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开题报告(精选5篇)

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指论文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成果是什么。理解了这个就能把我研究的方向,而不用做无谓的写作。

论文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理论指导意义是对以往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实践研究意义是对当前工作开展的指导作用。

国内外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主要是简要介绍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主要技巧有:

技巧一:瞄准主流。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

研究的主要内容

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观点。具体的研究方向中要提出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并且,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关键技术路线是论文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文献综述法,调研法,实证法等。具体的内容需要你按照研究内容而定。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前需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在第二步的文献综述里,也会涉及到参考文献的引用。在次列出所有的参考文献,按照特定的格式整理。

开题报告有特殊的格式要求。举例说明: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2、3、4、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参考文献

[1]、[2]、[3]、[4]

注意事项

开题报告的写作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具体研究来写,不能太偏理论化,要把论文拟采用的方法具体到点上去。

开题报告不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堆砌罗列,简要介绍别人的研究成果,重点突出论文的创新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题目:解析张爱玲小说的恐怖电影式镜头

指导教师:

20xx年xx月xx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院、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1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不能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注标准要参照《韩山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标准》(韩教字[xxx]53号)执行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xxx年2月—xxx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xxx年3月—xxx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xxx年4月——:定稿。

预期效果:

本文结合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阐释,尝试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5.已查阅参考文献:

书籍: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xxx年6月第1版。

2、金宏达,《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张新颖,《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M】。北京:3联书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类时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吴战垒,《电影欣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8、聂欣如,《类型电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学术论文:

1、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页。

2、李祥伟《“丑”趣———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象》,学术论坛,xxx年第6期第140页。

3、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报,20xx年第4期第38页。

4、张江元《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第54页。

5、屈雅红《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6期,第33页。

6、何文茜《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02期,第39页。

7、何蓓《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页。

8、申载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页。

9、吴晓,封玉屏《电影与张爱玲的散文写作》浙江社会科学报,20xx年第1期第204页。

网络资料:

1、《恐怖情节心理分析》

2、《绽放在暗地里几个唯美的惊惶意象》

3、陈文珊《女性·月亮·鬼气——试论《聊斋志异》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年月日

院(系)审查意见

二、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三、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的建议

1.加强管理,提高档案意识。对研究生学位档案的重视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和教育入手,既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更要面向研究生和指导教师进行档案管理的专题教育,使他们将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水平,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档案材料的积累和整理,保证研究生学位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专门从事学位档案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实行“双岗考核”和“持证上岗”,加强管理水平和有效利用先进手段进行档案管理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监督检查,成立院校两级档案管理督查小组,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制定详尽的考评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

2.创新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这一教育信息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包含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科学的整理和有效的储存,可轻松地建立研究生学位档案电子信息库,研究生档案管理部门可在此基础上,设计更优化的流程,编制更有效的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程序,除一些必要的环节如论文结题、答辩决议要保留纸质原始档案信息外,其他信息可逐渐做到数字化存储,不断推进并实现研究生学位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现状分析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探究

我校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即多媒体与互联网络融会于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营造多媒体辅助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环境,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各种素材和信息,突破单个老师辅导时难以达到的从抽象到形象的难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论文写作过程,改善教学效果。但少数教师认为,大多数教师只简单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有的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上网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对他们来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设计的课件质量也不佳。故而不建议使用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综上分析,实证研究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试图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就多媒体课堂教学来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宁波工程学院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否提高;(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时,真正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哪些。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总体思路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毕业生在校期间运用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考察,也是对学院教学水平的全面检验。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并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通过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是本研究的重点,即教师在毕业生论文指导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毕业生论文指导的教学过程。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日语专业成立于2004年,共有9名教师。基于日语专业小班制的授课特点和研究获取数据的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符合以下三项基本要求:(1)该教师在2004年9月起教授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并能获取最近一次的教学评估分值;(2)该教师在2005年9月后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3)教师在本项研究期间即2004年-2010年教授本课程。经调查核实,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9名教师都符合上述条件,现对他们进行研究,其具体分布如下表(表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传播系统评估表(学生用)。宁波工程学院本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共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21项指标,采用五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是: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第二部分,主要为三道开放式问答题。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评估表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等,每个部分由4-7个问题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回答,分别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好。

