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心得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西方对基于情境的教学研究是在研究情境认知、情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基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而系统研究的,并伴随着情境认知、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完善。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始于实验室与课堂,进而拓展到学校、日常生活与实践共同体。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开启了中国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她从我国古代文论“意境”说中吸取养分,借鉴大脑两半球理论、暗示原理、场论等有关学说,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之后又将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向整个小学教育领域拓展,开始情境教育的探索、研究和试验,确立了“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整体效益”,“缩短心里距离,形成最佳情绪状态”,“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等情境教育基本目标,并积极尝试开发情境课程。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四)概念的界定

创设情景,就是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情景。

二、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1、使广大教师提高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克服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低效化等误区,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克服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的有机统一。

3、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载体,正确处理新课程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构建新课堂,创立新课堂文化。

4、使广大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技巧,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明晰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标准,不断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内容

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定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4、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

5、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效果的因素。

6、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观察法。在课堂里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5.个案研究法:确定发展重点,跟踪研究,探究个体特长的典型问题。

6、专家评审法:邀请教研、科研部门的有关专家做讲座,并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指导。

四、课题研究的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

科研课题的前期准备包括收集关于“情景教学”的资料,明确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撰写研究方案。

科研课题的探索研究包括调查学生对“情景教学”的初步了解,利用之前制订的研究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科研课题的目标达成包括课堂成果目标,教师成果目标,学生成果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一)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在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之后,首先确定了用五年级作为实验年段,用五年一班作为实验班级,并跟五年二班班主任老师沟通后,成为对比班级。随后,教师利用调查问卷、课上观察、课下交流的方式了解了两个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本身和创设情景教学的态度。

调查问卷,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内容

你喜欢数学课程吗?

非常喜欢

一般喜欢

不喜欢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

学习数学,你是否觉得数学非常有趣

不知道

谈谈自己喜欢数学课堂中的哪些创设情境

从调查问卷上交后,计算出的数据统计来看,喜欢数学课的学生占调查比例的35.6%,觉得数学有趣的学生占42.2%,而不喜欢数学课程的学生中还有许多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有28.4%的学生不知道数学的趣味性在哪里。

通过课下与两个班的学生交流,一部分学生觉得家长的期望很高使得他们压力很大,学习数学变成以取得满分为目的,无从谈起喜欢,也有一部分同学感觉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困难,找不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二)构思“数学情景”,开展教学活动。

1、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也是符合心理学角度的,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会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无论怎样“优化”,关于情境教学最本质的特性不能变。

2、针对性。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情境,还要切忌生搬硬套。

3、新颖性。材料越新颖,越是学生关心的事,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越浓,效果也就越好。

根据教材体系,明确不同情境。

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精于用法”,数学课程情境的创设亦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情境的创设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也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针对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五年级所学习的内容,教师选择了其中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创设”的研究。

以“图形”为手段,演示情境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可见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这种方法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例如,五年下学期的“长方体”教学一课,教师就利用演示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每名同学带一个土豆,通过动手切直观演示,来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相比以前教师独自演示或者找几名同学进行演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不缺乏趣味性。

悬念情境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一、是巧妙设疑,要有针对教材的重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对于这种情境的创设,特别适合五年级上学期“可能性的大小”单元中的“摸球游戏”一课,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引领导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针对性更强。

以“生活”为源泉,展现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的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产生过程和实践价值,而很多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所以如果仅学习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这对小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甚至于有些学生还很不容易理解。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变为学生收集相应资料自己解决疑难,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有利于数学学习。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你的感受

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喜欢数学课的学生占调查比例的65.1%,觉得数学有趣的学生占59.7%,而由于调查问卷的修改,更多的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地把自己对数学的、对情景教学的真实想法写了出来,并且有的学生在谈自己喜欢数学课堂中的哪些创设情景时,还合理的构思了用哪些情景学习什么样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进入学习数学的最佳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对课题三年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多次参与和平区以及学校安排的观摩课和评优课活动,在组织集体听课、研课、磨课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高,更是在一次次研讨反思中成长,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改。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教师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情境创设,启迪创新思维

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独立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考。

2、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会受到课题所研究的内容的束缚和约束,能有开放意识,能根据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况,灵活自如的调整创设情境,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形成鲜活的知识体系。

