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具有文化谱系学。基于方法论唯物主义,中华唐诗宋词所内蕴的行动主义(从主体和辩证法角度看待的“唯物主义”)以及主体结构的“文化原理”规定得以显露。其一,它界定了思维学、逻辑学、知识论“上游”“中游”“下游”意义的统一;其二,它通过自身作为“文化器官”“思维器官”的规定,区别劳动过程的“诗意化”和“现实化”,确立发生学的方法论的基础地位;其三,从“诗和远方”“道·象·识”“合·统·分”诸层面界定了中华思维学的深层构境。于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唐诗宋词与《资本论》的“对话”,实际上是通史研究意义的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资本论》可依此视角建立为以“劳动过程=天人合一”为概念架构的研究路线:第一阶段曰“绣幕芙蓉一笑开”(探究劳动过程与所有制);第二阶段曰“斜偎宝鸭衬香腮”(探究劳动过程与价值形式);第三阶段曰“眼波才动被人猜”(探究劳动过程与资本主义协作);第四阶段曰“一面风情深有韵”(探究劳动过程与资本运动结构);第五阶段曰“半笺娇恨寄幽怀”(探究劳动过程与生产价格形式);第六阶段曰“月移花影约重来”(探究劳动过程与资本认识形式)。
然则必须看到,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意义观察,《资本论》是继承发展之作,是对历史的继承,对文化的发展;这项工作因而不能用某个狭隘学派的观点去解读,它始终沿着自己的道路尽情采撷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历史文件”,《共产党宣言》以系统完备的阶级斗争理论及实践总结直接奠基了《资本论》的创作,但后者涵盖的内容显然不尽如此。我们需要从《红楼梦》发掘“主体社会批判”,从《资本论》发掘“客体社会批判”,以辩证法的名义统一两种分别不同的领导性工作规定。这意味着对《资本论》的学术保卫,必须做到守正而创新!本文继续完成中华思维学路径的“由虚转实”写作任务,乃是“唐诗宋词与《资本论》引论”(《社会科学动态》2019年第12期)的续文。唐诗宋词与《资本论》“从建构到批判”路径彰显“历史版-科学版”“文化版-批判版”《资本论》研究规定的两位一体。同时,亦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法道路体现的是有历史高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时代结合”。
小结:所谓思维学与它的逻辑学和知识论的相统一,不外指历史为体、发生学为用,而又以发生学为体,以科学抽象的逻辑方法为用,以科学的工作逻辑和方法为体,复以经济数据和实例故事为其贯串,终至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指标为用。以上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通史研究路径上的设想,这是中华思维学科的内在规定。所谓三者统一,指的是“写实”(发生—结构)和“写意”(结构—发生)在有机嵌入基础上的工作统一。此乃艺术构境也,此乃科学构境也,此乃“用状态的唯物史观”也,内容和形式、体和用的内在接济与规定上的传递终成政治经济学历史批判学说。
图1“对象·思维学”原理和知识展开工作示意
《资本论》执行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线,立足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社会发展理论建构,因而一旦劳动过程构成发生移转,资本的全部运作将被改写,资本文明逐渐会被新的文明形态所取代。此外,劳动本体论和资本本体论命题之争亦挑明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本体论承诺”的特殊性,即执行“本体批判”。相对劳动的本体批判而言,资本的本体批判在性质上属于“生产关系批判”和“客体批判”。而广义的劳动的本体批判则要同时涉及到“生产力批判”和“主体批判”,因而对“劳动本体论”是亦批判亦建构的。“劳动本体论”或者说是在劳动哲学的层面上执行“本体论批判”,使本体价值从一种本体论承诺转向另一种本体论承诺。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着眼于劳动美学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即寻求对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劳动过程非法性”进行更广泛的社会价值批判。从而,《资本论》引发的本体规定意义的批判是双重的:一重是针对资本及其本体论逻辑的批判,即包括社会客观批判和社会主观批判;一重是针对哲学本体论本身引发的批判,即由资本本体转向劳动本体的广义社会主义批判。显然,这是重建科学抽象法工作意蕴的历史发生学的再研究和工作发掘。
小结:确实在方法论上,发生学是内容和体的规定,科学抽象法则属于形式和用的规定。如以事物或概念的谱系而论,发生学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科学抽象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者是“历史的谱系”,一者是“逻辑的谱系”。沿着取象比类-分析综合-抽象具体—归纳演绎之思维形式运动路径,“历史的谱系”必然向“逻辑的谱系”转化,从而形成历史对逻辑的内在制约性。然则科学抽象是隐身事物发生和生成运动的规定。所谓“转化”,就不过是说发生学的每一步骤、阶段和环节都可视作抽象规定与它的具体形式的结合和统一,形成总体思维形式和各个具体思维过程的内部映射与联动的关系,———这一点使其和资产阶级的解释学、物象法根本不同。其转化的结果按照概念内涵的本性而言,既建立现实具体对抽象的关系(按起源方向看),同时也建立历史抽象对具体事物(表现形式)的关系(按发展方向看),所以最终获得了“具体总体性(规定)”。
《资本论》诗性话语永远激发后人前行,这铸就学术宗旨:浴天地之雷,醒世人之目;九张诗重拾,勒古理论今。唐诗宋词作为“诗意化劳动过程”规定,深度结构化了批判的方法论,使之实现“写实”“写意”以及“发生-结构”“结构—发生”在有机嵌入基础上的工作统一。劳者劳格,乃是阶级之格,阶级本位就来自于历史行进过程中的所有制。这是学习领会《资本论》时刻不能忘记的!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然则需要依据思维学、逻辑学、知识论统一机理,在和《资本论》深度对话中,寻找中华本土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制订辩证法建构与批判的策略。
可见方法论上的唯心主义,其突出表现即在于学科体系分裂及其基础的缺失。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方正是:缺乏的不是唯物主义的内容,乃是对待唯物主义工作内容的方式———如行动主义的方式,于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必须深入辩证法的历史场域。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拘一格地占有材料,以一流的世界观方法论整理好它们,既调查现实,又调查历史,结合二者,找出规律。古代各民族典籍都有口口相传的历史和专业者各掌典籍代代传承的历史。在回家、回历史、回中国的新时代语境中,“中国人的资格”应当作为学术研究所遵守的规范,我们需要由此出发并以此为尺度。历史生产方式是内在贯通的,通过中华典籍和《资本论》的对话,在寻求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的进程中,可杜绝任何离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义解释学。中华主体革命是一种人复为人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新型劳动过程文明规划”;由此经史子集势必是中介,天人合一全面拒绝的是宗教问题,又和迷信主义作内部的斗争。中西学术对话意义的学科体系建设即在于古今贯通、中外融汇和会通以及努力推动文理学科的新融合。
作者简介:
许光伟,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南昌,330013。
工农之心学术团队摘自:社会科学动态2020,(05),13-23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