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军人教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一、揭题:理解含义,迁移运用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和你们年纪相仿的孩子,他就是——杨氏之子。
知道这杨氏之子指的是谁吗?(姓杨人家的孩子)那我姓易,我就是(易氏之子)你呢?你呢?(最后一个继续追问)2.知道这课文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哦,看注释,好方法,老师给你的方法取个名,就叫X氏注释法,请把这个方法写在黑板上右边第一道横线上。
同学们看一看课文下面有几个注释?这8个注释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尤其是像《世说新语》这样的文言文,我们今天第一次学习,看注释就显得更重要了。
(出示:《世说新语简介》)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前几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文中有6个生字。
谁会读?(指名一生)出示生字:梁惠诣乃曰禽字正腔圆,我们一起来。
(齐读)1)乃:有些字容易写错,老师提醒大家。
先看这个“乃”字,大家伸出手,应该先写右边的横折折折钩,然后再写一撇。
2)曰:再看这个“曰”字,和哪个字很像?怎样区分?3)禽:有些生字我们一看注释就能明白意思,只有这个“禽”字,没有注释,用什么方法来理解?查字典是个好方法,贵姓……,好,X氏字典法写黑板上。
4)那同学们,我们就拿出字典,查一查这个“禽”字。
看谁最先查出来,开始。
查好的举手,在哪一页?这个“禽”字有几种解释?在这句话中,“禽”字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呢?那么“禽”的意思就是——鸟类的总称。
那“夫子家禽”就是夫子家的——鸟。
真好,看老师写:撇捺展翅,离地而飞。
“禽”字在课文中没有注释,那我们就拿起笔,把这第9个注释补充在后面。
(板书:⑨禽:鸟)纠正写字姿势:写字如做人,身正心也正。
5)(写生字)写好注释的同学,继续在课文纸的方格里把你觉得难写的生字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梁”字撇捺舒展。
“惠”字横平竖直。
对了,美哉。
4.写好的同学请坐端正。
学好生字我们接着来读课文,把每个字音都要读准,开始读吧。
(生自由练读课文)5.确认自己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的举手。
请你读。
(指名读)三、再读:读准停顿,读出韵味6.了不起,每个字音都读准了,不过呢,读古文这样还不够,俗话说诗有诗韵,词有词韵,这读古文啊也要有点古文的味道,怎样读得有味道呢,我们先来合作试一试。
聪慧的同学一定能明白该怎么读,(师生合作读),(蓝/黑字,红斜杠表停顿)(第一遍可能不对)。
再来。
(第二遍对了)对了,像这样,在停顿的地方,尾音拖长点儿更好。
咱们交换一下,预备齐——7.怎么样,有点儿感觉吧!来,就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自由地读一读。
四、美读:体会文句,读出意思8.谁来试一试?先别急,老师给你音乐,找到感觉了再读。
(指名配乐读)9.抑扬顿挫,有滋有味。
来,我们一起来。
(师引读,齐读)10.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易氏熟读法)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读出来了吗?故事写了几个人?哪两个?11.(杨氏子、孔君平)师评价:此儿甚聪慧一个是杨氏子,一个是孔君平,那你看这些词指的又是谁呢?老师有点儿好奇,你是怎样知道的?例如这个“君”字,你怎么知道就是指杨氏子呢?12.此女甚聪惠,其实,她告诉了我们一个学习文言文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15.好了,都会吧?会说的举手。
(指名)把掌声送过她。
五、品读:品味语言,感受智慧16.刚才她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至少有一两百字吧?可是古人只用了五十五个字就写明白了,这就是文言文的特点,语言非常的——简洁。
欸,古文虽简洁,但是却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
如果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一边想像故事的情景,一边再配上动作,就更能让听的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了。
下面,老师来读,看看能否把你们带入一千多年以前那有趣的一幕。
(师配动作范读)17.怎么样,有点意思吧?来,我们也配上动作来试一试。
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的4句。
为了方便大家做动作,请起立,放开一点儿。
(生配动作表演)18.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读第一句,让你们读后面4句吗?(因为第一句讲的是杨氏子的特点,后面写的是表明杨氏子聪惠的故事。
)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是吧,很好。
19.那杨氏之子特点是——(聪惠)伸出手跟老师跟老师一起写“聪惠”。
聪者,善耳听,眼看,口说,心想。
惠者,心专也。
我们古人用这个“惠”来表示智慧的“慧”,我们今天不这么写。
20.来,把这个词送进去,再读第一句,齐。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其他同学画的一样吧?2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对话,老师读提示语。
24.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子说:“此是君家果。
