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ssmentindicatorframeofin-situurbaniz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I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评价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和评价实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县域为单位的就地城镇化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就地城镇化
人口和聚落未通过大规模的空间迁移,在一定范围内,依托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实施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逐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市民化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
3.2
城镇
本标准所指城镇是指辖区内经批准设立的建制镇的镇区。包括:县及县以上(不含市)人民政府、
行政公署所在的建制镇的镇区和其他建制镇的镇区。
3.3
镇区
包括镇人民政府驻地和镇辖其他居委会地域,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
域。与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不连接,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及农场、林场的场部驻地视为镇区。
3.4
城乡
1
本标准所指城乡包括城镇和农村。
3.5
农村
本标准所指农村包括城镇以外的区域。
4基本原则
4.1科学性
指标选取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数据结果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就地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各
指标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
4.2协调性
4.3系统性
指标体系应根据就地城镇化的特征进行设计,应体现各指标的内在逻辑性和相互关联性。
4.4发展性
4.5可操作性
指标体系在实际运作中应切实可行。各指标的数据结果应具有统计依据,建立在已有的统计数据基
础上。
5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Ai、二级指标Bj和三级指标Ck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规划布局、经济发展、
环境友好、公共服务、要素流动五类。每类一级指标分别由若干二级指标Bj组成,每类二级指标分别由
若干三级指标Ck组成。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Ai二级指标Bj三级指标Ck单位备注
A1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正向指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正向指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正向指标,0-1,趋于1
口城镇化率比值越好
人口流动外出劳动力回流率%正向指标
A2经济发展经济收入人均GDP元/人正向指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正向指标
2
城乡居民收入比-逆向指标,趋于1越好
产业发展非农GDP比重%正向指标
粮食作物耕种综合收机械化%正向指标
水平
农用地流转率%正向指标
A3环境友好环境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正向指标
城镇污水处理率%正向指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正向指标
率
节能减排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逆向指标
元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正向指标
例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正向指标
用率
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正向指标
A4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自来水普及率%正向指标
城乡气化率%正向指标
信息化发展指数-正向指标
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正向指标
成率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分担率(含公共自%正向指标
行车)
城乡公交通村率%正向指标
社会保障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正向指标
养老待遇平均水平元/人正向指标
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住院-逆向指标
待遇差距
公共教育义务教育综合均衡差异系数-逆向指标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正向指标
比例
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逆向指标
就地就业率%正向指标
文化体育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平方米正向指标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正向指标
公共医疗千人拥有医生数人正向指标
县域内就诊率%正向指标
6评价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
3
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县域内城镇常住人口数量占县域常住人口总数的比重,单位:%。计算公式为:
城镇常住人口数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1)
县域常住人口总数
6.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区域内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单位:%。计算公式为: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户籍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
6.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值
区域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异系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00%
.........................................................................................(3)
式中: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按本标准6.2方法计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按本标准6.3方法计算。
6.4外出劳动力回流率
辖区内上年度外出而本年度未外出的劳动力占上年度全部外出劳动力的比例,单位:%。计算公式
为:
县域上年度外出而本年度未外出的劳动力
外出劳动力回流率100%............................(38)
县域上年度外出劳动力总数
6.5人均GDP
一定时期内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计算公式为:
县域GDP
人均GDP100%(3)
县域年平均常住人口
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将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扣除各类相应的支出后,得到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
的收入。可支配收入通常是指居民家庭可用于最终消费、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
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按照农村家庭常住人口计
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平均收入,单位:元。家庭成员既包括有工作和收入
的人员,也包括家庭中没有收入的其他成员,如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等。计算公式为: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
县域农村家庭常住人口数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
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6.7城乡居民收入比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无量纲。计算公式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100%.................................................................................(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非农GDP比重
一定时期内地区非农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单位:%。计算公式为:
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
非农GDP比重100%.....................................................................(4)
6.9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反映农业机械化在粮食作物耕种收中综合利用的程度,单位:%。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大小麦等粮食
作物,不包括粮油。计算公式为:
农业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机收率30%机耕率40%机插率30%.........................................(7)
机器收割的面积
机收率100%(8)
县域内粮食作物面积
机器耕地的面积
机耕率100%(9)
机器插种的面积
机插率100%(10)
6.10农用地流转率
县域内农用地流转面积占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比重,单位:%。计算公式为:
县域农用地流转面积
农用地流转率100%..................................................................(39)
县域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
6.1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与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加和平均,单位:%。计算公式为: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50%
