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的“心学”精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家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最高概括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临终遗言

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释义: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释义:「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释义:「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释义:心即天理。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人生启迪:心的本体就是最本真,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不画地为牢,不损人利己。人应永远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光明磊落,坦诚纯粹,永远长新。什么是「初心」?不自私,存大爱。

▌7、至诚胜于至巧

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释义: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人生启迪: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此外,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假如我们没有诚意,就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做不成。

▌8、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释义: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9、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释义: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人生启迪:很多人虽然都心有所想,却很少有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而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时刻保持这种「想要」的念头,久而久之就能凝聚积累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解决所有阻挠因素,使「我想」转变成「我能」,使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结果。

▌10、应好是而恶非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释义:良知仅是判别是非的心,是非仅是个好恶。明白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

人生启迪:王阳明的心学尤其注重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为「良知」作为人内心的是非准则,具有知善去恶的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去辨明是非善恶。也就是说,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修养,会影响他的言语、行为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则影响他在利益与仁义之间的取舍,大则影响他的人生道路是荆棘坎坷还是一片坦途。

▌11、君子如玉亦如铁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工夫好名!

释义: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12、养一身浩然正气

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释义:必须有勇气,用功久了,自会有勇。因此孟子说「是集义所生者」。容易取胜,就是大贤人。

人生启迪:王阳明认为,做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良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心中的浩然之气壮大起来,再遇到其他事情就更能以良知为指导,从而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中庸境界。由此看来,要养浩然之气,就要做正直之人,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日积月累,不断壮大。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

▌13、去做才是孝

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释义:又如,我们讲某人知孝晓悌,绝对是他已经做到了孝悌,才能称他知孝晓悌。不是他只知说些孝悌之类的话,就可以称他为知孝晓悌了。

人生启迪:人的一生难免有很多遗憾,其中最大的可能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有一天我们募然发现,父母已两鬓斑白,此时才孝敬他们,我们会错过无数时机。甚至当双亲已离你而去,才幡然悔悟,却已尽孝无门,这将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

▌14、孝不孝代表人格

善人也,而甚孝。

释义:真正善的人,必是极为孝顺的。

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

▌15、不孝无良知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释义:不慈不孝,这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

人生启迪:王阳明提倡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万事万物的本源是良知,有了良知之心,自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良知一旦被蒙蔽,孝顺就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孝道,而非出自内心真诚的孝。要孝敬父母不能光有外表的花哨言行,还必须有真正付诸行动的爱。

▌16、心至诚才能行至孝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

释义: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

人生启迪:孝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没有表里如一的孝就没有真心实意的爱。在孝敬父母时,我们要发自内心,真心地为父母做事,用一颗真正的孝心让父母开心愉快,自己也就真正尽到孝道了。

▌17、身外物不奢恋

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释义: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18、克己才是真功夫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释义: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人生启迪:人活在世上,做什么不需要克己呢?为人处世的功夫,明白道理只是基础,能够做到克己才能实现。但克己不是压抑自己,因为克己的实质,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内心的不平。人心若平,世间便无不平之事。所以克己的真正指向,是修炼自己的心,修养自己的境界。克己,如同道家的戒律,只要观念上不要跑偏成压抑欲望,而是明白这是为了修炼散乱之心、萃取出本心中真正美好的品质,便正是心灵修养的功夫。

▌19、荣辱毁誉皆泰然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

释义: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人生启迪: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20、把世间当修行的道场

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释义: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人生启迪: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磨到最后,就是境界现前。天行健,君子大可自强不息,全心入世。只要能够做到厚德载物,便不会入歧途,而成利益自己与世间的事业。

▌21、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

释义:你如果对色、财、名、利等心,全都像不做盗贼的心一样,都铲除了,完完全全只是心之本体,还何来闲思杂念?

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22、心是快乐的根

常快活便是功夫。

释义:能做到常常自在快活,就是功夫。

人生启迪: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很难,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生病了、降职了、失恋了、失业了等等,这些让人很难快活起来。世人多以为快乐与否在于外境,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快乐只在一心,而且要从一心着手去做功夫。说白了,一切还要落回到自心修养上去,这便是良知功夫的内涵。心的修养越深,受外境影响的程度就越小,这是一定的。

▌23、要活得轻快洒脱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释义:我们做功,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如此,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捷便易啊!

