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设计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27山东

一、设计意图

(二)笔者所一直信奉的一个主张是,高考所涉及的三大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基本上都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而非由高三总复习时集中攻坚养成——高三的有效复习,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如果高中前两年所作的全部努力,与高考三大素养若即若离,甚至貌合神离,仅指望在高三时奋力一搏,得以毕其功于一役,从而面貌一新,幻想能得胜回朝,除非神灵附身,否则,委实难以做到。平时也不时听到有语文老师埋怨学校领导计较考试分数(当然,一次两次的小规模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不足过虑,因为这类考试测评牵涉的影响评估客观性、公正性的主客观因素太多),认为他们不懂语文素质教育——作为情绪的宣泄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不敢直面现实、及时反省自己并坚持一己之见的理由,显得有点苍白。

二、教学目的

(二)对文中有关读书的精辟观点予以提点,思考其深刻内涵,汲取其思想精华。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大都有很好的读书习惯。据我了解,我班冯同学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不下10遍,许同学喜欢残雪的小说,读得很多,也很深,我相信,我们班这样的同学很多的,而且读的也不仅仅以小说为限。其实说得远一点,中国文学对歌德、对罗曼·罗兰的影响,像马尔克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尤其是对莫言、余华等,还有卡夫卡对残雪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深远的;通过读书,世界被打通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黑塞的随笔,也会发现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对一个德国作家的影响。可以说,读书互联世界,交流哺育成长,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对创造新文化的伟大力量。

(二)环节一:从段落内提炼观点、揣摩语言

《读书:目的和前提》第一段: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1)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请概要说明你这样概括的理由。

真正的修养:①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②找到生活的意义。

深化探究之一:“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几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为什么不可以作为概括的要点?

(这是用否定的句式,从反面来说的,可以作为概括的参考,但是不能作为概括出的定义。)

深化探究之二:“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说引起的句子直到本句末,为什么不作为概括的重点内容(区域)?

(“一如所有努力”涵盖面太广,没有针对性,只能作为备选或参考意见;“一如真正的体育”则是由上面的道理延续而来的概括性例证而已,而且这种例证主要作用也不是证明,而是打一个生活中实例的比方,让道理更加明白显豁。)

深化探究之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为什么不作为概括的重要依据?

(这些都是表达了“真正的修养”的作用、结果和意义,强调真正的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而已。)

(2)比较杨能武先生翻译的黑塞原文(入选教材前的文本):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就说对体力、灵敏和美的追求吧,终极目的也并非使我们变得富有、出名和强壮什么的,而是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和自信,让我们更加快乐、幸福,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更加胸有成竹,因而本身便包含着价值。]同样地,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处入选教材时全部删去,想一想,为什么要删除?

处与教材的句子相比,后一句的词语顺序有所调整,请推测其理由。

[这是理清观点与材料关系,突出论证的针对性,及训练全国新高考卷第三大部分所列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上好材料]

(二)环节二:梳理全文脉络

1.《读书:目的和前提》

(1)先阐述前提和目的。

第一段,概述目的——读书的目的是获得真正的修养,其一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其二是寻找生活的意义。

第二段,借阅读世界文学这一重要途径,紧扣上述目的的两方面,深化阐述: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第三段,阐述读书的前提之一,“认识自己”;

第四段,阐述读书的前提之二,明了“个性与性格”。

第五段,叙述两段读书经历,其一是读配有插图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启迪是,“这两本书告诉我,在灰色的大海里也可以捞到珍珠”,[灰色大海及珍珠,喻指什么?值得学生思考]由此,引发可读书的兴趣,情景描述令人莞尔。其二是读巴尔扎克,起初对其不理解、不喜欢而大失所望,很久之后,才有重新发现。

第六段,叙述第三段读书经历。经过父亲的指点,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精神对于今日欧洲的意义”,领会“古代中国在精神修养方面创造的奇迹”。

(3)研究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部分主要举了作者关于自己读书的三个实例,到底是如何与前面的观点(即读书的目的和前提)勾连的?

例子一,说明读书要遵重和顺从自己的阅读兴趣,“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阅读;这里强调的是正确“认识自己”这一前提条件。

例子二,通过写对经典作品的由厌而爱,由陌生隔膜、敬而远之,到惊喜发现,爱不释手;意在表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领略了“一切生活的意义”,也更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愈加深刻,不会仅仅停留在开始阅读时的兴趣上。

例子三,知子莫若父。通过父亲指点,并经由自己摸索和真切体验,终于遇到符合自己期待的最高贵的人类文化精华。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读书须有的“个性或人格”与经典的吻合。

2.《上图书馆》

开头部分的“于是我想起来了上图书馆之乐”,文末的“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可概括为“乐趣”或“奇乐”。

(2)梳理全文,各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乐趣”或“奇乐”的?

公书林:环境宽敞幽静,英文书刊,满足好奇心;

清华:环境典雅,书刊精美,进入新世界;

包德林:建筑华美,古风犹存,一心苦读和自由阅读,心境变开朗;

圆形图书馆:建筑华美,气象万千,换气庄严神圣的体验。

作者把在图书馆的读书生活写得千姿百态,摇曳多姿,有情有景,有趣有味,有苦有乐,有谐有庄,但始终紧扣住“乐趣”或“奇乐”。

(三)环节三:设定目标,比较阅读

这两篇随笔都以读书为主要话题来写,请围绕“读书”思考,它们在具体的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举例如下:

相同:

1.从读书的生涯看,都喜欢读书,并且从少年时代就开始阅读;

2.从所读的内容看,大都是世界文学及其他文化经典;

3.从阅读的收获看,都有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从也阅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发现并激发了自己的阅读兴趣,拓展、开阔的文化视野,促进了自身成长)。

