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化博物馆

阿音娜:地图上的汉藏金桥——国家图书馆藏《自打箭炉至前后藏途程图》解析

【作者简介】阿音娜(孟秋丽),历史学博士,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蒙藏关系史、清代西藏历史地理研究。

在首都北京的几个文化机构和高校图书馆,珍藏着几幅类似的西藏舆图,再现了一百多年前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古道盛景,堪称清代“汉藏金桥”。

这几幅图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及北京大学古籍馆,几幅图之间存在底图、摹本的关系。其中国家图书馆藏图《自打箭炉至前后藏途程图》标有题记,显示了作者、绘制背景,被认为可能是底图存在。日本学者认为可能另有底本。

该舆图题名《自打箭炉至前后藏途程图》,为绢本彩绘,汉文,纵41.4厘米,横316.3厘米,未注比例。图中绘有由打箭炉(今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出发入藏的北、中、南三条路线。这三条入藏路线都是起至四川打箭炉,其中北路出北门,由草地直达,最为捷径;中路出南门偏北,赴察木多(今西藏昌都市),是商人进藏常走之路;南路由理塘(今四川甘孜州理塘县)——巴塘(今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察木多行走,是驻藏大臣暨各官兵驰驿之所,即所谓“官道”,与今日川藏公路及在建铁路大体相当。因南路天气较暖,居民稠密,易于催办夫马,但道路较为曲折。三条路线汇于察木多后,又分为两条路线,北路过藏北三十九族辖地后从拉萨北部札什营进入拉萨,南路过墨竹工卡、德庆等地,从拉萨南门入城,是为传统“官道”。除了用黑色虚线描绘的交通路线外,图中还用不同颜色及符号画出了关隘、山脉、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金沙江等)以及行政区划、国界等。除了交通路线,舆图还描绘了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的风貌,拉萨三大寺、布达拉宫、驻藏大臣衙门、药王山、扎什伦布寺、江孜等地名和建筑名,显示了当时对西藏有关知识的传播和认知。

驻藏大臣安成及进藏图

据题记,此传世舆图作者为驻藏帮办大臣安成。图中有一段详细的文字题记作为跋语附于图末尾,记述绘成此图的背景及作者简单经历。可知,图作于辛丑制于1901年(辛丑年)。跋语作者署名为奉命驻藏之仁山,而这一时期的驻藏大臣字仁山者,正是安成(1833年一?)。安成,字仁山,满洲正蓝旗人,1900年时任四川候补道、副都统衔的安成被任命为驻藏帮办大臣补裕钢(编者注:裕钢升任驻藏大臣)之缺,1901年7月到藏,1902年底因病卸任去差,实际在藏一年多。安成赴藏之时,内地正值庚子之乱爆发,西藏也面临英国第二次武装侵略之危,他在这幅地图题记中说,临危受命驻藏,对西藏等地“山川形势,疆界毗连,风土人情”均不熟悉,“恐一旦有事,贻误地方,关系非浅,五内焦急,日夜不遑”,于是“到处咨访,考核方舆,勉绘一图”,即此清朝官员进藏路线图。安成在此图中说,任职西藏时已经68岁。他离藏后还曾任新疆伊犁副都统兼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

地图上的“汉藏金桥”

该图右下方题记云:“由炉出口赴藏,有北、中、南三路。”可分为三个区段:一是四川段:打箭炉到察木多。二是西藏段:察木多到拉萨。三是西藏段:拉萨至西藏周边。

四川段:

北路:可称草原之路,从打箭炉北门出关,经德格草地、类乌齐至前藏。这条路从地图上看,由于北部都是开阔的草原地带,没有高山、河流之阻,最为快捷。但所经没有打尖、驿站的设置,供给不便。

中路:也称商贸之路,出南关偏北路之南平行过霍尔五家土司:章古土司、白利土司、麻孜土司、孔萨土司、朱窝土司之地,叠盖土司界、纳多土司界,经草地至察木多进藏。此路所经土司之地甚多,图中详细标出各土司之名称及辖域,为研究四川土司不可或缺的资料。

西藏段:

北、中、南路汇于察木多,后又分为南北两路,直至拉萨。其中南路为官道,北路要经过藏北草原三十九族地域至拉萨。

入藏后,该图又绘出藏内三条交通路线:一条由拉萨经曲水分路,北路捷径沿山脚直达后藏,但没有标出地名。南路经白地直达后藏。到后藏又分出两路:北路拉萨——日喀则——阿里一线,与丝绸之路平行,可谓详实稀缺之图。南路经乃党、彭措岭、协噶尔(今西藏定日县协格尔镇),定日到聂拉木,近廓尔喀界。从定日分出一路,向北经宗喀到济咙。另外由前藏到哲孟雄(即锡金)、布鲁克巴(即不丹)界也有两条路:一条直奔南路,经干坝到大吉岭附近,近哲孟雄界。一条由白地直达布鲁克巴界。这幅图画出的几条交通线,除了官道和常用之路外,一些交通线并没有在文献中记载,大概如前所述,是作者通过“到处咨访,考核方舆”得来的,可能是民间或贸易小道。但无一例外,绘制出直通西藏边界的各个要路,显示出绘制者所生活时局下的“边境情怀”。

