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以xx小学为例
发表日期:2016/12/3015:32:49出处:未知标签:}作者:伍凤娟有2907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以xx小学为例
芮文静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Researchonthepresentsituationofprimaryschoolstudents’ExtracurricularReading——Takingxxelementaryschoolasanexample
AbstractExtracurricularreadingisthemostimportantandthemostcommonforminthestudyoflanguagepracticeactivity,andisalsoawayofdevelopingreadingability,whichcannotbebypassed.Thatistosay,readingabilityisthebasisoflearningandisalsothemustabilityforfuturetalents.TheauthormainlydidtheinvestigationofthestatusoftheextracurricularreadingatadistrictexperimentalprimaryschoolinNanjing.Throughtheinternship,withthestudent’s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ingteachers.Theauthorfoundseveralproblemsoftheschoolextracurricularreading.Therearetheproblemsofinterestcan’tleadingreadingactivities,wrongreadinghabits,deficiencyofreading,singlereadingcontentsandweakatmosphereofreading.Sotheauthormakesastudyonitandgivesthesolvingstrategy.Weshouldcreatethebetterconditionofreading,stimulatetheirreadinginterestandcreategoodatmosphere.Also,weneedtohelpthemtodevelopgoodreadinghabits,makeareasonablereadingplansincludinghowtoplanthereadingtimeandreadingcontents.Weshouldletstudentsshowtheirreadingeffectsandrecordtheirdevelopment.
KeywordsStudentOutsidereadingHabi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语文学习有着促进提高的作用。“得益于课外,得法于课内”这句俗话说的就是课外的学习比课内更加重要,课外阅读亦是如此。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外阅读数量上提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每个学段都有相对应要达到的阅读量,而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145万字。
新课标流行引导自主式学习,这种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使用自主式学习方法,并运用到阅读书籍中,能够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也能够提高孩子读书的效率。课外阅读是贯穿终生的技能,我们无时无刻都会使用到。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学会学习是对他们未来学习能力的奠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课外阅读重要性也被社会各方面意识到,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以表现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很多学校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征推荐不同的书单,规定阅读期限,并且还要将阅读内容作为考查项目进行测试。这种行为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阅读的总体数量,却忽视了孩子本身的阅读兴趣。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关于课外阅读的研究
社会越来越进步,时代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会有越来越多国家重视他们国家少年儿童的阅读情况状况。了解过情况后,这些国家就现状都开展了针对以阅读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他们将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列入为当地的教育政策。
英国于1996年期间,有关部门当时发起了一场名为“阅读是基础”的运动,这场运动得到社会各方的支持。有的提供了赞助经费,为学校提供阅读的场所,还有很多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增强阅读。
同时,身处亚洲的日本,也在很多年前就有了开展有了推动儿童阅读运动。譬如,在1995年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推动设立儿童图书馆,时隔两年,他们就修设了“儿童阅读年”。二十一世纪初,有关部门日本还进行了儿童阅读推进法的颁布,规范了并促进了儿童的课外阅读实施,有关部门把这日4月23日规定为日本儿童的阅读日。
综上所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阅读的在个人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早就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项目。
2.关于国内课外阅读的研究
(1)关于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
在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方面,笔者主要翻阅了毛庆华、汤艳、刘锡娥和田芳玲发表的研究文献。
汤艳在《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对现状的分析》[[3]]中提出以下有关于我国课外阅读现状的特点:缺乏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效率不高;学生阅读种类贫乏。
(2)关于课外阅读动机的研究
(3)关于改善课外阅读的对策研究
3.总结
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会有变化的。研究现当代的学生阅读状况,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广泛的搜集文献资料,利用图书馆、书店、互联网、中国知网等方式广泛的搜集国内外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的期刊、硕博士论文等,了解概念的界定、课外阅读的现状以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可靠的理论依据,拓宽研究的角度,通过梳理文献,吸收先进的理念来解决有关疑问。
2.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对老师的结构式调访谈,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什么理解。通过老师的访谈,可以更实际地得到一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3.问卷法
