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辩论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辩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优选教材

目前,国内有关人工智能课程的中英版教材种类非常多,遵循实用、简单、够用的原则,再经过授课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调研,我们选用由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主编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三版作为南邮本课程的授课教材。本书覆盖的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比较全面,包含知识表示、搜索推理、模糊计算、专家系统等。本书主要针对计算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学生所编写,内容基础,难度适中。蔡教授所编写的这本教材全面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做到了内容新颖、简单易懂、兼顾基础和应用,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是恰当的、正确的。

二、考核方式

在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人工智能”这门课大都选择开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强化学生对人工智能这门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选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为了打消部分学生想在期末闭卷考试中通过作弊手段来完成人工智能这门课考核的侥幸心理,我们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考勤成绩、课下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的考核,从而杜绝了“一纸定成绩”的现象。我们对人工智能这门课的最后期末成绩是按如下权重来划分的:平时考勤成绩占10%、课下作业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只占60%。为了克服国家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避免学生“机械式”地的应对教学和考试,我们对考试题型进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改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题型为主,这样学生只需要在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思维来解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国家目前正在提倡的应用型教学导向。

三、教学内容调整

对于本科生而言,人工智能这门课程所需要讲授的内容实在太多,由于课时所限,我们必须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它的具体应用。因此,我们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的概述、知识表示方法、确定性推理方法等;第二部分为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具体应用,包括神经元网络计算、模糊智能计算、专家知识库系统、机器语言学习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调整和安排,使得授课计划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人工智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从而满足了学生们的求知需求。

四、教学手段的改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往往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们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教材内容,应用公式、图形、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电脑和投影机显示出来,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人工智能这门课具有针对性强、内容抽象、公式繁琐等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该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南邮自动化学院梁志伟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片段;让学生在线观看北京大学工学院谢广明博士带领学生所开发的“自主视觉机器鱼”录像片段等。在讲解某些重要的求解算法时,借助Matlab软件和投影机,直接展现该算法的求解过程,从而改善了课程教学的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多次组织课堂辩论,辩论的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惑、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转化中的市场前景等。如组织了“电脑PK人脑”“电脑是否让电视消失”“电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等一系列辩论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感觉自己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角色变换为“主动参与”角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五、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各个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会授课中的各种智能控制算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掌握课本知识。人工智能教学计划安排了4学时实验课,设置了“传教士和野人过河”“机器人路径规划”这两个人工智能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2个实验题目的编程,并书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学生动手实践了课堂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智能算法的理解。

人工智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优选教材、考核方式、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实践教学五个方面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总结。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们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对于指导新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这门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路小英,周桂红,赵艳等.高等农业院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4):66-68.

[3]马建斌,李阅历,高媛.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3):330-332.

[4]赵海波.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7):541.

“由于最近出现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导致人工智能发展得很快,同时也引发了公众的辩论。有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他们呼吁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一个假想的‘反乌托邦’出现。

“但是我们对人工智能还是非常乐观的。从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每个新技术的出现起初都会有很多怀疑和恐惧,但最终,这些新技术都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举个例子,柯达相机出现的时候,人们认为它会破坏艺术;电力出现时有人觉得它太危险了。但是,一旦这些技术应用在数以百万计的人手中,并且不断开放、发展、合作,所有的恐惧都会烟消云散。人工智能革命也是如此,它能将我们从琐碎的、重复的、盲目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不要陷入恐惧之中,我们要努力工作,找到消除恐惧的解决方案。”

SpeechesataGlance

我们不是黑帽黑客,我们只是一个安全组织。我们的行为只是在告诉人们―在网络上没有谁是安全的。

―黑客组织OurMine的一位匿名成员在接受《连线》杂志的采访时表示。5月以来,这一黑客组织成功攻陷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Uber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等多位IT公司CEO的社交网络账号。

目前的技术还没为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发生撞车事故后,宝马CEO克鲁格在慕尼黑媒体见面会上说。

尽管面临着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瞬息万变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受访的CEO仍然以企业业务的增长为重心,通过转型、高新技术和专业人才来增强企业的业务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中国CEO对自身业务的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意识到创造“创新”文化和“合作”的重要性,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毕马威主席JohnVeihmeyer说。毕马威近日一份报告称,企业总部设在中国的CEO把创新推动增长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持此观点的CEO比例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关键词:智能;教学系统;模型

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历程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BoltNeranekNewman公司开发了Scholar系统,它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当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添加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以及训练策略。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被用于建立学习顾问之中,即存放所要教授课程的问题和技能,控制训练策略并给出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之产生根据学生的能力、弱点以及所喜爱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的软件系统。

随后又出现了Why、Sophie、West、Buggy、Neomycin等系统,并将知识表示、专家系统、问题求解、推理方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学和研究机构里断续进行,且多为研究和演示用的系统,经过严格评测的系统很少。最近几年则发展较快,一些计算机公司也投入其中,伴随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迅猛发展,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模型构建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是以认知学为理论基础,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CAI,是智能化的CAI。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借助于智能化的推理机制对大量知识进行选择、判断与处理,使学习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一般,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模型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知识库

作为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库主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自适应的、开放的、可操作的框架和服务设施。为各个学科知识提供规范的知识输入和组织,其它教学资源,如题库、课件、素材等,均依据它来组织管理,这将使用户可以建立适用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各类知识应用能够有一个好的开发和集成基础。另外,核心的教学领域知识将被分解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形成知识树,提供可视化的、操作性好的知识树编辑界面,方便教师将教学领域的知识输入到知识库。

例如,有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知识库,是从知识表示入手,在SC文法知识表示体系和知识树映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动态、实时、自适应、交互式知识库模型。模型包括基于SC文法的知识点表示方法、知识树结构、知识树映射、知识点学习循环等内容,模型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经过实例化设计和运用,可以表现出动态教/学、领域无关、人机交互、自适应、个别化、可扩展等智能特点。

2.学生模型

学生模型就是用于表示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并通过解释学生的活动得出他对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系统中每个学生有唯一的ID标识,建立唯一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和特征数据库,系统智能功能的实现在于如何动态地、正确地提取学生的主题特征。

一般,系统可以采用领域知识树模型来表示学生对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可以设学习中的整个领域知识树为DKT;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树为SKT,未学过的知识树为SNKT;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树为GKT,未掌握的知识树为GNKT。则{SNKT}={DKT}-{SKT}、{GNKT}={SKT}-{GKT},如果SNKT和GNKT皆为空时,则表示学生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其中,如果GNKT不为空,则学生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只能进行重复学习和补充练习,直到GNKT为空时,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3.专家决策机制

