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自7月29日起,华北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洪水如猛兽般撞击和席卷。各方救援迅速展开。就在人们为灾区中的行人、车辆、桥梁焦灼之际,一场关于图书库房被淹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
坐落于河北涿州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则是此次强降雨中,图书库房受损最严重的一片区域。浑浊的洪水漫过库房窗户,把包装在箱的书籍冲垮,将其打翻卷走。从网上传播的照片中可看出,书籍已经散落在四处,被水浸泡得十分严重,让人无法想起它原来的样子,它的封面,它的装帧。书封上那层塑封似乎也失去应有的保护能力。而在印厂,被侵蚀过的印刷设备也可能遭受了重创,短期内无法开工。
在联系书店、出版社、图书策划品牌公司和印厂库房的过程中得知,目前书店和出版社的困难主要在于物流中断,图书无法运输到库到店,最严峻的还是库房,重则几乎被淹没,有的甚至因为邻近化工厂而面临“中毒”的风险,轻则也是书籍受潮,可能无法恢复。
我们请受灾出版机构的负责人在他们方便时,介绍了灾区前方的情况,还有他们的困难、目前的抢救办法和现状。有几家机构的朋友因为忙着抢救过于疲惫,还有的被困,手机电量宝贵,我们唯有送上祝福,无法做到一一转述他们的情况。
这也让人想起郑州“7·20暴雨”之中书店、图书馆和出版机构的遭遇。我们也找到他们,请他们介绍在暴雨中抢救图书以及灾后恢复运转的经验,有哪些得,有哪些失,受损的图书能否在后期折扣销售等,一起去关心这场对受灾图书(还有受灾工作人员)的抢救。
图书重要,但正如他们说的,首先需要救的是被困的人,其次是图书。
以下为记者的采访。情况介绍截至8月1日23:00。
采写|申璐刘亚光
中图网库房:
“现在我都顾不上想
之后损失的问题”
新京报:出版业现在都非常关心中图网库房的情况,目前库房进水的情况大概是怎样?
中图网员工在搬运书籍、装沙袋,为防洪做准备工作。
新京报:目前已经抢救了多少图书?
黄平:刚才还有朋友说我帮你再组织一些人去搬书,我说现在我自己的人我都不让他们去接近现场了,太危险,而且我们这种企业,也没有大型的救援工具,光靠人,还能多搬多少书呢?今天大家都冒着生命危险转移了可能有几万本书到安全地方,但相比于全部的400多万本书,也是杯水车薪。
中图网库房受灾。
新京报:现在比较需要哪些帮助?
黄平:参与救援的都是中图自己的员工,除了困在家里不能出来的,很多员工自发都过来帮忙了。现在我们有50多名员工困在办公楼里面,一层是被淹的状态,员工在4层,他们也在把2层的东西往4层搬。他们现在忙了一天,饭还没吃上。我现在全部的精力都在尽力保障员工安全上,看能不能有吃的和干净的衣服能送进去,问题是现在送不进去。现在我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除了缺水缺食物,还有就是缺电,很多人忙了一天根本顾不上充电,现在里面又已经停电了,我很担心和员工们的联系中断。在各种资源比较匮乏的情况下,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容易撑不住。
中图网微博。8月1日晚11点,救援队已到中图网库房附近,准备救援。
新京报:中图网的库房以前是否经历过这种级别的被淹?
目前估计超过一半的图书都损失了,可能有70%。中图有3层的阁楼货架,不过2万平米的仓库中,阁楼货架加起来也只有4000来平米,所以也保护不了多少书。因为我们全部的图书库存都在那边,对于中图25年来说,这次的打击是有些致命的。
新京报:对于被淹的图书,有没有一些补救和赔偿措施?
黄平:现在我都顾不上想之后损失的问题,主要是要想办法保障员工的安全。消息转发出去后,想要来帮助我们的人很多,我们非常感激。
中图网暂停发货公告。
领读文化:
目前还联系不上印厂
新京报:这次暴雨中,受灾严重的主要是哪些区域?
孙秒(领读文化编辑):我们的库房在河北,目前暂时安全。但我们合作的印厂在涿州,情况就比较严重。目前印厂已经淹了4米,一层的纸和机器全泡了,那个厂区被困总共有100多人,我们合作的这家印厂被困有20余人,现在员工被困在厂子里,昨天夜里游出来3个人,但还有10多个员工被困,正在等待蓝天救援队救援,处于失联状态。
新京报:印厂具体位置是在哪里?目前的水电还通吗?最近一次联系中,受困的人员情况怎么样?
孙秒:印厂具体位置是在涿州市东仙坡镇的下胡良北口。目前水电网都断了,也没有食物,而且也联系不上他们。
新京报:你们目前正在做哪些措施抢救?主要的困难在于什么?
孙秒:北京这边目前没受太大影响,这边的同事基本上都还在日常工作中。但涿州那边,我们现在只能被动等消息,看看什么时候能联系上他们。这次暴雨的影响之大确实完全没有想到,昨天印厂也一直在抢修,但还是赶不上水势上涨的速度。
新京报:目前有多少书在印刷流程,这次损失大概有多少?
