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育济南人的是这十六种文化

济南是一个安稳、平静、低调的城市,济南有孔孟保守中庸之道,凡事低调不张扬。

四季分明的济南,春天柳絮飞散,夏天荷花盛开,秋天诗情画意,冬天雪花飘飞。

济南是块风水宝地

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济南这座城

各方面的文化都了不起

让济南人最为自豪的十六大文化

你知道多少?

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文化

了解这座美丽而有深度的城市

01

岳渎文化

所谓“岳”,意思为高大的山,这里指东岳泰山。

所谓“渎”,指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

泰山号称东岳,为五岳独尊。

黄河,在古代与济水、淮河、长江并称“四渎”。

泰山、济水(黄河)却使城垣不大的济南古城呈现出极其宏阔壮大的气象和格局。

在边塞诗人高适的眼中,济南“云从四岳出,水向百城流”。

济南引以为傲的泉水,也是以泰山为源头,以济水为归宿的。

济南在泰山北麓,历史上也积淀丰厚的封禅文化。

济南因济水(黄河)之南而出名,济水是济南的母亲河,是孕育济南和文明的摇篮。

没有济水就没有济南,没有济水,济南的文化就得重新改写。

02

泉水文化

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

8000多年前的济南文化已经有了明显的“泉水胎记”。

3000多年前,谭国大夫作《大东》篇,其中“有冽氿泉,无浸获薪”的诗句,是济南泉水见诸文献的最早记载。

济南城因泉水而建。

从龙山时代舜井西侧的泉水聚落算起,有四千多年历史。

从商周之际“厉汭”上的厉国算起,有三千多年历史。

西晋末年,济南郡西迁历城,新济南城经过一二百年的建设。

到了北朝时期,泉水文化正式起步。

泉水对于济南城市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又深刻。

千百年来,汗牛充栋的咏泉诗文、浪漫的泉水传说、人们对于泉水的特殊感情以及因泉水而生的生活习俗等都是丰富多彩的泉水文化内容之一。

如今济南以“清水出芙蓉”的荷花为市花,以“岸水舞清烟”的垂柳为市树,以“临水留倩影”的白鹭为市鸟,都是有深厚的泉水文化为背景的。

03

龙山文化

济南是远古海岱东夷文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周三代,济南又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为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济南是众望所归的远古文化高地。

龙山文化距今大约4600年至3900年,属于文明初期的考古文化。

城子崖古城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整个山东地区代表性的龙山城址之一。

龙山文化的发现,彻底否定了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从而使城子崖成为中国文化本土说的伟大自证地。

04

大舜文化

济南是大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而大舜文化是济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王大舜德泽遗爱于济南者深远,济南人民对大舜有着一种特殊的敬意和感情。故而至迟从唐代中叶开始,济南就有“舜城”的雅号。

大舜孝悌忠信,仁民爱物。厚生利用,以和为贵,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大舜还是中国乐教和文艺理论的开创者,中国和谐文化的开创者。

大舜是孔孟儒家的精神导师,大舜文化也就成为孔孟儒家文化的源头,故而孔子“祖述尧舜”,孟子“言必称尧舜”。

后世济南人敦厚豁达、克让克孝的文化品格以及诗人辈出的文化现象,追本溯源,皆植根于大舜文化。

济南大舜文化传承有绪。

殷周时期,济南一带的部、邹、遂辕等有虞氏古国,保存了大量的有虞氏文化。

春秋时期,作为大舜嫡系苗裔的陈氏(田氏)从陈国逃亡来齐,也将陈国有虞氏文化带到了济南。

西汉初年,战国田齐末代君王田建的玄孙王遂定居于济南,王遂玄孙王莽托古改制,济南有虞氏文化得到了弘扬。

舜城济南,圣王大舜的故乡—这是济南最耀眼的文化品牌。

05

名士文化

公元745年,诗圣杜甫游历济南,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云:“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杜甫对济南人文的画龙点晴之笔。

此后一千多年,“济南名士多”遂成为世人的公论。

当然,在古代文化中,严格地说“名士”是指与权力保持一定距离的文人。

济南所出生的诗人、词人等文学家,仅举其中驰名全国、光耀文坛的佼佼者,就有唐之崔融,宋之李清照、辛弃疾,元之杜仁杰、张养浩,明之边贡、李攀龙、李开先、于慎行,清之王士禛、田雯、蒲松龄。

