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助问卷和访谈了解了国内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困难:包括1)理念与现实的冲突,2)教师对语法内容的把握,3)学生不感兴趣,4)缺乏有效的实践;然后对这些困惑和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教师学科素养和职业素养与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能很好地匹配,具体表现在1)知识观和能力关系的理解,2)语法观和语法教学观,3)英语水平,4)语言学素养,5)语法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把握。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语法教学效果的建议:(1)坚持知识能力结合的教育观,(2)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价值,(3)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4)补修语言学类课程强化,(5)更新语法教学内容,提高语法教学技能,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外语教学法;语法教学;教学语法
语法教学在学校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谈外语教学,从来就绕不开语法教学的话题。“两千五百年来,语法教学几乎是外语教学的同义词”(Rutherford:1987),“语言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语法学习,其他一切都是误解”(Corder:1981)。
针对语法教学而展开的讨论和改革,是近十年英语新课程实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页码)前言中明确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新课程启动至今十年过去了,语法教学理念上仍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不少困惑和问题,因此仍有必要继续展开讨论。本文首先通过调查访谈,进一步了解中小学语法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师对语法教学的主要困惑,接着尝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对语法教学从内容革新到教法改进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基础英语语法教学的整体效益有所启发,进而对推动英语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语法教学的现状调查
1.您经常给学生补充教材之外的语法内容吗?(问卷:单选)
A.基本上依据教材,较少补充教材之外的语法内容
B.教材内容不够,经常补充教材之外的语法内容
图2.1.1.1显示,小学58%,初中18%,高中0%的教师选择了A项(基本不补充语法内容);小学42%,初中82%,高中100%的教师选择了B项(经常补充)。可见,认为教材中的语法教学内容不足,给学生补充教材之外的语法知识内容,是小、初、高三段教师的普遍做法,尤以初、高中教师为甚。
A.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小学43%,初中21%,高中16%)
B.专门的语法工具书(小学13%,初中50%,高中52%)
C.其他教辅资料(小学21%,初中47%,高中42%)
D.期刊报纸(小学32%,初中18%,高中9%)
E.网络资源(小学58%,初中49%,高中42%)
F.自己总结(小学11%,初中21%,高中32%)
图2.1.2.1显示,在补充语法教学内容时,小学主要参考教师用书和网络资源,初、高中教师更多地参考专门的语法工具书和其他教辅资料。
A.10%以下(小学62%,初中13%,高中3%)
B.11-20%(小学24%,初中43%,高中17%)
C.21-30%(小学4%,初中38%,高中46%)
D.31-40%(小学0%,初中6%,高中28%)
E.40%以上(小学0%,初中0%,高中6%)
4.您教学中经常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语法内容?(访谈)
经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初、高中教师最常用的语法教学方式依次是:(1)随堂讲解教材课文和对话中的重要语言点,适当拓展补充;(2)拿出专门课时系统归纳总结和补充讲解语法专题;(3)做语法练习题,然后讲解习题。其中第一种方式日常教学中用的最多,第二和第三种方式集中用于考试前后。整体上看,多数教师平时的语法教学基本上仍沿袭课改前的做法。小学语法教学方式与中学有较明显差别,小学教师常用的语法教学方式包括:(1)翻译并讲解一些语法规则;(2)总结、补充一些课外的语法知识;(3)基于交际法、任务法的教学游戏活动。另外,有3名教师表示自己经常采用小组活动和游戏方式教语法。
(二)教师对语法教学的困惑
利用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国培”项目、实验区教材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各种机会,我们对英语语法教学中目前的主要问题和困惑进行了多次访谈,访谈素材分类梳理后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不知如何处理新课程理念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倡导任务型和交际化的教学模式,但教师觉得这些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不太实用,或不清楚如何具体有效地操作。教材培训、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对显性的语法教学大家往往心照不宣地采取回避策略,但日常教学中则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经了解,新方法的使用主要存在三方面困难,一是教师对这些方法不熟悉,尤其是在大班教学条件下,担心操作不好会出问题,所以干脆不去冒险;二是这类方法比较费时,与有限的课时和教学进度有冲突;三是用新的方法教授语法内容时,教师总担心学生的基础会不够牢固而影响成绩。因为新课程理念导向和日常教学的矛盾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所以培训、赛课、教研与日常教学、考试评价之间的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常出现不一致。用一位受访教师的话说,“岂只是两张皮?是多层皮”。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和“纠结”,不少教师仍然对“语法到底教不教、怎么教”感到十分困惑。
4.认同新的教学理念,但教学实践中变化不大。经过十多年的培训和研修,目前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提倡的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等外语教学理念认同程度已经比较高(杨贤栋、赵继光,2011),现在的问题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经常找不到感觉”。一方面语法必须教,另一方面又缺乏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供参考,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在原来的老办法上稍微变变花样”。三个学段相比较,小学英语的语法教学更多样、更开放;初、高中教师虽然有变化,但“变化真的不大”;高中的语法教学变化最小。访谈中不少高中教师表示,虽然教材的语法内容减量了,但由于高考备考的需求,实际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法教学内容比课程改革之前更细、更全了,整体上内容更多、难度更大了。