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24、慎思之,笃行之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释义: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

人生启迪:所谓「三思而后行」,要思考在前、行动在后,必须经过多番仔细周密的考虑才能有所行动,如此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麻烦。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完美合一,就像王阳明那样。

▌25、不做就是不知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释义:没有知而不行的事。知而不行,就是没有真正明白。

人生启迪:获得成功的办法有很多种,不论是哪一种,哪怕是最简单、最取巧的成功之道,也无法在空想中实现。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作用。为学如此,处世亦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在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要想保持成功,则需要德行作为底子。德行合一,也是一种知行合一,也是一种更高明的知行合一。

▌26、路,尽管去走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释义: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人生启迪:人生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内心的愿望就会被忽略,心中的梦想就会被埋没,即使走得很顺畅,却不真实,因为少了太多的尝试,哪怕是失败,以及少了太多缘于亲身经历的深切体悟。所以,人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悟一份真正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人生智慧。

▌27、天理即是仁心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有这个性,才能生这性之生理,便谓之仁。

释义: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人生启迪:人之为人,须有情、动情、重情。《周易》中说:方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样的人,便能感应到什么样的人,乃至什么样的处境和人生。比如交朋友,你是有情人,才可能交到真情义的朋友。譬如男女之爱,须是你有情,人家才可能对你有情。推而广之,万事莫不如此。莫作无情人,天佑有情人。做有情人,才能得有情人生。

▌28、求道须深下去

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释义:这个道原本无穷尽,问得越多,精微处就越能显现。

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王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

▌2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人生启迪:欲成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潜心静气,才能深入「人迹罕至」的境地,获得豁达通透的智慧和事业。如果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就可能适得其反、劳而无功。熬不过等待的人,熬不到幸福;经不起挫折的人,长不成傲骨。

▌30、自省才能自明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就像拿刀亲手割掉自己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难,但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容易。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甚至留下疤痕,却是根除毒害的唯一办法。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就能得到人们更大的尊敬。

▌31、静时存养,动时省察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释义: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人生启迪: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骄傲自满。心中若装满了骄傲,便很难听取忠告,吸取经验教训,长此以往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飘飘然,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支点,驾驭不好生命之舟。怎样自明?就需要做好对自己的省察,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王阳明说,就算笨拙的人,如果能做好省察,那么愚蠢也会变成聪明,柔弱也会变成刚强。人贵有自知之明。

▌32、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不至于责人已甚,而自治严矣。

释义: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人生启迪:自省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见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工作中,有很多人经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身上找原因。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反省,才会不断地提高;进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也体现在反省的能力上。自省还能帮助自己找到自身优势。有时候,人生的悲剧不在于没有用好自己的优势,而是连自己的优势是什么都没找到。

▌33、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释义:用言论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人生启迪: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因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以为所有让自己不舒服的事,都是由于别人和环境,其实都是源于自己的心太窄,容量太小,修身太浅,德性不深。所以把向外的眼睛收回来吧,盯在自己的心上。就算世界我们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可能放开而坦然从容。心坦不坦然、从不从容,也本是心自己的事。

▌34、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

释义:现在,天下的人都在议论我,如果能因此为善,那么,都是在与我砥砺切磋,就我而言,不过是提高警惕,反省自己,增道进德。

人生启迪:人间是道场,淤泥生莲花。这是一种心态,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35、最怕是「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生启迪:傲,不过是因为一份我执。人们为什么要亲近一个我执太深、戾气太重的人?无人亲近,又怎么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执是一条深深捆绑着自己,让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的绳子,使自己沦陷在暗无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还误着自己。

▌36、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知轻傲处,便是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释义:知道轻浮傲慢处,便是良知。除去轻浮傲慢,便是格物。

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37、只求力所能及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释义: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为致良知。

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38、不动心,不烦恼

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释义:心之本体,原本不动。心之本体即为性,性即理。性原本不动,理原本不动。集义就是恢复心之本体。

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39、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我不看花时,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释义: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人生启迪: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佛家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王阳明的花与我心同在,推而广之就是天地万物皆与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万千气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浅深,良知的大境界,本来与外物无关;心,自是万物主宰。心兵不乱,万事从容。

▌40、参破生死,尽性知命

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释义: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的,因此不能轻易去掉。如果在此处能识得破、看得透,这个心的全体才是畅通无阻的,这才是尽性至命的学问。

