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是议论文中的三要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科学上的公理、原理、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们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本章重点阐述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
(一)论据的选择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具体做法如下:
1、论据要和论点相吻合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例如下面两个材料:
(1)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论据要力求新颖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二)论据的分析
1、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就是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如:
论点:学会舍弃
论据: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象一般人一样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事例)。因为他舍弃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可见,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所以他是智者(分析)。
2、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就是先完整地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其标志性词语通常为表假设性关系的关联词语,例如“如果(假如、假设、假若、要是、倘若)……就……(那、那么、那就)……”“假如……怎能……,若无……怎能……”等。例如:
论点:勤能补拙
论据: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事例)。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呢(分析)?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论点)。
3、归纳分析法
列举多个典型事例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例如: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据: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还供姐姐读书……(事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了别样人生(分析)。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4、对比分析法
在叙述完事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强化所论述的观点,可正面比较,也可反面比较。例如:
论点:只有坚持不懈地付出才能走向成功
论据: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事例)。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的付出。由此可见,只有不懈地付出,才会收获成功,才能轻嗅胜利的芬芳(分析)。
(三)论据的运用
就全文的布局而言,论据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主要技巧有以下几种:
1、正反结合,形成对比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把“贝多芬”“居里夫妇”“陶渊明”这些正面材料与“别里科夫”“葛朗台”这些反面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一者是轻松的跑,一者是不轻松的跑,进行对比,其精神境界的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2、详略搭配,参差有致
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有的例子要详细阐述,有的例子只需简单列举,详略结合,使行文有一种参差错落之美。例如学生优秀作文《说勤奋》有这么两段: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中国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年少时双目眼皮下垂,眼珠转动不灵活,这对于一名演员来说,是个致命的缺陷。梅兰芳想了个办法——放飞鸽子来锻炼目力。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开鸽笼放鸽子,放鸽时尽眼力在底下辨别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愈望愈高,仿佛望到天的尽头。梅兰芳天天望着鸽子,数年坚持不断,他的眼睛不知不觉地变得有神了,这使他的京剧表演神形并茂,最终成为一代表演艺术大师。
不仅如此,勤奋还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小时候很笨而屡次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学生的我国数学家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试想,若无勤奋,无论是小时候很笨爱因斯坦,还是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华罗庚,抑或是因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童第周,怎么可能会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发生惊天逆转,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成为你这盘棋的最终赢家。
3、不同时空事例组合,增加厚度
二、好句好段
1、自我的天地里我们该独立,不是从明天而是从今天。我总觉得芬兰人值得每个人效仿。那里的孩子跌倒了知道自己爬起来,不要像丹麦父母那样的安慰,不要像瑞典父母那样的谨慎,不要像挪威父母那样的指导,他们不会哭,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我想这就是芬兰民族沉着所在。小孩子尚且懂得拥有自我的天地,而逐渐长大和已长大的人呢
2、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事,苹果熟了掉下来砸着苹果树下的人也是司空见惯的,可苹果掉在牛顿头上却“砸”出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砸”出了奠定物理力学基础的三大力学定理,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能说牛顿是因为比我们多了份机遇才有如此伟大的创造吗?假如曾经有苹果砸在你头上,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你是否会抱怨今天真倒霉……
3、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4、爱,是一种境界,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赤胆忠心。(分论点三)这种境界充满着崇高和伟大,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这种境界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精忠报国,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深沉忧虑,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铿锵誓言。
5、有这样一句话:“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意思是说,越深入探索的人所得越多。因此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是的,只有敢于攀登高峰的人才能看到壮美的景致,只有善于钻研的人才能获得珍贵的成果。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向神秘的数学问题挑战,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绩;水稻学家袁隆平,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寻找野生水稻,从而探索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成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还有无数的学者、勇士,他们无畏于“涉深水”,在更高、更深的领域开拓,进取。
6、学会减去嫉妒。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这些都形成了每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别。然而,却有些人偏偏无法接受这种自然的个体差异,处处以己之短量他人之长,嫉恨他人的优点。《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使计加害诸葛亮,反使自己遭受挫败;清朝时有名的侠士白秦官,因嫉妒而害死了自己亲儿子。妒忌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嫉妒,才能化解人们之间的壁垒。
7.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仁者。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写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正因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才成就了“六尺巷”这段千古佳话。所以,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又怎会做出如此舍弃?