七、问题与讨论

1、整合不同的情境,取长补短

2、由浅及深,循序渐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各种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各学科的教学不能始终停留在生活这一层面上,应逐渐用“知识味”淡化“生活味”,让学生不在是“学”知识,而是身临其境的“做”学问,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

八、结语

教师合理有效地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这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教师在适度改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教学的理性思维。

THE END
1.形题研究如何写结题报告范文[如有必要,可附上相关的研究工具、数据表格等] 以上是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如果有更多具体问题请随时告诉我。需要寻求进一步的指导可以找阿鱼编辑工作室获取具体信息。 4.9 去咨询https://zhuanlan.zhihu.com/p/1254918902
2.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精选5篇) 研究报告就是及时发现和改善网站的问题、为制定网站推广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专业人士的分析建议用于指导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检验网站前期策划及网站建设专业水平。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课题研究报告范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261640.html
3.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精选6篇)篇1: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初中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基础教育领域。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yn9a1x.html
4.课题的研究报告(合集12篇)在研讨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了情境创设的意义作用,逐步积累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阶段。 完成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近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教师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https://www.liuxue86.com/a/4747078.html
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0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0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https://www.jy135.com/gongzuobaogao/2255392.html
6.课题研究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报告1 一、 问题的提出 “事实学习”课型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事实,包括认识事物的名https://www.wenshubang.com/baogao/273488.html
7.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4篇)“种红果熬糖浆”投稿了14篇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篇1:课题研究报告【摘要】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05814.html
8.课题研究报告精彩18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 课题研究报告 1 尊进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涉县龙北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下面我向大家重点汇报邯郸市“十一五”青年专项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二结合”习作教学法探究》。 我是98年参加工作,https://www.baihuawen.cn/fanwen/daquan/660737.html
9.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9个步骤助你达标对于许多硕博生和一线教师来说,课题研究报告显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每每想到这个词汇,就不免会有些头痛。想要写好课题研究报告的迫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写好一个课题研究报告呢?下面小编从以下9个方面带大家入手,高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的提出 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一般是从背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307075033823945&wfr=spider&for=pc
10.课题研究报告(热门9篇)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时间:2014年11月 进行开题报告会,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制定合理的工作分工计划。 二、时间:2014年12月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制定调查问卷。 发放调查问卷给两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摸清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农村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并撰写论文。 https://tongxiehui.net/bm/6439847a7d561.html
1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研究报告模板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绿色清新插画教育手册教育封面 蓝色水彩水墨插画教育工作资料编汇教育封面册 绿色清新水彩插画教育工作手册教育宣传册封面学校宣传册教育封面 蓝色几何渐变清新自然活力教育工作手册教育封面 黄色卡通儿童简约教育工作手册教育封面册 绿色水彩水墨插画教育工作手册教育工作资料编汇教育封面 https://www.51miz.com/so-sucai/150176.html
1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2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篇1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https://www.yjbys.com/gongzuobaogao/597438.html
13.课题工作报告优秀范文(精选8篇)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baogao/462745.html
14.西安市基础教育形题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摘要 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不是受传输而来的”观点,以及“生本教育”理论为基本支撑,探求出了一种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古诗吟诵教学基本思路——“生本双线,三读两吟”教学策略,课内课外两条教学线开展以诗带诗,积累拓展,课内“三读两吟”,课外多元诵读。其中“三读两吟http://www.xaeduyun.cn/s1kk9a/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5f825e2b2a018298794d9f2494
15.《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丁琦课题结题(3).将课题组核心成员的经典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汇编成集。 (三).研究结题阶段(2020年2月---2020年11月) (1)结题工作的准备和资料整理; (2)反思研究过程,准备申请结题; (3)分年级组自我评价,整理研究成果; (4)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 http://qtx2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826000
16.课题研究情况汇报(精选10篇)会上,课题主持人详细汇报了开题的准备情况,及开题后计划实施的各项工作,就课题研究方法、步骤等问题征求了学校领导和教科研室主任的意见,并于会后对开题报告进行了修改。修改完成后,于XX年6月底将开题报告上报到邢台市教科研室。 三、开题后的.工作进展https://www.oh100.com/a/202311/739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