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部分社区图书室趋向于数字化阅读。
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书香宁夏”建设中,持续加大全民阅读工作建设力度,打造出城市悦书房、社区图书室等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阵地。作为集图书借阅、学习交流、文化体验、文化沙龙、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全新的阅读空间。
记者近日走访全区各地,探访悦书房、社区图书室等“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营现状,看建设思路、看最新运营模式、看群众需求,探讨如何将这些城市书房真正建设成为群众的“心灵栖息地”,让书香触手可及。
1探
城市书房生长规划定位不一
12月13日9时许,家住银川宝湖社区的余辉(化名)吃完早饭,拎着学习资料,来到附近的宝湖悦书房学习。打算考公务员的她已经习惯在悦书房备考了。“这里环境安静、舒适,离家近,有饮用水、无线网,特别方便。”余辉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准备考研、考证、考公的同学,都很喜欢到悦书房,将这里作为自习的好去处。
“悦书房设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配备了手机充电台、轮椅、雨伞、医药箱、针线包等,可提供15项便民服务。”宝湖悦书房负责人介绍,今年11月起,金凤区15个悦书房由银川市新华书店进行托管经营,除了可以免费阅读书籍,还可通过店内设置的自助借还书机,完成自助借书、还书和续借等操作,读者还可以购买书籍。
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推进,国内很多城市打造的造型典雅别致又散发浓浓书香的城市书房越来越多。在方便群众阅读的同时,也让一座城市逐渐变得温润起来。
近年来,宁夏亦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发展规划。目前,银川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书房有38家。其中,金凤悦书房21家、西夏区城市书房7家、兴庆区城市书房3家、永宁县书香文苑1家、贺兰县城市书房6家。投入资金3722万元,建筑总面积达9165.33平方米,藏书量超14万册,共有阅读席位1058个,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石嘴山市也打造了城市书房洗煤厂分馆、玖裕臺分馆、陶渊明后裔分馆等。
“虽然设立了很多城市书房,但存在分布不均、冷热不匀现象。有的书房人满为患、一座难求。有的书房人少,甚至不按时开放,服务也不规范。有的社区方圆两公里内有两三个书房,有的一个也没有。”采访中,一位读者向记者吐槽。记者走访发现,正如这位读者所说,各地在城市书房建设方面思路不一,有的在选址时以降低成本为主,忽略了便利度;有的选择书目时比较随意,不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出发点;有的只有被动式的接待服务,缺乏策划组织开展读书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力,致使“门前冷落鞍马稀”,没有让书房发挥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品位的积极作用。
2探
社区图书室书架待更新
近年来,我区各地不少社区陆续开办图书阅览室,为居民提供免费阅读服务。这些星罗棋布的社区图书室,已成为公共图书事业的延伸和补充。
在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通福家园社区悦书房,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文学、科普、经济等领域的1000余册图书。“在悦书房看书,又近又方便,还很安全,子女也放心。”正在阅读的63岁居民李进(化名)说。记者了解到,这间图书室是金凤区图书馆的流通点,每季度会根据居民的阅读需求,更新、轮换图书,不仅提供实体图书,还有有声书,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新书、听有声书。
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工业集中区社区周边有356家企业,属于企业型社区,社区图书室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藏书量达8000余册,包括古典文学、名人著作、人物传记、青年读物等,被评为四星级职工书屋,很受企业职工欢迎。“工休的时候我经常来图书室读书和学习,这里的藏书量丰富,比较吸引我。”企业职工李伟说。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目前共建有14个图书室、4个农家书屋,总藏书量5万余册,书刊借阅全部采取开放式服务,除每周工作日外,双休日、节假日全天向辖区居民开放。截至目前,已有5400多人次借阅16000多本图书,成为丰富辖区居民精神世界的“充电站”。
相比这些藏书丰富、借阅量大的社区图书室,也有一些社区图书室冷冷清清。
“我们社区图书室2020年10月建成,面积20平方米,只有500多册书籍,以儿童文学类为主,都是各单位捐赠的,来借阅的都是青少年,因为书的种类较少、更新速度慢,导致现在来借阅的青少年读者也越来越少。”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正丰社区负责人说。
中卫市沙坡头区槐树北巷社区图书室成立于2021年,总面积60平方米。“我们社区图书室有1000多册书籍,比较丰富,其中600册是中卫市新华书店捐赠的。”槐树北巷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图书室借阅群体多为老年人及儿童,寒暑假期间,图书借阅量相对较大。
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217社区图书室成立于2017年,目前有5000余册书籍,一部分为西夏区图书馆捐赠,还有一部分是漂流书籍。居民罗倩说:“社区图书室书籍多年没有更换过,很多都比较老旧,或者过时了,希望可以更新书目。”
3探
“智慧书吧”上新书香触手可及
数字阅读时代,我区在城市书房建设上开始探索成本灵活、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可无限扩容的智慧图书馆藏模式。
“智慧书吧的借阅者以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年轻人居多。”“书享”智慧书吧公司负责人尉子钰介绍,公司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女儿童医院的智慧书吧,安装使用的当月就有190位读者注册,借阅图书367册。这一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无人值守的新型职工书屋,目前已在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血液中心、银川市民大厅、石嘴山市行政中心、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办事大厅等近30家单位安装和布点。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拓展新型阅读空间,将公共文化服务下沉至市民身边,2023年银川市图书馆在全市公共场所设置了4个“24小时微型自助图书馆”,目前已全部部署完成并免费开放使用。这些自助图书馆与银川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相连通,每个微型自助图书馆配置有各类图书240册,可免费为市民提供纸质图书通借通还、办证、查询等自助服务功能。
把城市书房建成“心灵栖息地”
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书房、社区图书室的建设水平和文化氛围?
“仅仅简单地将咖啡、茶饮和文创引入书房并不能持续增加读者黏性,具有参与感和互动性的线下阅读活动才是城市书房和读者更为需要的。”金瓯介绍,宁夏作家协会将加强与银川悦书房的联动,举办“大家谈”文学公益系列讲座活动,同时与智慧书吧进行合作,建立宁夏作家阅读专题,目前已在智慧书吧投放宁夏作家书籍近百本,受到读者好评,借阅量不俗。
银川艺术剧院创作室主任王国强认为,在城市书房的建设上,要结合城市规划、人口分布、道路交通等因素,构建均衡的城市书房布局。
“城市书房可采取‘政府+社会’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管理,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多方共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管理质量服务不足等问题。同时结合我区各地文化特征,对书房格局进行装修改造,凸显城市文化格调,实现服务多元化。”王国强说。
对于社区图书室,不少专家认为,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室,社区图书室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随着新技术、新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我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相信像城市书房和社区图书室这样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服务水平一定会得到快速提升。”孙吉鹏表示。(记者张涛刘惠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