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喜欢理论,我专门挑世上的毛病。最终,我明白痛苦是一回事,让余生变得激愤、不快是另一回事,于是我做出一个清醒的决定:我个人是无力拯救地球的,我想要全心全意去做我爱做的事情。”对于弗兰岑来说,最重要的是真实,是爱,确信自己坚信的,然后去捍卫,确信自己不满的,然后去反驳。这本文集呈现了一个态度鲜明、满怀热爱的人如何介入世界、参与世界。
《803》
乐府文化·贵州大学出版社2024-11
《803》是旅美作家胡凌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贵州三线工厂的衰败与上世纪80年代的历史全景。小说的起点是基地“803”,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代号,代表了父母为之奉献一生的工作单位,也是主人公船长的故乡。803不仅是他的出生地,更是他心中永远无法回归的世界。
风之回响RESONANCE·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12
这本家庭回忆录如同一个侦探故事,跨越了近九十年,涉及大洋两岸的家族历史,作者刻画了每个亲人的形象,重构了父亲在大屠杀中的生活,不仅呈现了犹太家庭在纳粹时期的幸存故事,还深入探讨了回忆、身份与纪念的主题。
《共同体的基础理论》
明室Lucida·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11
《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大塚久雄的作品,最初作为东京大学经济史课程讲义写成。书中,作者主要基于韦伯与马克思的理论,梳理并整合了各种共同体学说。大塚通过对共同体问题的探讨,试图为理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包含了“共同体的解体”这一重要环节。
大塚久雄是二十世纪日本最杰出的社会科学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方法深受韦伯社会学影响,并与马克思的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大塚史学”体系,与丸山真男的“丸山政治学”并列为战后日本的代表性学说之一。《共同体的基础理论》作为其代表作,影响了日本战后思想的发展。
《什么是情感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10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比如历史学家伊彦·普兰普尔通过分析苏俄士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情感变化,指出某些情感词汇在档案中消失并不意味着该情感的消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士兵的恐惧情感被官方记录下来,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合法性;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恐惧一词几乎未见于官方档案,但普兰普尔在医疗记录中发现大量患病士兵的恐惧情感依然存在,只是未被正式记录。
情感表达是理解社会权力运作的关键,也带来更多反思。本书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交叉和应用。
《为动物而战》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1
19世纪初,随着启蒙运动理性与个人自由的兴起,动物保护的声音逐渐响起,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开始受到挑战。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动物保护立法的国家,其动物保护运动始于19世纪,促成了英国一系列动物保护法案的出台。《为动物而战》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
《梦游者:西方宇宙观念的变迁》
后浪·九州出版社2024-11
在古埃及人眼中,宇宙仿佛一只长方形的牡蛎,人类安稳地居于其中,如同胎儿安置于子宫;而在古代中国,则流传着“天圆如盖、地如棋盘”的经典说法。这些宇宙模型都将人类所处的位置视为宇宙的核心,星体运行的中心。它们几乎完全符合人类眼睛所能观察到的直接印象,因此在人类心灵中占据了长达千年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与现代人所接受的宏大宇宙观却截然不同。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