3.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系统评估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克龙巴赫的α系数法来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最后得到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系统评估表的α系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对此教学的真实评价。

(二)多媒体辅助论文指导的效果分析

1.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个体效果分析

本研究考察了本院的9名任课教师,以下为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质量分值表,其结果见下表(表2):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导日语毕业论文,与教学质量高低有关。我们可以通过这组数值进行对比,看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教师使用多媒体后的教学质量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教学质量。

2.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的总体效果分析

按照外语教育规律组织外语教育活动,通过管理,体现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外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体现出对祖国文化和他国文化的欣赏、尊重、领悟、理解、包容。教师要以对文化的追求和学习为内趋力,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共生,作为教学的根本追求之一,以影响和推动学生对多种文化的追求。除了要借助外环境之外,我们注意独立建造一个自我营养的个人文化环境。要拥有一定量的母语文化、对象语文化、世界文化的图书、光碟、音像资料和设备,以此来培植对多元文化的兴趣。为了考察此研究的教学效果,我们对这9名教师的总体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作了差异性检验,其结果如表3: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这9名教师中,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高于未用多媒体时的平均分。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严格按教学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执行情况良好。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等环节又能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

3.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的硬件模式分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9位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学生对教师的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内容较为满意。

(三)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教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3.教学质量与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指导的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论

(一)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效果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建以来,围绕日语情景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探索,自学校推行多媒体教学以来,在各专业都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9名教师的课件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教师对课件的内容的选择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1名教师在校青年教师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我院日语毕业生论文,在教育厅论文检查工作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全体日语毕业生,除2名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外,全部合格。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数字技术辅助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活动,已经被广大的日语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同,同时也得到学院教学行政主管部门的接受和扶植,这充分显示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潜在的巨大优势。

(二)多媒体辅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研究的欠缺

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日语教师,教师数量少,学校日语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少,受这个现实和客观因素的限制,此项研究也仅局限于比较窄小的范围之中,不能对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解析做更细致的描述与分析。再则,在研究中所得到的教学评估分为学生评价所得数据,由于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会给教师评估分造成误差,这给本项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负面影响。在今后的日语教学工作中,应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通过学习、走访、调查、论证,实施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将实践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保证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对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展开,把实践环节分成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五个模块,模块之间衔接紧密、层层推进,为学生从入门到提高再到创新夯实基础。

3.1实验教学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着眼点是把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般以单门课或课程群为主选择题目,它是毕业设计的初级阶段。课程设计教学中压缩验证性课题,增加能够体现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性的课题。在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讨论方案,自己组织实施,给予学生自我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创造条件。

3.3实习

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工程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的,并且通过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目前,通信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2个(人民4810厂,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有18个(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同时学校也正在积极运作与通信公司合作。到企业参观实习和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讲座,通过参观和专家公开课的形式,使学生对企业文化、船舶通信及导航设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本行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等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4毕业论文

3.5科技创新

以各类兴趣小组和科技社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科研实验室为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学研究等活动,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专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鼓励他们参加兴趣小组或者科技社团,以增加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训练下,参加了“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结语

大连海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作为涉海高校的“非特色”专业,在复合性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发挥地方特色、行业特色;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身心素质培养的同时,主动适应国家和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新需求,抓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核心,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学校的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松松,郭显久,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51-52.

[2]刘冬,石焕玉,等.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29):72-73.

[3]江海,田春艳.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3):159-160.

[4]焦冬莉,李晋生,等.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28-130.