该模块可以看作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推理机,它一般采用两级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即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和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其中基于语义网络的推理用于确定教学内容,而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用于确定教学策略。

也有观点认为基于规则的推理是容易健忘的,即基于规则的推理对于每一个问题的求解都是从头开始,而不管类似的问题以前是否遇到过。但日常的智力行为则不同,人们往往迅速地把事件或问题同以前的经验相联系。与基于规则的推理不同,基于范例的推理被认为是基于以前经验的推理。因此,在有的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采用的是基于范例的推理。

基于范例推理的工作过程为:分析输入,确定范例的索引,根据索引从范例库中取出相近的范例,改善范例的问题求解方法并使之适应于需要求解的新问题。如果成功,则创建索引、形成新范例并存储;若不成功,则首先分析失败的原因,修正解法,重新测试,或转至重新指定索引进行范例检索。

4.智能接口模块

三、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未来趋势

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不是孤立、单一的,它的发展要涉及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就目前而言,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智能技术的应用

智能技术是能自动执行用户委托任务的计算实体,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技术应当是由各种技术支撑着的,许多实用的应用特性的集合,开发者正是使用这些应用特性来扩展应用的功能和价值,从而达到能自动执行用户委托任务的目的。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学生可以使用智能技术进行搜索、导引来查询有效知识。由于它具备学习的功能,能够主动、高效地从网络信息空间中发现和收集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有助于解决使用单一关键字匹配查询、搜索引擎引起的大量无关信息的涌现、信息检索的精确度较低等问题,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知识选取效率,加强交互学习和自主能动性学习。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属于高技术学科,是知识信息处理中的核心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颇感兴趣,计算机专家采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将设定的自然语言机理用计算机程序表达出来,构造能够理解自然语言的系统。他们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出发,把输出对输入文本的反映作为衡量计算机理解语言的判别标准。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开发中,特别是智能人机接口方面,可以结合运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高系统的智能。例如,通过自然语言人机接口,可以实现更加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利用语义网络技术,可以充分实现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和语义联系;通过智能模糊查询技术,可以实现系统知识库的知识查找和知识利用;利用机器翻译技术,可以开展跨语言的知识学习。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4.现代学习理论的应用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地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运用原有的经验和具体情况去理解新的信息。现代学习理论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能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充足的信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还不多,真正能投入教学实践的系统则更少,这个有着诱人发展前景的领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莫赞等.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与前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6):7-8.

[2]肖雯.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2,(6):56.

[3]杨国才等.一个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模型[J].计算机应用,1998.(10):18.

[4]闭应洲等.基于校园网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12):61.

2Agent技术及在智能建筑上应用

2.1agent仿真

2.2Agent技术用于智能建筑

3系统建模

3.1智能建筑能源消耗概述

3.2实际电力消耗模型

基于以上模型,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Agent的智能建筑电力消耗模型。具体仿真对象为英国诺丁汉大学Jubilee校区计算机学院。Jubilee校区建立于1999年,是一个典型的可再生绿色智能建筑群。该建筑具有以下特征:屋顶由植物覆盖用于保温,具有超高效通风系统,照明传感器用于照明自动控制,屋顶中庭集成光伏电池提供太阳能电力。基于房屋的照明自动控制,目前照明管理采用自动控制策略。当人员进入房间,照明开关自动打开,当人员离开房间20分钟以后照明自动关闭。EstateOffice具体负责学校所有建筑电力管理的规定。目前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自动控制是否一定比手动控制更省电,二是照明、计算机用电占总用电的比例是多少。基于此,我们建立以下模型。

3.3基于agent的智能建筑电力消耗模型

4模型仿真

在模型中,我们进行了三组实验。为测试该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将使用这些实验以EstateOffice得到用电管理策略帮助以深入了解学校里的电力消耗。

4.1实验1:模拟目前学校的电力管理策略

目前,计算机学院办公楼配备有光传感器的自动照明系统,当传感器检测到工作人员离开房间20分钟,照明系统将关掉灯光,以节省电源。基于这样的光传感器技术,学校EstateOffice已在计算机学院办公楼采用了自动化电力管理策略。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作人员不能控制照明开关的控制,所有照明开关由电脑控制。在我们第一组实验中重点就在模拟现有电力管理策略。当模型设定的“自动化”情况下,运行并绘制电力消耗图(图2)。图中上面部分为实际电力消耗,下面部分为模型中的电力消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电力消耗非常相似。因此我们可以证明该仿真模型能模拟现实电力管理策略。

4.2实验2:自动化策略与人员控制战略

在办公大楼自动和手动照明管理各有优势。一些研究表明,在手动开关照明管理中,当打开开关后即使有足够的日光用户也很少关闭照明。在学校根据调查,这方面也存在争论,estateoffice认为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当最后一个人离开房间20分钟后关灯比较节能。但根据我们的书面调查,大家认为如果能手动控制肯定能更节能,因为无需等待20分钟。基于此辩论,在本实验中设定两组数据:一组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当最后一个人离开房间20分钟后关灯;另一组采用手动控制方式,人员是否选择立即关灯取决于该agent的节能意识EnergyAwareness。EnergyAwareness越高的人越倾向于立即关灯。仿真结果见图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能源消耗的高峰时期,手动控制开关方式能源消耗总比自动控制方式要高。

4.3灯光及计算机所消耗能源比重

5结论

一、管理会计课程的特点

二、管理会计指引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互联网、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给管理会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管理也是生产力。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从会计凭证制作、记账到会计报表形成,计算机都能在程序语言的基础上全部完成,且快速准确,这样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应的减少。更多的会计核算人员可以转岗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分析、重整财务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用于财务领域,一些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重复的、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云计算处理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数据效能。这些新的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使会计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会计人员可以将精力用于开发思想、管理创新、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真正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这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顺应新技术时代,改革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五、结语

管理会计是价值创造的信息系统,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企业,企业要强大必须要用管理会计(于增彪,2016),但管理会计是我国的短板(楼继伟,2016)。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新技术,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管理会计指引的实施为管理会计的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这也给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案例作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构成部分,新技术时代的案例还相对匮乏。制作、编写新的管理会计案例的过程也是促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实现管理会计由“短板”到“升级版”的跨越,逐渐满足我国管理会计的需求(于增彪,2017),管理会计任重而道远。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2015.

