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第一编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新实践

白河县“群星有约”项目“三个一”服务实践(3)

旬阳市“艺养天年”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实践(6)

请进来走出去上云端——安康市藏一角博物馆三维服务空间(11)

让文物活起来——“中华天然太极城”的文化传承(16)

安康博物馆特色文化展馆建设与服务创新实践(20)

“艺安康”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实践(24)

“群众文化园”——旬阳市公共文化空间新拓展(29)

平利县“五建设三统一”打造“百姓大舞台”(33)

宁陕县图书馆“阅见美好——打卡21天”阅读习惯养成活动·(37)

石泉县图书馆“阅读夏令营”活动(40)

在“听”中阅读——宁陕县图书馆“绘本之声”服务实践(44)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白河县图书馆“诵读达人秀”(46)

“小鹭姐姐讲故事”——汉滨区少儿图书馆城乡一体化阅读推广实践·(49)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安康市图书馆红色阅读推广新实践·(53)

用“三张名片”打造“书香镇坪”(57)

平利县图书馆红色主题空间建设与服务实践(61)

全域、全民、全维——平利县图书馆社会阅读组织建设(64)

“岚河书苑”——巴山小城里的自助图书馆(68)

山城“最美风景”——示范区创新发展中的“安康阅读吧”(73)

小创新带来大变化——宁陕县图书馆“馆员荐读真人秀”(77)

石泉县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80)

第二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新实践

低段塑形、高段演绎——汉调二黄进校园传承创新实践(85)

开笔启智——安康博物馆“开笔礼”的文化传承(89)

镇坪古盐道文化的传承与创新(93)

艺术链,服务链,产业链——旬阳传统木刻版画“三链融合”振兴之路(97)

藏一角博物馆中秋诗会让诗词走入公共文化服务(101)

做好新时代“守艺人”——国家级非遗项目平利弦子腔保护实践(104)

“非遗”承载乡愁——白河县宋家镇“渔鼓传声”志愿服务项目(108)

传承文脉打造品牌——地方戏曲汉调二黄振兴发展的“安康实践”(112)

播撒非遗文化的种子——汉阴县文化艺术中心“皮影戏进校园”实践(117)

“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安康新年俗(121)

知史爱国,鉴物审美——旬阳市博物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125)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发扬光大——汉滨区“非遗进校园”活动(129)

第三编社会力量激发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新实践

乡村文化“领头雁”——汉阴县妇女文化专干“村用、镇考、县聘”机制(135)

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的“三个首创”(139)

“三大举措”助力白河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143)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旬阳市“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147)

安康民间文艺社团的培育和发展(151)

中厂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实践(155)

人人有“艺”,月月有“戏”——岚皋县“群众大舞台”的大作为(159)

旬阳市图书馆“小小图书管理员”志愿服务活动实践·(163)

旬阳市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实践(166)

紫阳县文化馆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公益活动实践(169)

馆校合作助“双减”——白河县图书馆课后延时服务实践(172)

第四编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实践

文化铸魂旅游塑形产业赋能——旬阳市蜀河古镇开发模式(177)

文物价值的“故事化叙事”——石泉县文旅融合“四个一”创新实践(182)

小作坊撬动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技艺“集群化”发展的中坝模式(186)

自然景观+特色人文——凤堰古梯田文旅农商融合之路(190)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全民共建共享的石泉全域旅游示范县(194)

聚焦文旅品牌价值的差异化优势——“最美水乡第一镇”的后柳实践(197)

立足“三农”融合“三产”——“木瓜小镇”中厂镇的旅游强镇发展之路(200)

展现全景式多彩民俗——岚皋县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践(204)

“三生盘龙·十里桃花”——从传统农业到复合经济的转型之路(207)

依托“三色”,做强“三链”——茨沟镇“三农”价值再创造(211)

安康博物馆暑期夏令营系列活动(214)

筑牢文物安全防线——旬阳市四级文物保护网格化管理模式(218)

第五编乡村文化治理改革创新实践

乡村文化理事会

——乡村文化治理转型的“安康样板”(225)

三元村“五治融合”乡村文化治理新实践(229)

陕南“村晚”第一村——界牌村文化“自组织”治理新实践(233)

文化点亮家园——紫云南郡易地搬迁群众的“融”与“乐”(237)

塑造乡村治理新秩序——新民风引领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金寨实践(240)

恒口示范区雷河社区文化治理新作为(244)

茨沟村的“道德银行”——汉阴县“321”乡村治理体系的再拓展(247)

“道德积分”树标杆——紫阳县乡村“三治融合”治理实践(251)

激活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汉滨区江北街道办事处乡村文化治理新探索(254)

紫阳县“新民风”建设实践(257)

镇坪县“六大工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261)

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乡村文化治理“四链一体”的汉阴经验(266)

党建引领,民风护航,文化赋能——奠安村乡村文化治理新实践(270)