“汉藏金桥”的历史作用

官员之路: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沟通的金桥。驻藏大臣是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管理权力的官员。据史料记载,清朝时,清朝中央政府派驻大臣到任100多人,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地位平等,共议藏事。这一百多人穿梭往来于官道上,谱写着西藏与内地沟通的历史。从进藏官员留下来的记录来看,驻藏大臣进藏履职及卸任回京走的都是川藏官道,即图中南路一线。道光年间驻藏大臣钟方有《驻藏须知》一书流传,详细记载了清朝官员入藏沿途有18站更换夫马处,分别是:中渡、理塘、巴塘、南墩、阿足、乍丫、昂地、王卡、包墩、察木多、恩达寨、洛隆宗、硕板多、边壩、拉里、江达、墨竹宫、德庆,舆图中也标出了这18处,同时通过舆图也看到,及至清末,随着政局的不断变化,川藏驿路又增加了不少站点,加快了信息流动和情报传递的速度,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融合之路:青藏高原文明融入中华文明的金桥。西藏相对闭合型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北高、东南低并自西向东逐渐倾斜的地势特点,决定了西藏西部地形环境的相对封闭和其东部地形环境的相对开放。西藏东部方向的地形及交通条件是其与祖国内地东向联系的天然基础。无论是早期文明时期还是进入文字记载时期以来,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不断。尤其到了清代,这种融合通过一条条进藏通道而变得愈发深入。政治层面,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政立制,任命驻藏大臣、驻扎军队,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等,宣告了主权。民间层面,则有茶马古道等民间通道进一步促进了西藏与内地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青藏高原文明最终融合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圈中。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京ICP备05014420号 版权所有 ? 2012 中国国家图书馆 手机快速登录 换一个http://sso.nlc.cn/
2.安静舒适的图书馆,孜孜不倦中探求真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图书馆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图书馆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馆藏文献超过3500万册件并以每年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馆藏总量位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七位,其中中文文献收藏世界第一,外文文献收藏国内首位。https://3g.visitbeijing.com.cn/a1/a-XDIA3OB41595CE968B2FAC
3.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主要提供普通古籍、外文善本、地方志家谱文献服务和临时主题展览服务;总馆南区提供外文文献、中外文专藏文献的专业性服务和国家典籍博物馆展陈服务;总馆北区提供以中文普通文献借阅、电子文献、音视频资源服务和少年儿童服务为主的大众服务。 馆藏实力 据2018年10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2962.html
4.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图书馆分为总馆南区、总馆北区和古籍馆,总馆南区主楼为双塔形高楼,采用双重檐形式,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淡乳灰色的瓷砖外墙,花岗岩基座的石阶,再配以汉白玉栏杆,通体以蓝色为基调,取其用水慎火之意;馆藏文献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https://www.bjhd.gov.cn/ztzx/2022/hdwl/ldly/whdkd/202311/t20231129_4631150.shtml
5.馆藏特色简介馆藏特色简介 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综述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自1985年创建以来,就始终将文献资源建设放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科学合理、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资源建设道路。建馆27年来,在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文献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截止目前,我馆收藏各类纸质图书共56.1485万余册,https://lib.cusx.edu.cn/info/1052/1182.htm
6.《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藏文卷》(国家图书馆主编萨尔吉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藏文卷》,作者:国家图书馆 主编 萨尔吉 王建海 萨仁高娃 编著,出版社:学苑出版社。最新《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藏文卷》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75430.html
7.国博举办“馆藏稿抄文献的辑佚校勘与辨伪”学术研讨会中国国家博物黄燕生终身研究馆员则论述国家博物馆藏《志钧履历》和长启、志润日记对清末世家裕泰家族的史料补正作用。首都图书馆的史丽君研究馆员讨论了如何从马衡佚文中看其对于特殊古籍装帧“蝴蝶装”认识和研究。国家图书馆向辉研究馆员介绍了版本学家、收藏家杨成凯先生关于抄本的版本学思考。北京外国语大学谢辉副研究员则讨论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309/t20230921_259362_wap.shtml
8.阅读量是全国人民的2倍?毕竟有人拖着行李箱去图书馆……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文化投资的加大、社会对知识共享和普及的投入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行业也不断创新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互动式展览 植根传统活化经典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以及明清以来众多https://www.workercn.cn/c/2024-04-23/8230488.shtml
9.2025中国国家图书馆旅游攻略国家图书馆自助游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位于中关村南大街33号,古籍馆西城区文津街7号,现有南区、北区、少年儿童馆、古籍馆、国图音乐厅等,截至2012年底馆藏文献已达3119万册(件)。 景区特色: 摄影、建筑、图书馆 从您位置到国家图书馆 景区的卫星地图 旅游攻略: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大专藏”为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nlc.html
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依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60多年的馆藏,以及多年持续建设,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技术类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为国内科研创新提供持续有力的文献支持和战略基础保障。 在文献保障方面,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馆藏文献基本对国内外工程技术领域高质量期刊、会议录等文献https://netl.istic.ac.cn/site/about
1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目前在线发布的古籍影像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古籍、《赵城金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资源,资源总量超过2.5万部1000余万叶。2016年9月28日,“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开通运行,在线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影像10975部;2017年2月28日,在https://www.360doc.cn/article/2237933_1106869199.html
12.国家图书馆攻略(个人不完全版)《国家图书馆攻略(个人不完全版)》写作于2022年上半年(下文简称为“22年版攻略”),随后分享到豆瓣;2023年之后,阅览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习和查访书籍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22年版攻略存在不少需要修正之处。 由于两年间主要寻访南区善本古籍阅览室,本次更新着重于古籍阅览,对其它区域则略作删改。不足之处,敬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72483967/
13.带您逛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分馆现有200万册馆藏中,古籍达160多万册,形成了体系完整、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古籍宝库,为学术界所瞩目。历代编修的新、旧地方志万余种,乃国内外之冠。历代家谱3000种,影响广播海内外。馆藏优势与特色使国家图书馆分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以惯之的独特魅力。https://www.meipian.cn/2yerc0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