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毕生从事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于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境内外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档案史料和文物遗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收藏民国档案的中心和基地,馆藏丰富、卷帙浩繁。馆藏中有众多反映民国时期重要社会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史料,孙中山档案就是其中的珍藏。
一
(一)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最早的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拉开了序幕。1895年3月至10月,孙中山在香港、广州等地酝酿、筹划广州起义,因起义失败遭到清政府的通缉,遂离开广州,经香山、澳门赴香港,再由香港东渡日本。12月中旬,孙中山断发变装,经檀香山赴美、欧游历,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令各驻外使节,相机缉拿。1896年8月孙中山路经日本遭到了清政府的监视,18日孙中山给他学生时代的老师后来的挚友英国友人康德黎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叙述了这一遭遇。这一信函成为目前为止本馆馆藏中最早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档案史料。该信函为英文原件,系二十世纪90年代英国友人休·康德黎(HughCantlie)委托英国驻华大使馆与我国外交部联系有偿转让与我馆的,现已妥善保存于馆藏孙中山全宗之中。随之移交的还有6封孙中山先生分别于1906年1月至1914年7月之间致康德黎及夫人的信函,均为复印件。
(三)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先后组织和领导了二次革命、成立中华革命党、护国讨袁、组建护法政府、改组中华革命党等一系列革命活动,直到1923年3月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为止,前后约为11年。可以肯定,在这一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大量的档案史料,但甚为可惜的是,馆藏中没有收藏这一时期孙中山活动的专门全宗,因此,馆藏中反映这一时期孙中山活动的档案显得较为零散,数量也相对较少,仅约为30件。
其中形成于1912年4月份以后至1914年期间的档案文件近10件,主要反映了孙中山关于发展实业、谨慎用人以及关于“宋案”问题、国家问题、外交问题的思想和观点。较为重要有的:孙中山关于谨慎用人致伯耀书(1912.6.12),孙中山关于专力于民生实业等事宜通告美洲同志书(1912.7.25),孙文组织中华实业联合会立案的有关文件(1912.10),孙中山关于考察、商谈铁路计划之事致康德黎的信函(1912.10.21)(复印件),孙文等知名人物赞助斐义理创办义农会的签名纸(铅印)(1912.),孙中山之“宋案”谈(1913.6.3),孙中山对于民国分裂之隐忧(1913.6.7),孙中山卸任总统后藉名联络中日感情去日并询问政府对日俄方针等情电文(1913.)以及孙中山关于谴责袁世凯、伯郎德(Brand)之流强权之事致康德黎夫人信函(1914.7.3)。
形成于1917年至1923年3月之间的档案文件近20件,大致可以分为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进行护法战争,恢复国民党加强党务工作,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政府、筹设大元帅府以及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离粤和回粤讨贼等三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较为重要的有:孙文关于维持大局致李纯电(1917.),孙中山关于西南兴师出于护法等事宜致陈光远书(1918.2.2),孙文关于张怀芝不日攻粤事给蒋介石等人函电(1918.4.8),孙中山关于反对军政府改组准备辞去大元帅职等事宜答芝城同志书(1918.5.18.)。第二个方面较为重要的有:孙中山在国民党特设办事处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词(1921.3)(亲笔修改稿),孙中山对国民党特设办事处的讲话(1921.6)。第三个方面较为重要的有:孙文关于让蒋介石等代表商谈军事等事宜的电报(1921.12.22),孙文关于作战计划告蒋介石电(1922.12.23),孙文关于作战情形给蒋介石的电报(1922.5),孙中山为《广州蒙难记》所写的序文(1922.10.10),孙中山关于回粤讨贼事给蒋介石的信(1922.11.22),以及孙中山关于吴佩孚失败等情况给蒋介石的信(1922.12.28),等等。
这一时期其它方面较为重要还有孙中山关于说服日本应同情中国革命并应首先承认苏联等问题致日本新阁阁员犬养毅信(1923.10.24)。此信为孙中山存世之手书最长之信函,已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六)孙中山在世期间除直接参加各种革命活动以外,还著书立说,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三民主义思想体系。孙中山思想也为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广泛重视,形成了一批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专论和著作。馆藏有关孙中山著述的档案史料和民国时期孙中山研究方面的档案史料,约有百余卷(件)。
