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全面推进精准资助,确保资助政策有效落实,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教育部关于取消一批证明事项的通知》(教政法函〔2019〕1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关于公布全区证明材料清理清单的通知》(桂数函〔2019〕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学生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在籍在园幼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和预科生),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
第四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主要认定依据,认定标准和尺度要统一,确保公平公正。
(二)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也要通过定性分析修正量化结果,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四)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或监护人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主动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也要充分尊重学生或监护人个人意愿,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扶贫办、总工会、残联等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统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员一般包括学校领导、资助工作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
第三章认定依据
第七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参考以下几大因素:
(一)家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
(二)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情况。
(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情况。
(四)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五)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六)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
第四章认定程序
第八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要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宣传告知、个人申请、身份核验、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六个环节。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
(一)宣传告知。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前向学生或监护人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事项,并发放《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见附表,以下简称“《认定申请表》”),做好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
(二)个人申请。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综合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
(四)学校认定。学校根据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采取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认定工作。同时,学校可采取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根据我区各地实际情况,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分为三类,具体认定标准为:
1.特别困难。原则上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含2016年以后脱贫的建档立卡学生,下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等,具体由学校依据学生家庭情况而定。
2.突发事件特殊困难。指因家庭遭遇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3.比较困难。指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由学校依据学生家庭情况和本地区经济状况水平等实际情况而定。
(六)建档备案。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汇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连同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统一建档,并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技工院校按要求录入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条学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的作用,原则上在推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政府或社会的资助时,要以认定情况为基础,从中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资助。学校应在重点、优先资助“特别困难”等级学生的基础上,按照资助项目和名额,参考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程序中评估的情况遴选资助对象并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各级教育、财政、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退役军人事务、扶贫、工会、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二条各级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扶贫、工会、残联等部门要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实认定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和支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城乡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信息真实有效。
各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安全管理,不得泄露学生资助信息。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退役军人事务厅、扶贫办、总工会、残联负责解释。各市、县和各校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附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附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认定申请表
(XX学年)
学校:院系:专业:年级:班级:_______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身份证号
家庭人口
手机号码
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家庭基本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家长手机号码
家庭成员情况
年龄
与学生关系
工作(学习)单位
职业
年收入(元)
健康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人均年收入元。
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
家庭成员失业情况:。家庭欠债情况:。
其他情况:。
申请理由及个人承诺
申请理由:
承诺内容:【申请人手工填写:本人(或监护人)承诺以上所填写资料真实,如有虚假,愿承担相应责任,并取消相应受助资格,退回已享受的学生资助资金。】
本人(或监护人)签字:
年月日
认定推荐档次及类型
□特别困难(需勾选对应类型,下同):
□农村建档立卡□农村低保家庭□城市低保家庭□农村特困救助供养
□城市特困救助供养□孤儿□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人子女□其他类型:
□突发事件特殊困难:
□突发重大疾病□突发自然灾害□突发重大事故□其他类型:
□比较困难
学校审核意见
经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审查,并公示无异议,本学年该同学£符合;£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认定困难类型为:
£特别困难;£突发事件困难;£比较困难;£不困难。
负责人签章:
(加盖公章)
注:1.本表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可复印。2.学校、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填写。3.审核意见中的负责人签章:高等学校为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学生资助中心主要负责人,并加盖资助中心公章。其他学段的为学校校长签章,加盖学校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