徐北文先生曾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只有泉城济南才可以称得上‘诗城’的雅号。”

徐先生更有《济南竹枝词》吟赞道:“才华横溢泉三股,字吐珠玑水一泓。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

诗城,是济南耀眼的文化名片。

作为名士之城和诗城的济南,不仅自身名士辈出,外来名士也不胜枚数。

诗仙、诗圣,接踵到济南,留下华美乐章。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或者游宦于济南,或者游历于济南,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

近代文坛“二老”—老残(刘鹗)、老舍,多年生活在济南,他们对于济南的咏赞,更是济南古城一笔永恒的文化财富。

据侯林先生的不完全统计,历代名士吟咏济南泉水的诗歌多达1645首,其中仅是咏趵突泉的诗歌就有650首。这是济南泉水文化的一笔宝贵遗产。

名士吟赞为泉水和泉城赢得无限的声誉。

06

园林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山水园林艺术发轫,造园运动蔚然兴起,济南山水园林之城的基本风貌和格局初步形成。

北宋济南有名的私家园林都在泉水边上,如金线泉上有张氏园亭,趵突泉畔有刘诏园亭。

济南作为享誉天下的园林之城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故而数年后苏辙用“林泉郡”来称誉济南。

早在金代,依托登州泉和望水泉就建有万竹园。

近代,受西风东渐影响,济南出现一些带有西化痕迹或异域元素的近代园林,如万竹园、颐园、遐园等,它们都分布在泉边湖畔,是济南近代园林的代表。

解放后,济南园林建设进入新时期,先后规划建设了趵突泉公园、大明湖公园、五龙潭公园等水景城市公园。

济南是山泉湖河城的完美统一体,是一座天然的大园林。

济南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因水为胜”,具体表现在:因泉成园,以园纳泉;因泉成景,以景彰泉。

总之,济南园林以泉水为核心要素,其最本质的特色在于“因水为胜”。济南为我国园林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7

生态文化

泉城济南,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之美好,是古代任何一座北方城市都难望其项背的。

且看古人对济南的评价

马克波罗:“这地方四周都是花园,围绕着美丽的丛林和丰茂的瓜果园,真是居住的胜地。”

刘凤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刘鹗:“进得城来,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历史上的济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历山(千佛山)为济南古城南面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意义重大。

清乾隆年间,以周永年为代表的济南士绅共同订立护山育林的乡规民约,禁止采石,禁止伐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山东巡抚周馥在济南老城南郊的燕子山、马鞍山以及千佛山南麓,广植树木。

在济南,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爱泉护泉,早已成为一种公序良俗。

人们从不向泉池内扔杂物、倒脏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济南人民还发展出一种堪称典范的泉水生态农业。

济南人世代养成的爱护青山绿水的意识、合理利用泉水的习惯,是济南生态文明的宝贵遗产。

08

学术文化

中国思想文化的中心,春秋时代在鲁国,战国时代在齐国。

济南在地理上介乎齐鲁之间,济南的文化正是沐浴着齐风鲁雨发展起来的。

济南是齐鲁文化的重镇,战国济南人邹衍则是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出于儒家,创立的阐明朝代更迭原理的五德终始说和宇宙空间模型的大九州说,对秦汉以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伏生被誉为“千万世经师之首”。“济南伏生”作为济南人文的重要符号,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推动济南文教和学术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北宋前期,齐州(济南)所在的泰山地区,是京东地区学术教育活动的重心。

金末元初,历城张荣家族坐镇济南,长清严实父子统治东平,这两大汉地世侯都广泛招纳儒士,兴学重教,大大促进了济南文教事业的发展,济南成为整个北中国的学术中心和文化高地。

济南在中国史学上的伟大贡献,还表现在二十四部正史中,有九部是由济南人主持编纂或参与编纂完成的。

周永年是历史上著名的藏书家,与好友桂馥等人合作,在济南城西的五龙潭畔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一藉书园,园中设合供奉济南先伏生的牌位。

可见,济南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有地域文化传统的。

济南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发源地。清末实行“新政”,推广新式教育,济南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