(五)研究创新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我们并不陌生,大部分学者主要集中在课堂提问理论的研究,综合性比较强,缺乏科学的针对性。所以在本文中,我将在此层面上用调查问卷法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扩大研究范围,实实在在的去和小学生去沟通,去询问他们心中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从理论上来研究,更多的是在实践中探讨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小学生本身的对策,实事求是的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阅读的定义不仅仅只有一种,我们可以多方面的来进行理解。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来定义阅读的:“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9]]
也有一些研究者,他们对阅读阐述自己认为的新的定义。
王继坤先生在《现代阅读教程》中定义了阅读:“阅读时主体读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10]]
有位名叫库布尔德的研究者,他认为:“阅读本事就是阅读书籍的一个活动。一般认为阅读实质上就是读者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浏览记忆。阅读时的遇到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段落,或一个情境,就是要求读者对此进行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11]]
阅读,既有课内阅读也有课外阅读。这两种阅读状态是相对的。课外阅读通常是指学生在课堂阅读之余,进行独立的自主的阅读活动。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方面,它不是指教材,也不是指课文。它存在于教材之外,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通过这样的阅读,获取大量在课本中没有出现的知识,这也是一种额外的学习方式。
课外阅读的产生,是由于课内阅读具有局限性,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求。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常见形式,是对课堂阅读内容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方式,也能展示阅读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象是小学生,这从字面意思上就能够理解。小学生由于自身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思维没有发展成熟,需要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老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选择适合、吸引他们的高品质书籍供他们阅读,联系教材也要跳出教材。同时指导他们阅读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慢慢养成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意识,为孩子们的良好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提供好的发展的基础。
有意义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容量,从而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在课外阅读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给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带来好的影响,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多元的文化包含着传统、现代、东方、西方等等类的文化,这些文化价值并没有对错之分。然而让学生们面临这些复杂的价值观时,他们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他们对这些文化价值的选择、理解和感悟的能力,便可以视为学生对文化的接受能力能力。
多元的文化价值,在不同类别的图书中展示出来,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也是加深多不同文化的理解。在阅读中,加强了对不同文化尊重的意识。了解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中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培养多元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时,能够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
市面上的书籍种类五彩缤纷,书籍的内容也是多彩多样的。书籍内容的本身涵盖思想和艺术,自然、历史、科技等多少都会出现在书籍中,这些就是人类文化的体现,能够表现出人与人,人与物的美好情感。
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美好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可以是不知不觉慢慢影响的。阅读除了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外,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自身的人格更加的健全。我们说的有爱心、有信心、有勇气、崇拜公平公正等这些好的良好品质,在课外阅读中就能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课外阅读本身的阅读相对来说是开放的,它没有具体规定的约束。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要读的阅读内容和自己觉得轻松的阅读方式,它能够在一定程度冲出教材的局限。长期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得到新的知识,看到更加神秘的世界,产生得到知识后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觉学习的过程,它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是主人公的意识,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的调查,我放在问卷的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五题。
表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
人数
百分比
你喜欢读课外书吗
非常喜欢
37
0.2
挺喜欢
130
0.702
不喜欢
18
0.09
在询问是否喜欢阅读的题目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是有一定喜爱的之情的,其中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而剩下的学生则阅读兴趣不浓厚,这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第三题在询问读课外是是否由家长或老师强制时,得到有大约百分之三十几的同学是自己喜欢阅读,大多数学生是在教师强制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少数同学受到家长的强制要求。
表2.有关阅读动机的调查研究
你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
积累知识
87
0.47
完成任务
17
休闲娱乐
73
0.39
没有目的
8
0.04
由表2的数据显示,关于阅读动机,出于“积累知识”的目的的学生最多,有八十几人,这间接的反应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明白读书能够积累知识,提高知识储量的道理,对于自身的要求很高。但是小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自身实际的要求约束还是有一定的出入的。与“积累知识”目的差不多,基本处于并列结果,却稍稍差了一些比例的数据是“休闲娱乐”,选择“休闲娱乐”的人将近百分之四十。这说明,有不少的学生是将课外阅读作为娱乐方式,当成娱乐生活的一种,这也不能简单地就定义为不好目的。也许是因为区实验小学的缘故,“完成任务”与“没有目的”这两个选项,选的人并不多。
2.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与习惯
问题6:你的课外阅读书籍从哪来的?