二、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方向)建设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共有27所高校获得了教育技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根据各高校相应网站公布的2015年博士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信息,北京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虽已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但仍未有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的计划。所以,截至2015年,共有18所高校招收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

生。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数量的大幅增加,这与学科发展的前期铺垫、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和前辈们的努力密不可分。

三、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方向)分析

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设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以下从地域分布、高校类型与研究方向聚焦等方面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总体情况。

(_)地域分布

(二)高校类型

目前,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机构都是局等院校。从局校层次上看,有“985工程”局校8所,“211工程”高校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11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校1所,省部共建高校5所,说明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起点较高、实力较强,有较深厚的学科积淀。从高校类型来看,师范类高校多达19所,综合类高校7所,理工类高校1所。这说明师范类高校是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也已成为培养教育技术高端人才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综合类高校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科研实力强劲,研究领域宽广,更利于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交叉性与多元化发展。而师范类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正在由过去培养单一人才向更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学拓展,不仅担负着培养高水平师资的使命,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所以师范类高校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要注重其实践性、综合性等,将创新培养模式作为推动改革的着力点。

(三)研究方向聚焦

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的研究方向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核心内容,代表了学科的研究取向、特色及发展趋势。有些研究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的“远程教育学”经过多年学术积累,凝聚了成熟的学术梯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些研究方向,如北京师范大学“知识科学与工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电视”与“教育传播”、西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内蒙古师范大学“技术史与教育技术史”等,依托博士生导师的学术专长和培养单位的条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知名度,具有鲜明的优势与研究特色。

根据各高校招生网站公布的2015年博士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信息,把相近研究方向进行归类分析,其中有8所院校设置了“计算机教育应用”方向,占总数的12.3%;其次是“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方向,占10.8%;“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占9.2%;“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占7.7%;“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各占3.1%。还有一些方向,如“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研究”,“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教学法”,“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媒体设计与开发”,“学习分析技术”以及“知识服务与管理”等,名称上依旧沿袭教育技术学常规研究方向。还出现了一些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而设置的研究方向,比如“新媒体阅读、知识交流”,“新媒体技术与艺术应用研究”,“新媒体与教育”,“教育云与数字校园”以及“云计算与教育公共服务”等。总体来讲,各高校研究方向设置较为分散,重合率相对较低,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近年来,有些研究方向也比较注意培育学科新的生长点与新的博士生导师,以形成新的学术梯队与研究方向,从而有效避免了稳定研究方向“飘移”现象。所谓“飘移”现象是指由于老一代学科带头人退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同时肩负繁重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后备学术梯队不稳定或未培育起来等因素,致使学科建设停滞不前而导致的学术滑坡。学术梯队建设与培育是实施研究方向的保障,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研究方向建设必须依据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高水平和优势特色,形成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将教育服务模式创新作为研究和培养的新重点,以助力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

四、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

从系统论视角看,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是由诸多环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系统,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从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及运行机制来看,大致可以概括为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培养考核三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指通过培养活动使作为培养对象的博士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上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包含着特定的价值目的和价值判断,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博士”这一问题,是整个博士研究生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博士学位要求培养对象“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是根据培养目标及要求,针对培养对象所采取的基本教育方法或教育形式。培养方式回答了“怎样培养”的问题,一般包括招生与录取、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等诸多要素。培养方式是否科学,关键在于各构成要素之间是否优化组合。招生与录取是培养工作的起点,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社会大环境的中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课程设置、科学研究是主要的培养方式;导师指导则贯穿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始终。

1.招生与录取

在博士生培养中,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是重要的起始环节,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招生有直接攻博、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和公开招考多种形式。公开招考_般实行各校自主命题、自主划线、自主录取,大多采取初试(笔试)+复试(面试)的“考试入学制”,对于有效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生力军进入博士队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然而“考试入学制”可能带来诸如导师自主权缺失等问题,难以有效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人才。为了弥补功能短板,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试行“申请一审核”制,以对申请材料的审查代替初试,通过学校自主组织的综合考核来考查申请者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申请一审核制”有利于申请者和导师之间的双向了解,能够使导师更好地了解申请者的全面素质,从而遴选出最适合培养的申请者。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从2013年在公开招考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时开始试行“申请一审核制”选拔博士生制度,即申请者提交申请,然后经过初审和面试两个环节择优录取,给其他高校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申请一审核制”创新了博士生招考理念,将选拔的重点落在了对申请人创造能力、探索精神、批判能力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查,赋予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招生选拔中更大的自主权。因此,提升博士生招生制度本身的科学性,渐进地将“申请一审核制”引入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招生选拔中,逐步由目前“考试入学制”和“申请一审核制”并存的双轨制走向单轨的“申请一审核制”是必然趋势。