历史上的济南,不愧是齐鲁之邦的首府,在思想、学术等领域,每个时代都作出了卓绝的贡献。

09

演艺文化

济南自古就是中国北方的演艺中心,

济南是戏曲、说唱、杂技和舞蹈艺术的摇篮,素有“曲山艺海”、“书山曲海”之美誉

济南北郊古地名有泺山、泺水、泺泽、泺口、泺邑,泺字通“乐”,以“泺”为地名,唯有济南。

《山海经》描写上古济南乐山(岳山、药山),“山下多樗,山上多桑”。

这似乎表明,“乐”为济南之造字。

古史传说,大舜的远祖虞幕以律管测气定候,

大舜创作的《南风歌》就是一首候气歌,大舜创造的《韶乐》,孔子称赞为至善至美。

大舜开创了中国乐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济南是中国远古音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章丘女郎山战国一号大墓出土的彩绘乐舞陶俑,以及无影山汉初墓地出土的乐舞陶俑,都充分表明早在战国秦汉之际,济南俗乐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魏晋南北朝济南歌舞艺术是相当普及的,水平也是极高的。

北宋时济南都市经济发达,市民社会壮大,演艺事业更加繁荣。

宋、金相继灭亡,京师汴梁官廷和民间的许多乐师和歌伎流落到“风景这边独好”的济南,所以当时济南,“乐府皆京国之旧”。

元代济南籍的散曲大家有杜仁杰、刘敏中、张养浩;剧作家有武汉臣、岳伯川。关汉卿和王实甫,也曾在济南从事过戏剧创作和实践活动。济南在元代,是散曲和戏剧的重镇。

明代济南曲剧名家以“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为代表。

李开先创业《市井艳词》,《词谑》、《中麓小令》、《宝剑记》等。因李开先的倡导和主持,章丘词曲创作和演出活动十分繁盛。

晚清至民国,济南的说唱艺术与北京、天津齐名,呈三足鼎立之势。

尤其济南北郊灯舞四蟹灯,洋溢着朴实浓都的生活气息,更是泉城水乡盛开的一朵美丽的艺术奇葩。

10

宗教文化

济南多元宗教并存,宗教文化发达。

济南是中古时期北方佛教的重镇,山东佛教文化的中心。

前秦皇始元年(351),朗公从长安东赴齐鲁,在泰山北麓“峰的金舆谷(今历城柳埠)创建僧舍佛堂,人称朗公寺。

由于受到帝王们的尊崇和赞助,朗公寺发展快,成为佛教的东方重镇。

南北朝时期,济南地区的名刹古寺还有济南城西大明寺,长清灵岩寺、衔草寺等。

隋文帝因其生母吕苦桃为济南人,大力扶持济南佛教,隋唐时期济南佛教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济南在唐代还诞生了与玄奘齐名的求法高僧义净。齐州山茌(今济南长清的东部山区)人,继玄奘之后,取经印度往返历时二十二年。

宋代,灵岩寺是中国禅宗南宗各派向北方传播的基地,金元时期又是北方曹洞宗的重要中心。

济南是近古全真道教在鲁中传播的中心。

金元之际,全真道兴起于胶东半岛昆嵛山地区,尔后向内地传播。

趵突泉上的吕祖祠(阁)也始建于金元之际,香火一向很盛,趵突泉为此也沾上了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

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天主教,济南是山东省最早传入的地区之一。

济南西关清真南、北两大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济南还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民间宗教慈善组织—道院和红十字会的起源地。

历史上的济南宗教界还有英勇反抗民族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光荣传统。

11

工商文化

济南工商业文化历史悠久,向前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大舜时期。

大舜转徙于东夷各地,从事各种产业,中国匠人文化和职业道德,由大舜所开创。

齐国以工商立国,春秋以后,济南地区被纳入齐国版图,工商业持续繁荣,工商文化进一步发展。

鲍叔牙与管仲经商,多予少取,成为济南商业文化的佳话。

1972年,济南天桥区出土了两件战国时代的量器,上面各有一个“市”字,也是济南商业繁荣的佐证。

进入战国以后,冶铁是最能体现生产力水平的产业门类。

汉代,济南是全国冶铁中心之一,冶铁业高度发达。闻名于世的章丘铁匠文化流于此地。

北宋,济南都市经济发达,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铜版,是我国甚至是世界现存的时代最

清代以后,章丘旧军孟氏家族称雄海右,其开创的“连锁经营模式”享誉世界。

近代,济南成为全国自主开埠的典范,商埠经济繁荣,济南工商业文化独树一帜,是我国工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南是古丝绸的重要枢纽城市,丝绸文化源远流长。

12

建筑文化

济南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八九千年前,济南先民就开始了定居农业生活。

进入大汶口文化时期,济南地区已经出现原始城。这不仅在山东,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古老的城址之一。

