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

中山大学程焕文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3AZD066),最终成果为专著《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中国图书馆学史著名人物与经典著作》。课题组成员有:潘燕桃、王蕾、肖鹏、张琦、冯云、刘喜球、高雅、蒋啸南、林梦笑、周余姣、王静芬、彭嗣禹、文琴、苏日娜、陈润好、唐艳、张靖、周旖、唐琼、何韵、罗惠敏、杨新涯、廖柏成、潘雅茵、王梅玲、谢宝暖、庄道明、蔡明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图书馆学史是中国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图书馆学史的研究中,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占据关键的位置,与当下中国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的联系最为密切。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史专题研究》共包括十章,每章为一个专题。

专题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馆学的恢复和建立”。该专题主要探讨1949~1957年新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形成。这一时期,在外有苏联图书馆思想的传播,在内有我国“为工农兵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政策影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图书馆学开启了一个有别于民国图书馆学术思想脉络的新时期。

专题二是“大跃进时期到‘文革’时期图书馆学的发展和停滞”。从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运动连续不断、波澜迭起的动荡时期,也是图书馆思想的异化时期。但在“文革”末期,随着以MARC目录思想为代表的国外图书馆学新思想的初步引入,图书馆学研究开始发生转折,为改革开放初期图书馆学学术体系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础。

专题三是“改革开放初期图书馆学研究的重新兴起”。改革开放初期,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中国图书馆学的学术体系逐步重新确立、专业学会和管理机构相继成立、图书馆学教育开始复兴,学术出版、书刊交流和教材建设等工作也逐步展开。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尤其注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学界围绕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以及新技术革命等议题展开争鸣。此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议题还包括有偿服务、资源共享、信息组织、开架阅览和图书馆自动化等。

专题四是“学术与实践深度整合时期:近30年图书馆学研究回顾”。1996年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之后,中国现当代图书馆学研究进入了兴盛时期,学术与实践开始发生深度整合。近3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随着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化,学术研究的内涵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图书馆权利、公共图书馆立法等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逐步展开,深刻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实践进程。这一时期,中国图书馆界在图书馆学研究的支撑下,取得了以“图书馆之城”“免费服务”等为代表的十大成就。

专题五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分期和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爬梳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学研究的七个关键议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公共图书馆发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信息化建设、馆员培训与交流、案例研究等。课题组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研究被严重忽视,应当着力发掘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社会转型期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专题六则以香港特区的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ointUniversityLibrariansAdvisoryCommittee,JULAC)为中心,探讨香港特区信息资源共享理论与实践。JULAC是1967年成立的香港高校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机构,主要功能是讨论、协调各种馆际合作事宜,并提供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合作平台。通过梳理JULAC五十余年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该香港特区的信息资源共享理念可概括为三点:强化内部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巩固以地缘为基础的区域合作、面向国际展开跨区域合作。

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图书馆学术的宏观图景。而在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进程中,对本土影响最大的便是苏联和美国的图书馆学。因此,专题七为“苏联图书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专题八为“美国图书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分别考察这两个国家图书馆学与中国图书馆学的交流与互动。

专题七发现,苏联图书馆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高峰期在1950~1964年,主要通过国内的专家学者翻译、研究,专业人员的交流与教育,文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宣传推广苏联文化等途径实现广泛传播。中国对苏联图书馆学的引介和研究,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管理思想、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分类学、目录学、儿童图书馆、图书馆学教育等领域最为活跃。苏联图书馆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面的,从正面来讲,它促进了中国新政权下全新图书馆理论体系的构建,从反面来讲,“苏联化”的中国图书馆学在理论深度和技术创新上仍有所欠缺。

专题八发现,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些活动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美图书馆学交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形式是论著和人员的交流:一方面,对美国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翻译与介绍研究,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美国华人图书馆员是中美交流中的重要媒介,长期以来,在增进两国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相继出台。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法律是中国图书馆现当代学史中最重要的文本。它们凝练并系统反映了中国图书馆学人的思想精华和学术成就,并将直接作用于未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因此,专题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解读与研究”和专题十“公共图书馆立法研究回顾”尝试深入研究并解读这两个学术文本的内涵与精神。

《中国图书馆学史著名人物与经典著作》尝试以一种崭新的学术体例,回顾中国图书馆学史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中国图书馆学发展历程中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经典著作和里程碑式作品。

“世纪大师”对韦棣华、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四位宗师的生平、事业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位列篇首,以示不忘根本、饮水思源。余下的十五个章节覆盖图书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包含图书馆学发展过程中的两条学术脉络。第一条以近代“图书馆制度”的组织和形成为中心,包括图书馆学概论、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学术史、图书馆史、图书馆管理、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等研究领域;第二条以“图书”的研究和保存为中心,包括图书史、目录学、图书馆古籍整理、文献保护等四个章节。

THE END
1.中国图书馆史(豆瓣)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1859册), 这套丛书还有 《索因卡戏剧研究》《魏晋南北朝丧礼与社会》《赵尔巽与清末奉天政局》《《日知录》版本研究》《道教文化与宋代诗歌》 等。 喜欢读"中国图书馆史"的人也喜欢· ··· 图书馆的故事8.7 照管图书8.6 丝绸之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79983/
2.理论网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等藏书场所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作用。从即日起,学习时报推出“文脉传承话藏书”栏目,探寻中国历代图书馆、藏书楼、官方藏书、个人藏书等发展演进轨迹,讲述历史上那些与藏书有关的人物和故事,揭示华夏文明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传承至今的文脉所在。https://www.cntheory.com/wscy/202403/t20240311_63606.html
3.读书笔记中国藏书通史·图书馆在中国的发展(1110)抗战期间,北平图书馆的珍贵古籍部分寄存在上海公共租界仓库。1941年,存沪善本运美,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二千七百余种珍贵善本在1942年1月初运抵华盛顿。1944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将这批书制成缩微胶卷,分送北平图书馆、中央图书馆和中央研究院。1966年,这批珍贵藏书才运往台湾,由台北中央图书馆收藏。北平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8/20/41637340_1118659978.shtml
4.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本馆筹建于50年代初,正式成立于1953年。1962年,在国家科委主持制定科学技术发展中被列为全国气象专业中心图书馆,经过7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气象专业文献信息中心。2022年,经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批准加挂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牌子,成为中国气象局图书馆(气象科技史研究中心)。经http://www.cmalibrary.cn/
5.《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中国图书馆学会著)简介书评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 中国图书馆学会系统全面,集结了本学科大多数专家的研究成果 作者:中国图书馆学会著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81.00 定价 ¥90.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城区 运费6元,满49元包邮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85666.html
6.第七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国际口述历史项目展(2021)《中国图书馆界重要人物专题——孟广均口述史》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传承之所,目前许多老一辈图书馆人年事已高,将他们中代表性人物的生活经历,事业成就以及思想情感抢救性地记录下来,能够为图书馆事业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亦能够从侧面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本项目目标是访谈和记录几位中科院文献情https://oral.cuc.edu.cn/2021/1022/c3769a187781/pagem.htm
7.记中科院自然史所图书馆:打造“航空母舰”甲板—新闻—科学网SKE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基于语义网技术的知识环境平台。目前图书馆正利用此平台建设科技史学科导航网站,同时建设的还有科技史学科研究动态检测平台。另外,图书馆还准备从中国科技史研究着手,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的中国科技史论著数据库,支撑开展更好的科技史情报研究,为学界提供更多的情报服务。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3329.shtm
8.2022年度盘点上海大学出版社20大好书一览目前已出版《英美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先秦古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世界史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数学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文艺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法》《汉语言文字学研究论文写作:案例与方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93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