以上访谈反映的是教师对语法教学的普遍困惑。要想解决这些困惑,首先需要找到困惑背后的原因。我们知道,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之核心,教师的学科素养是课程教学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关键,教师素质的提高是任何课程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语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根本的原因,是教师的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素养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课程目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语法教学关系最密切的影响因素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教师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认识;(2)教师对语法和语法教学的理解;(3)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4)教师的语言学理论素养;(5)教师的教学法知识和语法教学技能。
(一)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认识
语言教师对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关系的模糊认识和教学中的不当处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学者Larsen-Freeman(2005)撰文总结了全球英语外语教师对“语法”和“交际”的联想倾向性,这些联想是外语教师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而非事实。我们的调查表明,同样的问题在国内英语教师中也普遍存在。
英语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主观联想,一方面是由于对语法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缺乏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与他们对交际法、任务法等当代外语教学法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关(戴曼纯,1997)。不少教师对语法与语言能力的统一关系,对语法教学与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的统一关系认识不清,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它们对立起来,导致种种偏见。另一方面,《英语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某些文字表述不够清楚,确实可能给师生带来某些误解(陈力,2012),但从本意来说,新课程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忽视或者反对语法教学。过去十年,在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中,包括某些期刊报纸上都出现过类似“淡化”语法的言论,应该说这是对新课程的误读,不仅让部分教师和教研人员本来就不很清楚的认识更加模糊,也给课堂语法教学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理念上能接受,实践中做不到”。单纯从观念上说,很多人都知道知识和能力不可分割的关系,知道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一遇到具体语言现象的教学,就很容易把它们割裂开来。
(一)对语法和语法教学的理解
按照当代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认识,以上问卷中有关语法教学的所有12种认识都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语法”的涵义及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性质,在认识上仍普遍比较模糊,某些选项上所表现出的误解比例相当高(上图中选择同意的比例越高的选项,表明相应的误解越普遍)。实际上,语法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中是必须正面应对的。尽管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语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语法的概念定义问题,参见黄国,1991.限于篇幅,不在此讨论),但语法是什么和语法教学的基本属性在外语教学界是有基本共识的。语法教学不仅是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有力促进者,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和智能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语法教学的重要价值绝不可忽视。
(一)英语语言文化水平的限制
英语语言文化素养是英语教师的看家本领,是英语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本质属性。一定水平的英语语言水平是合格英语教师的基础素养。但是,根据吴欣、杨晓青(2008)对全国中小学英语师资的一项大规模抽样调查,目前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水平,整体上尚不能满足基础英语课程和教学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最近几年,虽然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方面改进比较明显,但整体看,教师的词汇量、语法素养和实际英语运用的准确性、得体性等很多方面,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新课程倡导的交际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外语教学法,对教师的英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少地方也在强调英语教师要全英文授课,出发点应该说是很好的,但平日听课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英语错误还十分常见,这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给学生进行错误的语言输入,大大抵消了英文授课的好处。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目前英语师资中,有多大比例的教师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课标的要求?比如能看懂原版电影、能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英语教师能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详细的调研,很难下结论。但根据平日培训听课的经验判断,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教师自身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够强,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退一步说,抛开素质、能力和交际运用,仅就教师最关心的应试来说,假使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有多少教师有把握能胜出也未可知。总之,教师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自身的学科根基不牢,水平不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能是空想和口号。
(四)语言学理论修养的缺失
(五)教学法知识和语法教学技能
