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设计报告(精选5篇)

计算机网络管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控制,以达到计算机网络可以安全、有效、可靠、经济的提供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使网络可以正常的工作,避免计算机出现网络问题,使网络无法使用;其次就是,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有实时的控制权,这样就可以使的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对网络进行及时的控制,可以对网络实时的运行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的工作。由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将软硬件进行结合将软件作为主要组成内容的分布式网络使用系统,它的目的主要就是对网络进行管理,是网络可以正常高效的运行。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之前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只有了解到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才可以更好的设计出符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的软件,计算机网络管理最主要的功能有一下几点:

2.1计算机网络能对故障进行处理

2.2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对配置进行管理的功能

2.3计算机网络系统对性能进行管理

2.4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安全进行管理的功能

2.5计算机网络管理可以对计费进行管理

计费管理就是计算机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计费来统计网络操作的代价,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用户使用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网络是一种现代信息化的资源,它可以支撑企业的关键业务以及应用系统,一旦忽略网络管理的设计方面就会导致以后使用的极大不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依据就是业务和数据。在这两者中,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主线就是数据规划。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框架有以下几点:

3.1系统可以管理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进程是本地的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在主机、路由器和终端处理器等进行单一的管理功能。由于系统管理可以对系统参数进行访问,因此它可以对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实施管理,同时,系统管理还能与其他系统管理应用进行相互协作等功能。

3.2计算机对信息库进行管理

4总结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会进一步的强化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未来的企业以及其他的行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仅需要注意是否能紧跟时代潮流,还需要对网络管理中的其他功能进行保障,这样计算机的应用才可以更好地在现实社会发挥它的价值。在未来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必将会不断加强它的功能,为以后的经济社会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一、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关于网络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从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状况看,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人为和技术三方面的因素。

1、自然因素

作为一个精密的智能系统,计算机网络具有分布域广、体系结构开放、信息共享、信道共用等特点,通过光缆传输向不同地域的计算机终端传递信息。因此自然环境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影响较大,诸如风灾、水灾、雪灾、地震、雷电等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都可能对计算机网络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信号系统或计算机瘫痪,强电、磁场也会对数据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由于大多数计算机房在水火雷电、电磁泄漏或干扰等方面缺乏周到地设计,因此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较弱。

2、人为因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因素,很大程度上来自人为的原因。计算机网络本身的缺陷,以及计算机管理员安全意识薄弱,口令的设置不当,账号共享或操作错误都会形成安全漏洞,威胁网络安全。尤其是黑客的攻击,通过病毒、木马等程序对用户电脑实施恶意攻击,窃取重要机密信息,或瘫痪用户计算机,使重要数据信息丢失,构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

3、技术因素

人为的因素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的最大因素,这既是人的道德自律的问题,更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软件、病毒程序、垃圾邮件等都可能成为计算机犯罪的工具。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灰色幽灵,它的严重危害是损坏文件、瘫痪系统,甚至损坏计算机硬件。网络软件中的间谍软件一旦侵入用户计算机,就成为监视用户行为、威胁用户隐私和计算机安全的工具,很难被用户察觉,即使发现隐秘信息被浏览或下载也很难寻觅其踪影。而且,网络软件的编程人员方便后期维护设置的“后门”,往往是熟悉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脆弱性的黑客首选的攻击路径。他们采用各式攻击手段非法入侵用户政府部门或个人计算机系统,实施盗窃、篡改信息甚至进行诈骗、金融犯罪。这种犯罪依凭的工具,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所以说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带来工作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1、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从制度层面看,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必须制定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等级和范围、网络使用规定、网络系统的维护、网络事故应急预案、机房管理规定、网络监控、技术安全等制度,并落实责任人,确保网络安全地运行,净化网络环境。

2、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是构建强有力的安全防护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到防火墙、杀毒软件、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监测系统等。

(1)防火墙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访问控制尺度,防火墙是第一屏障,能够防止网络威胁因素进入局域网内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陌生用户与数据访问。防火墙的功能,是对通过它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和过滤,对访问行为进行控制或阻断,网络攻击的监测和告警。

(2)防毒软件

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常见威胁因素。在网络环境下,应安装适合个人计算机或局域网的全方位杀毒防毒软件,这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安全技术,通过及时升级病毒库,可以有效地清除隐藏在系统中的病毒或抵御木马程序的攻击。

