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隐蔽战线上难忘的名字

在第二个“1·10”中国人民警察节之际,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国家安全教育馆联合推出“隐蔽战线上难忘的名字”(第一季)。

有那么一群人,为了祖国和民族,他们选择了与敌人在最隐蔽的战线上坚持斗争。为了祖国和民族,他们或是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或是甘做“叛徒”饱受侮辱,或是含冤而终英勇就义。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曾主动选择被历史遗忘。然而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他们的名字应当被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历史,我们不会忘记!

1

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李强)

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外秘密召开。此次会议之后,周恩来同志深切的感受到信息通讯技术对于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会后不久,周恩来同志专门找到了党内的“高材生”李强同志谈话,作出专门指示,要研制短波电台。

当时党内信息情报的传递大多数还是依靠人与人夹带传递,风险很大。而发展短波电台正是为了彻底扭转这种被动、落后局面。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冒着极大的风险,李强等人终于在1929年十月研制出了第一部收发报机,为我党工作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在对敌工作中可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

“二救延安”的“秘密武器”

(陈忠经、熊向晖、申健)

“二救延安”的“秘密武器”(陈忠经、熊向晖、申健)

1943年7月3日的延安,党中央收到一份绝密情报,蒋介石密令胡宗南秘密部署、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并定于7月9日闪击延安。7月4日,胡宗南却意外收到一封朱德发来的明电。全文核心意思就是告诉胡宗南:我们对你的阴谋计划了解的很清楚,奉劝你不要发动内战、自相残杀。由于作战计划败露,又迫于社会舆论与国际环境的压力,闪击延安的作战最后不了了之。

早年间,熊向晖、陈忠经、申健三人就被周恩来同志安排到了胡宗南的部队里。三人在胡宗南的部队“兢兢业业”,党中央也有意让三人做闲棋冷子。就这样三人得到了胡宗南大为赏识。正是由于我党得到了熊向晖等人的重要情报,得以多次危难之中保护了党中央的安全。

3

“你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郭汝瑰)

1945年抗战胜利后,身为国民党上层军官的郭汝瑰随着国民党高层也从重庆迁回南京居住。此时同为国民党高官的杜聿明前去拜访,却发现堂堂中将厅长家中却是十分寒酸。让杜聿明大感疑惑,开始对郭汝瑰的身份有所怀疑。1948年,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杜聿明再次认为身为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郭汝瑰有重大嫌疑,并向蒋介石告“御状”。

1949年12月11日,在解放军入川之际,郭汝瑰率领72军在四川宜宾正式宣布起义,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4

至死不渝的“北平五烈士”

(丁行、谢士炎、朱建国、赵良璋、石淳)

至死不渝“北平五烈士”(丁行、谢士炎、朱建国、赵良璋、石淳)

早晨7点半,丁行、谢士炎、朱建国、赵良璋、石淳被押解到监狱的菜园。敌人不敢将他们带到监狱外面公开审判,便偷偷摸摸地在监狱中执行枪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高高举起钢铁般的手臂,像火山爆发般的高呼:“打倒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

5

慷慨赴死的神枪手(邝惠安)

1934年秋的一天,我党中央特科红队队长邝惠安不幸被十几名特务堵在了霞飞路上,他临危不惧,奋力反抗,一连将几个特务打倒在地,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

邝惠安被捕后,虽然反复经受竹针、皮鞭、老虎凳、“保险伞”、辣椒水等酷刑,依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1934年12月6日,国民党上海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正式宣判邝惠安等人死刑。

6

不可战胜的忠魂(郑文道)

1942年6、7月间,中共上海情报组织遭受破坏,我党内部情报人员郑文道不幸被捕,被日本便衣特务直接押送宪兵司令部。当押送车经过江西路、汉口路时,郑文道见到来往行人熙熙攘攘,两边商号门庭若市,心中顿生一计:想要跳车制造骚动。因为自己平时常在附近走动,一旦跳车,只要围观人群里有熟人或似曾相识的店员伙计,他们就会把他的出事消息传出去,再加上大小报纸放大渲染,同志们就有可能闻讯转移。于是,他一声大喝,蓦地跃起,挣脱押解人员,飞纵车外……

7

从“女学生”到“女书记”(黎琳)

1939年冬天,一个名叫黎琳的18岁女学生从延安来到重庆“周公馆”,时任中共南方局军事组成员的曾希圣和雷英夫找到她谈话,告诉她组织决定让她以军统电讯人员张蔚林妹妹的身份,获取重要情报……

黎琳同志就此化名张露萍,她不仅担任情报联络员,还在敌人内部建立了一个由六名成员组成的地下特别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挑起了隐蔽斗争工作的重担,取得了很多业绩。这个地下特别支部凭着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以及过硬的隐蔽战线斗争本领屡立战功,他们获得了军统局的电报密码、电台呼号、波长、军统局内部组织概况等极其重要的情报。