关键词:可供性;新闻生产;关系与互动;媒介与技术;物质性

“可供性”是最先诞生并应用于生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强调“关系”与“互动”的理论,揭示“环境”与“行为”的协调关系。智能技术应用下的新兴融合新闻形态给新闻消费的社会形式与社会功能带来了深刻变化,学界的研究存在着“过度社会化(社会建构论)”和“社会化不足(技术决定论)”的两极对立,如何把行动的物质性与行动的社会性整合起来呢?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可以作为一种创新视角引入研究中。

一、可供性理论内涵与应用梳理

“可供性”最初是由生态心理学界著名学者吉布森提出,用于解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往我们看待周边的事物,总认为事物是独立存在的,这其实是一种割裂的视角,“可供性”告诉人们人与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实践的达成是建立在人与物的互动过程中的。

(一)可供性———强调“关系”与“互动”的生态心理学理论

(二)可供性在其他研究领域中的使用

三、融合新闻的物质性讨论:促进理论创新,追问历史形态

四、新闻用户的个体价值:应对异化挑战,回归人本主义

1.JanesJ.Gibson.TheEcologicalApproachtoVisualPerception[M].London:PsychologyPress,1986.

2.FayardAL,WeeksJ.Affordancesforpractice[J].Information&Organization,2014(4):236-249.

3.孙凝翔,韩松.“可供性”:译名之辩与范式/概念之变[J].国际新闻界,2020(09):122-141.

4.DonaldA.Norman.Affordance,conventions,anddesign[J].interactions,1999(3):38-43.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创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PracticeofAddingInnovationEducationReformation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Course//WangYunling1,XiJianguo1,ZhangXiangmin2

AbstractThe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courseisoneofthemostimportantspecialcourses.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inteachingprocess,suggeststhataddingtheinnovationeducationreformationonthe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coursefromteachingoutline,teachingmaterials,classroominstruction,practice,courseexamination.

Keyword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innovation;actionorientationteachingmodel

Author’saddress

1VehicleandMotivePowerEngineeringCollege,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Luoyang,Henan,China471003

2LawSchool,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Henan,China471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多的院校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依托高校专业教学优势,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失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发展方向[1]。本文以交通运输专业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为例,谈谈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高校创业教育。

1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2-3]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简称ITS)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三大部分。

1)ITS框架体系。确定适合交通体系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为国家进行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实施、管理、设计提供依据。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用户服务、逻辑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通信体系结构、标准化工作、费用效益分析及评价、实施措施及策略等七点。

2)ITS关键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车辆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IC卡技术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都属于世界高端技术,研究深入,并且创造的社会价值很大。

2智能交通系统的学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涉及车辆、交通、运输、道路、通信、控制等多学科。其基本理论框架从实践出发,经过抽象、概括、归类得出的科学实践的模型,反过来又结合各种技术措施用于指导交通运输实际问题。课程特点可概括为“概念多、理论多、内容多、理解不易深入”,而这也是学生在学这门课程中反映最多的问题。

从学生的考试中也可看出一些问题,在回答主观性题目时,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简答题和名词解释题的解答主要靠死记硬背,考试过后很快就忘了,无助于这门课的学习;反映学生理解水平的论述题,学生的回答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就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内容,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较差。比如,论述题“谈谈你对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的理解”,学生一般将课本上智能交通系统概念、框架体系、车辆导航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内容死记硬背下来答上,并无自己的理解看法,对智能交通系统真正的应用并无太多了解。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就要想学生所想。如今的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心中所想主要是能够学一些有用的知识,有助于以后的就业。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与实践联系较紧密,可以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课程中去,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这门课程。这样,不仅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增强,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有利于创造互惠双赢的局面。

3如何在ITS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在大学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中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授课方式,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经验。

3.1教学大纲

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基本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大纲一般2~3年修订一次,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修订过程中,可在教学大纲中有意识地逐步添加创新创业内容。

2)在“课程内容”方面,在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两大部分内容中,增加先进技术的案例。最好能以某一个项目为例,介绍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工具等内容。

3)“习题”部分,可以形式多样化,增加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

4)“成绩考核评定办法”可以适当灵活,应当增加创新创业的思想,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单纯的普通试卷考核方式很难体现学生的全面学习成果,而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3.2教材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材比较多,大多是系统性、综合性的普通教材,如《智能交通系统概论》《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原理与应用》等。笔者建议可以选取这类教材作为主教材,系统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增加智能交通系统有关创业实例作为补充。教师在授课时将辅助教材融入主教材中。当然,也可以自编教材,侧重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以教材结合创新创业思想,将案例编入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知识中去。当然,因这类教材专业目的性强,可作为教师、学生的重要参考教材。

3.3课堂授课

1)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授课时,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模拟情景法、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等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而是处在积极的、主动的地位,教师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性实践活动中来。学生需要动脑动手,亲手操作,进行观察、收集、分析资料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培养综合性的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大学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2)授课顺序适当调整。通常的授课程序是先讲智能交通系统框架体系,再讲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最后一部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前面听着没意思,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行顺序调整后,先讲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联系国内及国际上实际的应用成果,接下来介绍要实现这些应用需要哪些主要的技术,最后介绍实现实际的应用效果不仅要有技术支持,还要有框架体系支撑。这样一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角色的适当调整。对于授课内容中比较偏重于理论、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甚至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述,而后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再进行重复讲述,直到学生都理解了为止。另外,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部分,可针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行查询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并适当发表自己的看法。实践表明,这样做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学生验证学习内容、增加直观认识并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环节。可通过现有的教学设备开展课程实验,切实接触其核心技术。做实验时,不拘泥于参观、演示等被动的方式,可进行拆解观察、编程修改等模式。也可通过布置实践类作业,完成学生自主的实践环节。

智能交通系统这门课共开设了车型自动分类系统和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两个实验,可将这两个实验设计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前只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和必备的实验设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学生不但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培养了实验技能、方法,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布置实践类作业,如布置调查社会性停车场的智能控制模式、调查车辆智能控制设施等实际调查类环节,并衡量其社会经济价值,进而刺激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理想。

3.5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的考核可以总结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考核结果看到自己的学习程度,一个合理的考核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较为死板,尤其是理工科课程,多以试卷考试为主,学生需要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在适当引入创新创业的内容后偏重于实际应用,概念等识记部分的比重相应降低,可采取布置论文、大作业、项目报告或者辩论口试等形式。考核形式亦可不局限于一人一题或一人一卷,可以分组协同,共同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具体选择何种考核方式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当然采用非试卷的考核形式,应做好考核计划并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以更好地考核每个学生的学习实践水平。

4预想

通过融入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为创业积累一些理论基础。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可能终究只是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并训练部分学生的创业能力,可在课程考核中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对于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可组建创业兴趣小组,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合作,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模拟创业。考核时,可要求学生交付企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企业年终总结等资料,分别予以考核。对于创业兴趣不大的学生,可按常规进行考核。

通过以上课程改革,可望实现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1]张项民.基于专业教学的创业教育范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68-69.