2.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教学是实现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培养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博士生的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掌握,提高科研能力,使博士生掌握较宽广、系统、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课程设置普遍实施学分制,大多规定博士生修读学分在20学分左右,由学位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三部分组成。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学位专业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政治理论课与外语类课程,由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要求统_设置,选修课是为拓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加强研究方向的深度而开设的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参加学术活动、作学术报告等。

但从目前各高校设置课程科目和实施方式来看,仍然存在_些问题,诸如课程设置缺乏层级性,课程名称、内容体系、教学方式、考核要求等与本科、硕士研究生差别不大,未能突出学术性。从课程体系的编制来看,存在随意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仅考虑博士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因人设课。笔者以为,由于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旨趣各异,博士生课程应当是“自助餐”式的,体现个性化,内容注重基础性与前沿性的协调统_,学习应重在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质量,围绕学位论文、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

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与中心环节。_般高校都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国内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博士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与协作,提高博士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英国学者E.M.Phillips认为,博士生培养过程就是使学生“在研究领域里,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研究者的过程”[12]。大多数高校对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都有的要求。除此以外,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评判与衡量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水平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依据,是对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创造性、批判性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论文应体现在学科研究方向上的前沿性、独创性和系统性。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

4.导师指导

(三)培养考核

培养考核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考核的调节与反馈,促进培养模式各环节的优化组合,进而保障并提高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考核的范围涉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考核、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等。课程考核主要针对第一学年的学位课程进行考核,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展开,大多以读书报告、论文、项目开发等方式进行。中期考核是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管理与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培养单位对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业务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对不宜继续培养者终止其学业,以保证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博士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开始博士论文的选题;确定选题后,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开题,

五、讨论与思考

笔者试图通过剖析我国目前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找到发展壮大教育技术学科、扩充学科生存空间的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从这个角度求解“南国农之问”,结合前文的分析有以下讨论与思考。

(—)加强整体规划,做好博士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

二十多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走过了辉煌的历程。近年来已渐进地从外延式发展进入到内涵式发展的阶段,正努力实现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从量的扩充到质的提升,这就需要按照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的总体要求,科学地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相互关系,在学科布局和结构优化方面加强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推进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区域内教育技术学博士点联合培养,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彼此之间加强合作交流,聚合区域内高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共同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推进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设置与国际接轨的研究方向,开阔学科视野的同时,扩充学科的生存空间。

(二)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框架

(三)调整培养定位,适应教育信息化实践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需要理论研究型与实践应用型两大类人才,但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高于理论研究型人才。而在我国目前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学术型博士即理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存在着学术型博士理论基础不深厚、创新潜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的确需要培养以知识创新、科学研究为目标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同时更需要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教育信息化实践需求、具有_定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及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所以笔者认为,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教育技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应该在保持学术型博士规模的同时,尝试招收一些实践应用型博士,推进博士研究生培养定位多元化。是否效仿美国雪城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分为偏学术研究与偏职业研究两个方向,这也是未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充分论证的问题。