8

双面“保镖”(连德生)

1928年夏,连德生到中央特科情报科工作。当时,情报科科长陈赓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和英、法巡捕房等部门建立了反间谍关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国民党驻沪特派员鲍君甫。鲍君甫常有紧急情报要交给党组织,为了能及时得到这些重要情报,特科就派连德生去当鲍君甫的“保镖”……

在复杂尖锐的对敌斗争环境中,时刻需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随机应变的本领。连德生巧妙地应付敌人,胜利完成了特科交给他的任务,为保卫党的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THE END
1.图书馆看书六年级作文(通用44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看书六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图书馆看书六年级作文 1 一个晴朗的午后,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了图书馆,妈妈说我现在认识的字多了,可以在图书馆看https://www.yuwenmi.com/zuowen/liunianji/1714860.html
2.上海川沙古镇游记(一)“办图书馆、办媒体、修方志” “川沙县志” “鸿英图书馆” “同盟会员” “民主斗士、革命先行” “新场蒙难” 只差半个时辰,黄炎培等四人被救出,这是“命”! 被救出四名青年志士 “黄炎培创建民盟” 黄炎培出身房间 “办学开启民智” “川沙小学堂” https://www.meipian.cn/28el9f0j
3.5月2019人民论坛思想教育对于任何左派组织都是重要的。由于社会主义者有一个清晰的世界观,因此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对于帮助提高我们的成员的思想水平、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至关重要。这些书籍都被物尽其用,有一些书为我们的会员学习会提供了基础。 我必须想办法在我的杜尼安路(Duneam Rd)学生宿舍的房间里安置这些图书,因为大学社会主https://wangruirong.wordpress.com/2019/05/
4.《风筝》影子传递最后一份情报全集剧情介绍及人物结局韩冰在去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在登记簿上看到了马小五刚刚借了一本关于香港的风土人情及交通状况的书,在结合冷眉珊之前所说的话,她很容易便猜到,马小五是去香港执行任务了,而宫庶此时就在香港,十有八、九这个任务和宫庶有关。韩冰将自己的判断跟陈国华说了,陈国华知道什么都瞒不过她,也便承认了。 马小五曾经两次败http://www.northnews.cn/news/2020/0716/1626036.html
5.[游戏安利]新游戏废墟图书馆到目前为止的机制与剧情说明NGA玩家废墟图书馆总算上架了 首先就游戏机制我要说下,因为这个游戏还在测试版,从开服开始这游戏已经改了很多https://bbs.nga.cn/read.php?forder_by=postdatedesc&tid=21819401
6.外电评我1966他说,那里的图书馆都是第一流的,科学仪器十分充实。 自从中国建立原子反应器以来,仅仅八年,在这八年中中国科学有了惊人的长足进展。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九月二日译自巴黎《费加罗报》刊载的安德烈·波富尔的一篇文章。《新晚报》译者说,波富尔是法著名战略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担任北约欧洲军最高副司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41388.html
7.张秀民(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81年6月10日王益同志在《印刷战线》上对张先生的著作评介说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提出了不少独创的见解,发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成为研究中国印刷术发明史的一部著作。”有的大学图书馆学系或以此为课本。1953年,北京图书馆成立参考研究组,张先生任组长,在此期间,越南史学家陈文玾、明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7%A7%80%E6%B0%91/56002
8.《纵横》杂志(全国政协综合性文史期刊,记录建国前后的大事发表《纵横》(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集中发表回忆录的期刊,也是全国政协惟一一份综合性文史期刊,用历史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史料记录和反映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社会人生。40年来,以史料性、权威性、可读性著称,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578320c0813ab86b2g01727f
9.党史学习教育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27个字 是他最后留给妻儿的全部讯息 注意!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党史提出9方面要求 从百年党史中品读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精神密码 从党史中寻找赢得人民支持和信任的制胜法宝 以百年党史学习助力“四个自信” 学好党史,提升我们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河北省政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党建https://china.qianlong.com/zt/dsxxjy/20210401/
10.他们,默默地在人间打造“天堂模样”《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的目录顺序也是“年长者优先”。这套书的副主编、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记忆组副组长戴晓晔介绍,项目目前已经访问了48位老先生,但这套书里面只收录了29位。“因为我们是按年龄排序,最年长的是第一册第一位黄明信先生,1917年出生,最年轻的是第5册最后一位詹德优先生,他也已经是80多岁http://www.xinhuanet.com/20240119/1d3a10874b9b481a9fc30396cb59f560/c.html
11.英雄烈士谱这是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烈士纪念碑的一段铭文,纪念的是一位清华学子,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施滉。 详细>>吉鸿昌: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 吉鸿昌: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气http://www.ce.cn/ztpd/xwzt/guonei/yb/0408/