自己买的
同学借的
图书馆借阅
网络下载
95
57
22
11
0.51
0.31
0.12
0.06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虽然现在科技发展迅速,数码通讯产品也是普及家家户户,然而小学生大多数都是读纸质的书籍。并且纸质的书籍大多数都自己买的,通过自己买的与同学交换着看。看上面表格可以清晰看到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同学都是自己买书籍进行阅读,与同学借阅占百分之三十比例,而图书馆借阅及网络下载的比例相当的少。
在对阅读习惯进行调查时,主要在第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九、二十题。通过这几题的调查,可以得出,近七成的学生平时阅读只读不写,剩下的三成的学生圈画的比例较多,写读后感的比例最少。近六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会生字词会直接跳过,三成的学生会查字典,极少数的学生会询问老师。在读课外书时,是只读有兴趣的部分还是整本阅读,这道题的选项,大多数选择了两种情况都有。在课外阅读后,同学们很乐于交流读书心得,从不交流的人占极少数。尽管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学会自己制定读书计划。然而,在这次的调查中,近七成的学生没有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有大致的计划也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的。由此可见,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的随意性很大,对于长期的规划没有具体安排。对于一本有无反复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的学生是读一遍,三成学生会看2~3遍。
这些结果可以表明,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习惯上没有形成好的习惯,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很大。
你一周大约读多久的课外书?
0~5小时
91
0.49
5~10小时
60
0.32
10~15小时
20
0.11
15小时以上
14
4.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与引导
表5.有关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非常支持
不支持也不反对
不支持
教师
148人
32人
5人
家长
97人
53人
35人
由上述表格统计的数据可见,由学生的感受,大多数教师是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而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的家长并不特别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查看调查问卷的信息,可以了解到不支持的家长大多数是高年级的家长。与学生简单的交流后,知道了家长不支持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学业成绩。
表6.有关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调查
经常指导
偶尔指导
从不指导
27人
67人
91人
11人
45人
129人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教师以及家长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措施上很匮乏,尽管意识上去了,然而行为还很滞后。
5.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环境,我主要是从学校、教师、家长这三个层面进行调查。在25题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图书馆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课外书给他们进行阅读,在学校期间老师组织课外阅读,近七成老师是偶尔组织。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是支持孩子们课外阅读的,但是没有针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提出具体的切实的要求。从题目的作答上统计得出,学生在家里,看到父母偶尔阅读的占三成,从没看到父母阅读的占五成。由此可见,孩子在家中读书的氛围不浓厚,学习的榜样较少。
其实随着新课标的大力推行,随着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有多数同学对阅读没有兴趣。都说兴趣是老师,因为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提供方向和动力。有了阅读兴趣作为前提,他们才能有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条件。
由此可见孩子们其实是对阅读有兴趣的,然而,并不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去。也就是说真正做到爱看书爱读书的学生是非常少的。
导致学生有兴趣却不去阅读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没有得到教师或者家长正确的引导。纵观社会的大背景,社会信息多元化,科技发展迅速,几乎家家都有电脑、手机等设备。这些娱乐休闲的产品,与阅读课外书籍比起来,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定是有趣很多倍的。如果家长老师,不去引导,孩子们则容易陷入这样的娱乐生活当中去。
其次,学业负担大。虽说现在主张素质教育,可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统领下,素质教育不能完全的施展开来。在小学,每单元都会有测评考试,测评考试之后的成绩,难免会成为教师、家长用来束缚孩子自由成长的枷锁。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很难培养阅读兴趣,或将阅读付之于实践。
最后,学生缺少一些上进心和自己主动自觉进行阅读的动力。学生对阅读真正的需求才是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的动力。只有当学生们真心地喜欢上阅读这件事情,才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渴望,才能有强大的内驱力。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内驱力,让他们去阅读,则是他们的负担,并且阅读对他们不会产生任何好的作用,只会更加反感阅读这件事。
在该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不够好,并且阅读行为比较随意。由调查结果分析,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没有制作详尽的计划。由以上分数据分析可得近六成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会生字词会直接跳过,三成的学生会查字典,极少数的学生会询问老师。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是选择略过,然后继续阅读。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近七成的学生平时阅读只读不写,剩下的三成的学生圈画的比例较多,写读后感的比例最少。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会导致孩子们看的书即使数量不少,可是从中得到的知识并不多。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分析这样的原因。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很多因素的。
从主观原因说,首先是孩子们的习惯意识很淡薄。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仍然是个孩子,他们一般都是按照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去做事,就像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在一旁他们督促和要求的。他们并不是很明白好的习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不会有意识、主动地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同样的,孩子们的积累意识不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仅仅是阅读而已,很少的同学会对书籍中精彩的部分进行摘抄背诵。即使有孩子会这样做,大多数的原因也在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和任务。
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里,卡通漫画和教辅材料的受欢迎度最高,在调查研究发现,有百分之四十的的最喜欢卡通漫画类阅读内容。但这些种类的书籍,不利于孩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卡通漫画里的精彩图画,曲折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教辅材料,只是课堂内容的一种总结和补充,视野也是狭隘的。
对于学习疲惫他们来说,看一看这样的卡通漫画,则是一段愉快的消遣时光。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跟风、从众的心理。他们乐于去阅读在同学中流行的读物,被有趣的卡通漫画类吸引后,更容易在学生群众间散开来。同样出于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他们会给孩子买很多教材辅导书,认为这些辅导书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这也许就是使卡通漫画、教材辅导书占得比例高的原因。
学校、教师、家长,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能清楚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可是并没有为孩子们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得知,在调查问卷的第25题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图书馆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课外书给他们进行阅读,在学校期间老师组织课外阅读,近七成老师是偶尔组织。学生在家里,看到父母偶尔阅读的占三成、从没看到父母阅读的占五成。笔者在与教师交流有关学校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以及开展过哪些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展开的活动时,得到这样的答案:
笔者;您作为语文老师能谈谈对课外阅读的理解吗?