关键词:法律推理法律逻辑法理学非单调逻辑非形式逻辑

英国逻辑学家Toulmin建议,既然在数学之外论证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其语义形式而是取决于它们辩护的争论过程,那么,那些想研究实践推理的逻辑学家们应当从数学那里离开,转而去研究法学[[1]]。Toulmin的建议无疑给法律逻辑学家们的工作以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何定义法律逻辑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又无法回避的。翻开国内的法律逻辑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这些教科书基本上都是根据传统逻辑教科书的逻辑定义来定义法律逻辑的。可是,国内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给逻辑的定义本身是值得商榷的,即传统逻辑教科书给出的逻辑定义本身只具有描述性,并没有反映出逻辑的本质所在,并未反映出逻辑学的动态。我们当然不采用这种逻辑定义作为我们研究的起点,至少需要根据国际主流逻辑的观点来定义法律逻辑。

根据主流逻辑的观点,如果把逻辑定义为“研究把好(或正确)推理与差(或不正确)推理相区别开来的”[[2]],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法律逻辑定义为“研究把好(或正确)法律推理与差(或不正确)法律推理相区别开来的科学”。根据这个定义,法律推理显然是法律逻辑的核心概念之一。必须意识到,这里所给出的法律逻辑的定义是基于主流逻辑(主要是指形式逻辑)观念的,因此,这个定义不是最优的。如果引入非形式逻辑或论辩理论,我们还可能需要进一步修改该定义。

一、概念问题:法律推理的两个层面

我们可以把法律推理区别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法律逻辑研究对象的法律推理,即逻辑层面的法律推理;第二个层面是作为法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法律推理,即法理层面的法律推理。学界通常所说的法律推理往往是指第二个层面。不少学者常常把两个层面的法律推理混淆起来使用。表明,第二个层面上的法律推理实际上包含了第一个层面上的法律推理。我们可以把前者叫做狭义的法律推理,后者叫做广义的法律推理。

不管是法理学家还是法律逻辑学家,通常都把法律推理分为两种类型,即形式推理(formalreasoning)和实质推理(materialreasoning),并认为前者只研究推理的形式,而后者则需要引入价值判断并考虑到推理的具体。这种观点几乎成了当今法理学界和法律逻辑学界的共识。毫无疑问,这里的“形式推理”就是指传统逻辑中所讲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①]。在法理学家或法律逻辑学家看来,“实质推理”恰恰是法律逻辑或作为法理学分支的法律推理有别于传统逻辑中所讲的推理之处。我们认为,从法理学角度来讲,如果认为实质推理是把法理学中的法律推理与普通逻辑中所讲的推理相区别开来的重要标准,那么至少我们目前似乎找不到更合理的理由来反驳它。但在法律逻辑中也采用这种观点,这似乎有些超越了“逻辑”范围,即把法律逻辑看成法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了。这就大大限制了法律逻辑学家作为一个逻辑学家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二、逻辑学家的困惑:法律逻辑何处去?

我国对法律逻辑的研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的。由于的原因,早期对法律逻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何传统逻辑知识来解释司法实例问题上,实际上是停留在“传统逻辑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这一层面上。这种研究方法谈不上任何创新,至多是一个“传统逻辑原理+法律领域的具体例子”框架。基于这个原因,“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现实意义一直是学界感到困惑而富有争议的问题,甚至有许多曾从事法律逻辑研究的专家学者因怀疑究竟有没有“法律逻辑”而不敢使用这一术语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起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大大推动了国内法律逻辑甚至法理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这种研究法律推理的方法称为“传统逻辑方法”。

正当法律逻辑学们忙于用传统逻辑框架来构建法律逻辑学体系之时,形式逻辑学家们喊出“逻辑学要化”的口号。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少数法律逻辑学家开始大胆尝试和探索“法律逻辑现代化”之路,于是,涌现出一批研究基于vonWright的道义逻辑法律逻辑学家,他们试图建构基于现代逻辑的法律逻辑体系。遗憾的是,这种研究方法收效甚微,成果甚少,至多是丰富了哲学逻辑研究的内容,其实际意义几乎未得到学界尤其是法律逻辑界和法理界的认可。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研究方法毕竟与逻辑学的发展“与时俱进”了,丰富了哲学逻辑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现代逻辑研究方法”。至此为止,我国法律逻辑研究实现了第一次转向——法律逻辑现代化转向。

传统逻辑以演绎逻辑或形式逻辑为主体的,现代逻辑实际上就是指现代形式逻辑,演绎逻辑研究的是从语义和语形的角度来研究推理形式问题。逻辑有强弱之分,演绎逻辑是最强的逻辑,它假定了一个所有有效推理的完备集。单调性是演绎逻辑的本质特征。所谓单调性是指:如果公式p是从一个前提集中推出的,那么它也能从前提集的每一个子集推出。通俗地说,任何演绎推理,一旦被判定为是有效的,不管有多少新信息加入到前提集之中,其结论仍然是有效的。即使加了一对矛盾的前提到前提集之中,其有效性也不会扰[[5]]。那些从事实践推理的逻辑学家们常常把演绎推理叫做“理论推理”(theoreticalreasoning),以对应“实践推理”(practicalreasoning)[[6]]。

法律推理的基本模式是法律三段论[③]。其前提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在法律推理中,刑事法律推理、民事法律推理、行政法律推理虽然在需要确证事实以及确证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会遇到事实问题。随着举证事实数量的增加,推理的结论就可能被改写、被证伪或被废止。有时,即使事实已经很清楚,在使用法条时仍然会出现例外情况或无法得出推理结论的情况。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审判制度中,“二审终审制”就是表明了法律推理具有可废止性特征。即便是终审后,仍然有申诉的权利,这又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已从法律上规定了“法律推理结论的可废止性”。