弘扬乡贤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卡子镇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系新探索(274)

“五进·三讲”——汉阴县城关镇基层文化建设新实践(277)

文化立镇,文化强镇——厚植乡村振兴文化根基的五里镇实践(281)

文化点亮搬迁群众“和谐梦”——池河镇西苑和谐社区建设之路(285)

第六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新实践

“一个人的剧场”,不一样的精彩(291)

“流动新民风讲习所”——安康市图书馆社会服务新作为·(296)

从“博物”到“博人”——藏一角博物馆志愿者乡村艺术教育拓荒之路·(300)

流动的博物馆,不变的文化情——安康博物馆“基层行”(304)

张滩镇中心社区的“阅读积分制”实践(307)

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310)

“四结合”文化惠民——巴山深处“送戏下乡”的白河实践(314)

让“沉寂的乡村”热闹起来——宁陕县“百姓大舞台”惠民服务品牌建设(318)

汉阴县涧池镇图书室阅读积分制服务实践(321)

“路灯式服务”照亮群众“文化小康路”——汉滨区志愿者“文化小康再行动”(324)

第七编安康乡村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研究

回归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逻辑——安康市乡村文化建设“三改革”制度设计概述(331)

从“实体追问”到“关系思维”——乡村文化建设研究转向(338)

新民风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度设计(343)

乡村文化再生产的秩序重构(353)

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文化治理创新——安康市国家示范区创建中的探索(362)

新时代农村图书馆建设:从保障基本权利到创新发展(374)

乡贤回归:传统之根与现代之源的互嵌与共融(384)

“遗留的历史”和“传承的历史”——从安康“新民歌剧”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93)

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403)

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安康金寨实践(413)

THE END
1.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公共图书馆助推乡村振兴,从现有图书资源、数字资源、技术力量、可支配资金等进行分析,应增强理念创新,强化服务动能。要强化乡村图书资源能力整合,做好传统书籍的数字资源建设,传播“三农”好声音;要打造乡村信息共享空间,利用阅读空间开办讲习活动,丰富农民技能学习;要挖掘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寓教https://www.chuxiong.cn/content/202407/31/c142203.html
2.农村图书馆范文12篇(全文)就全国而言,县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由文化部门来管,高校的图书馆由教育部门来管,但是农村图书馆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地方将其归于文化部门,有的归于教育部门,有的直接归于行政部门,甚至还有的将其归于后勤部门,管理体制不健全,且缺乏一条清晰明确的主导思路。而在农村图书馆内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村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lgertp8.html
3.浅议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与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重大任务之一,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服务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重点阐述图书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义,提出延伸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推进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https://www.mqikan.com/article/show/id/12361
4.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农村研究论文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馆内空空荡荡、没有读者的窘况。同时,当地政府对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仅作为地方一项形象工程来建设,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各项功能。此外,基层公共图书馆还缺乏专业高效的工作团队,无法为当地群众提供相应的文化培训服务。许多农村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成了摆设,违背了“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22/161342.html
5.“五个一”机制点亮山里娃阅读梦——石泉县图书馆开展农村学生《公共图书馆法》第3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35条规定“面向农村提供的图书、报刊、电影等公共文化产品应当符合农村特点和需求,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https://www.ankang.gov.cn/Content-2750828.html
6.公共图书服务工作方案(2篇)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进一步满足公众对图书服务的需求,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公共图书服务工作方案(2)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县公共图书馆、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和村级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阅读需求,提升农村公共图书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省___开展农村公共图书服务https://wenku.baidu.com/view/e45cb29b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c3.html
7.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汇报按照我国现行的体制,就图书馆来说,县级馆是最基层的独立建制图书馆,所以,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有主管部门,高校、科研系统的图书馆也有各自的主管部门,乡镇图书馆到底归谁来管,就不清楚,文化部每年发布的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基本统计数据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包括乡镇社区图书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81p04fi.html
8.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很广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有乡镇文化站、村村文化室、图书馆、文化馆等。另一方面是农村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其中农家书屋工程到2011https://gdxk.southcn.com/zh/llwzllzz/content/post_672041.html
9.村级图书室管理制度农村图书馆(室)建设的现状导致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乡镇图书馆(室)尚未列入乡镇政府对乡镇公益事业的发展范围。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而没有到乡镇,乡镇图书馆是资助或民办事业,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二是缺乏办馆经费,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文化站由县的文化主管部门划归乡镇政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40819081640_8312656.html
10.李秀敏:学术期刊文献中的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热点(20072018)2007年至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始终是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和存在问题、文化扶贫和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对农民工群体的服务等。服务供给方面,学界从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如何满足文化需求https://icg.hubu.edu.cn/info/1064/1371.htm
11.祖国杂志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办2018年第16期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公共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也必须在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上进行革新,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运用新技术参与并融人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外部条件。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建工作 企业文化 党建https://www.youfabiao.com/zg/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