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
(1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焚烧和资源化利用(如制造沼气和堆肥);生活垃圾产生量是指
地区生活垃圾清运量总和。
6.12城镇污水处理率
报告期建成区范围内污水处理总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单位:%。计算公式为:
城镇污水处理总量
城镇污水处理率100%(16)
城镇污水排放总量
式中,污水排放总量可按当地供水总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
5
6.13农村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
县域内生活污水经处理或综合利用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单位:%。计算公式为:
生活污水经处理或综合利用的农户数
农村污水理农户覆盖率100%......................................(17)
县域农户总数
6.14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总量,单位:吨标准煤/万元。计算公式为:
能源消耗总量
单位GDP能耗100%(18)
地区GDP
6.15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
城镇符合GB/T50378的民用绿色建筑建筑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建筑面积的比例,单位:%。计算公
式为:
符合GB/T50378的民用绿色建筑占地面积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00%...........................(19)
新建民用建筑占地面积
6.16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
县域内畜禽养殖场(小区)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量与产生总量的百分比,单位:%。畜禽养殖
粪便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培养料、生产回收能源(包括沼气)等。计算公式为: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综合利用量(吨)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100%(20)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产生总量(吨)
6.1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单位:%。计算公式为:
县域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21)
全年总天数
式中,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是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HJ633中一级和二级的天数。
6.18自来水普及率
自来水供水覆盖的户数占区域内总户数的比例,单位:%。计算公式为:
自来水供水覆盖的户数
自来水普及率100%........................................................................................(22)
县域总户数
6.19城乡气化率
使用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用气人口占县域总人口的百分比,单位:%。计算公式为:
用气人口
城乡气化率100%........................................................................................(23)
县域常住人口暂住人口
6.20信息化发展指数
评价县域内信息化发展的综合指标,其计算方法按附录A执行。
6.21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
6
辖区内社区、行政村建有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中心)的比例,单位:%。
计算公式为:
县域建有公共服务中心的社区数县域建有公共服务中心的行政村数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率50%50%
社区总数行政村总数
(24)
6.22公共交通分担率(含公共自行车)
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不含步行的出行总量的比例,单位:%。计算公式为:
公共交通出行量(包含公共自行撤)
公共交通分担率100%.............................................................(25)
不含步行出行总量
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采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城市轮渡、公共自行车(不含出租汽车)交通方
式的出行量。
6.23城乡公交通村率
辖区内通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村个数占行政村总数的比重,单位:%。计算公式为:
通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村
城乡公交通村率100%...............................................................................(26)
县域行政村总数
6.24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已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口占政策规定应参加人口的比重,单位:%。计算
公式为: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已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50%+
(已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应参加基本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50%
已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50%50%
县域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县域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
(27)
已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
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参保人数之和;已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含城镇居民参加新农合人数)以及参加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人数之和。
6.25养老待遇平均水平
老年人中享受机关、事业退休待遇和企业职工、征地保障、居民养老等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的
平均待遇,单位:元/人/月。计算公式为:
县域内养老待遇月均总支出
养老待遇平均水平...........................................................................(28)
县域享受养老待遇的总人数
6.26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住院待遇差距
职工医保享有的住院报销比例与居民医保享有的住院报销比例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职工医保享有的住院报销比例
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住院待遇差距............................(29)
居民医保享有的住院报销比例
7
6.27义务教育综合均衡差异系数
衡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的评估指标差异系数,无量纲。值越大,反映均衡水平越低。
计算方法按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执行。
6.28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学位供给的人数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100%............................................
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随迁子女总数
(30)
6.29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单位:%。计算公式为:
县域内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100%............................(31)
城镇从业人员总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非农业人口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
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6.30就地就业率
辖区内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在本辖区内就业的就业率,单位:%。计算公
县域内在本地就业的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从业人员总数
就地就业率100%
县域劳动年龄段劳动者总数
(32)
6.31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县域常住人口平均每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人。计算公式为: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面积
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34)
县域常住人口数
6.32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
辖区内每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藏书数,单位:册。计算公式为:
县域内公共图书馆藏书数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35)
6.33千人拥有医生数
平均每千人拥有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数,单位:人。计算公式为:
县域内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数
千人拥有医生数1000....................................................................(36)
6.34县域内就诊率
8
县域常住人口本年度在县域内就诊的人次数占县域内常住人口本年度就诊(县内、县外)总人次数
的比例,单位:%。计算公式为:
县域常住人口本年度在县域内的就诊人次数
县域内就诊率100%(37)
县域常住人口本年度就诊总人次数
7评价实施
7.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应按本标准的5和6执行,获得的数据应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