基于传统逻辑观点的法律逻辑学家们困惑了,因为他们无法回答法学家尤其诉讼法学家提出的质问:“根据法律三段论所得出的结论竟然是不可靠的,那么,法律逻辑究竟有何用呢?”。

三、法理学家的无奈:实质法律推理的提出

有效性是演绎逻辑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这一思想是通过分离规则来实现的。分离规则的形式是p,pqTq。如果推理是有效的,或者(1)p是真的或者(2){p,pq}是假的。分离规则具有保真性,换句话说,只要前提为真,那么结论为假是不可能的。

法律推理是保真的吗?也就是说,在法律推理中我们总能从真的前提推出真的结论吗?在国内几乎所有普通逻辑或形式逻辑教科书都会这样写道“要保证一个推理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同时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形式有效”。法律逻辑教科书也不例外。形式逻辑学家其实只管形式有效问题,研究推理的哲学基础是可能世界,即在假定前提为真情况下推出结论的真值。至于前提何以为真,他们不管。

但事实上,推理是有效的并不能保证其前提事实上是真的。说某个推理是有效的,即是说了关于这个推理一些积极的特征,并没有说明推理的其他性质,以及适用范围。它不一定在各方面都一样好。况且,并不是所有好的推理都是有效的,比如,归纳推理是好的,但它们不是有效的,它们不能保证结论的真实性,只能产生一种可能性。因此,在分析推理时,有效性并不是所要担心的唯一的东西。

至于前提是否真实,前提支持结论的程度的大小,那不是形式逻辑所要关心和研究的问题。这就又引出了两个问题:(1)形式有效的推理一定是好推理吗?(2)形式无效的推理一定是差推理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一定”。换句话说,形式有效的推理不一定是好推理,其结论也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形式无效的推理也不一定是差推理,其结论也不一定是不真实可靠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法律推理的非单调性。

当法学家们质问“法律逻辑究竟有何用”时,法律逻辑学家们已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了。美国法理学家拉格斯大学教授L.ThorneMcCarty提出,研究法律逻辑应当从法律开始,而不是从形式逻辑开始[[8]]。为了回应这些质疑,在采纳了“形式法律推理”这一概念基础上,法理学家提出了“实质法律推理”概念,试图解决法律逻辑学家的困惑。所谓实质法律推理,就是指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于某些特定的场合,根据对法律或案件事实本身实质内容的分析、评价,以一定的价值理由为依据而进行的适用法律的推理[[9]]。我国的法律逻辑学家们也把这一概念借到了法律逻辑领域,提出了“法律逻辑的法理化”问题。我们把这称之为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法律逻辑的法理学转向。

与第一次转向相比,这次转向是比较成功的。文献表明,基于法理层面的法律推理研究,成了当今法律逻辑研究的主流。从现象上看,法律推理似乎成了法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法律推理的逻辑成分似乎已经成熟得没有再进一步研究的余地了。

四、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非单调推理

在形式逻辑学家中,虽然“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这一提法已得到了共识,但在其它领域并不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特别是在律师、法官以及其它对法律有兴趣的人群之中,我们会经常听到“实质逻辑”(materiallogic)或“非形式逻辑”(nonformallogic/informallogic)这样的术语,而且对逻辑的这种描述被认为是非常适合所谓的“法律逻辑”[[10]]。

基于传统逻辑框架来研究法律推理显然会使法律逻辑学家感到困惑;基于现代逻辑来研究法律推理又把法律推理从实践推理抽象到了理论推理的高度,离法律推理的语境——法律生活越来越远;基于法理层面来研究法律推理似乎又不是法律逻辑学家的事情。因此,法律逻辑的研究必须寻找新的逻辑出路来研究法律推理。

如前所述,根据传统逻辑或普通逻辑的惯例,把法律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似乎已经无可厚非。但就主流逻辑而言,这样的分类似乎有可商榷之处。主流逻辑实际只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类型,并认为除了这两种类型之外没有第三种类型。在这里,类比推理只是当作归纳推理的一种特例来处理的。

以加拿大为中心的北美非形式逻辑(informallogic)的崛起对这种经典的论证划分法提出了严厉的挑战。在非形式逻辑学家看来,推理除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以外,还存在第三种类型。这第三种类型是什么呢?Peirce把它叫做“溯因推理”或“回溯推理(abductivereasoning)[[11]],Walton称为“假定推理”(presumptivereasoning)[[12]],Rescher称为“似真推理”(plausiblereasoning)[[13]],等等。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采用DouglasN.Walton的观点,用“似真推理”特指第三种类型的推理。

在演绎有效的推理中,前提真结论假是不可能的;在归纳上强的推理中,前提真结论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大可能的;而在似真推理中,前提真结论假则是可能的。我们可以把这三种类型的推理用公式表示如下:

演绎推理:对所有x而言,如果x是F,那么x是G;a是F;因此,a是G。

归纳推理:对大多数或特定比例的x而言,如果x是F,那么x是G;因此,a是G。

似真推理:一般情况下,如果x是F,那么x是G;a是F;因此,a是G。

从本质上讲,法律推理既不是演绎推理,也不是归纳推理,而正好是第三种类型推理――似真推理。似真推理的大前提是考虑到了例外情况。遗憾的是,主流逻辑学家们倾向于不把这第三种类型的推理当作逻辑的一部分,因为他们认为逻辑应当是研究精确性的科学,而似真推理是不精确的[④]。

人工智能的发展又使得主流逻辑学家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推理——非单调推理。非单调推理是相对于单调推理(演绎推理)而言的,它显然既不同于演绎推理也同于归纳推理的一种另类推理。非单调推理是似真推理的一种形式。似真性是非单调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就很容易解释无罪推定的逻辑问题。国内有学者提出这样一种思想,无罪推定的逻辑基础是诉诸无知[[14]]。可是,传统逻辑学家和非形式逻辑学对诉诸无知的态度是不同的。在形传统逻辑学家把诉诸无知纯粹看成是错误的应当拒斥的东西,而非形式逻辑学家则认为有时候诉诸无知是一种很好的论证型式。无罪推定当然不可能纯粹错误的东西,它肯定有其逻辑合理性。但是,如果把非单调推理看成是无罪推理的逻辑基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非单调推理预设了“当我们不能证明p为真时,我们便假定它为假”这样的思想。这正是无罪推定的基本思想:当我们不能证明某人有罪时,我们便假定他无罪。换句话说,假定他无罪,并没等于说他无罪,一旦有新证据证明他有罪,法庭可以重新判决他有罪,这完全是合乎逻辑的。

