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非常重要?儿童文学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学习目标,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教育部文件指出,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孩子不爱干活,首要责任在家长

其实周敏遇到的情况,对于现在很多中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记者曾经看过一则新闻报道,杭州一所小学的食堂精心为新生准备的午餐产生很多剩菜,老师发现被孩子们剩下的大多是虾,觉得很奇怪,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因为很多孩子不会剥虾壳,于是干脆不吃了。至于中小学生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甚至不会削水果、系鞋带等等情况更是时常有所耳闻。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们才着急上火,殊不知正是自己错误的教育理念,造成孩子劳动意识淡薄,劳动兴趣和能力缺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上好劳动课有利于孩子个人成长

劳动是一切创新和进步的基础,培养劳动习惯对孩子获得一生的幸福非常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劳动课程独立出来,这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个举措不仅对孩子的个人成长有利,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也至关重要。

孙慧阳还谈道:“在如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下,劳动之于当下的儿童,无论从内容到采用的方式、方法上,与我们的童年相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中,哪些日常事项可以划归为儿童已经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哪些是需要成人示范、带领去尝试做的事情,需要仔细区分,但无论哪一样,劳动习惯的养成与劳动能力的获得与提升,都需要儿童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慢慢累积经验,最终才能形成可内化的习惯与能力。”

著名阅读推广人、悠贝创始人兼CEO林丹有着超前的教育理念,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劳动能力培养放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她认为劳动分脑力和体力两部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重视脑力多于体力,这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直接体验生活的大好时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林丹希望让孩子在较小的时候能通过亲身体验,热爱多元的劳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认知和习惯,将是她一生的财富。虽然,长大以后的孩子,他们可能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但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太大了。”

用孩子喜爱的方式来引导

让孩子热爱劳动,要用孩子喜爱的方式来引导,这其中家长的责任很重要。事实上很多孩子在参与劳动时是非常投入和异常快乐的。孩子很小的时候都积极主动地给大人做小帮手,乐此不疲,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劳动主动性越来越差,这与有些家长的误导分不开。

“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劳动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劳动与学业并不矛盾,劳动有益能力培养、身心健康,而且适当的劳动是一种很好的调节,能让孩子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徐玲告诉记者,为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她曾专门写了一本书《我不是小懒虫》(晨光出版社2021年1月版),书中主人公小布谷喜欢玩、喜欢吃、喜欢看动画片,就是不喜欢劳动,妈妈对此头疼不已,最终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小布谷爱上了劳动。徐玲说很多家长看到这本书都十分感慨,认为书中帮助小布谷爱上劳动的一些做法对大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很多不爱劳动的孩子也有一定启发。徐玲说她对自己的女儿要求也很严格,为了培养女儿的劳动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告诉她,自己的事自己做。每个人做好各自的事情,就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因此她一直很爱劳动,自己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做得还可以,家里买了小家具她总是抢着拼装,有空还出去做志愿者,女儿常说,劳动让她感受到了生活更美好的一面。”

生活即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在陪伴中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是最事半功倍的。林丹有两个建议给家长,首先是要创建环境,打造圈子,让孩子不知不觉在家长用心安排的“教育”场景和活动中快乐成长。“孩子成长的环境千差万别,城市里的孩子缺乏脚踩泥土的机会,我们可以在院子里、阳台上一起种菜,也可联合有共同教育认知和意愿的家长一起,在郊区租个大棚种植蔬菜水果养鸡养鱼,周末的亲子活动也有了稳定的人群。”其次,家长要重视言传身教,家长自己对待家务的态度,也深刻影响孩子的认知。下厨做饭煲汤是为家人准备满满的爱,清洁卫生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热忱,照顾宠物养护植物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希望。现在教育的误区是重脑力不重体力,金钱万能论和分数绝对论,会让家长功利性目的感太强,反而剥夺了孩子热爱劳动的机会。“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希望孩子爱阅读爱运动,在生活中建立更多真实的直接体验,所以我们家租了农业大棚,既满足外公外婆种植养殖的乐趣,也成了孩子每个周末劳作的乐园,还是她呼朋唤友体验农耕生活的社交场所。我们家都以田园生活为乐,喜欢小动物,孩子自然也有机会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

徐庆群认为,现在教育的最大误区是孩子的世界更多地“驻扎”在书本里,脱离真实的生活,也就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这才会导致有些孩子常常经受不了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学习压力大了、人际关系紧张了,父母批评了、情感出现问题了,他们就容易抑郁甚至走向极端。“所谓挫折教育的提法并不科学,我认为锻造孩子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劳动教育。我的女儿比较热爱劳动。她一岁九个月就上了幼儿园,那时老师会每天记录孩子们的在园情况。第一天,老师就在她的小本上写着:袁来小朋友饭后帮老师擦桌子。她今年14岁,做饭、炒菜,缝衣服都会。”

徐庆群告诉记者,她会经常跟女儿说妈妈小时候是多么热爱劳动。“同时,由于我们的工作比较忙,孩子从小都是我们自己带大的,所以就难免经常地让她自己去完成一些事情。放寒暑假时,她自己在家,中午自然就自己做饭了。她不仅热爱劳动,还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比如,袜子穿破了,她就自己拿出针线补。我说扔掉吧,她说不行,缝缝还能穿的。”

