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民国时期的护照彩礼单都长啥样书画

而事实上,古代文书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上文中曾提到,这批文书的发现者,是一位浙师大教师,这是他在金华市档案馆查询档案资料过程中的意外发现。

浙师大一研究中心收藏的各式文书

古文献研究者的意外发现揭开崭新一页

这位教师名叫李义敏,他的身份是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多年以来,他所在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书。

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11月,辟有世界上唯一以“手写纸本文献”命名的资料室。主要收藏甲骨金文、简帛文献、敦煌吐鲁番文献、域外汉文文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以及明清档案等文献的出版物,并购藏有近十万件元代以来的鱼鳞册、契约等公私写本文书,是目前浙江省内收藏古文书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

这一研究机构还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子项目“手写纸本文献用字的搜集与整理”,这是浙江省人文社科领域最大的科研项目。

李义敏回忆说,金华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数量庞大如浩瀚大海,发现清代契约文书实属机缘巧合、沧海拾遗。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市档案馆里可能没有清代文书。

“我当时在档案馆里的民国资料中查询土地归户册,也就是民国时期的土地登记档案。在归户资料中,夹着几页泛黄的纸,与民国纸张大不一样,一看印章,明显是清代的文书。”再细看内容,真相大白。一层层“挖”下去,足有25件之多。最早一件契约文书是清乾隆十三年的,这意味着,将该馆馆藏档案历史前推了163年,堪称意外之喜。

乾隆十三年的这一契约文书中,雕版印刷有“金华县正堂”“架阁库挂号讫”的字样。这说明,至迟在乾隆年间,金华县就已有“架阁库”了。很有可能要比乾隆年间更早。这件契约文书就有标本的价值。

文书中的乾坤妙趣横生

3月1日,在浙江师范大学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中心的“手写纸本文献与古文字”资料室里,记者看到,这里展示着各种类型的古代文书:功牌、信票、护照、鱼鳞图册、归户册、土地契约、分书、诉状、书信、账本等。内容是涉及买卖、典当、借贷、雇佣赠送、赔偿、租赁、乡规民约、民事调解等民间生活百态,记载了乡民与土地、山林、房产、村落、宗族、官府、信仰的关系及其历史变迁,是了解古代社会经济民生状况的珍贵资料。

信票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和新农村运动的大力推进,古村落、古民居在快速消失之中,与之相生相伴的民间契约文书也面临着湮灭散失的危险。这些文书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亟待抢救性收集、保护与整理。从2013年7月开始,以浙江省特级专家张涌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多次到浙江中部、南部开展田野调查,并开始系统地收集浙江契约文书。三年多来,他们辗转浙江各地,收集民间文书资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物保护的行为。“这些文书经历了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然而却依旧保存了下来。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子孙后代却未必明白它的价值,随着老人的去世,有的就将它们随手丢掉了,十分可惜。”李义敏说。有一次,在嵊州的一个农村,就看到有人把一大卷旧文书丢进了垃圾桶。翻找出来发现,是从康熙初年到民国时期的200多件契约文书。

收集还仅是第一步工作,随后还将对这些文书进行古籍修复和数字化保护等工序。为配合出土文献中心的工作,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于2014年6月成立古籍修复室,开展契约文书的杀虫,保存,培训专业装裱人员,系统开展修复工作,已初见成效。

近些年,史学研究的重心下移,研究明清时期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官方史料未必真实,而老百姓的手稿却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民生百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契约文书的搜集与整理,具有文化保存与学术研究的双重价值。这便是浙师大要下大力气开展古文书搜集与研究的原因。

来看一看,这些文书当中,都有哪些鲜为人知、妙趣横生的民生:

嫁女礼簿

看看婚宴上亲朋好友送的红包里都有啥?

嫁女礼簿:这是民国三十六年写下的一个小本子,执笔人名叫周光荣。那年11月16日,是他女儿的大喜之日。礼薄中详细记录了到场祝贺的亲朋好友送来的红包中都有些什么。共有71个红包,有人送了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还有人送了钱,送“礼洋二万元”居多,也有亲戚送的红包比较大:“礼洋十二万元”。也有让人啧啧称奇的礼物,有好几位送了豆腐,多则“十二斤三两”,少则“四斤”。

护照

护照:很多人以为,护照只有当代才有,护照是出国时证明持有者国籍和身份的合法证件。其实不然,古代也有不是出国用的护照。这是一份咸丰十一年三月的护照。护照有详细说明:青田县十三都的李克绍要去福建汀州探亲,各处戒严而行路难,沿途经过关卡可以验照放行。

这份由处州府青田县衙签发的护照,相当于一份通行证,在戒严时期,出门可保畅通无阻。咸丰十一年,老百姓出门为何要去办护照?那一年,正值太平天国战乱。浙江至福建一带便处于戒严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护照上有“日缴”字样,也就是说,护照到期需上缴销毁,因此,这份护照能保存下来着实不易。