五、结束语

非单调推理是人工智能逻辑的核心概念。人工智能逻辑在研究非单调推理时,毫无疑问要进行形式化处理,即必须设法把本来是似真的或非单调的推理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单调的,进而构造非单调形式系统。在法律推理中,我们当然不必这样去做。其解决途径就是引入非形式逻辑思想来解决法律推理的非单调性或似真性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法律逻辑的非形式转向。这样,一方面,法律推理作为一种实践推理,其逻辑基础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回答,另一方面又解决了法律逻辑学家的困惑,回答了法学家们提出的质疑。--------------------------------------------------------------------------------

[①]严格意义说来,形式逻辑是指演绎逻辑,它是传统逻辑或普通逻辑的核心之一。在传统逻辑或普通逻辑中,除了传统演绎逻辑以外,还有归纳逻辑、简单的逻辑等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把形式逻辑与传统逻辑、普通逻辑相区别开来。

[③]三段论究竟的逻辑基础是演绎逻辑中的直言三段论呢,还是假言三段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持前一种观点的学者把中项看成是对法律事实的描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小前提是对法律事实的描述。我们在此选择持后一种观点。

[④]这种观点显然值得商榷,逻辑并不绝对是精确性的不允许犯错误的,例如:非单调逻辑明显就是允许犯错误的。

--------------------------------------------------------------------------------

[]

[1]HerryPrakken,FromLogictoDialecticsinLegalArgument,InProceedingsoftheFi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cialIntelligenceandLaw,WashingtonDC,USA,1995,pp.165-174,.ACMPress;StephenToulmin,UsesofArgumen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58,pp.7-8.

[2]IrvingM.Copi&CarlCohen,IntroductiontoLogic,9theds.,MacmillanPublishingCompany,1968-1990,p.2.

[3][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0-502页

[4][英]威廉涅尔和玛莎涅尔著张家龙译《逻辑学的》,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0页。

[5]KennethG.Freguson,MonotonicityinPracticalReasoning,Argumentation,Vol.17,2003,pp.335-346.

[6]DouglasN.Walton,PracticalReasoning:Goal-Driven,Knowledge-Based,Action-GuidingArgumentation,Rowman&LittlefieldPublisher,Inc.,1990,pp.348.

[7]DonaldNute,Defeasiblelogic,O.Bartenstcinetal.(Eds.):INAP20012543,pp.151-169,2003.Springer-VerlagHeidelberg

[8]McCarty,L.T.(1997),SomeArgumentaboutLegalArguments.Proceedingsof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Law,ACM,NewYork,1997,pp.215-224.

[9]雍琦、金承光、姚荣茂合著《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10]ArendSoeteman,LogicinLaw:RemarksonLogicandRationalityinNormativeReasoning,EspeciallyinLaw,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89,p.10.

[11]CharlesS.Peirce,PragmatismandPragmaticism,Vol.5,ed.CharlesHarshorneandPaulWeiss,Cambridge,Mass,HavardUniversityPress,1965,pp.99.

[12]DouglasN.Walton,ArgumentationSchemesforPresumptiveReasoning,Mahwah,N.J,Erlbaum,1996.

关键词:数学问题;表征;探索

表征,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揭示;阐明”。同时,它又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意指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呈现和表达方式,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同一事物,其表征形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同。著名的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的创始人西蒙(Simon)指出:“表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信息和对信息的加工。”

对一个问题作出的表征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随着信息的积累,可以从不适宜的表征过渡到适宜的表征,数学问题从形式上看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表征,即学习者将外在的问题信息转化为头脑中内在的命题形式,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学习者能有自己的话陈述问题的条件和目标。另一种是外在表征,即将问题以文字、符号、图表、模型等具体的东西表示出来。外在表征以内在表征为基础。外在表征以内在表征为基础。外在表征可以大大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往往依赖于对问题的适宜表征,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外在表征呢?下面介绍几种外在表征的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字表征

数学问题一般都以十分严谨而精练的数学语言表述,因此解释信息就成为表征问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首先要用自己的语言重述问题,即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编码,使得许多问题成分变为自己熟悉的信息,从而便于理解和思维操作。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学好集合语言是高中学生学好后继各章节知识的前提。但因集合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使得许多学生在表征问题时出现困难。这题如果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两个集合A、B分别代表是什么?集合A表示由所有曲线x2+mx-y+2=0上的点构成的集合,集合B表示线段x-y+1=0(0≤x≤2)上所有点构成的集合,A∩B≠Φ的含义是什么?表示两条曲线有公共点,即方程x2+mx-y+2=0x-y+1=0(0≤x≤2)有解,只有把这些问题回答正确了,该题也就解决了。

二、符号表征

就是将待解决问题中的有关术语和关系转换成字母或数学符号,实现问题的数学化,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是一种解题指导思想。

例2.n个茶杯开口向上,将四个茶杯翻转一次称为一次运动,问能否通过有限次运动,将所有茶杯开口向上?

本题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杯开口向上”与“杯口向下”两种状态。为表征问题,我们将“杯口向上”“杯口向下”两种状态分别用+1,-1两种符号来表示,这使得问题数学化,每次运动就是将其中四个数改变符号,亦即用-1分别去乘4个数。从而原问题就转化为:能否通过有限次运动将n个+1全部变成-1。现在来考虑n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运动相当于将四个数都乘以-1,而(-1)4=1,故不论经过多少次运动,n个数的乘积将保持不变,从而不能把n个+1变为n个-1,也就是不能使n只杯口变为全部开口朝下。

题中用符号来表征问题可以说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同时用符号来表征问题还可以起到简约思维的作用,因为符号的准确和形式化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数学思维的需要。

三、图形表征

绘制适当的图形,是对问题进行表征的有力手段.实际上,绘制图形和表格是解决较复杂问题时常用的一种表征方式,因为图形和表格可以清楚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或规律,从而有利于发现解题的结果或方向。斯蒂恩美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本题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得问题得以成功解决。数和形是“连理枝,比翼鸟”,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离分家万世休。”

四、操作表征

学生通过操作获取感性认识,再通过思考、辩论、反思等,逐步推动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实现对问题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增主动学习精神。

例如,椭圆第一定义起始课。课前,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根图钉,一条细线和一块硬纸板。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固定绳子一端,绷紧绳子,则另一端点的轨迹是什么?如果固定绳子的两端,那么到绳子的两端距离之和等于绳长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直观印象,进而获得直接体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体会和表征椭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深入的,对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

通常说来,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往往需要文字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和操作表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几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如集合中有关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转换。立体几何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再去画出图形,最后给出符号表示。平时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也要尽可能地从不同方式进行表征,来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心理意义。

我国中学生多元表征能力普遍不高,这可能是我国长期以来强调题海战术的后遗症所致,学生离开了平时常见的习题形式,遇到新的表征形式便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关键;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注意用不同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表征,养成利用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征问题的习惯;还要让学生认识到问题表征过程常常不是能一步到位的,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和深化,在表征问题时要学会运用分析与综合、直觉与逻辑相结合的思维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猜想和验证,直到找到一条适宜的表征途径。

[1]张国栋.数学解题过程与解题教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11.