馆藏孙中山著述方面的档案史料主要有:孙中山《民权初步》原稿,孙文学说《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三民主义》,《总理自传》以及孙中山先生遗教《关于三民主义者重要演讲》底稿。
民国时期孙中山思想研究方面的档案史料,较为重要的有:戴传贤著:《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邢必信著:《孙中山先生的资本政策》,邓慕韩等编:《孙中山先生年表》,邓慕韩述:《孙中山先生自述拾遗》,邹鲁等编:《孙中山革命史迹之著作辑录》,林一厂校刊的《孙中山年谱国内大事》底稿,王民作著:《孙中山理想思想观念》,李竹瞻著:《总理基督教的信仰》,邹永成、林一厂、东天民等分别编撰的《孙中山先生年谱部分材料底稿及签注》,陈肇琪编撰的《总事史实访问记》底稿,杨杰撰写的《读孙中山心理建设之感言遗教之认识》,党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总理长编年谱初稿》、《孙中山先生足迹稿》、《总理史料分年目录》。此外,还有《总理年谱长编稿》抄本,《总理年谱修补稿》,《孙中山先生年谱》,《孙中山先生革命奋斗史》,《孙中山传记》,《孙中山传记资料》,《孙中山事略》,《孙中山军事意见书》(专论),《孙中山实业计划图》,《孙中山建国方略图》,《孙中山实业计划中铁路建设之研究》,《总理伦敦蒙难资料》,《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言论汇抄》,《总理关于青少年之遗教》,等等。
二
上述文书档案之外,我馆馆藏中还收藏了一部分反映孙中山在世期间从事革命活动的专门档案,主要为各种任命状、题词和照片等,合计约数10件。
任命状计有:孙文委任命龚时观为汝利慎中国国民党分部执行部书记状(1920.6),孙文签署张人杰为国民党本部参议的委任状(1923.1.23)以及孙文给蒋介石的特任状、委任状(1923)。
题词计有:孙中山书赠秦效鲁墨迹一幅,戴传贤书录孙中山书“卧龙”挂联一幅,孙中山为戴季陶所题“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一幅,孙中山为庾泽普军长表题“应为雄鬼”条幅一幅,孙中山为邓荫南先生题词“博爱”条幅一幅,孙中山所题“亚西亚复兴”横幅及日本人纯三郎撰文纪念的照片资料;孙中山题词“澹薄明志、宁静致远”以及胡汉民、廖仲恺、戴季陶等人附和合写的“天下之动员夫一者也”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条幅一幅以及孙中山为张君弁群像赞题词(复制照片)、孙中山为蒋介石母亲王太夫人五十晋五荣庆题词(复制照片)和孙中山为蒋介石的题词。
照片计有:1912年国民党浙江支部欢迎孙中山偕廖仲恺等游西湖的摄影,孙中山偕陈英士游西湖受到欢迎时的照片(1912),孙中山在杭州秋瑾烈士祠致祭的照片(1913),1916年孙中山等在海宁观潮时的团体照片,孙中山偕宋庆龄、廖仲恺、蒋介石在“将台”上合影的照片,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纪念堂留影照片;另有孙中山各个时期单独照片、孙中山与宋庆龄合影照片等等。
三
第二个方面为反映孙中山重要思想和从事重大历史事件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如:反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期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亲手签发颁布的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各项法令,反映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以后专力于民生实业思想的档案文件,反映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关于法律解决思想的档案文件,还有反映孙中山关于国家问题、党务问题方面的档案文件,反映护法战争时期孙中山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进行护法战争和对付陈炯明叛乱方面的档案文件,反映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在给日本新阁阁员犬养毅的信中所阐述的有关日本应同情中国革命并应首先承认苏联等重要外交思想方面的档案文件,反映孙中山组织北伐镇压商团叛乱方面的档案文件,反映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发生后孙中山毅然北上共商国是的主张以及有关严格军纪、慎选用人方面的档案文件,等等。这些档案史料均以其内容的重要性,记录的详实性和具体性而成为极具价值的档案史料。第三个方面是孙中山的各种题词、照片和任命状等专门档案。
这些档案史料或以其书法的艺术性、或以其影像的真实性、或以其形式的独特性和稀有性而在馆藏珍品档案中占有其独特之地位。此外,记录孙中山逝世后奉安活动方面的档案史料,反映孙中山著述立说方面的档案史料以及民国时期各个机构、社会名人编著的各种有关孙中山生平活动和思想的论著,也都是我们研究孙中山思想和活动的颇具参考价值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