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图书馆

天道与人事之五:疆域与政区沿革下的体国经野

余同元教授2008-10-12

浏览量:7123

曹魏占三国总面积一半。据有中原,西迄葱岭。北界鲜卑,对界内匈奴“始分其众为五部,立其中贵者为帅。”西北在海头设西域长使(今哈密西罗布泊附近),“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如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日支、鄯善、东师之属,无岁不朝贡,略如汉代故事。”东北辖地与汉相似。南边与吴、蜀为界。

《隋书·地理志》云:“东南毕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东西9300里,南北14815

北宋疆域在秦汉以后各王朝中是最小的,其北疆仅及今冀晋中部,燕云十六州自后晋以来便被辽占有。北宋初年,为收复燕云几次用兵无功,1004年辽军南下,订澶渊之盟,两国以白沟为界(河北新城县拒马河)为宋辽东线边界。煦宁七年(1074),辽在西线“侵入蔚、应、朔三州界内”。

南部“攻降交趾”,中南半岛亦属之。

《史记夏本纪》云:“禹以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穷氏、斟寻氏、丹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这些同姓方国形成夏王朝疆域支撑点。据二里头文化遗存分布,以阳城(河南禹县、登封)等为中心区,即《周书》所云: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势微,方国林立。东周定都王城,王畿大为缩小,至春秋初年只有“方六百里”,后来逐渐缩小,只以成周和王城为中心的方圆一百里的狭小地区,沦为一个小方国而已。

曹魏占三国总面积一半。据有中原,直接控制区东起朝鲜半岛北部,西迄葱岭。其北界外为鲜卑,对界内匈奴“始分其众为五部,立其中贵者为帅,选汉人为司马以监督。”(《通典》P195,边防一)西北在海头设西域长使(今新疆哈密西罗布泊附近),据《三国志东夷传》载:“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如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日支、鄯善、东师之属,无岁不朝贡,略如汉代故事。”东北辖地与汉相似。南边与吴、蜀为界。

其时北界各族分布变化也较大。漠北鲜卑进入中原,其故地为柔然(东胡裔)、高车(丁零、敕勒)所据。高车由贝加尔湖南迁至鄂尔浑河流域,柔然则分布在燕然山(今杭爱山)及鄂尔浑河以南地区。东北部为鲜卑慕容部控制,高句丽控制朝鲜。西北部由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西迁至陇西,征服了青海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国。漠南拓跋鲜卑大单于猗卢称代王(晋建兴三年,即315年),以平城(大同)为南都,东晋太元元年(376)亡于前秦。

唐代是我国古代疆域最大的王朝之一。其统治290年,疆域前后变化较大。这里介绍唐代全盛时期的疆域,超过汉代疆域颇多。

3.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疆域的进一步拓展

南汉(905-971):都广州,辖两广及湘、黔、滇的一小部。

金为东北女真族完颜氏所建。辽朝末年,各部统一,1115阿骨打称帝,国号金。1125年灭

A.元朝直接统治下的疆域

察合台汗国: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至阿姆河,北抵塔尔巴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当西辽畏兀尔故地。都于阿里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今新疆霍城西北),略当今新疆天山南北路、前苏联中亚细亚及阿富汗东北部地,14世纪后期分裂为东、西二

东北:洪武八年(1375)设辽东都指挥使司(由定辽都卫改),直接管辖东北地区。永乐元年(1403)明政府遣官员往谕奴儿干、女真三部(野人女真、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先后设立卫、所150多个。永乐七年(1409)明在元东征元帅府旧址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到万历年间,颁卫384、所24个,管辖西起斡难河、北抵大海、南接图门江、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永乐十年明政府派太监亦失哈巡视苦兀(库页岛),次年,他在特林主持修建永宁寺,并刻石碑《敕修永宁寺碑记》。宣统八年(1433)重修永宁寺时镌刻的《重修永宁寺碑记》成为明代管辖东北疆域

清代疆域沿革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一般1840年以前,以乾隆最盛,最后确立了中国统一多民

(5)行省时期(元明清以来)

西汉一级政区——郡(国):西汉初年有60多个郡,公元2年共103郡、国。二级政区——县(侯国、邑、道)。另设行部(即刺史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将首都地区以外

南宋仅有半壁江山,绍兴十二年(1142年)分路16: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江南

三是清代正式设行省督抚制。乾隆初年,18省18巡抚辖区已趋一致,中叶后定为8总督15巡抚,至清末为9总督15巡抚。

地方行政区划隶属关系为:

清朝建立后,在东北地区和新疆、西藏、青海、内外蒙古等地区,派遣将军、都统、大臣管辖。在关内地区,设置行省,改承宣布政使司为省。除明代原设十三省外,顺治元年(1644),改明代北直隶为直隶省,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共十五省。光绪时(1875~1908),在边疆地区先后添设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等省。至宣统,全国共设二十三省。新设诸省为:

1928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统一中国,从北京迁都南京,将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特别区改为省,川边改称西康省,直隶改称河北省,京兆顺天府改作北平直辖市,奉天改称辽宁省,新设宁夏省,加上原有的22省,这样1929年时全国共有28省,2个地方:西藏、蒙古,以及六个直辖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西安,当时称“特别市”。1930年称“中央院辖市”,同时取消“道”级政区。恢复省、县二级制。1932年,全国共28个省,首都是南京。

美国的州界线大多数是笔直的;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界线却如犬牙交错。美国的州界线,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基本都是“笔管条直”。像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堪萨斯等州,完全是单调的长方块。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甚至城镇之间的界线,很多都是笔直的。1620年9月,英国“五月花”号船载着100多个清教徒移民,开始横渡大西洋;经过漫长的海上漂泊,他们于12月抵达北美的普利茅斯进行殖民活动。大约从那时起到1775年以前,英国在北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一是国野制。《周礼》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治天下如指掌

三是九畿制。王畿之外有所谓“九畿”。《周礼·夏官·职方氏》更将“五服”扩展为“九

一乡:12500家一遂:12500家

《周礼》礼制影响百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

如江淮之间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南北分治时争夺的战场。所谓:论形势控扼之道,守江南者,必须先固淮甸,弃淮则江南不可保。古代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域称作淮甸或曰淮南。唐代曾设置淮南道,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大致点明了它的地域范围。正是江淮之间在地缘政治结构中的导向,元、明、清三朝一反前代按山川形势走向划分的规律,改变江淮之间单独设置一个行政区划的惯例,而采取跨长江建省级地方行政区划。明初,建都于南京,畿辅之制必须在首都附近划出相当大的一个区域作为直隶京师的一级行政区,于是将经济依赖区:苏、松、常、镇诸府,祖坟故乡凤阳府,以及大江南北的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诸府,全部划在一个南直隶大行政区内,在首都南京四周形成屏蔽。又割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以南的淮河上游入湖广行省,这样长江不再成为行政区划的界限。

国内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

5、李孝聪著《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THE END
1.国家图书馆百年简史从京师图书馆,到文津街北京图书馆,再到现代化的国家图书馆一、二期新馆,这一系列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程。一个世纪以来,国家图书馆在引领和推动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搜集和保存中国文献典籍和世界文化遗产,在传承文化、服务社会诸方面,承担了应有的历史重任,发挥了重要社会职能,使百年国图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6/14/39564225_1118409254.shtml
2.理论网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等藏书场所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作用。从即日起,学习时报推出“文脉传承话藏书”栏目,探寻中国历代图书馆、藏书楼、官方藏书、个人藏书等发展演进轨迹,讲述历史上那些与藏书有关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传承至今的文脉所在。https://www.cntheory.com/wscy/202403/t20240311_63606.html
3.中国图书馆发展史:自清末至抗战胜利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学会 出版年:1983 作者:严文郁 学科: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新疆生态与地理所 社会科学部 在架上 37.6042/258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图书情报资料区 在架上 37.6042/258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3e795a1cc996ba7133142c7be0faf310
4.10部全球顶级纪录片一个可以听的图书馆31、中国文字发展史 中国文字博物馆 http://www.wzbwg.com/Szzb 32、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在武汉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https://720yun.com/t/c6e2fuOkwl6?pano_id=1672669 33、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数字展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 http://www.lzg.whgmbwg.com/pano/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3374
5.配合“四史”教育学习活动,图书馆推出“四史”专题资源服务图书馆通过多渠道的“四史”资源推送,旨在让每一位读者更方便地获取资源,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把历史当作最好的教科书,穿梭历史浮沉,同感祖国命运,缅怀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图书馆) https://www.lib.shnu.edu.cn/26/f0/c26257a730864/page.htm
6.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本馆筹建于50年代初,正式成立于1953年。1962年,在国家科委主持制定科学技术发展中被列为全国气象专业中心图书馆,经过7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气象专业文献信息中心。2022年,经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批准加挂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牌子,成为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http://www.cmalibrary.cn/
7.感百湖发展之“魅”魅力大庆大庆拥有中国最大的石油科技博物馆。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层楼的漂亮建筑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 大庆市图书馆位:省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大庆市图书馆位于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北邻百湖艺术群落,西侧为东北石油大学,东侧为八一农垦大学,南侧https://www.dqdaily.com/2020/2020-09/16/content_5884030.htm
8.40年40本书读懂“深圳精神”《深圳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探索与创新》 张岩、王林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上榜理由:本书是对深圳“图书馆之城”创新发展模式主要内涵的提炼,也是深圳图书馆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自觉和开创中国特色城市图书馆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18-11/09/content_21203816.htm
9.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直属单位篇要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扩大高质量文化内容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全民阅读,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全民阅读和终身学习服务网络;要深入开展古籍保护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守正创新,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1026144740.html
10.国博举办第二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边地夷情:博德利图书馆藏《云南三迤百蛮图》初探 孙景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新近公开的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云南三迤百蛮图》,包含了《舆地图说》与《百蛮图说》两大部分,经与《滇省舆地图说滇省夷人图说》等相关图册的对比,可判定其为清嘉庆年间成书的《伯麟图说》之又一版本。该图册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09/t20230906_259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