论文摘要:面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惑,深入分析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以创新设计为手段,详细设计了计算机英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表明,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岗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担负起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把创新设计贯穿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显著提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D的范畴,准确地说其应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功能。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由于可以做到人机交互,因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其效果要优于电视、录像的教学。因前者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有利于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后者的交流是单向的,仅限于被动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CAI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优质的课件设计成了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要从引导学生的土观能动性上「功夫,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方法,并不断地在学习中让学生培养起爱学习的习惯。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现在以“Unit12:WhatIsaNetwork”为例,创新设计一该课的计算机英语课件。

(一)教学准备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各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中专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没兴趣学英语,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却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比如,他们经常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下载音乐、网上看电影、搜索资料等等。按照常规,对这样的学生就是批评教育,但是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喜欢玩游戏等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设计计算机英语课件。

选用的教材为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职业英语系列之《计算机英语》。本教材以培养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为主,综合、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使其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于第12单元《WhatIsaNetwork》中的听说部分。木课时主要学习用英语来描述网络的应用,其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场景,有利于他们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用网络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在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中,能力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本课的场景,使学生在情景交流中学会基本句型的使用。知识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知识重点,通过充分的联想、大脑风暴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情感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德育教育,通过在学习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面情感,抵御不良习惯,即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复习:把复习的内容做成蕴含娱乐性的幻灯片,通过提问和点击幻灯片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复习Unit1I所学过的重点内容,检查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导入:在导入部分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10个专业词汇和4个典型句子,以同桌为单位扮演学习伙伴。在课件中,选择学习的角色,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故任务型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地把兴趣与新知识“网络”联系起来,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教学呈现的创新设计

1.单词学习的创新设计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重点掌握network,bus,present,ring,spur,via,global,server,arrange,prefer。在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中,用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把单词的一记忆方法同课件的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把词汇的学习与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读一认一记”(大声朗读一辨认实物一用心记忆)来学习并掌握专业词汇。在课件创新设计中,这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1)释义:

networkn.网络;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

①演示法:呈现图片T:WhatdoesitmeaninChineseSs:说出这个单词一一net

②拆分联想记忆法:net表示网,在网上的各个节点放上电脑,成了可以工作的网,即为network

③应用举例:Howtoreject`networkforce''''如何拒绝网络暴力

(2)领读单词,由2一3个学生示范读单词。

(3)利用图片学习单词bus,ring,spur,server,via,globalo

(4)利用专业词汇分辨4种网络连接类型。

设置问题:Thestarnetworkisthebest.Why~下次课将会学到。

2.教与读的创新设计

在教与读的创新设计中,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先讲述一个一与网瘾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再以学生为主进行朗读练习,然后围绕四个句子采用问答情境(现场)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当场打分予以鼓励。

(1)Explain

①Tellastorietteaboutnetaddiction.

②Showsomepicturesandexplainthefoursentences:

Icanplaycomputergamesagainstmylittlebrother.

Ourschoolnetworkallowsustoaccesstheschoollibrary.

Theysharedataalthoughtheyareindifferentcitiesallthroughthecountry.

Myunclerunsadotcombusiness

(2)Study

①领读。

②学生跟读。〔鼓励学生勇于开口)

(3)Practice

围绕四个句子提问:

T;Whatarenetworksusedto

S: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学生利用网络教室里的设备进行回答,现场打分,鼓励)

3.听与练的创新设计

在听与练的创新设计中,以练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通过具体的生活及职业情景来展示材料,为会话表达和口语练习提供范例,将听与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并把枯燥的语言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即转化为学生的动脑、动嘴、动手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记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Explainthedialoguematerial.

Keypoints:

Icanplaycomputergames.

Networkscandoalotforus.

Youcanmakenetworksworkbetterforus

T:Isitgoodtoplaycomputergames

Ss:…

学生用此材料练习对话,模拟句子的使用。

Sample:

A:Whatarenetworksusedto

B: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A:Wherearenetworksusedfor

B:Theyareusedathome/school"""

学生打开网络聊天工具,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4.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

活动:辩论赛,正方一家长,反方一孩子

议题:玩电脑游戏好吗

要求:尽量使用刚学过的简单的句子。

正方:Itisgoodtoplaygamesonline.

Icanplaythegame`StarCraft''''

Ithinkplayinggamescanletmerelaxandforgetaboutthebadthings.

IfeelpleasantwhenIplaygamesonline.

反方:Itisnotgoodtoplaygamesonline.

Idon''''tthinkso

Playinggamesistowastetime.

Somestudentsskipschoolforplayingcomputergames

Weshallplaythegoodgames.

Wecan''''tforgettodoourthingsthatweshallespecallyfin-ishourhomework.

