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9.26
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齐头并进一起用,效果最好。
大脑天生爱故事,故事对孩子的记忆、情绪、思维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具体到实际操作,第一是让孩子听故事;第二是照着故事书读故事;第三,鼓励孩子自己讲故事。
这三种方式各有各的好处。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给两组3至5岁的宝宝听故事,一组宝宝听大人给他们说故事,叫storytelling;另一组宝宝也听一样的故事,不过是大人拿着书照着内容读,叫reading。
最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宝宝把故事复述一遍,看看哪组宝宝表现得更好。
结果发现,听大人讲故事的这组宝宝,对故事的理解力更强,可是听大人读故事的这组宝宝,表现出更高的语言复杂度,他们能够运用更高级的词汇和手法,来描述这个故事。
对识字不多的小宝宝,多给他讲故事,让他对故事内容产生兴趣。孩子识字多了,可以开始照着故事书给他读故事,锻炼他的语言复杂性。
你也可以照着故事书一句一句读给他听。相比口语,故事书的用词更加书面化,词汇类型比口语多样一些,读故事书,孩子能接触到更多词汇刺激。
故事书中还经常带有排比、比喻类的修辞手法,这些语句是平时孩子接触不到的。
等孩子到了识字启蒙的阶段,你就可以用指读的方法,用手指着句子读给孩子听,或者跟孩子一起读,这些方式能提升孩子的字形意识,为孩子的识字打基础。指读是非常重要的窍门。
家长讲故事对低龄的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好处。我们人和人的互动,除了语言沟通,还有非语言沟通,比如动作、手势。
这些信息只有家长讲故事的时候才能传递过去,这个过程就不是电子设备录制的故事语音可以替代的。
而且你绘声绘色地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孩子的表情状态调整故事节奏,帮助孩子消化内容。
孩子永远都喜欢具象的东西,听你讲故事的时候,即使很多地方意义不明确,但是通过解码你的动作、手势和眼神,他也能够顺利猜出意思。
比如,你给孩子讲《三只小猪》,你在故事里带入情感、腔调和动作,一会儿学大灰狼恶狠狠的样子,举起爪子说:“我要吃了你们!”一会儿学小猪害怕的样子,缩起手说:“啊?不好了,怎么办?”
这种面对面的表演充满了细腻的情绪表达,能够帮助孩子了解他人深层次的想法、情感和动机,这种互动让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更深刻了,这是阅读文字没法取代的。
给孩子听故事和读故事,是增加孩子的信息输入,让孩子自己讲故事,则是把输入转化成输出了。讲故事的能力代表学龄前儿童发展的一大进步。
孩子大概3岁时,已经渐渐可以应对生活中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他对世界、对别人的理解和他思维的整合能力都发展了,你会发现孩子开始可以自己讲故事了。
这种能力,不只跟孩子语言能力有关,而且跟孩子的记忆提取能力也有关系。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经验,你在给小孩讲故事的时候,你发现他们都懂,说明这些信息都在他脑子里面,但是你要是问他,他可能讲不出,无法有效地输出出来。
这说明孩子不是记不住东西,这些记忆存入了他的大脑,但是到了记忆提取的时候,无法有效地提取出来。
所以,鼓励孩子复述一个故事,有利于孩子锻炼提取记忆的能力,也有利于他提炼故事逻辑的能力。
小结:
故事对于孩子很重要,你可以鼓励孩子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这三种方法穿插着使用。
你可以鼓励孩子讲故事,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多问问题,比如细节类的问题和线索类的问题。多鼓励孩子讲故事,慢慢你会看到他的改变的。
培养阅读小达人攻略
阅读,绝不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消遣的小爱好,它是培养聪明宝宝的重要窍门。
我们见过很多的聪明人,不光指那些事业有成的,更包括那些有思想、有见解的人,没有一个不热爱阅读。而且这些聪明人,绝大多数从小就喜欢阅读;阅读能促进孩子识字能力的发展,将文字融入到具体的内容中,孩子记忆更深刻。
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很关键,如果方法不当,不仅没能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还白白浪费了提升孩子的好机会。
做到以下10条,轻松培养一个阅读小达人
1.转换心态,培养阅读兴趣比学知识更重要
你要意识到,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不是从阅读中立刻学到多少知识。
孩子主动的、有兴趣的阅读,比枯燥的、强迫的机械阅读更持久,也更有价值。
2.不要给孩子堆书,要陪孩子一起阅读
在家里摆满书,孩子不会自动喜欢看书。科学研究发现,只是给孩子堆书,对他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大,陪伴、互动才是关键。
要把阅读嵌入到孩子跟父母的日常互动里。比如,一起看绘本、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年龄大一些可以分角色朗读。
3.阅读没有严格的年龄阶段限制
我建议你为孩子定制私人能力清单,多观察孩子,只要时机对、孩子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学。
4.别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
给孩子建立一种认知: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趣。
别把阅读当成是特殊任务,不能用奖励诱导孩子阅读,比如:“读完这本书,奖励你一个冰淇淋!”那他可能会想:“看来读书是个苦差事,妈妈都得用冰淇淋来补偿我了。”
在阅读过程中用问问题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帮他把书里的内容跟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书中看到一只猫,你可以问他“你看这只猫长得像不像咱家的咪咪?”生活中的信息,孩子记得牢、感兴趣,当你把书里的东西跟生活联系起来后,书就变得鲜活了,有利于孩子理解。
6.用开放式问题来沟通,助孩子勤思考
开放式问题,是指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用经典的童话故事《三只小猪》来举例,你可以问她:“三只小猪用不同的方法造房子,要是狼来了的话,会怎么样?”或者“这第三只小猪建的房子太牢固了,我们替大灰狼想想办法,怎么样才能吃到三只小猪?”
问这些问题不一定是为了讲道理,但是可以帮孩子在提升兴趣的同时,打开想象力。
7.让孩子爱上阅读,要跟着他的兴趣走
不能只是你引导孩子,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主导阅读的过程。
比如,鼓励他主动问问题,问题只要是跟阅读有关,你一定要积极回答、给出反馈,千万别说:“不要问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把书读完再说”,而要耐心地先回答她的问题,再继续读书。
8.利用读书场景,把阅读变成游戏
把阅读变成游戏,不仅能让孩子喜欢上阅读,而且能提高他的智商。
比如把书合起来,跟孩子比赛,猜猜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或者读绘本时,比比看谁先找到画面里的大熊猫,偶尔故意输给他,也对提升他的阅读兴趣有帮助。
9.多读诗,利用它的音乐性,从简单的诗句开始
也许你会担心孩子还小、不识字,不懂诗歌的深层意思,没关系,诗的好处,不只是文字,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能促进大脑发展、提升语言处理能力。
比如,《静夜思》里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是押韵的,这种押韵能将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
10.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阅读,要把握度,千万别过量
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要均衡,如果过于沉溺一项活动,就会抑制其他几项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理智脑还没发育完全,很容易沉迷一项事物不能自拔。阅读虽好,也要帮孩子建立规则的边界意识,比如,告诉他们什么情况下可以读书,什么情况下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