所以儿应声答曰——25.那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柳君平,在下柳君平,此是君家果——(指名答),那如果来的是李君平,李君平曰:此是君家果——(指名答),如果来的是白君平呢?白君平曰:此是君家果——(指名答)26.唉哟,都能听得明白,这杨氏子和你们一样,所以说他非常的——聪惠。
27.好,我们再读,看看对话,看看你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很聪惠?(应声答)28.哦,“应声答”是吧,意思就是——马上说。
我们模拟一下(师生对话),同学们,像这样,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子随声作答,就叫应声答。
29.那好,我们一起来一下,现在我是孔君平,你们全是杨氏子,注意我们先来两次。
师:此是君家果。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对,像你们这样,老师话音刚落,你们反应快,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作——应声答。
你看,一个应声答,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这个杨氏子的——聪惠。
30.我们再看,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很聪惠。
(为设果,果有杨梅。
)31.有道理,从他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杨氏子很有礼貌,对吧?32.你们再读这儿,看看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杨氏子很聪惠。
(未闻)个别读,齐读。
33.你们看,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自己读一读如何。
哦,我明白了,加上“未闻”之后非常委婉地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而且还显得很有礼貌。
你看,这就是语言的艺术,一个“未闻”让我们再次感到杨氏之子非常的——聪惠。
34.好,那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好好地来体会这巧妙的语言。
分组分角色读。
师读旁白:孔君平听说杨氏子很聪明,决定考考他。
孔指以示儿曰——小组A:此是君家果。
师:原来他在拿我的姓开玩笑,儿应声答曰——小组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指导:诶,孔君平是长辈,所以我们语气要委婉一点,轻一点。
儿应声答曰——小组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5.你们看,一个九岁的孩子,不仅语言是如此的巧妙,而且反应也能如此之——快。
看来,这杨氏之子还不是一般的聪惠,那叫——甚聪惠。
(板书:甚,!)36.来,我们一起来夸一夸他,(指板书读)杨氏之子甚聪慧。
华阳学子甚聪慧。
六、背诵:积累语言,深化感悟37.同学们,我们今天啊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不仅认识了甚聪惠的杨氏子,感受了他巧妙的语言,还体会到我们祖国古代语言的无限魅力,你看,这么美的语言,你们能不能把它背下来,赶紧先练习练习,开始。
38.指名一生背。
39.真厉害,还有谁会背?会背的都举手。
哇,这么多人会背,真的吗?熟读成诵,汝等甚聪惠。
40.那好,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来背。
(配乐背)七、拓展:读写结合,推荐原著1.在《世说新语》中,像杨氏子这样出语不凡,甚聪惠的孩子还有很多,有一个故事,叫《咏雪》,写的是古代才女谢道韫小时候的故事。
(出示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老师说白话文解释: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道韫的叔叔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到一起,与孩子们谈论诗文,。
忽然,天空中的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问孩子们:“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有点像把盐撒在空中。
”2.公欣然曰——(生)白雪纷纷何所拟。
兄子曰——(生)撒盐空中差可拟。
3.你们看,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在你们看来,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拿出课文纸来(下雪图)把你们巧妙的语言也写下来。
想尝试文言文的,课文纸上面有提示。
屏幕:“白雪纷纷何所似?”【提示】好像:宛若、宛如、如同。
有点像:差可拟。
用作句尾,如“撒盐空中差可拟”。
生填回答。
4.写好同学举手,这样,我们同桌之间先练习一下,一个当谢太傅,一个当这聪慧的才子,自己这一问一答试一试,开始。
5.刚才啊,老师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发现许多同学都是出语不凡,妙语连珠。
请刚才老师画了钩的同学上台。
6.我们也当一回谢太傅,问一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生齐)学生答案:好似面粉漫天撒如同纸屑空中飞宛如蒲公英去旅行鹅毛飘飞差可拟课堂评价:惟妙惟肖,此女甚聪慧。
再问课堂评价:此女出语不凡,甚聪惠也,再问课堂评价:自信满满,再问课堂评价:汝等出语不凡,实乃甚聪慧也。
掌声送给他们。
7.你们知道年仅十岁的谢道韫是怎样说的吗?想知道吗?书中自有黄金屋,请大家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X氏注释法杨氏之子,甚聪慧!X氏查字典⑨禽:鸟易氏熟读法联系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