进入龙山时代,涌现出了大量的龙山城。

战国至魏晋,济南区域中心城市在东平陵城。东平陵城是目前山东省保存最好的战国秦汉城址。

西晋末年,济南郡治西迁历城,在保留原有历城作为新济城的西城之外,又创建东城,东、西城外,又建有外郭环绕东西两城。

济南城终于成为因借山水巧妙布局的园林之城,在中国古代城建史上堪称典范。

晚清自开商埠以后,济南出现了大量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大大丰富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

在济南古代建筑中,齐长城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济南是中国长城文化的发端地。

历史上的济南,还诞生了以孙村建筑工匠为群体代表、以魏祥为个体代表的杰出工匠。

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建筑文化,是济南宝贵的文化遗址。

13

医药文化

济南是远古针砭之术的发源地,是中医理论奠基者、“医宗”扁鹊的故乡。

扁鹊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医学从此脱离巫术而独立。扁鹊为卢人,卢古城遗址在今济南长清归德卢城洼。

扁鹊

济南城北的药山、鹊山,据传曾为扁鹊釆药、炼药之地。

稍晚于扁鹊的济南人邹衍,是阴阳五行学派大师。

邹衍

济南不仅是中医鼻祖扁鹊的故乡,还是中医药的重要产地。

济南是“圣药”阿胶的重要原产地和主产地,济南药市会是中国北方的三大药市会之一。

济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之无愧的中医药文化的高地。

14

饮食文化

济南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镇,

济南是古代中国北方茶文化的发源地。是宋代中国名酒之冠“珍珠泉”的诞生地。也是中国菜长子—济南菜的故乡。

济南泉水清醇甘冽,最适宜于烹茶泡茶,济南茶文化源远流长。

大唐开元年间,降魔禅师在灵岩寺大兴禅宗,借助饮茶提振精神,饮茶风气流行于北方各地,灵岩寺成为中国茶文化的祖庭。

宋代,以泉水烹茶饮茶,已是济南人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济南有“莲心茶”。

旧时济南茶馆很多,主要分布在景色宜人的泉边湖畔,并且发展出颇具济南特色的茶馆文化。

济南酒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大量各式各样的酒器,表明距今四千多年前。

济南就盛行饮酒之风北魏正始年间,济南使君林发明了一种十分风雅的饮酒方式一碧筒饮,“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

泉水酿造的济南名酒

北宋时真珠泉酒高居天下二百余种名酒之首。

宋代济南,还有一种唤作“秋露白”的名酒。济南秋露白历经宋元明清,享有盛名数百年。

明清时期,用醴泉水酿造的白酒和黄酒也是久负盛名的。

近代,西关东流水街的绍兴南酒厂生产的南酒、后宰门远兴斋生产的玫瑰池烧酒,也都是泉水佳酿。

现代及当代,济南泉水酿制名酒有白酒“白趵”啤酒“黑趵”,

属县泉水名酒则有章丘清照园酒、百脉泉酒,长清白鹤泉酒,平阴阁老贡酒等。

鲁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而济南菜则是鲁菜两大支系之一(另一支系为福山菜)。

素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于世。

用明湖蒲菜可以炮制许多济南名菜,其中的奶汤蒲菜更有“济南第一汤菜”之美誉。

奶汤蒲菜

用明湖茭白制作的茭白炒肉丝、茭白肉馅水饺,也是脍炙人口的。

明湖白莲藕,肉质肥嫩、口感甜脆,最负盛名。

济南的泉水,矿物质丰富,含氧量高,所以出产的河鲜肉质鲜美,如明湖之鲤、泺河之鲫、北园的紫蟹和青虾,自古有名。

用这些鲜美的食材炮制出的济南名菜更是不可计数。甘冽的泉水养育了中国菜的长子济南菜。

15

民俗文化

济南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异彩纷呈。

北魏时的祓禊、曲水流觞、碧筒饮,近古以来的水神信仰及求雨仪式,大明湖和护城河上的烧法船与放河灯等等,都是著名民俗事项。

济南以荷花为市花,以垂柳为市树。为此,济南产生许多与荷柳有关的民俗事项。

荷花民俗,有荷花节、祭藕神、采莲。杨柳民俗。

清明时节,济南人去河边湖畔踏青赏柳,家家户户还要把柳枝插于门上,以驱鬼邪。

民间传说,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琼,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经民间长期演绎,早已变成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罗成、程咬金也是如此。这些彰显着济南尚武重义文化品格的好汉,在济南家喻户晓、妇孺皆爱,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济南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形成,与济南有关。