相异:

1.读书环境:黑塞祖父藏书室及父亲指点,家学渊源的支撑;王佐良学校及博物馆的图书馆,时代的起伏变迁;

2.读书内容:黑塞世界文学典籍及东方学术文化经典,王佐良起步于报刊杂志的阅读,渐入西方文学和学术经典阅读之佳境;

3.读书取向:黑塞更着意读书人兴趣、个性及人格的追求,王佐良更注重知识和情感上的好奇心、获得感和庄严感。

小结:比较阅读时,概括相同之点,往往比较简练抽象,分析不同之处,相对需要一定的具体化;第二,非常关键的地方是,一定要给问题所指向的点初步拟出答题的模型。比如,谈读书,抓住读书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文本来看,大致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诸如读书内容、读书姿态、读书方式、读书所得乃至阅读大小环境,等等,都要预先做出考虑。正像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要求将《支队政委》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进行比较并简要分析,需要首先对这两种文体的本质属性定性,及虚构性和非虚构性,然后考虑写法(包括任务塑造或刻画的方法)、语言和风格等等。这些能力应该在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练就,而不是等到高三复习时,完全靠做题目来解决。

(四)环节四:名句揣摩

1.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

2.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3.“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字……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THE END
1.分享今天分享最近在看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们经常在拿到一本书后,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阅读。是被书里一字一句带着走吗?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对一本书,我们需要如何做到主动去阅读。(以下截取作者原文部分) 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关于https://www.jianshu.com/p/86f669e46ef1
2.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204学科网为您提供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课件 20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资料,欢迎您下载使用,获取更多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件优质资源请关注学科网https://www.zxxk.com/soft/49384727.html
3.我的读书故事(七)——父子阅读课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郑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阅读阵地、丰富阅读内容、强化阅读宣传,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郑州广播电视报》开设“我的读书故事”专版,通过邀请专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98481
4.读书之乐我抄的是书中的闪光点,这个过程就像在海滩上拣拾美丽的鹅卵石和贝壳。读《大学》,我抄下“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读《老子》,我抄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我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https://www.ynwater.edu.cn/lqwh/info/1049/3056.htm
5.怎么阅读阅读方法1、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要明确目的。 2、做到烂熟于心,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 3、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 4、逐页逐页读,把好句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 5、好的部分多读,最好在文章最后写一段感受,记录启发和心得。 http://www.qicaisi.com/bk-2622341.shtml
6.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1、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2、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归纳王佐良回顾的几段去图书馆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0720153849_1900223.html
7.第13课第02篇《上图书馆》.pptx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作为一个读书人,王佐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读书热情,写下了这篇随笔《上图书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上图书馆”中“上”是动词,是“去”“到”的意思。由题目可知,文章主要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30/5104030344004313.shtm
8.《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一、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 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 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本来还安排尽可能课堂背诵,时间来不及没有进行。 1、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等途径大量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和赤壁之战及周瑜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个环节在于以点带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https://www.ruiwen.com/shuokegao/2214976.html
9.2023年4月10日新书推荐–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资源中心书名:《地球,你好》 ◎作者:刘兴诗著;周谢妮绘 ◎出版:四川辞书出版社 ◎索书号:350.000/8(1) ◎藏书地点:13图书馆D区 ◎内容提要: 知名科普作家、地质学家刘兴诗结合自己科考经历,为中小学生展示地球概况和野外科考求生技能等地理学知识。 地球概况主要讲述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地球的历史、以及地球运动等;野外科https://www.chonghwakl.edu.my/library/2023/04/10/20230410_newbook/
10.提纲教学(精选十篇)1.1.1.2.1.3全转身 动作方法:在原地挽花的动作基础上,当给对方挽花跳的同时,向内侧转身,变为后摇跳,接着继续转身,恢复原来动作,身体转动360度;整个动作中,另一侧跳绳者动作不变,挽花配合。 动作要领:后摇跳后,顺势转身空打地两次,恢复原动作。 1.1.1.2.1.4三转身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jdpd0b.html
11.研究方法视角下国内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研究评述比如《加强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合理性论证》一文[45],作者对合理性的论证逻辑清晰、考证充分,从国际上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发展的历史和国内事业的起源与态势谈起,特别强调我国未成年人群体的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任务与使命,最后总结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馆事业面临的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深刻阐明当前我国加强图书馆https://www.ccc.org.cn/art/2022/6/28/art_52_40273.html
12.《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全文充满了对北大的向往、感激、热爱之情。行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来到北大前、初到北大时的感受;又写两年来北大对自己的教育、影响;最后写要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的誓言。按感情发展的脉络自然写来,联系紧密,同时在内容上也随之层层加深。 3.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https://www.cnfla.com/jiaoxuesheji/1968382.html
13.贵州数字图书馆上,图书文献传递单次最多允许传递()页。C. 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 D. 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在事件过程中声明过程内部变量(局部变量)使用关键字 ;声明私有变量使用关键字 ;声明全局变量可以使用关键字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起动机俗称“马达 ”,总体上是由(https://www.shuashuati.com/ti/c99e4379ce19466fb0cd74ef1f064994.html?fm=bdbdsd36a7b9e6fc561dd80e48fc6c3eafaf4
14.书单整理一年级期间南瓜喜欢的中文读物(对应年龄大体在5+/6+/7+因为法布尔和西顿的作品已经是公版书了,所以市面上大家可以搜到的版本特别多。选择的原则,看是哪个出版社版本、译者、选合适的排版、字体大小和插画,行文流畅度、如果是改编则需要看改编作者是谁等等。 名家名绘版这两套都是小林清之介改编的,之前强烈推荐过的学龄前可以开始看的《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便是这位作https://m.xiaohuasheng.cn/blog/a027492133e81d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