(3)漏洞扫描系统

所谓百密而有一疏,即使是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也有其脆弱点,形成易受攻击的漏洞而成为安全隐患,仅凭人的技术和经验很难防范。因此,漏洞扫描系统就成为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它自动查找网络安全漏洞,形成评估数据,为技术人员优化系统配置和设计补丁程序提供依据,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4)入侵检测系统

(5)网络监测系统

网络监测系统的对象是web、BBS、Email服务器,实时跟踪,监控因特网信息,还原成完整的www、Email、Telnet、FTP应用的内容并建立数据库,及时发现非法信息内容,向上级安全网管中心发送报告,以便采取反制手段或者措施。

3、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通过定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打造一支善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技术科研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网络精英团队,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计算机病毒诊断与防治[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戴英侠.计算机网络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

[3]彭秀芬,徐宁全防护分析[J]网络安全,2006,(12)

关键词:实验整合;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IntegrationandPracticeofComputerNetworkExperimentation

WANGKun

(College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ianyang621010,China)

Abstract:ComputernetworkexperimentationisakeypointofthecourseofComputerNetwork,Aimtotheproblemsexistedinthecomputernetworkexperimentation,SomeassumeddesignsandraisepracticeproposalsareputforwardtosurroundexperimentalteachingobjectivesandCombinethecharacteristicsofnetworkCoursesinordertointegratetheitemsofothernetworkexperimentations.Thengeneralexperimentationcoursearebuildtoimprovetheabilitiesofstudents.

Keywords:integratetheexperimentationabilityofpracticeteachingmethods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能强的学科,网络技术必须在学习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和实践演练才可能掌握。计算机网络从硬件、软件和通信几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需要综合各门课程的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才能做好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从而获得系统的分析、设计、管理网络的应用能力。所以,如何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的研究,规范实验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一般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除开设计算机网络外还开设了网络工程、组网技术、网络程序设计等实验课程,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验,这些实验课程的开设都是独立进行的,学生很难对几门课程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门实验课程的基础部分大同小异,存在许多交叉点,没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实验体系。

2)对网络协议的实现缺少具体的感受。

3)教材介绍的网络产品落后于实际应用的主流产品,造成学生选用网络产品类型与实际脱节。

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偏少,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认识不深。

针对以上情况,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现状,对网络实验课程必须积极地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整合资源,提出一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设想和具体的实验内容、方法的实践方案。

2网络实验的整合思路

计算机网络类实验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验证网络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地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网络工程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认识,必须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2.1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开设独立实验课程,有利于形成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单列实验课,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参考书,单独设定学分,规定计划实验学时。按照大纲,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

2.2整合实验内容

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培养,系统的训练学生的网络工程能力。通过设置一些基本的、综合的、以及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具体实现方面,将多门实验课程调整为一门大实验课程,独立考核,将为课程服务的实验改向为专业服务的实验,大力提升实验课程在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2.3实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需从三个方面落实:

1)教学前备课时,教师应该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实验设备的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2)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操作情况,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提示,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实验完成后,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要认真审阅和批改,并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评定。从每次实验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报告得到反馈信息,总结、改进实验。

3实验内容整合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类实验课程尽管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一门系统性实验课程。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合理分配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共设置了四个专题实验,每个实验又分为若干小实验,实验内容涵盖网络基础实验、网络工程实验、网络安全实验和网络程序设计四部分。实验内容如表一所示。

网络基础实验:主要让学生对基本网络设备有个概念,知道他们的功能,同时可以了解基本的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工程实验。使学生对常见的网络协议有所了解,同时具备良好的协议配置能力,最后通过一个网络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可以独立的组建中型网络。

网络安全实验: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至少可以使用网络工具软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可以识别。

网络程序设计实验:主要实现应用层协议的编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网络程序的设计,加深对网络协议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东海,余秋明.基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06(2):188-189.

[2]岑岗.计算机应用技术开放性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19-20.

[关键词]计算机局域网总结发展

Abstract:Thisarticlefromdifferentangles,athoroughintroductiontothecomputernetworkestablishedbytheShenzhenShandongNuclearPowerCompanyintheLingAoNuclearPowerStationconstructionsite,summarizessomeofthecomputernetworkestablishedattheconstructionsiteexperience,prospectsforthedevelopmentofcomputerlocalareanetworkandenterpriseputforwardtheirownpointofview.

Keywords:computerLAN,summaryofthedevelopment.