李义敏展示清代告示

告示:过去看古装剧,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城门口衙役贴告示,捉拿要犯。那么,真正的告示长什么样?这份告示出自绍兴府嵊县衙门,日期是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一。说的是当地有个叶氏家族,栽培了一片竹林,老是有无耻之徒前去偷竹子。叶氏家族投诉到了县衙,县衙出这份告示,就是为了警告当地人要安分守己,不准再去偷竹子,否则从重究办,决不宽贷。

有意思的是,告示上“为”、“县”“示”等字体刻意放大,且一些字上用红点做记号,在那个年代,这被称为“标朱”,类似于现在的标注关键词。明清公文程式中,上级官员对下级行文,为了表示权威,实行标朱制度,即用红笔在文书中的关键字样上圈点勾勒,用以提示下级注意。

分书:这是乾隆三年一户殷实人家的分家书,也叫阄书。儿子们纷纷成家立业,晚年的父辈将家产均分成数份载入文契,令诸子以拈阄的方式确定各自所能继承的那一份产业,这种文契就是“析箸阄书”。析箸即分家。这位父亲把土地、房屋等家产分成四份,名曰“仁义礼智”四房,表达了长辈对子女为人处世的美好愿望。

THE END
1.民国史民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05/07/64376687_1146041263.shtml
2.民国文献数据库游客访问会员登录 高级检索分类浏览 安徽省 南陵?青弋,陽谷 福建省 詔安?懷安,南詔 甘肅省 臨夏?大夏,抱罕 查看更多>> 南京临时政府 临时大总统府 北京政府 甄拔特种司法人员委员会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行政委员会 https://wendian.nju.edu.cn/
3.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海外拾遗第一册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海外拾遗第一册作者: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海外拾遗 第一册 出版社:民国时期文献资料海外拾遗 第一册 出版时间:不详 装帧:精装 售价¥102.00 日常价¥120.00 品相九五品品相描述 发货 承诺02月09日前发货 运费 上书时间2017-01-04 数量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立即购买 https://book.kongfz.com/172096/618150526/
4.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民国文献资料丛编2025pdfepubmobi电子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与同类书的区别:这次出版史料与之前出版过的《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民国时期出版书目汇编》的大区别是:以前出的全部是出版社的目录。我们这次收的是更核心更全面的出版史料,主要是各出版社的社史,出版类的著作,出版法规及管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5880128
5.新出的《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好不好,听专家怎么说文化课4月9日上午,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协办的《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华民国时期外交文献汇编1911—1949》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具编撰,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共分十卷,1000余万字,内容涵盖了整个民国时期,体现北京政府外交、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55318
6.它汇集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巨量关于巴蜀地区的文献资料,对蜀如果有这样一套丛书,它汇集了从汉代到民国时期的巨量关于巴蜀地区的文献资料,对蜀文化的各个方面整理出一个体系,那么几千年的巴蜀历史文化精髓,一定会被它尽数“收入囊中”。 而早在一百年前,就曾有这样一位有识之士,想要完成如此艰难的工作。1910年,樊孔周先生在成都总府街昌福馆创办了成都最早的新式印刷公司https://www.scdfz.org.cn/fzyd/dzyz/content_35439
7.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本书收录民国时期的经济调查报告143种,内容为:各地方县市的经济概况调查;工业、农业、手工业等具体门类的专门调查,包括橡胶、茶叶、造纸、酿酒、丝绸等行业的产 民国时期出版史料汇编/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吴永贵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13-10-1 / CNY 13000.00 (少于10人评价) 系统地收录民国时期各种出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366
8.《正版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中国书法经纬论丛邹典飞著民国书法当当尚居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 邹典飞著 民国书法史 文献资料 故宫出版社书籍【尚居 正版】》。最新《正版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 中国书法经纬论丛 邹典飞著 民国书法史 文献资料 故宫出版社书籍【尚居 正版】》简介、书评、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57254141.html
9.民国时期西康资料汇编(全五十四册)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致,这些民国时期的西康文献资料大都印刷质量比较低劣,保存至今油墨挥发致使字迹模糊不清、纸张酸化而破损严重,文献使用寿命已到尽头,需要尽快抢救。 为抢救、保护民国时期珍贵文献,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二〇一一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内文献收藏单位,策划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得到文化部、财政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0270
10.民国时期故宫明清档案整理研究与出版盖因清代“织造”例简内府亲信充之,借以侦刺地方官民之情伪。李煦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妻兄,其奏折反映了康熙时期江南地区政治、经济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还可作为曹雪芹家世的参考资料。所收各件先由《文献丛编》陆续发表,拟汇印为专刊二册,实际只出版第一册。(注4)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564225_1119380112.html
1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0篇,学位文献有38篇等,民国时期的主要作者有梁骥、罗宏才、陈世松,民国时期的主要等https://m.zhangqiaokeyan.com/clc/1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