教师: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决定孩子的语文素养。
笔者:学校是如何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这一项活动的呢?
教师:现在都在提倡的减负的教育观念,我们学校每天只有六节课,用来安排正常的语数外德音体美的学习,中午的大课间用来读课外书,周五下午是社团活动课,对于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孩子,安排他们在图书室看课外书。
因此在老师的访谈中我们能够得知,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有清晰意识的,但由于学校、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并不能很好的发挥积极的作用。
现在的这个社会非常的浮躁,人的心很难静下来,更别说是静下心来阅读了。耿占春说:“在阅读社会,我们的内心世界是被漫长的阅读过程所塑造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它要求个人的独处状态,要求安静的环境与心态。”[[17]]人们更偏爱消遣性的阅读,渐渐淡化掉了深层阅读。
第三章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一、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一)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定期向学生提供好的书籍,并且在介绍时说出故事的梗概。老师有目的性、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精彩的故事片段时,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将“要我读”转换为“我要读”。
老师应该针对性推荐读物,有效的推动孩子阅读活动的展开。汤锐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者,他曾指出,促使儿童去阅读“文学作品的是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不是要从作品中看到他们自己,而是把文学作为一次愉快的历险,从文学中‘体验生活’——这种体验包括角色体验、冒险体验、情感体验以及对个体生存状态的体认和确证。”[[18]]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很强烈,对新事物的好奇感也很强,所以会喜欢上生动活泼、体裁多样的课外书。老师根据这一特点,也可将历史、地理故事、科普、传记类等多题材的书籍为引子,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这类书籍的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读书时产生的乐趣,及时地进行自我归纳和思考,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阅读的成功体验,阅读兴趣也会因此得到不断地激发。在教育中,我们会经常采用奖励刺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表扬的快乐感,让他们对学习更加有信心。其实在阅读这件事上,仍是如此。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时观察,并对好的行为习惯给予表扬,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了追求被表扬的幸福感,不断地阅读,并从中收获到新的知识。
学校应该及时更新图书馆的藏书,同时应该去掉一些借书的门槛,让学生借书更加自由,让他们愿意去图书馆借书。学校还应该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学校环境中渗透课外阅读的氛围,比如利用走廊、操场、活动室的空间,多多展示好的图书推荐,好的观后感,也可放置一些同学手绘的手抄报海报等等,吸引学生的兴趣。当学生们置身的浓厚的阅读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对阅读产生想要主动去阅读的意愿。在这种氛围下,老师再去引导和督促,更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所以在学生平常的阅读中,老师家长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读书时进行圈画、批注的习惯。批注是指在重点词句旁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及感受。批注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及时进行自我思考,阅读意义就有了提升。圈画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过程中,在重点词句和优美词句上做上记号。这不仅是读者阅读专注的表现,也加深了对深刻内容的记忆。
要想在读书中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应该使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书籍的种类很多,书籍数量更是数不胜数,学生阅读方法也因不同的书籍产生了区分,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应该针对不同的书籍去找到相对应阅读方式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会“读”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语文基本技能。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将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起来。但这三种方式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能好好的相结合,所以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灵活地使用这三种读书方式。
在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中,选择合理的阅读书目是计划中的首要任务,需要老师担当指挥官。在小学阶段中,1~6年级的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他们的认知特点也随之得到变化。这些不定性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在选择合适书目时的考虑范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内容,该内容贴合该阶段学生特点,尽管内容可以不用局限于经典著作,但不可忽视经典著作。多方面选择阅读书目,提高阅读书籍的丰富性。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阶段主要推荐给学生的读物的主要类别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以及长篇文学名著这几种。《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典型的的童话类书籍,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就应该对这些进行熟读;《伊索寓言》是寓言类的代表作;冰心的散文集《繁星·春水》,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必读书目。
在这些规定内的阅读书目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做学习的课文及课文的作者,引申到类似课文的篇目或作者的经典代表作,推荐学生进行阅读。除了老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学生应该学会在图书类别、目录、摘要中鉴别适合自己的书籍,有效的选择书目内容阅读。
学生在课能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成长,是因为课外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他们记录下的成长历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有效的进行自我监管,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建立自信心。为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将学生阅读过的书籍名称、主要内容纳入档案袋中,也可以是摘抄阅读时看到的好词好句,读玩一本书后写下的阅读笔记心得、感悟感想,还有一些自己对原作的续写或者改写等,都可以收录到这个档案袋中中。学生定期可以查看档案袋,通过档案袋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时常反思,找出这段成长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改进意见,帮助并促进学生们在这段历练中不断得到提高。
教师可以多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展示,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让其体会到阅读收获得到朋友教师赞扬的愉悦的感觉。