突破语法教学目前的困境,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的语法教学素养。提高教师语法素养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主研修,稳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语言学素养,逐步完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不断丰富语法教学方法和技能;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教学语法体系的基础研究、相应的教师培训及配套资源支持。
(一)始终坚持知识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观
首先,应从宏观上和根本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认识语法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纠正对知识学习的偏见,正视知识教学的价值。同时,不空谈理念,把理念认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把理念落实到平日课堂教学实践中来。
(二)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应建立正确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给语法教学理性定位,不淡化也不夸大,从而妥善解决“为什么教语法”的问题。外语教学历史表明,对语法教学的态度容易走极端:要么淡化排斥,要么过分夸大其作用。要避免这两种倾向,就要正确把握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全面理解当代外语教学法与语法教学的关系(郝兴跃,2004;衡仁权,2007)。随着交际法、任务法等教学法引入国内外语教学,一度产生了部分淡化或排斥语法教学的某些主张。实际上,交际法和任务法不排斥语法知识教学(Scott,2003)。交际教学法代表人物之一Widdowson(1979)就曾提醒外语教师:交际法绝不是摒弃语法教学,相反,它是对语法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关键作用的认可。各种教学法不过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针对不同侧面的手段,都是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服务的。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涉及观念认识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通过适当的培训和普及教育,配合教师的阅读反思,就可以澄清某些可能存在的模糊认识。
(三)稳步提高英语语言文化水平
(四)根据需要补修语言学类课程
在教师的各项职业素养中,英语水平和语言学修养是基础和根本,但这个本质属性在近年来的教师教育和培训中重视很不够。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语法教学的技能,仅靠课程理念培训和教学设计等不解决根本问题。观摩课更多的是直观模仿,只有教师清楚了各种教法背后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具体教学设计背后的语言学和教育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培训中除了给教师一部分可以直接模仿的课例,也非常需要多提供一些基础的语言文化和语言学基础课程。目前教师培训的课程中,通识理念类课程和教学设计教学观摩类课程较多,英语知识技能训练方面的课程分量不足,语言学类课程更是急需补充。
(五)强化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技能
1.研制简明实用的教学语法体系,解决“语法教什么”的问题
以上选取当代语言学的几个分支做例子,说明它们看待语法的不同视角,这些视角对我们探索语法教学的新路径有所启发。语法是用来帮助学习的,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本身(Corder,1981)。对中小学外语教学来说,语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所学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程晓堂,2013)。至于一个词究竟是“限定词”还是“形容词”,一个成分究竟是“状语”还是“定语”,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术语之争在学术研究中或许必要,但在外语教学中不必细究。
2.探索语法教学的新方法,解决“语法怎么教”的问题
(1)放弃对最佳方法的追求
要创新语法教学的新途径,首先要放弃对所谓“最佳教学法”的追求。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有过许多变化和发展,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听说法(视听法)、意念功能大纲、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等,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更多的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或认为教学法的更迭无非是一种时尚,或是像两头摇晃的钟摆(Ellis,2006)。
(2)从新的语言观出发探求语法教学新路径
本文将视角聚焦于语言教师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和当代语言学理对语法教学的普遍原则的启示上来,认为要从根本上改进语法教学的效果,需要英语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了解当代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新发展,以新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来指导课堂教学。
过去的一个世纪,语言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生成语法、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等众多的流派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语言本质的不同侧面,让我们对语言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英语教师很有必要适当了解,因为它对教师建立更全面、客观的语言观和语法教学观,从而从本质上改进有语言教学的效果大有助益。
培训和资源支持方面,语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研讨观摩“语法课”上,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研究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在新的教学语法系统研制的基础上,研究编写配套的同步教学辅助材料,语法专题包,分年级、分阶段、分专题、分课型的语法教学案例资源等。通过丰富多样的优质资源,辅助教师发展语法教学技能,让语法教学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英语课程改革十年取得了可观的成效,课堂交际性明显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显著提高,“哑巴”英语等突出矛盾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同时必须看到,学习者在语言准确性、结构性石化、书面语和写作能力发展等方面表现出明显问题,教师对语言教学内容和方式仍有种种困惑,语法教学的整体效果不够理想。语法教学中目前显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更早期英语教学中某些其他问题的矫枉过正。这提醒我们仍需要加强对语法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善于在知识与技能、语法与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等各种矛盾的动态对立中寻求平衡。语法教学的内容升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宜及早提上日程;教师培训或资源研发中,应特别重视教师英语语法素养的补修和强化。