1概述

为满足岭澳核电站常规岛安装工程管理标准高、信息量大的要求,深圳山东核电公司(简称SEPC)与设备供货商ALSTOM公司合作,设计建立了一套采用世界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岭澳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将严格的核电施工管理程序转化为计算机软件,涉及核电站施工的各个方面,使公司的施工管理信息传递和应用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其先进的科学计算和分析信息提高了公司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实时性,真正发挥了信息应用处理和现代化辅助决策工具的作用。

2内部计算机网络规划和建设

2.1网络软硬件设计

现场的计算机网络是以能满足INTRANET(计算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CAD制图、INTERNALMAIL(内部无纸化办公邮件系统)和MSOFFICE的正常可靠运行而进行精心细致地规划和设计的,其中还借鉴了英国ALSTOM公司网络建设方面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施工现场的计算机网络采用了星型拓扑结构的高速以太网,网络线缆以五类双绞线为主,距离超长的节点采用了光缆。网络建设初期设置了网络数据点72个,后来随着网络接入需求的增加,扩充到近100个网络数据点。该计算机局域网通过国际DDN数据专线与远在英国Manchester的ALSTOM(总部计算机网组成了一个广域网,每天的跨国网络数据流量超过90MB。现场的计算机局域网配备了PENTIUMIII的WINDOWSNT专用服务器2台,以及其它必需的备份、打印等设备。NT服务器主要用于管理整个计算机网络,一个为主域服务器,另一个为备份域服务器,INTRANET、INTERNALMAIL等重要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软件都安装在NT服务器上。另外还配备了国际上领先的SUNULTRA2UNIX服务器,作为CS体系结构的CBPMS(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该服务器还是与ALSTOM的英国总部进行数据交换的最主要的服务器。

2.2网络内容规划及功能

岭澳常规岛工程INTRANET网络内容的设计是核电建设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结晶,它将整个公司纷繁复杂的各种管理信息分门别类,科学地归结为概况、工程及质量、内部管理程序、计划与进度、报告、其它六大类,并将它们的内容、格式规范化、标准化,再采用超文本链接(HTML)技术将这六大类管理信息逐级细分到保存在各部门计算机的电子文件,其格式可以是WORD、EXCEL、ACCESS数据库程序、FOXPRO数据库程序等许多种常见WINDOWS9X系列的文件格式,能够实现一种管理信息可有按分类和按部门等多种途径查询的目标,可以极大地方便管理信息的共享,提高公司内部信息交流的效率。

下面分别按分类和按部门两种查询途径说明一下INTRANET涵盖的施工管理信息。

2.2.1按分类查询

(1)概况

简明扼要地介绍岭澳核电站建设工程及深圳山东核电公司的总的情况。

(2)工程及质量

包含各种规范施工行为的业主的文件化程序及SEPC质保程序。

(3)内部管理程序

包含深圳山东核电公司在“工程及质量“中的文件规定的框架内,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制订的一系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4)计划与进度

包含有关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度的各类信息,数据要求随时更新,可准确反映工程进展的现在、过去和将来。

(5)报告

包含公司的生产、经营、行政等等各种内部管理信息,数据也要求随时更新,可以从这里准确了解到公司各种管理活动的状况。

(6)其它

包含上述5大类未包含的其它各种管理信息。

2.2.2按部门

设计思想是将管理信息按公司的部室、施工处进行分块,为每个部门设计一个页面,某个部门提供的管理信息可从它的页面上查到,各部门的页面上还包括各自的人员配备情况及部门职责,其形式如下:

2.2.3科学的数据结构

虽然INTRANET的信息查询途径多于一种,但信息的保存没有任何重复,仅仅是检索到信息的路径不同而已,建立起了这种先进的信息存储结构后,还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方便地设计开发出更多的信息查询路径。

由于INTRANET采用了上述面向用户的数据结构,使得它的使用简单方便,查询数据的用户只需单击鼠标左键,就可以在整个公司树型结构的信息网络中便捷自由地浏览想要查询的信息。而提供数据的部门向计算机网络上传数据时,就象日常使用计算机的感觉一样,不需要特别的操作,这样就给数据提供者创造了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计算机环境,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成为大家共同建立的网络,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工程师的事。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1简析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中的安全问题

与信息网络病毒的侵害方式有着一定差别的安全攻击,也是当代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在通常情况下,网络黑客利用的各种技术操作手段,对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展的窃听监视或者干扰阻挡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作是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中的安全攻击。各种安全网络信息的攻击行为,都旨在影响和破坏他人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操作环境。通过不正当的信息切入行为,盗取和监管其他计算机网络信息使用账户的私密信息。大规模的网络信息安全攻击行为,甚至会造成局域网络信息系统的瘫痪,严重扰乱了网络信息传输秩序。

2管理去防范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较为传统和经典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应用手段,在当今计算机网络信息防护工作开展过程之中的应用频率也最高。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之中的网络部件设计。通过设定一定形式的程序内容,严格把控信息网络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访问,是当代防火墙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对两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用户之间访问的严格把控,能够有效防止不法分子以黑客的形式对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采取安全攻击的行为。在此基础之上,防火墙安全防范技术手段的及时应用,还能有效防控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向外界不法分子传输重要的信息资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环境的优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2.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数字加密技术

2.3网络入侵检测和扫描

3结论

参考文献

[1]韦容,申希兵,蓝振师.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问题和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2(04):84+81.