1.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具体的措施例如,老师可以每月让每位学生推荐一本读物,每小组内的学生将推荐的读物互相交换阅读,读完后大家推荐出最喜欢的一本读物,做出一张好书推荐卡,学生在推荐卡上写上认为好看书籍的书名,该书的作者,简要地写下概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在交流会中,向同学、老师推荐。老师同样也能给同学推荐书目,推荐的方式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仔细说明推荐原因,也可运用多媒体,更加深刻的进行推荐阅读。
2.开展手抄报制作活动
3.开展以热爱读书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以读书为主题活动,比如优秀诗歌的朗诵比赛,有趣小说的情景表演比赛,根据小说改编的小品展示。多种形式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尝试改编创作。一来是提高课外阅读的趣味性,二来也能让创作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学生的创作,需要有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好的创作,能够充分展示出孩子丰富的知识和才能。
读书,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的精神食粮,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每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每个人所具备的的阅读能力也不断提高。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地去投入到阅读的乐趣中?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受益匪浅?这些都需要我们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去不断地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7.
[2]叶圣陶.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340-342.
[3]王继坤.现代阅读学课程[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6: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52.
[5]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
[6]张艳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李健怡.小学生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
[8]雷伟.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3.
[9]王红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0]卢芸.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王丽娟.有效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8:30-33.
[11]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01:53-57.
[12]尹敏,施焰.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3,01:44-46.
[13]蒋蓉.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01:73-78.
[15]李森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04:4-6.
[16]刘敏.从阅读环境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7]管靖杰.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意义与策略[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01:59-63.
[18]王艳,王锡纯.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10:25-27.
[19]陈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应对措施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261.
[20]曹永亮.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22-24.
[21]刘惠芝.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04:102-103.
[22]毛庆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以XXX小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71-72.
[23]单鸥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的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11:24-25.
[24]马永霞.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J].成才之路,2011,17:10-11.
[25]余细兰.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2:92-94.
[26]郭学萍.让小学生课外阅读趣味回归的四个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3:22-25.
[[1]]李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26-27
[[2]]毛庆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以XXX小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10:71-72.
[[3]]汤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对现状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4,16:24.
[[4]]刘锡娥,田方玲.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粤东北某地区为例[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02:27-33.
[[5]]刘玉娟.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
[[6]]李静.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评价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
[[7]]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2-165.
[[8]]崔玲玲.课外自主阅读指导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9]]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7(第5版):1684
[[10]]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1
[[11]]王丽红.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3
[[12]]李宁.语文阅读教学生态环境的建构[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7
[[13]]王增平,高升娥.实施主题语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3);99-99
[[14]]李洁.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24
[[15]]王全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175
[[16]]吴茜.大学生网络阅读导读及其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6):85-88.
[[17]]耿占春.阅读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5
[[18]]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36
[[19]]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60.
[[20]]高霞.中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2(1):44-45
[[21]]胡继武.现代阅读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43
[[22]]史文静.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品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