(2)Practice

①以电脑游戏“StarCraft”为例,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②展示漫画图片,教育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及游戏。

HealthnetworkFarfromnetaddiction(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3)Listen

放录音,学生辨别句型。

(三)教学总结的创新设计

总结的创新设计是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顺口溜、动画、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单词学习、短语、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及其运用。通过总结,学生复现和利用新知完成任务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为加深并巩固新知,强调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课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长的组织,把学习和预习的内容编成小故事或情境剧,来加强课后创新学习的效果。

THE END
1.小升初英语作文范文MySchool300字作文i like my school very much! >英语作文二: My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It is Nanhai Experimental School. There are three tall buildings in our school. They all have five floors. In the teaching building, the P.E.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library is on the second floor. The schttps://www.dddot.com/zuowen/c6/567efe33e8ca107d6cdb1e42183e3e3b.html
2.《犀利仁师大结局》电影手机免费播放分类:泰国,舞台剧 地区:挪威 年份:2022 更新:2024-12-08 01:02:37 简介: 《犀利仁师大结局》是Nakamasa,刘福德导演的一部超级经典的泰国乌克兰片,该剧讲述了:那老怪被秦卿一刺激伤口处黑血不断从中渗出落在地上冒出滋滋的声音跟他的蝮蛇一模一样,想看更多的相关影视作品,请收藏我们的网站:jingyinghttps://www.jingyingjiajiao.com/czyy/shiti_id_03d4357d86098330753757f2d3f7fecb
3.我们的图书馆大学英语作文(精选27篇)This is our school library. It"s open from 8:30 to 11:30 in the morning and from 1:30 to 4:30 in the afternoon. It"s not very large. It has only three assistants and about two thousand books. The assistants are friendly and the books are interesting. So we often come here afterhttps://www.yjbys.com/edu/daxue/456234.html
4.我们的图书馆英语作文(精选13篇)This is our school library . It 's open from 8:30 to 11:30 in the morning and from 1:30 to 4:30 in the afternoon . It 's not very large . It has only three assistants and about two thousand books . The assistants are friendly and the books are interesting . So we often comehttps://www.wenshubang.com/yingyuzuowen/971186.html
5.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akethelibraryagoodplaceforyoustudents,youmustfollowth erulesofthelibrary.Herearetherulesofourschoollibrary. Ifyoureadhere:·Youcanstayfrom9a.m.to5p.m.onweekdays. ·Youcan’tbringotherbookstothelibrary.·Youcanonlytake twobooksfromtheshelf(书架)atatime.·Pleasedon’tbenoisy.·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58787398_794404191.html
6.优秀作业设计Unit3Welcometoourschool.docx)3.—Whenisyourschoollibraryopen? —It’sopen___8a.m.___5:30p.m. A.between;in B.from;to C.at;at ( D.at;in )4.Webegin___ourfirstlessonat___everyday. A.tohave;8clock C.having;8clock B.tohave;8o’clock D.have;8o’clock ( )5.—IsMissWangagoodPEteacher?—___. A.Yes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2/6243221002010154.shtm
7.Inourschoollibrarythereanumberofbooks.()A.isB.hasC.a7.In our school library there___a number of books.( ) A.isB.hasC.areD.have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我们的学校图书馆有很多书. 解答答案:C.there be表示有,遵循就近原则,结合a number of books故are,故答案是C. 点评There be 后面的名词是句子的主语,属倒装结构.疑问句形式是将be或will/have/canhttp://www.1010jiajiao.com/czyy/shiti_id_fc393d09251067a5a48f6f0bb2c4f958
8.介绍图书馆的小学生英语作文andclosedonweekends. Wealllikeourlibraryverymuch. 介绍图书馆的小学生英语作文篇二 Ourschoollibraryisabrightandquietplace.Wecandosomereadingthere.Look,inthemiddleofthebigreadingroomstandsalongdesk.Somestudentsaresittingatit.Theyarereadingorwritingsomething.AtthefurtherendistheServiceDesk.Themiddle-agedwomanbehindhttps://www.docin.com/p-2482914940.html
9.EnglishsupposeyouaregoingtowriteaproposaltoyourConcern of School Library I am writing to express my concern about the current service of our school library and propose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improve it. Currently, we have encountered several problems with the library service. Firstly, the library is often crowded with students during peakhttps://blog.csdn.net/2201_75376805/article/details/133242561
10.Thisisourschoollibrary.It'sopenfrom8:30to11:30inaThis is our school library . It 's open from 8:30 to 11:30 in the morning and from 1:30 to 4:30 in the afternoon . It 's not very large . It has only three assistants and about two thousand books . The assistants are friendly and the books are interesting . So we often comhttp://nuowe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156362
11.Proposaltoschoollibrary佚名· 6068资料 文本内容: ProposaltoschoollibraryTo:TheSchoolLibraryDearLibraryStaffIamwritingtoproposesomeideasthatcouldhelpimprovetheservicesprovidedbyourschoollibrary.AsafrequentlibraryuserIhavenoticedsomeissuesthatIbelievecouldbeaddressedtoenhancethelibraryexperienceforallstudents.FirstlyIsuggestthatmorecopiesofpopularhttps://www.yxfsz.com/view/1651433495032074241
12.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英语名词考点训练二1. We’ve got a lot of new ___(杂志) in our school library. 答案:magazines 2. Please turn to another ___(频道), I don’t like this show. 答案:Channel 3. Yesterday the ___(航班) to London was put off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答案:flight 4. Autumn is my favourite _https://www.xredu.com/beikao/jszg/xueke/yingyu/28031_1.html
13.免费2018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8《HaveyoureadTreasureSoIwillnotgiveupandIwillwaitforanothership.Notlongafterthat,Isawsomecannibalstryingtokilltwomenfromabrokenship.Oneofthemdied,buttheotherrantowardsmyhouse.InamedhimFridaybecausethatwasthedayImethim.Everytimesheisinthelibrary,Sallylooksatthemanybooksshehasn'treadyetandcan'twaittoreadthem.WhenSarahwasateenager,http://yy.ychedu.com/YYJA/BLJJA/589259.html
14.2024年考研英语作文6篇(全文)又如:12.MsZhaoworksinourschoollibrary.Sheisone ofthe mostpopular. [析]此题考查是名词复数,答案不惟一,既可埴U—brarians,workers,也可填写teachers,试题更加开放。 再如:14.She_singing to dancing.Whataboutyou? [析]本题既考查了prefer……to动词词组搭配,又考查了sheprefers的主谓一致。 III.单项选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9313u7h.html
15.初中英语全部课文.docterm.OnSeptember21st,wehaveaschooltripintheafternoon.Octoberisagreatmonth.Onthe12thandthe15th,wehavetwoballgames,erandvolleyball.SchoolDayisonOctober22nd.etoourschool.Nextmonth,wehaveanartfestival.It’sonNovember3rd.WehaveanEnglishpartyonNovember30th.AndonDecember3rd,wehaveabooksaleintheschoollibrary.Thisidahttps://m.taodocs.com/p-432476631.html
16.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Your parents can 34 to our school. Next month, we have an English party on November 30th. 35 on December 3rd, we have a book sale in the school library. This is a really busy term! Have a good time! 31. A . in B . on C . at 32. A . boring B . great C . https://zujuan.21cnjy.com/paper/quick-view/526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