3.画花
用线描的方式写生或临摹,记录花卉。
4.变花
根据课文的要求,把画在纸上的花进行大变样,可以变得更加单纯,或者变得更加的夸张、复杂,还可以把花朵的各部分重新排列组合。
教师讲授纹样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
以小组讨论形式,激发大家的奇思妙想,尝试对花卉进行变形处理。
通过变花,将花卉的图形变得更加富有新意,更加丰富,更富有装饰趣味,更具有视觉的表现力。
最后,根据构思,运用多种装饰方法,在正方形的纸上,完成一幅以花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