孙秒:大概有五万册左右的书在印刷,另外还有一部分是印好但还没来得及送货的。目前印厂也处于失联状态,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消息,现在都联系不上。粗略估算,我们这边直接损失得有至少几十万码洋。
新京报:现阶段主要有哪些诉求?外界能够提供哪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孙秒: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先营救被困人员,希望他们都能安全。
北京时代华语库房:
“根本挡不住”
新京报:之前有媒体报道,北京时代华语库房受灾严重。请问库房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片厂区的情况吗?
冉子健(北京时代华语总裁):库房在涿州市码头镇洋泗庄西南物流园,这个厂区基本都是出版社和出版品牌的库房。整体的规模我不太了解,我们库房的规模是7500多平方米,将近8000平方米,图书存量300多万册,价值2亿多码洋。
时代华语受灾后向客户发函,预计未来半个月无法发货。
新京报:最早得知库房告急是什么时候,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冉子健:最初从昨天(7月31日)下午1点多开始沟通,当时员工发现有漫水的迹象。起初我们还想抢救一下,但后来根本挡不住,到昨晚9点左右,库房的书已经基本都被水浸泡了,我们已经开始紧急转移员工抢救人了。
新京报:目前库房的最新情况如何?
冉子健:现在库房内已经进不进去了。我们成立了应急小组,大概有10余个员工。库房修复的成本目前还没有数据,我们正在统计损失以及重新投入生产需要的资金。
郑州暴雨,
受损库房抢救的得与失
新京报:2021年7月,河南省西部、中西部地区同样连续出现大范围极端降水天气,对出版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你们公司当时的仓库内积水将近一米,损失大概在100万到200万。时隔两年,目前的恢复情况如何?
新京报:这次华北暴雨同样影响很大,多家出版社库存受灾,损失严重。
新京报:据悉,这次灾情严重的涿州地区还有好几家大型印厂也受灾。
王志军:这是很麻烦的事情,设备短期无法开机,后续加印工作可能都会受影响中断。加上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图书行业整体不太景气,这次暴雨可能也会产生更大影响。
新京报:这次灾害中心地区,大量图书都浸水,不少出版社受损严重,不知道该如何补救。对此,你有哪些经验?
王志军:实在谈不上“经验”,只是经历,供大家参考。当初“7·20暴雨”给郑州人留下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了。纸质版图书一怕火,二就是怕水。厂房一旦进水非常麻烦,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设备一旦进水肯定需要清理,尤其是电器部分。水一旦退去,要及时做好一系列的善后清理工作。首先就是排水清洁消杀,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还处在伏天,几天内不做好以上这些工作,可能屋里就进不去人了,味道会很刺鼻。因为库房里都是纸制品,长期浸泡会发酵霉变。
最后就是整个库房的清淤,整体清洁晾干后才能使用。幸亏当时暴雨后有连续好几天都是晴天,我们把设备、桌椅板凳这些办公家具都拿出去清洗晾晒消毒,前后折腾了大概两个多星期。
2021年7月郑州暴雨后,工作人员晾晒受潮图书。(时海供图)
新京报:这些泡过水的图书还有挽救的余地吗?
王志军:基本没有太多余地。可能部分包装好的还能挑出来一些,不过一旦处理不及时,或者连日阴雨天就麻烦了,它的渗透会非常厉害。我记得当时我们单是做这些事情,就花了至少两个多星期,全员上阵,把库存的图书分成未过水的、半过水的和完全被水泡过的,全部打开通风晾晒。我们还买了好多落地扇,24小时风干。即便报废,也要先风吹干,再重新打包报废,至少能统计一下数量。我们的本意是想挑出来那些受损小的抢救使用,但效果并不好。
新京报:现在大部分书籍都外部有塑封,这会起到一定作用吗?
王志军:有一定作用,但即便塑封的也很难幸免,一旦过水,都得及时擦干晾晒。覆膜的这些书都得打开,一旦潮气进入,一个星期左右就全部长霉了。
新京报:有热心网友建议晾干后做一个过水书籍的专门销售区,这个想法实际中可行吗?
王志军:这个不太可行。首先,洪水里面可能附带大量病菌,这些书过水后卫生安全得不到保证。其次,被水泡过的书晾干后会粘在一起,别说字迹能否辨认,就是翻页都困难,一旦晒过书页都发皱。即便是部分书籍受损比较轻,但挑出来的工作量太大了。一般都不好解决。
新京报:当时那场洪水之后,你们后来还做了哪些防范措施?
王志军:一方面是库房的选址,主要是往地势高、排水通畅的地方。但即便如此,可能也有问题,有时候不是洪水倒灌,而是下水道往上翻水,洪水季时马路上的水位高于屋内,导致水往屋里翻水。另一方面就是完善防汛之类的基础设施,这个出版圈业内都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