家校紧密配合,孩子才能热爱劳动

关于劳动课,家长们的回忆杀

林丹:我小时候还是有劳动教育的,我们家乡对女孩子的基本要求是要会做家务会做手工,受大环境影响我也自然习得了这些能力。会做家务,常做家务,其实也不知不觉练会高效做事的能力,练会把看起来日日重复的事做出创新的乐趣,这些熟能生巧,熟而创新的能力,应用到成年以后对生活事业的平衡是很有好处的。特别是成为父母以后,如何游刃有余,一人多用,与小时候的综合锻练分不开,特别感谢家人从小的引领,没让我成为小镇做题家,而是生活事业小能手。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也能发展事业且有余力热爱生活。

孙慧阳:童年时,校园里每年有定期的义务劳动日,也有不定期的公益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一是对于活动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作为对紧张学习的一种调剂与放松。在劳动过程中,彼此交流的话题都是新鲜的,拓宽了认知边界。完成任务之后,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在家庭生活中,劳动也是作为家庭成员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式。无论是收拾房间、打扫卫生,或是帮助父母做饭、准备冬储物资……现在回忆起来,不仅仅从克服困难、虽败再战中得到了心性的锻炼、收获了劳动的能力,更是获得了踏实而充实的生活气息,与一家人其乐融融、齐心协力的有温度的亲情记忆。