8、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9、王羲之九岁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10、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不分昼夜千刻万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踏实的功底。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三、范文示例
甩掉顾虑,创造辉煌
挑秧下田,只有甩掉了外衣、鞋袜这些累赘,才会脚步稳当地把秧插好。甩掉多余的顾虑,雄鹰才能在天空翱翔;甩掉了多余的顾虑,鲜花才能开得明艳。同样,我们要成就大事,创造辉煌人生,就必须甩掉多余的顾虑。
甩掉生命会受到威胁的顾虑,包拯成为一代清官。包拯,38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执法不避亲党,杜绝奸吏。他执法无私,当时奸臣张光佐是宠妃张美人的伯父,凭借张美人的关系,官运亨通。包拯并没有害怕得罪张美人而使自己生命受到威胁,多次向皇帝谏议罢免张光佐。如果包拯没有甩掉生命受威胁这个顾虑,对那些贪官污吏也像其他人一样阿谀奉承,他怎能一心为民?他又怎么会成为上斩奸臣、下斩恶民的包青天而名垂青史呢?
甩掉对名利得失的顾虑,居里夫人成为淡泊名利的科学巨人。居里夫人一生开拓,发明了放射科学,获得多个奖项和各种名誉头衔,特别荣获了两次诺贝尔奖,但这些都不是她研究科学的动力,她从来都不为名利所诱惑,还把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给女儿当玩具。正是因为居里夫人甩掉了对名利得失的顾虑,她才能更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她的科学事业,最终成为一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如果居里夫人终日汲汲于名利,她又怎么会取得如此巨大地成就?
甩掉种族和肤色的顾虑,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黑人总统。奥巴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在2008年被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继而被正式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甩掉了种族和肤色的顾虑,毅然走上了竞选总统的舞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奥巴马没有甩掉对种族和肤色的顾虑,瞻前顾后,他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吗?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包拯、居里夫人、奥巴马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甩掉多余的顾虑,放下思想的包袱,才能轻装上阵,成就美好的人生。
来吧,甩掉多余的顾虑,像雄鹰一样无惧悬崖无畏风雨一心冲向云霄;像花儿一样不怕烈日不惮枯萎全力绽放最美的生命!
痛苦是一笔财富
河蚌在沙子的打磨下,孕育出美丽的珍珠;黏土在烈火的焚烧下,造就了精美的瓷器;岩石在锤子的雕琢中,铸成了绝妙的雕塑。由此看来,痛苦是一笔财富。
痛苦能让人坚强。家境贫寒,养母卧病在床,是孟佩杰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然而,她却以一副坚强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她悉心照料养母,刻苦学习,做兼职挣钱……在镜头前,她灿烂地笑着,无人不为她的坚强感动。诚如著名的诗人顾城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家庭灾难的痛苦不但没有阻挡孟佩杰走向快乐的脚步,反而打磨出她坚强的品质。由此看来,痛苦不正是一笔财富吗?
痛苦能让人乐观。作为阿里巴巴的CEO,马云今日今时的生活算是风生水起。他调侃自己是被上帝遗忘的苹果。刚毕业那会,马云和他的同学去应聘保安,所去的人中只有他没被录取,此后他又经历种种失利。不幸的痛苦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反而使他养成了一种乐观的心态。而今当你看到马云笑谈生活时的从容自如,你不得不为他的乐观而叹服。然而,这一切,都是由痛苦炼成的。由此看来,痛苦不正是一笔财富吗?
痛苦能让人省悟。台湾著名画家几米曾罹患骨癌,他在刚得知这个噩耗时也曾万念俱灰。漫长而痛苦的治疗时光使他开始省悟人生,对苦难的折磨有了别样的理解。五年后,他的绘画风格大为改变,空灵的画风让人顿生喜爱。他说: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海底,寻找希望的缺口,却又在惊醒时瞥见绝美的阳光。如此意味深长的省悟全来自他曾经历过的痛苦。由此看来,痛苦不正是一笔财富吗?
风靡文坛的作家郭敬明曾说:我们永远都在崇拜那些金光闪闪的人,我们永远都觉得他们像神祗一样地存在,他们用强大而又无可抗拒的魅力征服着整个世界,但是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苦难,才换得闪亮人生。正像那尊佛像一样曾忍受多年雕琢的痛苦才赢得人们的顶礼膜拜。
痛苦是一笔财富,愿你我能在痛苦中浴火重生,蜕变出华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