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基础”是一门以中国古代书面语中的文言文为教学内容的课程,秘书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2013年本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本课程在我校有40多年的建课历史,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果丰硕,任课教师周政、杨运庚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并且有三位教师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对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很好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修养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陕西师范大学胡安顺、郭芹纳主编的《古代汉语(上册)》,中华书局2014年版。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参照常规全日制教学安排,全面系统,条理明晰,重点突出,便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系统学习与复习。《古代汉语基础》开设为时一学期,讲授内容主要是绪论、汉字的历史和结构、古书中的用字等通论知识,以及《鲁施氏有二子》《九方皋相马》《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晏子谏》《扁鹊之卫》《原宪居鲁》《景公射出质》等文选篇章。文选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检验通论知识是否掌握;通论的学习能使学生将文选中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为用。
教师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意古今沟通、辨析异同,注意讲练结合、学以致用。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2017年。
绪论
古代汉语的系统(2学时)
第一单元通论(一)古代汉语工具书
怎样查字典辞书(2学时)
第一单元文选(一)
《鲁施氏有二子》(2学时)
第一单元文选(二)
《九方皋相马》(2学时)
第一单元文选(三)
《景公衣狐裘不知天寒晏子谏》(2学时)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通论(二)汉字的构造
汉字结构分析和“六书”说(6学时)
第二单元通论(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及代表字体(2学时)
第二单元文选(四)
《扁鹊之卫》(2学时)
第二单元文选(五)
《原宪居鲁》(2学时)
第二单元文选(六)
《景公射出质》(2学时)
第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通论(四)古书中的用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8学时)
第三单元测试
一、教材、专著
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2006年。
何九盈,蒋绍愚:《古汉语词汇讲话》,中华书局,2010年。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年。
杨伯俊,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2001年。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
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2010年。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二、常用工具书
《王力古汉语字典》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
三、配套练习
荆贵生:《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马景仑、董志翘:《王力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与练习》,中华书局,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