济南先民—谭国人创作的“大东”诗篇,将牵牛星和织女星人格化,并予以文字描述,可视为牛郎织女神话的滥觞。

至于孟姜女哭崩长城的传说,其最初的发源地就在济南,在济南长清孝里东张,在齐长的起始地。

济南是孟姜女哭崩长城传说的发源地,这是济南民间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

16

红色文化

济南红色文化在山东和中国红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11年的武昌起义后,济南及山东响应辛亥革命,实现了短暂的独立。

济南是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最早的城市,是山东党组织的发祥地。

在济南沦陷之时,济南共产党人顽强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创建大峰山等多个抗日根据地。

1948年的济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济南战役胜利后,济南又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坚强基地。

济南的成功接管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大城市的范例,为共产党由农村走向城市、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上的借鉴。

THE END
1.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馆长刘成勇说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保存版本典籍的传统 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未曾中断、历久弥新 其中,典籍版本的收集保护与传承工作功不可没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 担负着将中华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神圣使命 它们分布在中国东西南北 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致力于为人类文明留下永恒记忆共https://www.ncnews.com.cn/wh/202412/t20241208_2115031.html
2.国家图书馆百年简史从京师图书馆,到文津街北京图书馆,再到现代化的国家图书馆一、二期新馆,这一系列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一个世纪以来,国家图书馆在引领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搜集和保存中国文献典籍和世界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诸方面,承担了应有的历史重任,发挥了重要社会职能,使百年国图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6/14/39564225_1118409254.shtml
3.中国古代藏书:有册有典源远流长中国古代藏书 :有册有典 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历千载而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历代文献典籍的守护与开发,使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等藏书场所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作用。从即日起,学习时报推出“文脉传承话藏书”栏目,探寻中国历代图书馆、藏书https://dflz.sxpi.edu.cn/info/1018/6700.htm
4.全球18家顶级国家图书馆馆藏照片,为你图说20世纪中国该系列由曾掀起“画传”风潮的媒体人、《凤凰周刊》前主编师永刚主编,借由全球18家顶级国家图书馆的千余张中国照片,带领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重回百年历史,认识自己的祖国。 师永刚称,再度重写这套系列计划为十本的宏大当代史丛书,不只是回顾梳理这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真实意义,更是试图通过这样一套符合当下年轻人,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11/12/c4286084.html
5.辽博展馆回顾: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下)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编修,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总纂,任四川学政。书法师颜真卿,上溯秦汉古篆籀及南北朝碑版,面目独特,意趣高古。 转过来。 依然按惯例裁为两截。 再次旋转。 人患环知其过 https://www.meipian.cn/3cwc67da
6.宁波图书馆本期我们从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挑选了15本图书,包括《大崛起》《寻梦与归来》《中国文化中的饮食》《图书馆疗愈手记》《如何成为讲话有趣的人》《童游宁波》《动物园地震》等,推荐排名不分先后。无论是深入剖析国际关系、探索文化多样性、品味美食文化,还是提升个人言谈技巧、领略自然风土人情,希望这份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10220
7.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是中国国家总书库、书目中心、古籍保护中心,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与海淀区白石桥高粱河、紫竹院公园相邻。现任党委书记陈樱。据2023年11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由古籍馆、总馆南区、总馆北区构成,总建筑面积28万https://baike.sogou.com/v64485395.htm
8.科学网—史上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图)史上最大的高校图书馆(图)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4期刊封面登有临沂大学图书馆照片,18页配有简介:“临沂大学图书馆是临沂市政府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兴建的,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是学校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国内高校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确立了‘开放式、数字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20971.html
9.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集中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的发现使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商代被证实为信史。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甲骨收藏35651件,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其中有字甲骨34783 片。 https://m.gmw.cn/2023-01/14/content_1303254642.htm
10.如果一天看五件藏品,大概需要八万年才能看完大英图书馆的所有馆藏。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当时并不情愿把如此珍本开放借阅,但却收到了此珍本的复制品,是托马斯·哈德威克少将(Major-General Thomas Hardwicke)1835年馈赠的自然科学史藏品之一。在所有两百份《美国鸟类》的全印本中,目前已知只有一百二十份存世。 大英图书馆最奇特的藏品是哪件?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8160912925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