[2]刘秋平.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威胁及防范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1):85-86.

[3]许振霞.浅谈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与防范措施[J].电子世界,2014(04):135-136.

THE END
1.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方法有很多,如基于专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等。 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 1http://m.15tqc.com/show2495537/
2.基于AI的网站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天翼云开发者社区网站安全检测是确保网站稳定运行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网站安全检测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漏洞扫描等,主要依赖于固定的规则和模式匹配来识别威胁。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演变和升级,这些方法已难以有效应对新型攻击。AI技术的引入,为网站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https://www.ctyun.cn/developer/article/623782063304773
3.漏洞扫描工具全面介绍: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利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漏洞扫描工具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化扫描和检测,帮助企业和个人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从而有效防范网络攻击。本文将全面介绍漏洞扫描工具的原理、功能、类型以及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 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35035300384768
4.网络安全渗透测试实战:从漏洞扫描到应急响应的安全防护指南除了定期进行渗透测试外,企业和组织还应采取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抵抗能力,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渗透测试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全面的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实战,结合应急响应预案和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https://www.jianshu.com/p/9c0bafb1216a
5.网络安全系统有哪些?入侵检测系统(IDS)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活动,识别并响应可疑行为。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IDS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安全扫描系统能够定期对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它通过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进行深入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https://www.kkidc.com/market/10043.html
6.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ps三、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 IDPS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两种技术:特征匹配和异常检测。 1.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通过比较网络或系统活动与已知的攻击特征(也称为签名)来发现攻击。例如,如果一个网络流量的模式和已知的拒绝服务攻击的模式相符,那么IDPS就会认为这是一个攻击。 https://blog.csdn.net/Spontaneous_0/article/details/134824592
7.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A.基于标识和基于异常情况B百度试题 题目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 A. 基于标识和基于异常情况 B. 基于主机和基于域控制器 C. 服务器和基于域控制器 D. 基于浏览器和基于网络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基于标识和基于异常情况 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e8159174f242336c1eb95e40&fr=search
8.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更多“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按照检测数据的来源可将入侵检测系统(IDS)分为 (60) 。(60) A.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 B.基于主机的IDS和基于域控制器的IDS C.基于服务器的IDS和基于域控制器IDS D.基于浏览器的IDS和基于网络的IDS https://www.educity.cn/souti/C90B5A41.html
9.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更多“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根据技术原理,IDS可分为以下两类()。 A.基于用户的入侵检测系统 B.基于客户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C.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D.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按照数据来源,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 A.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https://www.shangxueba.cn/hangye/DE3ABB5D.html
10.计算机网络安全考试试题「附答案」B、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检测 C、它采用被动的、非破坏性的方法检查系统属性和文件属性 D、它采用积极的、非破坏性的方法来检查系统是否有可能被攻击崩溃 13、按照病毒攻击的系统进行分类,计算机病毒可分为:攻击DOS系统的病毒、攻击Windows https://m.oh100.com/peixun/wangluojishu/303709.html
11.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精选十篇)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 篇1 当今社会,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到了学术界和工程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光伏发电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然而,大量的光伏并网之后,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孤岛效应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孤岛检测技术正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2g5k9a.html
12.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3.入侵检测系统根据体系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集中式IDS分布式IDSA. 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 B. 前者是凝集反应,后者是沉淀反应 C. 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 D. 前者是检测IgG型抗体,后者是检测IgM型抗体 E. 前者是检测在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按分散系统,软膏剂的类型可分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1a9c2a139bd64db1be57fa3885f3d476.html?fm=bd74e5f653ad92da451f6338c5d8a75924