THE END
1.2025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市场调研:政策产业链现状与前景四、发展现状:数字化阅读渗透率提升 数字资源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省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超2万TB,达21756TB。高校数字图书馆也在快速发展,形成专用数字图书馆体系。 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作为数字图书馆馆藏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三十年发展,已对文学生产关系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3年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37https://www.168report.com/news/7856/digital-library/1/10/6
2.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图书馆的管理需求,尤其是在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研究与设计基于J2EE架构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 二、国内外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的计算机管理呈现出多元化、网络化的特点。然而,许多图书馆依然使用着过时的信息系统,这https://wenku.csdn.net/answer/4379a2ee36324287ac76e4f57c0e7954
3.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发展现状对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认为国外的数字图书馆研究更注重人的因素,用户研究和数字图书馆员教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由数字化环境带来的新问题——开放存取、机构知识库和长期保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国内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则侧重于个性化和互操作研究。另外,作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NKOS的研究在建设https://www.lis.ac.cn/CN/abstract/abstract10136.shtml
4.智能图书馆:探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智能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总结了智能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未来,我们期待智能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智莱科技的智能图书馆已经有了很多的实际应用案例,欢迎随时咨询。https://www.szzhilai.com/news_detail.php?id=2774
5.美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 张美萍 1 作者单位: 1北京大学 分类号: G259.712 引用本文 GB/T 7714 张美萍等.美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02):13-16. 导出 BibTeX EndNote RefMan NoteFirst NoteExpress 更多格式 摘要 通过赴关参加"中国图书馆馆员暑期项目"培训,从美国图书馆的研究、美国图书馆的理念及https://ccj.pku.edu.cn/article/info?id=292863871
6.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1篇(全文)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化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它改变了传统文献资源的存储方式, 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 拓展了文献信息服务领域的新层次, 也促使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模式由单一封闭循环的内部网络向开放式、多功能、高速化、智能型的综合广域网络模式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各种经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0kugrzvp.html
7.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践与优化路径一、国内外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人文服务研究机构日趋增多,且研究的领域不断丰富。目前,国际上已成立各类数字人文中心、人文研究所、人文中心网络以及人文组织联盟等数字人文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大部分以高校或者图书馆为依托,分布区域主要在欧洲及北美洲,而国内也有多所高校设立了数字人文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24/161516.html
8.20220211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学习)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世界上许多重视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国家,都很重视中小学图书馆课程建设,很多国家通过立法和颁布标准来保证其发展。在这个数字技术与新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图书馆改为“知识传播媒体中心”或“教学资料中心”“知识资源中心”,收藏和服务的范围更加广泛https://www.jianshu.com/p/775fb8fc23c6
9.图书管理系统开题报告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 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人工登记。其中人工登记的方式从记录到统计本身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管理方式,所有的登记数据随时更改,没有有效地监控,并且该方式对数据的后期处理(如统计、查询、数据传输等)也没有很好解决,存在工作量大、速度慢、统计结果不及时、误报、谎报等情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kaitibaogao/20110821165045_683280.html
10.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docx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人们查找信息的重要场所在英特网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所以信息的交换和信息流通显得特别重要。因此,会使用计算机来管理图书是必须的,现在,中小型图书馆以及大型图书馆、书店等都开始采用各种优秀的系统管理软件来帮助完成日常的事务。图书管https://www.taodocs.com/p-265565474.html
11.历史文化沂蒙文化本课题拟对临沂地区的旧志,从种数、版本、收藏、内容等方面作系统地整理分析研究,以更好地利旧志书,了解地方历史,研究区域文化,也希望能够为他人研究利心这些旧志书提供一些线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临沂地区历代修志,据统计,有记载的为二十四种。这二十四种旧志,从存佚情况来看,可分为两类:(一)有目无书者http://www.ymrw.net/news/?828.html
12.知网怎么查看论文研究趋势答:一般 都是学校里的校内网 通过本地镜像来浏览 这样一般不收费 问:如何查找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答:一般都是上论文查询网站(如CNKI)查找相关文献,看看人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然后那些文章一般也会写写国内外现在与发展趋势,可以做一定的借鉴。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c810cc575c449192546decde.html
13.国内外研究现状,thegoingofforeignstudy英语短句,例句大全12.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Home and Abroad;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13.On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On Study of Comparision Between Our Country andDeveloped Countries in Spohttps://www.xjishu.com/en/054/y354089.html
14.详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不能把握前人的研究成果,何超越呢?因此,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要详实、全面、充分,并作适当的归类,同时提出本人研究的独特视角或选题的价值所在。要从研究现状中找出不足,最后落在问题上,或补充或纠正前人的结论,或形成对立的观点,或找出困惑。 http://www.hbczyizhong.cn/wap/article.asp?id=10128
15.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述评文章以国内外图书馆为调研对象,利用WOS,CNKI等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内 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总结图书馆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与旅游 业互融互通的实践成果,探讨了该主题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局限,并展望了研究前景,以期为后续图书馆深度 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https://bjb.zjlib.cn/CN/PDF/1811
16.物流论文开题报告结合目前学者们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在归纳学者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提出综合逆向物流模式,即:在回收逆向物流的基础上增加退货逆向物流。 论文提纲: 一、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逆向物流定义 (一)物流的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内涵 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20628134751_186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