本文提出了突破语法教学困境的五个方面的建议:(1)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育观,(2)客观认识语法教学的价值,(3)提高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水平,(4)补修语言学类课程强化,(5)更新语法教学内容,提高语法教学技能,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其中,端正认识是前提,提高英语和语言学素养是根本,更新教学语法内容是基础,探索语法教学新路径,提高教师语法教学技能是归宿。
[1]Brow,H.Douglas.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Pedagogy[M].NewYork:AddisonWesleyLongman,Inc.,2001.
[2]Celce-Murcia,M.Formalgrammarinstruction:aneducatorcomment.[J].TESOLQuarterly,1992,26(2):406-409.
[3]Corder,S.P.ErrorAnalysisand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1.
[4]Ellis,R.Currentissuesintheteachingofgrammar:anSLAperspective[J].TESOLQuarterly,2006,40(1):83-107.
[5]Langacker,R.W.CognitiveGrammar:ABasicInstruc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8.
[6]Larsen-Freeman,D.TeachingLanguage:FromGrammartoGrammar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Larsen-Freeman,D.汤姆森三维英语语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8]LiYongda.TheNotionofGrammaranditsImpactonTeachingEnglish[J].CollegeEnglishTeaching,2009(1):36-42.
[9]Rutherford,W.E.SecondLanguageGrammar:LearningandTeaching[M].NewYork:Longman,1987.
[10]Taylor,J.CognitiveGrammar[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
[11]Thornbury,S.HowtoTeachGrammar[M].Harlow:PearsonEducation,2003.
[12]Widdowson,H.G.ExplorationsinAppliedLinguistic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9.
[13]陈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新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2(4).
[14]陈力,苗青.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8):28-30.
[15]陈力.基础教育英语语法教学价值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3):75-80.
[16]陈力.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3):3-8,13.
[17]陈力.外语教学中的FocusonForm思想[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8):24-27.
[18]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4):62-70.
[19]崔刚.语法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3):24-29.
[20]戴曼纯.关于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几个常见错误观念和误解[J].外语教学,1997(4):39-43.
[21]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92-99.
[22]桂诗春.关于我国外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75-281.
[23]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11-13.
[24]郝兴跃.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外语界,2004(4):48-52.
[25]衡仁权.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J].外语界,2007(6):25-34.
[26]胡壮麟.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1):21-24.
[27]黄国文.论英语语法的意义和种类[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6):17-21.
[28]黄和斌.《剑桥英语语法》2002版对英语语法的增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1-5.
[29]李永大.语法依然是中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8):12—18.
[30]刘炜.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发展视域下的英语三维语法教学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70-74.
[31]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习得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1):46-53.
[32]刘忠政,李西.近12年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与前瞻[J].外国语文,2010(6):122-125.
[3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4]王本华.纪念张志公学术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5]王培光.西方语法教学的新趋向[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96-106.
[36]王宗炎.语言教学研究在英国[J].外语研究,2001(4):67-68.
[37]吴欣,杨晓青.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8]许国璋.论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1):1-10.
[39]杨贤栋赵继光.新课改后英语语法教学观的现状调查及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8):7-9.
[40]张正东.解析语法教学的困惑[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2):5-8.
[41]张正东.语法教学的再认识[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l(l):1-4.
[42]张志公.语法和语法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4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Keywords:Englishteachingmethod;grammarteaching;instructionalgrammar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3年第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