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径——走进清华大学图书馆

在你的印象中,图书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的脑海中还闪现着书架、借书、还书等这样的传统场景。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图书馆的服务远不止传统的借还书业务,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开启了全新的知识服务模式。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深入了解当前图书馆发展的最新步伐。

图书馆迈入“数字化”时代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谓悠久。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并于1912年改为清华学校,随之建立了清华学校图书室,逐步发展为现今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现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截止到2016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503.6万册(件),覆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资源的发展,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海量电子资源成为资源主体,与实体馆藏资源、特色数字化资源、开放互联网资源交织融合,构成全新的馆藏体系。馆藏建设经费也逐渐向数字形式的馆藏资源倾斜。

“清华大学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体量远远超过纸质图书,这些数字形式的馆藏分布在全球各地、形式各异,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窦天芳副馆长向我们介绍,“截止2016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权使用的电子图书860万册,电子期刊8.9万种,分布在全球200余个平台。可在线访问的全文量数以亿计。”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面向读者提供全网域、全媒体类型的资源发现和获取服务已成为图书馆资源支撑服务的新常态。”从清华大学图书馆窦天芳副馆长平和笃定的语气中,我们感受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化”服务中的自信。

利用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及服务

如何更好地组织这些电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价值,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清华大学图书馆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比如围绕图书可集成书封、内容简介、图书目录、豆瓣书评、网络购书、在线访问等多源数据,力求为用户提供全面丰富的知识资源。

校园信息化环境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同时,图书馆也是校园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清华大学坚持基础数据全面共享的信息化发展理念,图书馆在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比如,高速畅通、稳定可靠的校园网环境本身就是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基础设施;再比如,图书馆使用学校统一维护的用户数据,在统一的数据之上再根据图书馆的特定需求补充信息,开发应用。当然,图书馆也作为重要角色纳入学位论文数据审核、研究生论文提交等网上流程,提高了学校整体的办事效率和学生学术产出数据的管理水平。

窦天芳副馆长表示,清华大学图书馆一直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的办馆理念,图书馆人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心态,力求用最适合的技术、最恰当的服务满足师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现实需求。

信息化应用边“瘦身”边发展

经过多年建设,图书馆的应用系统名目繁多,建设水平良莠不齐。

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截止2016年底,馆内运行着190余个应用服务系统。部分系统的功能交叉重复,数据一致性差,相互之间无法互操作。一些系统还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维护成本极高。图书馆迫切需要开展“瘦身”行动。

近几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全面梳理应用系统,开始“瘦身”前的各项准备。逐步推行系统整合工作,最终实现系统资源合理配置。“瘦身”行动还包括提高图书馆内部作业效率,统一数据建设等工作。2015年前起,图书馆启动下一代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调研,计划在2017年秋季学期完成集成管理平台的迁移。新平台自带庞大的元数据仓储,支持对图书馆全业务流程的管理,图书馆员可根据购买清单,特别是电子资源的购买清单在线激活数据,供读者使用。

结合自身优势发掘特色服务

新华三全力保障图书馆业务发展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优质服务离不开IT基础设施的保障。对此窦天芳副馆长深有感触,“图书馆最看重服务系统的稳定性,这就要求软硬件厂商能够理解图书馆的服务属性,在设备稳定性和服务响应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自2009年起,新华三深度参与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先后提供S10500、S9500E、S7500E多个系列的核心交换机、以及E系列接入交换机、智能运维平台iMC等产品,协助清华大学图书馆打造了高效、稳定的网络平台。

如果说新华三提供的各类网络设备是图书馆业务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那么新华三提供的优质服务以及其释放科技善意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则让其成为陪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北馆落成前夕,新华三主动向学校提出,希望捐赠全套交换设备用于北馆网络建设。2015年11月,双方签署了捐赠协议,成为新华三支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佳话。