14.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答:入侵检测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分类:主机型IDS、网络型IDS 主机型IDS:安装在服务器或PC机上的软件,监测到达主机的网络信息流 网络型IDS:一般配置在网络入口处或网络核心交换处,通过旁路技术监测网络上的信息流。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22/13/79930059_1132014245.shtml
15.系统入侵检测技术论文12篇(全文)入侵检测系统[3]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 常用的分类标准有根据其检测数据来源和入侵检测使用的方法等。本文着重介绍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从单个主机上提出数据作为入侵分析的数据源, 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是从网络上提出数据作为入侵分析的数据源。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w2j5upa.html
16.入侵检测概念过程分析和布署4、分类4.1 按照检测类型划分 从技术上划分,入侵检测有两种检测模型: (1)异常检测模型(Anomaly Detection):检测与可接受行为之间的偏差。如果可以定义每项可接受的行为,那么每项不可接受的行为就应该是入侵。首先总结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用户轮廓),当用户活动与正常行为有重大偏离时即被认为是入侵。这种检测模型漏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061128222253_16204.html
17.“信息安全”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网络信息安全doc6,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阻止,检测,阻止,检测 B,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检测,阻止,阻止,检测 D,上面3项都不是 7,窃听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http://read.cucdc.com/cw/62655/104021.html
18.绿盟考试2[复制]58、某组织正在为其数据中心设计物理入侵检测系统和警系统,一旦通信线路被意外切断,警报系统就会发生警报,可采购什么技术来达到这一要求() A法拉第笼B心跳感应器C发射安全D运动检测 59、STRIDE是微软开发的用于威胁建模的工作,或者说是一套方法论,它把威胁分为6个维度来考察,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该维度?() A Denial https://www.wjx.cn/xz/274263011.aspx
19.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和分类(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按照体系结构,IDS可分为集中式、等级式和协作式三种。集中式的IDS可能有多个分布于不同主机上的审计程序,但只有一个中央入侵检测服务器,审计程序把当地收集到的数据踪迹发送给中央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等级式的IDS用来监控大型网络,定义了若干个分等级的监控区,每个IDS负责一个区,每一级IDS只负https://lawyers.66law.cn/s210273f099025_i1026240.aspx
20.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方法,你学会了吗?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防御机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是监视和分析网络通信的系统,通过主动响应来识别异常行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不同的https://www.51cto.com/article/782493.html
21.企业网络安全方案(模板8篇)各个班级举办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班会,让师生通过主题班会对网络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 4、制作宣传版面 制作宣传校园网络安全版面,在校园内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按照活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让每一名在校师生都普遍接受一次网络安全教育。 同时,开展一次清理清查活动,全https://fw.chazidian.com/mip/fanwen2595730/
22.开源安全运维平台OSSIM疑难解析:入门篇安全设备信息主要包括安全设备日志和安全设备报警信息。安全设备报警信息主要包括由入侵检测系统产生的攻击事件、端口扫描事件,由防火墙产生的拒绝访问事件、防火墙策略修改事件等,由漏洞扫描产生的漏洞扫描结果、漏洞扫描策略变更,由防病毒软件产生的病毒事件。 Q003 SIEM基本特征分为几个部分,技术门槛是什么,有哪些商业产品https://www.epubit.com/bookDetails?id=UB6c7836c5d421d
23.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0篇)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https://mip.yjbys.com/yingjiyuan/2261038.html
24.网络安全知识(一)C.可以自动阻断攻击或入侵 D.主要是对人侵、攻击、非法访问等行为检测 14.定性风险分析工具和技术不包括( ) A.风险数据质量评估 B.概率及影响矩阵 C.风险紧急度评估 D.建模技术 15.ISO/IEC TR 13335提到的4种风险分析方法不包括( ) A.详细风险分析 http://www.jyrbszb.cn/Article/index/aid/3575789.html
25.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为便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相关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全建设整改工作所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公安部编写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指南》,供参考。 本指南包括总则、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建设三个部分,附录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主要标准简要说明。 https://www.cznis.org/jszn/605.html
26.防火墙技术的论文(精选15篇)二、防火墙的技术分类 现有的防火墙主要有:包过滤型、代理服务器型、复合型以及其他类型(双宿主主机、主机过滤以及加密路由器)防火墙。 包过滤(Packet Fliter)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而且大多数商用路由器都提供了包过滤的功能。包过滤规则以IP包信息为基础,对IP源地址、目标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进行筛选。包过滤在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25695.html
27.《计算机应用基础》100215作业及答案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B.访问控制和系统还原技术 C.入侵检测和不可否认技术 D.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 17、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组成要素正确的是( ) A.语义B.语法C.定时D.句法 18、要把某个Word 2010文档中所有的“CHINA”字符串替换为“China”,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http://www.zjb360.com/news/?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