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THE END
1.图书馆2023年9月新书6891册(下)47 G206.2-53/10 新媒体的理论化研究 曹晋, (加) 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 Mosco)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48 TP18/189 人工智能怎么学 肖建力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9 G210-53/19v7 治学例话 唐绪军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0 J218.5-39/12 上色法典 (日) Sideranch编著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51 TNhttps://cuc.fjnu.edu.cn/tsg/2023/0905/c561a25748/page.htm
2.宁波图书馆时间:2022年3月18日(周五)19:00 3.“钢琴的秘密花园”之“古典音乐大师的妙趣人生”系列 第02期 乐圣——贝多芬 嘉宾:盛友宁(钢琴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宁波图书馆) 时间:2022年3月19日(周六)19:30 4.“秋帆影话,经典礼拜”贺秋帆电影文化沙龙 嘉宾:贺秋帆(《爱乐》《看电影》杂志专栏作家) 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3771
3.王阳明范文6篇(全文)【译文】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在于能否诚心诚意。 1、“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6k3h7go.html
4.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文白对照全译本)》—王阳明.pdf全文免费Ⅲ.①心学-中国- 明代 Ⅳ.①B248.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3 )第227589号 ·传习录:一本书读懂阳明心学 著 者/(明)王阳明 编 者/陆东风 责任编辑/严晓慧 责任校对/孙丽 经 销/新华书店 16 开 本/787毫米×1092毫米 1/ 16 印张/ 23 字数/550千 印 刷/北京中振源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2013年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012/136851910.shtm
5.一周文化讲座世界阅读日:生活需要什么样的阅读?翻书党澎湃新闻时间:4月22日(周六)9:30-11:3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首都图书馆A座一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贾福林(文博副研究馆员) 太庙是北京地域文化最重要的4月22日下午,梁先生将从自己的求学、工作和读书的经历出发,谈谈与书的“相遇”,并给出中肯的建议。 北京│黎辉博士讲授王阳明心学体悟 时间:4月22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7446
6.“世界读书日”:最美人间四“阅”天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一期)于2023年3月28日正式上线,重点围绕青少年读书空间、老年读书社区组织建设,同时向用户推荐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质资源平台。青少年读书空间设“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四个栏目,提供电子书、导读、书评、读书心得等相关内容,既引导青少年学生阅读经典,又注重分https://www.gzszx.gov.cn/gzzxb/web/doc/detail/3515/A4
7.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5岁时改名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曾任提督军务都御史,封“先儒”,奉https://baike.sogou.com/v248565.htm
8.《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通用11篇)徐霞客就是心学最好的实践者,在一个200多年不断纷争的政治帝国面前,徐霞客和王阳明就像一股春风,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篇8 最开始认识王阳明是高中时期一个朋友从北大图书馆借来一本王阳明传记,当时https://www.ruiwen.com/duhougan/2511639.html
9.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日一二三四五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 2017年12月在江苏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2022年8“跟着课本游绍兴,感受越地文化。”北京游客王鹤全家在越城过春节,参观书圣王羲之、心学大儒王阳明、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40205/PageArticleIndexLB.htm
10.陈立胜《入圣之机》导论:阳明学登场的几个历史时刻——当王阳明”“这件宝物,不是别的东西,就是曾经支配中国思想界,有百余年之久的‘王学’。” 这些“研究类”的专著仍念念不忘打日本牌以“推销”阳明学。 同样的套路也见于《王阳明全集》与《传习录》等阳明著述的重新刊行之前言或后记之中。中华图书馆印行的新式标点《王阳明全集》(1924年)序言之中述其刊行缘由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42155272/
11.徐州开放大学图书馆B0109047 Z89/21 读者文摘精华学生版 杨晖主编 25 2019/4/2 东校图书馆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B0108961 Z89/20 读者文摘精华 吕长青主编 22 2019/4/2 东校图书馆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B0108963 Z89/19 读者文摘精华 吕长青主编 22 2019/4/2 东校图书馆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B0108964 Z89/18 读者文摘http://www.xzzj.com/a/tushuguan/xinshutuijian/2019/0411/7957.html
12.徐州开放大学图书馆A124/3:6 2019-06-25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 23.00 人民出版社 B0112883 东校图书馆 A124/3:7 2019-06-25 法兰西内战 马克思 33.00 人民出版社 B0112884 东校图书馆 A124/3:8 2019-06-25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 31.00 人民出版社 B0112885 东校图书馆 A124/3:9 2019-06-25 1848年至1850年http://www.xzou.cn/a/tushuguan/xinshutuijian/2019/1010/8249.html
13.敬业中学图书馆教学教科研文献资料索引(2024年第5期)《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18 高中英语Viewing教学策略探究——以童话教学为例 赵娟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19 基于POA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以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Developing Ideas板块为例 刘钰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 20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优化听说教学的https://jy.hpe.cn/tsg/qbxx/667385.htm
14.﹤明作品﹤明简介﹤明作品大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我喜爱的童书”知识性读物组铜奖,入选2022年全国优秀译文严谨:生活榜创始人、暨南大学博导费勇教授在潜心研究《传习录》及阳明心学后精译全文并做万字序言。18278条评论 (日)林明子著·绘唐橙橙译 / 2021-11-07 /光明日报出版社 绘本大师林明子罕见的桥梁https://www.dangdang.com/author/%A9%82%C3%F7_20
15.图书馆新书通报2018学年第二期暨学期合集非常抱歉!由于特殊原因,《新书通报》停更了一段时间,其实图书馆新书架一直有在更新,此次便是整合了2019年上半年的新书目录,册数比较多,希望大家在书海中寻觅到中意的书籍。 ☆ 查阅新书详细信息或馆藏状态,可进入四中校园网主页,点击“校图书馆”栏目,选择“馆藏图书”,根据提示选择一个查找途径(书名、责任者、http://www.hz4z.cn/article/detail/id126968498452014976377.htm
16.理解王阳明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建立共产党员的心学中国共产党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传统文化包括王阳明心学。所以2015年,习主席在参加全国“两会”讨论时说过:“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引自《“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心学”》王海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8年05月30日16:16《刊授党校》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769389217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