未来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将密切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发展,紧跟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沿,不断创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在“研究型、数字化、开放式”的图书馆建设道路上不断前行。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更希望厂商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针对这一点,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新IT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新华三,还将有更多作为,在图书馆行业也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THE END
1.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11篇(全文)现如今我国的图书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施使得图书资源得到了共享, 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图书馆的利用率高了, 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与社会外界接触, 这对加强学生自身的建设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 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的提升还会间接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arc8115.html
2.构建高效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图书馆、教育机构、企业等场景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录入、检索、借阅和归还图书,同时为读者提供查询和推荐服务。其核心功能包括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阅管理以及检索服务。 1.2 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组件: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5750953/article/details/143825963
3.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数字化时代的图书管理革命智能文具柜,智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高效、便捷服务的需求。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图书、读者和借阅服务的智能化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特点、优势及其在不同场景下https://www.zebrastation.cn/archives/2144
4.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内江师范学院(五)创新使用科技手段 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制止学校餐饮浪费,将信息技术和现代食堂管理相结合。加强食材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建立采购和库存电子台账制度、食材溯源线上跟踪制度,有计划地采购食材,减少食材变质损耗浪费。加强服务互动,掌握师生菜品满意度,及时调整菜品,减少食物浪费。采取技防措施,通过视频监控https://xxgk.njtc.edu.cn/info/1631/2501.htm
5.细化工作方案8篇七、加快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 我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在上个学期已经展开,通过购置软件平台和一些硬件设备,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信息化的环境,因为大量的图书信息需要输入,而目前又缺乏一定的人手,所以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缓慢,这个问题亟待解决。伴随着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原有的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方案需要作https://www.ifabiao.com/haowen/5692.html
6.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比,各县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藏书老化,服务手段落后,设备不足,有些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缺乏。即便是已实现和部分实现图书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也还存在不够完善和应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有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11/1229/5004749.shtml
7.图书馆自动化的意义及方法为推动学校图书馆建设,促进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构建图书文献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加大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改进图书馆目前的运作方式和手段,提供更为有效和多样化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功能。 二、学校图书馆现状:https://m.douban.com/note/561886111/
8.学校信息化工作总结15篇[优选]7个300人以上的阶梯教室,学生机房4个,台式机数量近500台,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350台 ,网络节点1300个,无线AP结点110台,中心机房两个, 10台服务器,录播教室2个;建设有校园电视台,购置高清数字摄像机5台及演播室和相关导播设备;布署安装了班班通教育软件平台、网络阅卷平台、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软件和https://www.qunzou.com/gongzuo/1840661.html
9.网络中心4.4数字化场馆资源 4.5数字图书馆资源 4.6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 5教育教学 5.1总体要求 5.2产教融合办学 5.3信息化人才培养 5.4信息化教学与培训 5.5信息化教研科研 5.6信息化教学管理与评价 6管理服务 6.1总体要求 6.2一站式服务平台 6.3校务管理 6.4业务管理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0.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11篇)2、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加强电子图书、文献资源库建设,全面升级图书馆现有硬件设备。完备电子阅览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馆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成校园电子图书文化。 3、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重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将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在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150925101805_312174.html
11.数字校园建设的报告(精选12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水平,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只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才能确保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学校工作中顺利进。下面就本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建设情况做一简单介绍https://www.ruiwen.com/doc/344239316.html
12.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通用8篇)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人才作为核心,采用更加科学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和发展,以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作为主要的内容。信息化建设所能够提供的各项高效和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依据所在。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就是通过这一种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效率。信息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p9w27bm.html
13.教育装备工作计划根据上级关于实验室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制订好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配齐配好各类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内部设施设备,根据新课程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设备;组织实验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积极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的信息化,完善各类教育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816457.html
14.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作用和措施论文数据库的运用能够有机结合图书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字量,给用户提供查询和检索方面的服务,切实提高图书借阅的效率,更好地对读者统计进行分析[1]。信息化的运用很好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手段,给图书馆作用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fanwen/154670.html
15.学校信息化工作总结7个300人以上的阶梯教室,学生机房4个,台式机数量近500台,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350台 ,网络节点1300个,无线AP结点110台,中心机房两个, 10台服务器,录播教室2个;建设有校园电视台,购置高清数字摄像机5台及演播室和相关导播设备;布署安装了班班通教育软件平台、网络阅卷平台、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软件和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15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