徐庆群: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劳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劳动就和吃饭、睡觉一样,所以不需要课程。几岁开始劳动已经不记得了,大概从会走路就开始了吧。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劳动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家务,我会经常帮妈妈做家务,很小就会和面、发面、蒸馒头、包饺子,还会用缝纫机做鞋垫、裙子、书包,还有打扫家里的卫生,喂鸡鸭鹅狗猪等。二是农活儿,我会经常帮妈妈到菜园里摘菜,到地里插秧、拔草、收割,一望无际的田野有时让我绝望也充满希望。三是学校劳动,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六年一直是班长或者学习委员,值日已经不算什么劳动了,冬天我经常早早地到学校生炉子,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到苗圃捡粪的劳动。我的劳动记忆更多的是在农村,也就是我的13岁之前。上面提到的劳动都是在农村时发生的。13岁以后,全家搬到城里,就没有农活儿了。但是我还会帮妈妈做很多家务。这些劳动经历塑造了我,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任劳任怨的品质,让我更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让我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周敏: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和妈妈住在她任教的中学里,那时妈妈带毕业班学生,每天都会很晚回来,于是我就学习帮妈妈煮饭。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煮饭,那时不懂得米饭会膨胀,放进去两碗大米,煮出来一大锅米饭,妈妈和我吃了好几天剩饭。小时候的劳动课和手工课好像是合并在一起的,有教授缝补衣物、毛衣编织等内容。在上了初中以后,同学们就喜欢在周末的时候聚会,其实,就是去某个同学的家里,一起做一顿午餐,共享美食。实际上,我的“厨艺”就是从那时打下的基础,这要得益于我的一位对饮食颇有研究的同学,教了我们好几道名菜的制作工艺。总之,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童年时的劳动经历充满了乐趣,这种乐趣,一方面来自于享受“劳动成果”,另一方面,则源于劳动过程中,和同伴们的互动交流。现在想起来,相比较而言,后者似乎比前者更能带来快乐。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得阅读者得天下,世界上最重视书的犹太人怎么引导孩子读书?5多带孩子逛书店,参加阅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平时在家里阅读,周末了可以带孩子逛逛书店,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种类多,让孩子自己选他喜欢的书,自己选的会更有兴趣,也会更爱读。还可以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有了同伴的交流小朋友会觉得更好玩。 https://www.jianshu.com/p/c501e69935fb
2.9岁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9岁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9岁的孩子一般是三四年级,还属于小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使用自己的权威让他们听从自己的话,却无法让他们在心底里喜欢读书,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父母想让孩子喜欢读书,最好的做法是以身作则,自己在家中多学习,就会带动孩子主动学习。 http://www.wodubao.com/zt/azmkznifc/
3.8岁儿子很爱读书,但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怎么办呢?一开始看见这个问题以为“孩子”是小宝宝,点开头像看了才发现是八岁的孩子。“很爱读书”那应该是读过很多书,难不成读的很多书都是在家读的?如果喜欢读家里的书,不喜欢读图书馆的书,那就回家看家里的书;如果图书馆的书还是有一两本看得下去,那就借看得下去的书;如果是不知道去什么位置找自己喜欢的书的话https://m.xiaohuasheng.cn/roundtable/27851
4.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豆瓣)喜欢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的人也喜欢· ··· 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8.6 经验的疆界8.7 孩子:挑战9.1 教育心理学(原书第12版)8.9 奖励的惩罚8.2 成功,动机与目标8.8 改变8.7 给教师的建议8.9 应用学习科学9.0 马奇论管理9.0 我要写书评 为什么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864832
5.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成了“人间清醒”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差,还是孩子的秀? ▼ 每个万籁俱寂、情绪上头的晚上 除了暧昧不断的男女 另一批在微信里滔滔不绝、指点江山的人 就是那些自称人际关系大师的成年人了 从隔壁二狗子的人际关系 到闺蜜的渣男前任 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可到了第二天纠结“ta到底喜不喜欢我”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9/12/content_24562170.htm
6.挂职局长的发现:为什么某些图书馆会被烂书占领?挂职期间,杨素秋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是在短短6个月时间里建起一座区级图书馆。不善于赚钱,也不善于官场各种微妙人际交往的她,不得不克服经费紧张、预算有限等诸多实际困难,并亲身经历了是选择有猫腻的“烂书”还是选择读者喜欢的好书之间的博弈。 杨素秋将这段“当官”的历练写成非虚构作品《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https://www.yicai.com/news/102036993.html
7.武汉教育云这本书的本意应该是讲述一个单亲爸爸从远方回来和自己儿子的一次父子亲情的会面。画面很温馨,不过孩子一般看不到这一层,他们的关注点是,那一天的见面,爸爸领着儿子做的事情就是:吃,吃,吃以及看电影,去图书馆。画面太细致了,孩子会陶醉在里面的每一次吃和玩中。 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id=1615950196
8.10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推荐这本书的本意应该是讲述一个单亲爸爸从远方回来和自己儿子的一次父子亲情的会面。画面很温馨,不过孩子一般看不到这一层,他们的关注点是,那一天的见面,爸爸领着儿子做的事情就是:吃,吃,吃以及看电影,去图书馆。画面太细致了,孩子会陶醉在里面的每一次吃和玩中。 https://www.meipian.cn/38vrcu9w
9.孩子不喜欢看书怎么引导经常带领孩子去图书馆,感受读书的乐趣。5、根据孩子的爱好,适当买些绘本或图画书给孩子看,做好家长陪着看,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那里翻来翻去,没效果。6、多带孩子去图书馆选书。“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香?”带孩子去书店读书。让孩子的心灵在书海里徜徉,让孩子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凡是孩子喜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6440788030126739.html
10.为什么大学生不喜欢去图书馆不满意 很不满意 *8. 您一周大约去几次图书馆? 几乎不去 1-3次 3次以上 *9. 你通常去图书馆的原因? 学习需要,查阅资料 个人的爱好 从众心理 其他 *10. 目前,我校有些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习任务太重,没时间 距离太远,不方便 图书馆书籍种类不够齐全 不喜欢图书馆的学习环境https://www.wjx.cn/jq/46454971.aspx
11.去图书馆看书作文(精选38篇)去图书馆看书作文(精选38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去图书馆看书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篇1 如果你问我:“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一个地方呀?”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当然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youxiuzuowendaquan/3425323.html
12.科学网—为什么西方人有阅读的习惯从儿子的书上了解到美国1860时代,就建立了图书馆制度,当时为了照顾边远农村的人读书,市里面的图书馆就用马车建立移动图书馆,让农村的人能免费读到书。当读书是一种享受时,自然很多人喜欢读书。 三.精神生活追求胜过物质追求 相比我们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追求,西方人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他们不太愿意把时间花在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706-896739.html
13.柏柏育儿漫画的个人主页虽然孩子年龄小,但也看得出哪些人是真正关心他们的人,比如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孩子喜欢吃的、喜欢玩的、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的家长,孩子自然喜欢,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大人是想让他们快乐,是真正关心他们内心的人。同时经常关心孩子心情的父母,通常也更能获得孩子的认可。 https://story.hao.360.cn/user/LNTbEBizL3S3OT
14.专访导演席然:没想过拿金马奖编剧,只想把广告拍好数英:在学校里认识的广告和现在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广告导演需要做哪些专业的学习? 席然:广告这个学科很特别,先有实践后有专业。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专业课本里的东西永远是滞后的。所以我不太坚定专业这种事情,我更喜欢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我很多时候去上美院、文学院的课,到图书馆借各种感兴趣的书,去研究经济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903881.html
15.读书倡议书(通用20篇)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家为阅读的驿站,用爱的陪伴,去感受书中的.阳光与温暖。 倡议孩子们 ——以书为伴,珍爱书本 孩子们: 孩子在家中挑选绘本汇集到班级作为读书漂流的活动资源。幼儿可自行选择是否带回家。 认真阅读,珍爱每一本绘本,在阅读时保持图书清洁和页面完整,如发现破损,请及时修补,并告知班级老师。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30106123547_2206057.html
16.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好习惯这一切都没有刻意而为,父母热爱,孩子喜欢,自然不抗拒,做得开开心心。孩子从一出生,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自然,在他看来,读书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关于孩子阅读的家庭氛围影响,大致就是这样的。 鱼爸一直在平台给大家提过,因为不管是父母亲挑书还是孩子自己选书,只要家里有大量的图书在,孩子就能https://www.yuwenmi.com/lizhi/jiaoyu/1042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